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開國中將真牛,當過5大軍區司令,2大兵種首長,死後拒入八寶山

2020-12-15 歷史小兔子

這位開國中將真是厲害,1952年7月任海南軍區司令,1957年任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後又擔任過成都軍區、新疆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此外他還擔任過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兩個大兵種的首長,這一記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在將軍病危時,他卻拒絕葬入八寶山,而是選擇與在塔山阻擊戰中犧牲的戰友一起。那麼這位將軍是誰?他的生平如何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下。

將軍

他叫吳克華,生於江西省弋陽縣曹溪區芳墩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讀過3年私塾。14歲喪父後,在弋江鎮一家豆腐店做雜役,1928年在家鄉參加農民暴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紅10軍第1團連長、軍部特務連連長,閩贛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紅7軍團第20師第60團營長,少先隊中央總隊部參謀長,紅8軍團第21師第63團參謀長,紅5軍團第13師第35團團長,紅5軍團直屬第39團參謀長、紅5軍13師37團團長等職,參加了贛東北和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徵。

將軍們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2支隊司令員、第5支隊支隊長、第5旅旅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5師師長等職,參與鞏固和發展膠東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縱隊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司令員,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4縱隊司令員兼北平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1軍軍長,參加了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渡江、衡寶、廣西等戰役。

將軍的親屬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第15兵團副司令員、華南軍區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兼第43軍軍長、濟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成都軍區、新疆軍區司令員,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不幸的是將軍於1987年2月13日在廣州逝世,享年74歲。

彌留之際,將軍留下這樣的話:每當想起塔山阻擊戰犧牲的戰友,心裡就非常難過。我死後,就把骨灰撒往塔山,與戰士們做個伴吧。1988年8月1日,遵照遺願,將軍的骨灰由其夫人張銘及其子女親手撒到塔山這片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與塔山阻擊戰犧牲的烈士們長眠在一起。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開國將帥的軼事,這裡推薦一本,它以傳略的形式,對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年至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元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1360名少將,共1614名將帥逐一加以介紹,大家可以從中了解新中國的將軍們的相關事跡。

相關焦點

  • 他是開國少將,卻在53歲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地位比中將還高
    1955年授銜時,一位兵團參謀長被授予開國少將,但地位卻比大部分開國中將都要高,在53歲時就已經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而他也是我軍中唯一一個以少將軍銜出任該職務的將軍,他是誰?為何能獲此殊榮呢?李迎希,是我軍中資歷較深的一位高級將領,祖籍河南,幼年時曾有幸上過三年私塾,但很快就因為家境貧困無奈輟學,為了活下去,他給地主老財家裡放過牛羊,打過長短工,也到縣城裡打過工,受盡了土豪劣紳和地主階級的白眼和欺辱,24歲時,我軍進駐河南,因為受到先進文化的影響,所以,李迎希志願參加了當地的農民協會,並參與了邊區暴動,因作戰勇猛,果敢無畏,被上級推薦加入我黨。
  • 將軍拜訪軍區司令,卻慘遭司令下屬怠慢,一張紙條讓他態度逆轉
    我國名將拜訪軍區司令,卻遭司令下屬怠慢,一張紙條讓他態度突變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開國中將,河北廊坊人,此人1933年入黨成為中共黨員,在之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立下了很多功績。新中國建立後,擔任中央軍委部副部長,還擔任總參謀部副部長等重要職務。
  • 四野5大主力,首任軍長產生4個上將,唯一的中將先後擔任6個司令
    1947年春夏之交,東北民主聯軍最早成立的主力縱隊有5個,1縱、2縱、3縱、4縱和6縱,又被稱為5大王牌。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為東北野戰軍,1948年底,在全軍中最早稱為解放軍,而由縱隊改為野戰軍。
  • 這個二級軍區,出了1名開國元帥、2名上將、6名中將
    解放軍新疆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成立於1949年12月,當時為二級軍區,隸屬於西北軍區建制。1955年5月,新疆軍區升格為大軍區,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1979年,新疆軍區改稱烏魯木齊軍區。1985年6月,新疆軍區與蘭州軍區合併,同時成立新的新疆軍區,為兵團級建制,隸屬於蘭州軍區領導。1992年4月,新疆軍區取消兵團級建制,改為正軍級。1998年10月,新疆軍區升格為副大軍區級至今。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秦基偉將軍回憶:長徵路上,我比後來當軍區司令、國防部長還威風
    據秦基偉將軍晚年回憶,當年的警衛團負責四方面軍總部首長的安全工作,職責重大,武器精良。每次他外出辦事,都有一個騎兵班跟隨,大家每人兩支槍,一支步槍一支手槍,背後別一把掛著紅穗子的大刀,馬跑起來紅穗隨風飄揚,遠遠地一眼就能看到,「比我後來當軍區司令、國防部長還威風」。 長徵結束後,秦基偉隨西路軍起了西北,擔任西路軍總部四局長。
  • 安徽的開國將軍有多少?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金寨縣是第二大將軍縣,在冊革命烈士達1.1萬人,走出了59名開國將軍。安徽的開國將軍,有方升普、胡繼成、查玉升、董洪國、林彬等114名開國少將,有徐立清、皮定均、曾紹山、滕海清、陳先瑞、陶勇、李耀、張賢約、聶鶴亭、楊國夫、林維先、梁從學等12名開國中將,還有大名鼎鼎,才能特殊的2名上將:洪學智和李克農。
  • 他倆大名鼎鼎,開國中將,都擔任過東野六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
    東野6縱是林總的五大主力軍之首,其中有兩個主力師16師、17師(後來的43軍127師、128師)是馳騁黑土地的7大主力師中的兩個。陳光、洪學智和黃永勝先後擔任6縱的司令員。後來,6縱編為人民解放軍第43軍。這43軍,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有陸軍軍的「老大哥」。
  • 他湖北人,開國中將,生前姓餘,死后姓羅,他是誰呢?
    羅姓誕生了一位元帥,一位大將,三位中將和16位少將。羅姓30位開國將軍中,他是唯一去世後,才可以用羅姓的將軍。其實各個姓氏,都有很多源流,羅姓也不例外。他湖北人,開國中將,生前姓餘,死后姓羅,他是誰呢?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等職,率部和日偽軍多次作戰,屢立戰功。韓戰爆發後率38軍入朝作戰,在第二次戰役中榮立大功,受到了志願軍總部的嘉獎,38軍也被稱為「萬歲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他被稱為「司令專業戶」,曾任五大軍區司令員,創下紀錄
    ——范文瀾(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05字,閱讀約2分鐘1928年,方志敏領導湖北義衡起義,紅十軍也隨之成立。幾年後,方志敏為國捐軀。然而,這支優秀的紅軍隊伍卻大放異彩,走出了許多優秀的指戰員。
  • 解放軍有個二級軍區,出了3位開國中將
    1948年4月,第55師與新組建的鄂豫陝軍區第3軍分區合併;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改稱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1949年5月1日,以陝南軍區為基礎,於湖北省鄖陽縣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12旅、第17師分別改稱第55、第57師,全軍共1.5萬餘人,改編後,第19軍撥歸西北軍區建制。
  • 多次中彈不死的上將,當過三個大軍區首長,妻子卻雙耳失聰
    多次中彈不死的上將,當過三個大軍區首長,妻子卻雙耳失聰 1949年,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有一位年輕的士兵腹部被流彈擊中,他咬牙拔出了子彈頭,用急救包包住傷口繼續作戰。隨後,他來到一間敞開門的小屋,他以為是老鄉的屋子。 沒想到遭遇了暗槍,原來屋子裡潛伏著敵軍。中彈後他假裝死去,躺著一動不動。
  • 1955授銜,首任海軍司令、裝甲兵司令是大將,可空軍司令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時,第一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授大將,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授大將,可是,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授上將。在解放戰爭時期,最聞名的戰將是劉亞樓,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劉亞樓的參謀、策劃和指揮下完成的。
  • 無冕中將鄒衍,放牛娃大擺火牛陣,後出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國眾多開國將帥當中,很多都是農村出身,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跟隨部隊南徵北戰。經過槍與火的洗禮後,他們都成長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將領。2019年11月5日,瀋陽的一位開國少將迎來了他的105歲生日。這位開國少將名叫鄒衍,被譽為無冕中將,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放牛娃,曾在參加農民赤衛隊時大擺「火牛陣」,後出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鄒衍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人。由於家中貧困,鄒衍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進當地的地主家放牛。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朱老總第一次申請入黨,卻被當時的陳書記拒絕,但他毫不氣餒,再接再厲,最終於1922年成功入黨,是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開國十大大將中,入黨最早的是陳賡大將。年輕時的陳賡大將,可以說是一位天之驕子了。他出生於一個顯赫富裕的家庭,爺爺曾經在湘軍中當過兵,家境十分優越,陳賡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少爺了。
  • 第八兵團的四個軍,副軍長都是誰,最厲害的當了大軍區司令員
    第八兵團的司令員是開國上將陳士榘。和三野的其他兵團一樣,第八兵團也是下轄四個軍,那麼,這四個軍的副軍長都是誰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番號最大的一個軍吧,即第三十四軍,軍長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何基灃,副軍長有兩位,一位叫饒子健,湖南瀏陽人,另一位叫過家芳,安徽蒙城人。
  • 開國中將掌管紅軍糧草,卻餓得走不動路,首長特命一個排抬著他走
    廉潔奉公的開國將帥不少,即使是在建國後,身居高位,他們也不願利用特權,為自己謀福利,依舊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但這一位將軍,他將律己做到了極致,在長徵途中,他曾經掌管著紅軍的糧草,卻寧願餓到走不動路,也不願吃公糧,實在是令人敬佩。他就是開國中將鄺任農將軍。
  • 建國後許世友,當20多年地方軍區司令,還當了20多年的京官
    抗日戰爭初期,許世友當過386旅的副旅長,成為大將陳賡的副手。後來去了山東,當過膠東軍區司令員。從此,許世友長期戰鬥在山東,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以他的資歷,是可以成為大將候選人的,最後成為開國第六上將。 那麼,建國後的許世友呢?應該說,在開國將軍中,許世友的成就是比較大的。
  • 蕭勁光如果不擔任海軍司令,還會被授予大將軍銜嗎?
    1955年授銜時,開國第六大將蕭勁光被偉人力薦出任海軍總司令職務,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位海軍大將,與公安軍大將羅瑞卿和裝甲兵大將許光達一樣,都是我軍大兵種司令中的最特殊的開國大將。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中,蕭勁光屬於特殊軍事人才,所以剛一回國,就被南京政府封了個正師級的中將職務,因此蕭勁光在1955年被授銜為大將軍銜時經常調侃:我打了一輩子仗,但只升了兩級,從中將到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