塔山阻擊戰前,副司令員親上前線,發現一情況說:我們險些成馬謖

2020-12-24 方哥說史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等部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國軍進行的防禦作戰。此戰前,副司令員胡奇才親上前線,發現一情況後說:我們險些成馬謖。

1948年10月初,東北野戰軍主力對錦州國民黨守軍形成合圍之勢。蔣介石派出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由廖耀湘統領的「西進兵團」,意圖從東西兩側增援錦州,塔山是國軍東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

塔山距錦州30公裡,距錦西4公裡,離葫蘆島不過5公裡,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裡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1948年10月7日,奉命堅守塔山的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先後抵達。

當時4縱的司令員是吳克華,胡奇才為副司令。胡奇才出身於1914年,湖北省紅安人,1930年參加紅軍,參軍不到三年就身負五傷,1933年6月他任紅四方面軍十一師三十五團政委時,年齡不到19歲。

隨後,胡奇才參加長徵,先後擔任十一師、十二師政委。抗戰中,他任過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團副團長。抗戰勝利後,他任山東軍區第三師副師長,率部急馳東北,不久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司令員。

胡奇才率領4縱進行了新開嶺戰役,全殲了美械王牌「千裡駒」國軍二十五師,首創東北我軍一役殲敵一個整師的戰例,名揚天下。後來他頭部舊傷復發,離開部隊到大連醫治休養,而部隊又不能長期沒有軍事主官,所以他降了半級,成為副司令。

塔山阻擊戰打響前,胡奇才正在養病,野司首長親自點將,讓他立即趕到塔山指揮作戰。當時,4縱司令員吳克華和政委莫文驊已經做好了防禦部署,以12師和11師32團為第一梯隊,擔任正面防禦任務,重點守備塔山橋和白臺山等幾個要點,10師和11師主力為預備隊。胡奇才對此沒有任何異議,但他總覺得不親自到前線不放心,於是帶上參謀長李福澤一起來到了12師的陣地察看。

胡奇才發現,12師把防守的重心都放在了僅50多米高的塔山上,而前沿的村子塔山堡只布置了一個連防守。胡奇才越看越後怕,因為一旦戰鬥打響,這裡必將承受敵人整營、整團甚至整師的進攻,塔山堡一旦丟失,敵人的重炮將直接擺在我軍的鼻子底下,勢必會給我防守塔山的部隊造成極大的威脅。他對李福澤說:我們險些成為三國演義的馬謖了,馬謖正是犯了「守山不守村,有路不紮寨」的錯誤才最終丟掉街亭的。胡奇才立即將34團1營緊急調往塔山堡,事後證明,胡奇才這個決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塔山阻擊戰: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
    13日至15日,塔山阻擊戰進入第二階段。13日,塔山阻擊戰迎來了最為激烈的一天。國民黨軍隊一大早集結各方火力,分別向白臺山、塔山等主要目標持續猛烈進攻,我軍隨即調集火力全線迎擊、竭盡全力與之對抗,雙方均傷亡慘重,國民黨軍更是因為密集衝鋒的人海戰術而遭受重大傷亡。
  • 塔山阻擊戰:中外戰爭史上經典防禦作戰的範例
    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軍用地圖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壘,然而塔山並沒有塔也沒有山。全力向我軍前沿核心陣地塔山堡突擊,國民黨軍在督戰隊驅趕下,從正面和兩側衝上來。正面的敵人被機槍壓了下去,但兩側的敵人趁機佔據了村邊的民房,戰鬥逐漸轉入巷戰。守衛塔山陣地的解放軍34團的戰士們從殘垣斷壁的各個角落,同衝上來的敵人展開白刃格鬥。國民黨軍也是打紅了眼,其451團正、副團長帶頭衝鋒,均被擊斃在陣地前。戰到傍晚,國民黨軍已經付出了傷亡1300人的重大代價,但還是不能向塔山前進一步。
  • 激烈的塔山之戰,雙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傷亡情況如何?
    塔山阻擊戰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大局,因此又被人列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阻擊戰之一。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金洲和錦西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但塔山的位置很重要,不僅錦西到金洲,還有一條鐵路通過。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初期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的一次決戰,對解放軍來說,打下錦州就意味著切斷了東北敵軍與關內蔣軍的直接聯繫。
  •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為"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裡卻沒有他;他就是我軍著名的
  • 高幹子弟上前線,此事竟然蔚然成風
    戰前,張力已經被選調入司令部機關工作。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張力直接找到父親軟磨硬泡,希望父親想辦法把他調到特務連,直接上前線作戰。作為被選入第一批入越作戰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張志信確實可以做到此事。組織批准後,周偉為了避嫌,堅決不去周開源所在的師,後來去了隔壁的123師塔山英雄團。聽到英雄團這個名字,你就知道這個團會接到什麼樣的任務。開戰4天後,周偉在一次穿插戰鬥時,遭遇越軍襲擊,光榮犧牲。
  • 接到戰鬥傷亡報告,林彪:「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9月30日,蔣介石到北平,調集華北62軍、92軍和山東39軍等部隊,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從錦西、葫蘆島東進解錦州之圍。侯鏡如在這次戰役中的行動相當詭異,從拒絕接受54軍軍長迂迴進攻,到兵團說沒有坦克無法進攻,以及國軍突破陣地後仍舊不給予有力支援,這些都影響了整個戰局,後確認侯鏡如是共產黨。
  • 戰史|塔山、黑山、徐東: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我人民軍隊從南昌起義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徵戰歷程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大小阻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堪稱經典。解放戰爭時期,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和徐東阻擊戰——這三大阻擊戰對整個戰役的局勢走向和最終結果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每一場阻擊戰的勝負都可能影響國共雙方的命運。
  • 此開國中將真牛,當過5大軍區司令,2大兵種首長,死後拒入八寶山
    這位開國中將真是厲害,1952年7月任海南軍區司令,1957年任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後又擔任過成都軍區、新疆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此外他還擔任過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兩個大兵種的首長,這一記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國軍有個「趙子龍師」,塔山阻擊戰中被打成了「趙子龍團」
    長沙會戰中繳獲的武器 經過數場惡戰,95師內很多西北健兒都已經犧牲,各級軍官都換成了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的畢業生,部隊完全被改造成了一支嫡系中央軍,長沙會戰後該師一直在廣西與日軍對峙
  • 副司令說,新坦克給司令坐,我坐舊的,結果,司令被俘了
    1948年12月15日下午,在雙堆集的一間民房內,國軍第12兵團司令黃維中將、副司令胡璉中將、副司令兼第八十五軍吳紹周中將,參謀長肖銳少將,副參謀長:韋鎮福、劉文修少將等一眾高級將領,面色緊張地聚在一起開會。為啥要開會?
  • 塔山英雄團:經典戰例 六天六夜創奇蹟
    經典 無法複製的戰場奇蹟在美國西點軍校教科書中,塔山阻擊戰作為經典戰例,被收錄其中。一個小小的村莊,為何會發生這麼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塔山又為何會成為交戰雙方——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勢在必得的一處要地?塔山東鄰錦州灣,西接白臺山,山與海之間最狹窄的一段僅有12公裡寬。
  • 金日成和彭德懷險些成為美空降兵俘虜,彭德懷:我成了個光杆司令
    朝鮮人民軍猝不及防,金日成和彭德懷險些成為了美國空降兵的俘虜。由於沒有電臺,聯繫不上志願軍各部隊,彭德懷氣呼呼地說道:「我現在真正成了個光杆司令了!」二、雙方會晤,險些成為美軍俘虜,彭德懷:「我現在真正成了個光杆司令了!」21日黎明,彭德懷一行人終於到達了位於東倉和北鎮之間山溝內的小村莊大洞——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指定的會晤地點。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例如,他曾下定決心要斬殺馬謖,這令眾人十分不解,今天我們便來聊聊這背後的玄機。好的地理位置對於古代戰爭來說極其重要,因為其往往是大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在街亭一戰中,街亭便成了這場戰爭的要點,同時也是致命點,由於地勢十分重要,且易攻難守,所以諸葛亮在戰前再三告訴馬謖一定要守住這塊寶地,否則蜀軍便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 出動重慶號艦炮支援,塔山阻擊戰國軍為啥還輸?四點原因導致必敗
    那麼,在裝備和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為啥沒有突破塔山防線呢?有四點相當關鍵。東進兵團有十萬大軍,其中前期以54軍、62軍主攻,後期以獨立95師為主攻。擁有十萬大軍,還有飛機重炮,還出動重慶號巡洋艦進行火力支援。國民黨部隊看起來強大,實際上犯了四個兵家大忌。第一就是頻繁更換主帥。這個毛病實際上老蔣經常犯。在塔山阻擊戰的過程中,國民黨換了四次主將。一開始是以闕漢騫代為指揮。
  • 功勳卓越的塔山英雄,曾因丟槍差點處分,任五大軍區司令無人能敵
    1938年任支隊副司令員。抗戰成功後,任東北自治軍第二縱隊司令員。1948年,吳克華任東野4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塔山大戰。這場戰役很重要。羅帥親自下達命令,指示吳克華和莫文華政委要不惜一切代價,不怕犧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決心。十月十日,抗戰正式打響。吳克華要求每一名戰士都要在戰爭中展現出自己的真實實力。
  • 如果馬謖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地位會有多高?
    看過地形圖,就應該知道,街亭那兒根本做不到演義中所謂「當道紮寨、以據魏軍」,反而只有在小山上,可能還有點地利優勢,所以有人給馬謖叫叫屈,還情有可原。演義是依據馬謖因不符亮之調遣被斬的記載,拍腦袋想出了紮寨位置這樣的細節,一傳幾百年。
  • 猛攻11天後,「剿總」副總司令慨嘆:「他們不是血肉之軀嗎?」
    為此,負責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代司令粟裕集中了第7、10、11縱隊迅速南下,構築防線承擔正面阻擊任務。儘管戰場非常狹窄,但華東野戰軍阻擊部隊依然構築了兩道防線,其中第一線陣地北起大黃山,南至鄧樓村,全長月20公裡;第二道防線北起不老河,南至黃河故道,全長約3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