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5大主力,首任軍長產生4個上將,唯一的中將先後擔任6個司令

2020-12-06 激情回聲

1947年春夏之交,東北民主聯軍最早成立的主力縱隊有5個,1縱、2縱、3縱、4縱和6縱,又被稱為5大王牌。

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為東北野戰軍,1948年底,在全軍中最早稱為解放軍,而由縱隊改為野戰軍。

1縱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2縱改為39軍,軍長劉震,3縱改為40軍,軍長韓先楚,4縱改為41軍,軍長吳克華,6縱改為43軍,軍長洪學智。

1955年9月底,李天佑、劉震、韓先楚和洪學智同授上將軍銜,為我軍這一年授予的55個上將之一。

只有五大主力之一的41軍軍長吳克華授中將軍銜。

雖然吳克華授中將軍銜,可在後來的發展中,吳克華是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擔任大軍區和兵種司令最多的一位。

我軍有些上將,像華野的7兵團司令王建安,包括38軍首任軍長李天佑(出任過廣州軍區代司令員)等,甚至一輩子沒有擔任過大軍區的正職。

看一看吳克華任職一路來的經歷吧,一溜溜的司令職務。

吳克華(1913年12月7日—1987年2月13日),江西省弋陽縣人。

吳克華,曾用名吳克家。1929年參加紅軍,任紅十軍第一團排長,軍政治部特務連連長,軍部特務大隊大隊長,紅7軍團第二十師六十團營長,少先隊中央總隊部參謀長,紅5軍團第十三師三十七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司令員,第五旅旅長,山東軍區第五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時司令員許世友上將)。

1946年1月下旬,成立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時,他擔任四縱司令員。

1950年9月,吳克華任第四野戰軍15兵團副司令員(時司令員鄧華上將)兼41軍軍長。

1952年先後任華南軍區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

1957年7月吳克華從南京軍事學校畢業後,於9月赴濟南軍區任第一副司令員(時司令員楊得志上將。

1963年9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

1975年4月,中央軍委任命吳克華為鐵道兵司令員。

1977年9月,中央軍委任命吳克華為成都軍區司令員;

1979年調任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

1980年1月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

相關焦點

  •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為"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裡卻沒有他;他就是我軍著名的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55年授銜時,四野18位軍長7位授上將,為何三野軍長大多是中將?
    我們都知道當時在授銜儀式上出現,開國十大元帥,開國十大大將等,總共授勳人數達到千人,在4大野戰部隊中,第4野戰部隊18位軍長中,獲得上將軍銜的就有7人,而第3野戰部隊中16個軍長中有10位中將,3位少將,還有3位將領沒有授軍銜。為什麼同樣戰功赫赫的野戰部隊,差距竟然這麼大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讓我們先看看4野授勳的將領都是誰?
  • 司令授大將,副司令授上將,軍長都給了什麼頭銜?
    但有3名兵團司令員被授予將軍,分別是曾任第2兵團司令員的許光達,曾任第4兵團司令員的陳賡和曾任第12兵團司令員的蕭勁光。1949年衡寶戰役剛結束,蕭勁光從前線被召回,奉命組建新中國海軍,並擔任首任司令員。短短幾年,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此,肖將軍付出了太多心血。1955年,他憑藉戰功,資歷和貢獻成為開國上將。
  • 新中國成立後,首任新疆軍區司令員是中將,而副司令卻是上將軍銜
    1955年東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華北6大軍區被調整成了十二大軍區,這十二個大軍區負責人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有一個大軍區非常特殊,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 唯一沒有授將銜的解放軍首任軍長,本應授中將銜,卻因私事僅授大校
    授銜儀式上,解放軍70位首任軍長,大都是中將,少數授予少將銜,但有一位卻沒有將銜,55年僅授大校,此人就是尹先炳。 1915年,尹先炳生於湖北漢川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0年15歲的尹先炳參加了紅軍,因作戰勇敢很快提拔為班長,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徵時,他已經升為團參謀長。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個猛虎軍之一,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
  • 陸軍上將韓衛國:戰區首任司令中唯一由副職升任,現任陸軍司令員
    「五大戰區」成立後,「五大戰區」的首任司令員一般由原來的「七大軍區」的司令員轉任,以前是正軍區級別的解放軍高級將領,現在變為正戰區級別的高級將領。由於「七大軍區」改編為「五大戰區」,從數字上來看,原來有七個軍區司令員,現在只有5個戰區司令員。所以有的軍區司令員就沒有直接轉任軍區司令員,而是轉任了其他職務。
  • 1955授銜,首任海軍司令、裝甲兵司令是大將,可空軍司令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時,第一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授大將,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授大將,可是,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授上將。在解放戰爭時期,最聞名的戰將是劉亞樓,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劉亞樓的參謀、策劃和指揮下完成的。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38軍成立於1948年11月,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第38軍的首任軍長是李天佑(開國上將),半年之後調任第1兵團副司令員,軍長由梁興初(開國中將)擔任。第38軍在成立之初,下轄四個師: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和第151師,有近5萬人。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成立之初的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第112師師長是江擁輝。
  • 1945年,山東軍區抽調六個主力師進入東北,後來師長都是何軍銜?
    此後,鄒大鵬、呂其恩將這一消息帶回了山東軍區,山東軍區又上報了中央,中央下令山東軍區派遣主力部隊進入東北,由肖華統一指揮。此後,山東軍區派出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主力)、第6師、第7師等6個師共6萬餘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開往東北。那麼,這6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他們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解放戰爭時期,軍長級別的將領眾多,為何這七位軍長是上將軍銜
    同時,各野戰軍也是由幾個或十幾個縱隊組建而成的,按照數字先後,分為第一縱隊至第十縱隊。每個縱隊的編制大概是兩到三萬餘人,其實和國軍一個軍的編制差不多,只是叫法不一樣。 不過在我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後,部隊進行了整編,縱隊番號取消,改為軍。
  • 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這三個王牌軍後來到發展成甲類重裝甲集團軍,裝備實力最強,反應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應對一場戰事,迅速投入一場戰爭。那麼,這三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在李將軍的指揮下,第一縱隊轉戰東北各大戰場,成為東北野戰軍最能打硬仗,惡仗的一支王牌縱隊。血戰四平,解放錦州,瀋陽等重大戰役都有第一縱隊的參與。正因如此,在長期的戰鬥環境中,培養了良好的軍紀,頑強的作戰紀律,具備打硬仗的作戰風格。而作為首任司令員李天佑將軍,自然也是這支王牌軍的首任軍長。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四野戰軍第41軍的前身是由天福山起義編成的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先後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5支隊、膠東軍區第5旅、山東軍區第5師,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編為第4縱隊,1948年11月改稱為第41軍。第41軍是被稱為「軍紀最好的部隊」之一。
  • 有2上將才能特殊,2中將是王牌戰將
    抗戰時期擔任過新四軍鹽阜軍區司令員、第三師參謀長等職;解放戰爭中進軍東北,擔任過6縱司令員、43軍軍長、15兵團副司令等職,是四野的名將。李克農上將是安徽巢湖人,他的才能更為特殊。他沒有帶過部隊,是情報戰線的唯一一名開國上將,被稱為「特工之王」。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李克農就是中央特科的「龍潭三傑」之一(另兩人是錢壯飛和胡底)。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中共中央的一大批重要領導人危在旦夕,幸虧李克農等及時通知他們轉移到了江西蘇區。可以說,如果沒有李克農他們,我黨的歷史將被改寫。
  • 解放軍70位首任軍長,唯有他沒授將銜,本該中將,為何僅授大校?
    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在授銜儀式上,解放軍70位首任軍長,絕大多數授予中將銜,只有極少數被授少將,但不解的是,還有一位首任軍長竟被授予大校銜,他就是第16軍的首任軍長尹先炳。
  • 授銜時,為何一野和三野參謀長為中將,二野和四野參謀長為上將
    在四大野戰軍中,第一野戰軍由閻揆要任參謀長,第二野戰軍由李達任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由張震任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由蕭克擔任。 到1955年授銜時,閻揆要和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李達和蕭克則被授予上將軍銜,為何同樣是參謀長,四個人授銜卻不一樣呢?
  • 四野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都是上將,第二副司令員為何卻不同呢
    第四野戰軍4個兵團,在四大野戰軍中四野所有兵團都有第一副司令員和第二副司令員,這在其他野戰軍中下轄的兵團中是很少看到的。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下轄12到15四個兵團,當然就有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了,後來他們四位都被授予了開國上將,分別是12兵團第一司令員陳伯鈞,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14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而洪學智將軍在1988年再次榮獲上將,是我國唯一的「六星上將」。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