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參戰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敵我損失最大的阻擊戰

2020-12-15 騰訊網

徐東阻擊戰與塔山、黑山阻擊並稱為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

1948年11月7日,我華東野戰軍發起了淮海戰役,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位於徐州以東新安鎮地區的黃百韜第7兵團,阻援作戰是必不可少的,令人預料不到的是,阻援部隊參戰人數超過主攻部隊,用血肉築起的長城,阻擊從徐州東援的國民黨軍,保障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勝利實現。

11月11日下午,華東野戰軍佔領了碾莊西面的曹八集,將黃百韜兵團合圍在碾莊地區。國民黨軍的反應速度也很快,11月10日,在我軍尚未完成對黃百韜兵團合圍時,就命令黃百韜兵團在碾莊一帶固守待援,同時命令徐州方面將邱清泉、李彌兵團主力全力馳援黃百韜。我野戰軍第7、10、11縱隊承擔阻擊來自徐州方面國民黨軍的東援任務。

10縱是這次阻擊的絕對主力,他們的10縱的對手是國民黨軍的嫡系部隊邱清泉、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的第5軍,是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主力之一,也是國民黨軍最早的機械化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相當強。

12日早晨,李彌兵團第8軍42師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發起攻擊。駐守在寺山口的是10縱84團。他們面對數倍於己而且裝備精良之敵,打得十分頑強。連續打退國民黨軍10多次進攻,整整堅守了一天,84團付出了十分慘重的傷亡。

13日,邱清泉、李彌兵團東援部隊自北向南全面向華野前沿陣地發起攻擊。蔣介石接連幾天向邱清泉等人發報,稱「黨國存亡,在此一舉,吾弟應發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不惜一切犧牲,將當面之敵擊潰,以解黃兵團之圍。」

14日,敵軍東進兵團的攻擊遭到我軍頑強地阻擊,戰鬥最慘烈的要數孫莊和鄧家樓。國民黨軍進攻孫莊的是號稱「王中王」的第5軍45師,在猛烈炮火掩護下,45師一次次衝鋒都被擊退,反覆拉鋸了十幾個回合,雙方傷亡都十分慘重。宋家烈營長當即代表全營指戰員向宋時輪司令員莊嚴保證:「人與陣地共存亡,堅決堵住敵人。」打到中午,堅守孫莊的我軍10縱82團已經幾乎傷亡殆盡,團長、政委、通信員、炊事員和輕傷員都全部上陣,拼到最後。直到下午2時,45師才攻佔孫莊。在前線督戰的杜聿明不禁感嘆「這是什麼部隊啊,難道他們不是血肉之軀?」

70軍96師進攻鄧家樓,這支敵軍在榴彈炮營支援下,在坦克掩護下,一次又一次地衝進鄧家樓村,但均遭到解放軍迎頭痛擊,就是打不進去。激戰一直持續到深夜,我軍因傷亡慘重而主動撤出鄧家樓。

14日戰鬥下來,東進兵團傷亡數千人,損失坦克5輛,只前進了2公裡,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邱清泉電告黃百韜:「連日猛攻,匪頑抗異常,每山每村均死守不退。」要求黃百韜向西出擊,兩頭對進到曹八集會師。

15日,東進兵團以7個師的兵力,在20輛坦克和飛機支援下,分三路向解放軍防線猛攻。在正面攻擊進展遲緩的情況下,杜聿明將總預備隊第74軍從潘塘經雙溝迂迴攻擊解放軍側後,以迫使正面解放軍後撤。粟裕為截斷東進兵團和徐州的聯繫,也派部隊經潘塘向北迂迴。16日凌晨,雙方部隊在潘塘東南的周樓遭遇,一開始雙方都以為遇到的是對方的小股部隊,打著打著,才發現對方是大部隊。

16日,為了留下黃百韜兵團殘部作誘餌,引誘東進兵團繼續深入。粟裕命令攻擊黃百韜兵團的主力暫停攻擊,阻擊部隊向後稍撤,潘塘的迂迴部隊也暫停攻擊。劉峙、杜聿明認為解放軍已經抵擋不住了,命令東進兵團和黃百韜兵團全力出擊,夾擊解放軍。

17日,東進兵團進至大許家以西,聲稱取得「徐東大捷」,蔣介石聞訊傳令嘉獎參戰官兵,僅邱清泉兵團就獎勵銀元20萬。17日下午開始,邱清泉集中力量向狼山、鼓山一帶猛攻,18日下午攻佔鼓山陣地。當晚,我軍反擊將鼓山陣地奪回。邱清泉氣急敗壞地槍斃了一個營長。

18日晚,狼山、鼓山一夜之間幾易其手,戰鬥十分慘烈。到20日凌晨,鼓山仍然在我軍手中。

19日,黃維第12兵團已進至蒙城地區,我軍決定放棄誘殲東進兵團的計劃,先全力解決黃百韜兵團。這樣就要求阻援部隊必須死守大許家一線,以保證在碾莊順利實現圍殲黃百韜兵團。東進兵團兵分兩路與我軍激戰一晝夜,但原地轉圈,毫無進展。

20日,國民黨空軍向麻穀子投下五百磅的重磅炸彈和燃燒彈。再以重炮猛轟,最後在坦克支援下以步兵實施集團衝擊,但在解放軍7縱的頑強抗擊下,仍未能佔領已成為一片火海的麻穀子。

22日,東進第5軍才佔領大許家,此地距碾莊僅10公裡。但碾莊方向槍炮聲漸漸稀疏,大幕已落,黃百韜兵團已經被全殲。

徐東阻擊戰中,宋時輪的第10縱隊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給敵人以極大的震撼,敵人內部有「排炮不動,必是10縱」的說法。排炮就是多門炮同時向同一目標發射的炮火,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下能夠做到巋然不動的,肯定就是華東野戰軍宋時輪第10縱隊。

在徐東阻擊戰中,自11月12日至11月22日,國民黨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先後投入7個軍12個師16萬人,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支援下,在20多公裡縱深的範圍內,連續猛攻11天,消耗炮彈12萬餘發,一共才前進約20公裡,平均每日進展不到2公裡,眼巴巴看著黃百韜兵團被消滅。蔣介石為此十分震怒,在電報中斥責邱清泉李彌「有失軍人武德,乃軍人之奇恥大辱」。

塔山阻擊戰,我軍以傷亡3500餘人的代價,擊斃了敵軍7000餘人。黑山阻擊戰,我軍傷亡4000餘人,殲滅斃傷敵人8000餘人。徐東阻擊戰,共斃傷敵10000餘人,擊毀坦克34輛,我軍也損失近萬人。徐東阻擊戰與塔山、黑山阻擊戰相比,徐東阻擊戰規模更大、參戰兵力更多、持續時間更長,敵我損失更大。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最大規模的阻擊戰: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
    宋時輪將軍此次阻擊戰就是著名的徐東阻擊戰,堪稱解放戰爭中最大規模的阻擊戰,華野在徐州東部大徐家一帶阻擋前往碾莊解黃百韜之圍的敵人,這裡地勢開闊平坦,無險可守,他們根據地形特點,構築堅固了的工事,依託村落,至村外200到300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國民黨的軍隊建制在各個時期有著很多變化,用的時間最長的是軍級,北伐時,用過集團軍,抗戰初期,用過軍團制,為了便於指揮,又成立了戰區,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大兵團的機動作戰,國民黨開始組建兵團,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杜聿明的第2兵團就是在此時整編而成,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有著明確番號的兵團一共有
  • 戰史|塔山、黑山、徐東: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要取得阻擊戰的勝利,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勇氣與堅持。我人民軍隊從南昌起義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徵戰歷程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大小阻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堪稱經典。
  • 三大戰役:有兩場佔有優勢兵力,另外一場處於劣勢,反而影響最大
    可能熟知解放戰爭的讀者都知道,這三大戰役最先爆發的是遼瀋戰役。時間是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雙方在東北戰場上血戰了52天,最終以東北野戰軍勝利而告終。能夠取得遼瀋戰役的勝利,除了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總指導有方,以及將士們奮勇殺敵外。在這場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在兵力人數上也佔有一定的優勢。
  • 松骨峰阻擊戰:百人輕裝上陣,激戰十幾小時,敵我損失6:1
    當我們討論抗美援朝戰爭的經典戰役的時候,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肯地就是上甘嶺了。確實,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和英雄史詩程度都世所罕見,但其實,當時在朝鮮半島上的傳奇戰鬥非常之多,松骨峰阻擊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
  • 解放戰爭:淮海戰役國軍佔兵力優勢為何慘敗?被俘後杜聿明這樣說
    淮海戰役毫無疑問是解放戰爭最大規模的戰役,國共雙方參戰兵力達到了140多萬人,在以徐州為中心、沿隴海鐵路一線的廣大區域內,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圍殲國民黨五個大規模兵團,以少勝多,譜寫了戰爭史上的傳奇,據戰後統計,這次規模空前的戰役國民黨投入兵力80萬,解放軍投入兵力60萬,20萬的兵力差距,戰役卻以國民黨慘敗、華東和華中地區全線解放結束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對越反擊戰期間,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都落空了
    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役,是這次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廣州軍區前指為了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先後投入了11個陸軍師的兵力,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8%,佔整個作戰29個參戰陸軍師的38%。但從實戰進程來看,高平戰役的作戰實施,同戰前廣州軍區前指擬制的戰役計劃相去甚遠。
  • 抗戰時期,中國規模最大的軍級部隊是哪一支?總兵力超過30萬人!
    但新四軍在巔峰時期也達到了30萬人的龐大規模,甚至是當時中國軍隊中真實人數最多的軍一級組織,規模超過任何一支國民黨軍級部隊。我們來了解一下。先區別一下「八路軍」和「新四軍」,前者在定位上高於後者。歷史淵源方面八路軍的前身是主力紅軍,而新四軍前身是我軍在南方留守的遊擊隊;番號性質來看,八路軍學名「第18集團軍」,抗戰時的集團軍是高於軍一級的,相當於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軍的兵團級別,而新四軍就是軍一級,和74軍、新1軍等國民黨部隊級別上一樣;就抗戰初期編制而言,八路軍有4.5萬人(紙面實力),新四軍滿打滿算只有1萬人左右。所以雖然同為我軍主力,八路軍方方面面是要強過新四軍的。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在這四年時間內,雙方展開了無數次戰役,而在這些戰役中有四場戰役,影響最大。說得誇張一點,這四場戰役的勝敗,也決定了解放戰爭的命運。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開國將帥指揮的!(排名不分先後)。
  • 三大戰役中,哪一場戰役,參戰的國軍名將數量最多
    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大決戰階段,國共雙方共發生了三場大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都達到100多萬,這三場戰役也是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第一場是遼瀋戰役,第二場是淮海戰役,第三場是平津戰役。那麼你們知道嗎?在這三大戰役中,哪一場戰役,參戰的國軍名將數量最多。
  • 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突圍戰,我軍6萬突破30萬大軍包圍
    解放戰爭期間,包圍戰與突圍戰屢見不鮮。今天要說的這場戰鬥,是解放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突圍戰,也正是此戰,解放戰爭全面爆發。此次突圍戰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圍,此次突圍戰發生在抗戰剛剛結束後不久,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僅以6萬人突破了國民黨30萬大軍的重重包圍,成功轉移。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但解放戰爭打了3年,敵軍在具備兵力和武器裝備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卻經常被我軍抓住戰機,整軍乃至整個兵團被切割,後圍而殲之,只要戰敗,必然損失數萬人,而敵軍在短短3年時間自損807萬人·······卻連我軍一個整師規模的部隊也殲滅不了,要知道南京政府的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歷練過,證明過自己的,可為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卻連連戰敗,一潰千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
    在解放戰爭過程中,我軍四大野戰軍各自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呢?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我們來了解一下。西野的主要軍事對手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胡宗南中央軍集團,兵力約24萬人;青海馬步芳、馬繼援集團(簡稱青馬)和寧夏馬鴻逵軍事集團(寧馬)後兩者最大兵力超過15萬人。西野面對的國民黨軍,按硬實力並非最強的,但考慮到西北我軍自身起步晚裝備差,近3年時間能夠牽制住近40萬國軍部隊,並最終殲滅青寧二馬,已經實屬不易。
  • 史上規模最大的五次戰爭,中國參戰過四次,次次都是毀滅性的
    史上規模最大的五次戰爭,中國竟參戰四次,次次都是毀滅性的,這五次戰爭是俄國內戰 、太平天國運動、蒙古西徵、一戰和二戰,除了俄國內戰其他四個中國都參加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俄國內戰 蘇俄國內戰爭是蘇維埃俄國各族人民粉碎國內反革命叛亂和外國武裝幹涉的戰爭
  • 劉峙30萬人圍攻中原軍區時,我軍在全國有多少兵力?分布在哪裡
    從部隊規模來看,46年6月人數最多的一個區域是華東戰區,即蘇中到山東區域的解放軍部隊。我軍在華東的總兵力達到36萬人,居於全國各戰區之冠,包括了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兩部分,第二年因作戰需要合軍為華東野戰軍,即解放戰爭後期的第三野戰軍。46年華東解放軍兵力雖多,但面對的敵人在60萬以上,且多為中央軍嫡系強軍,作戰壓力和難度在各戰區中也相對較大。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此戰國軍死傷八千餘人,我軍僅6師傷亡就有5000人以上,損失極其慘重。四、南麻戰役1947年7月,國民黨大軍集中到了魯中地區,在我軍進攻後又陸續後撤,被留在魯中的只剩下四個整編師,華野決定殲滅胡璉的整編11師,就向南麻發動了進攻。
  • 史上最大規模包圍戰:70萬人陣亡,66萬人被俘,2名元帥倉皇出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傷亡最大的一場戰爭,它不僅在破壞力和參戰人數上打破了歷史記錄,它的戰爭規模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1941年發動了一場發生在烏克蘭的大型包圍戰,這場戰役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
  • 激烈的塔山之戰,雙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傷亡情況如何?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44字,閱讀約2分鐘塔山阻擊戰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一次防禦戰,目的是為了阻止國民黨軍隊對錦州地區的增援。塔山阻擊戰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大局,因此又被人列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阻擊戰之一。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金洲和錦西附近的一個小漁村,但塔山的位置很重要,不僅錦西到金洲,還有一條鐵路通過。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初期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的一次決戰,對解放軍來說,打下錦州就意味著切斷了東北敵軍與關內蔣軍的直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