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期間,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都落空了

2020-12-22 騰訊網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廣西和雲南全線,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役,是這次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廣州軍區前指為了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先後投入了11個陸軍師的兵力,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8%,佔整個作戰29個參戰陸軍師的38%。但從實戰進程來看,高平戰役的作戰實施,同戰前廣州軍區前指擬制的戰役計劃相去甚遠。

原計劃戰役發起當天關上高平大門,實際上用了4天。為了合圍高平之敵,軍區前指根據軍委的指示,組織了兩個主力師,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向高平以西和以南實施迂迴包圍。

41軍121師奉命擔任戰役北線穿插部隊,在那坡縣念井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突破之後以3個輕裝步兵團沿莫隆、通農、黃得軸線,向班莊、扣屯地區穿插,於戰鬥打響後12個小時的時間到達董賽、841高地、809高地地區,首先切斷3號A公路,殲滅班莊地區之敵越軍852團,爾後以一部兵力搶佔有利地形,構成對內對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敵逃跑和太原之敵增援;師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發展進攻,會同42軍完成對高平地區之敵的合圍,保障主力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42軍124師奉命擔任戰役南線穿插部隊,配屬軍坦克團和汽車48團5個連編成快速穿插梯隊,在龍州縣布局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待軍第一梯隊126師打通東溪公路之後,沿4號公路向高平實施坦克、摩託化快速突擊,於當日18時前插至高平,在41軍協同下合圍殲滅高平地區之敵。

戰役發起後,由於地形複雜,道路難行,以及越軍沿途襲擾,節節阻擊,甚至炸壩防水。121師行動最快的363團用了32個小時進至指定位置,師主力用了4天時間才全部到達841高地地區。124師克服班翁水障之後,先後奪取嫩金山口,博山和652高地,於20日上午攻克490高地、17號高地和526高地主峰的高平外圍要點,才形成了威逼高平之勢。

原計劃3到5天全殲高平地區之敵,實際上打了整整28天。從過去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出發,軍委和軍區前指認為,只要我軍穿插成功,控制了敵人縱深的要點,對敵人達成合圍,敵人就會動搖,就會逃跑,就便於我將其各個殲滅。因此,在戰役發起當天穿插到高平外圍斷敵退路的前提下,預計用3到5天時間即可速決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可實際情況是,在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裡,不僅可供大兵團作戰機動的道路稀少,而且路面不寬,路況不好,嚴重地限制了我軍進攻路線的選擇和行動的速度,從而造成我軍的優勢兵力和重型武器裝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部隊為了進至指定位置就用了4天左右時間,速決全殲的決心完全淪為了空談。

越軍面對我軍的大兵團進攻,採取了最為適合自身情況的戰法,即化整為零,分散上山,憑藉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開展遊擊作戰。由於高平戰區的面積廣闊,高達2400平方公裡,再加上山高洞多林密的複雜地形,我軍只能是分片展開,逐山逐洞地清繳敵人,這就大大地延長了作戰時間。直到3月16日撤軍完畢,也沒有能夠完全肅清敵人。配屬41軍作戰的150師,在回撤時由於50軍工作組的錯誤指揮,被越軍咬了一口,導致448團損失一個加強營,成為了此次作戰最大的一次失利。

原計劃用7個師的兵力全殲高平之敵,實際上投入了11個師。軍區前指的戰役計劃是使用41軍和42軍(加強43軍129師)共7個師的兵力遂行高平戰役,這一兵力使用計劃的根據是高平地區越軍為1個步兵師、3個獨立團、5個獨立營和若干武裝公安部隊約15000人,我軍投入7個師再加上其他兵種部隊,預計兵力可以達到8倍於敵,佔了絕對優勢,有把握完成作戰任務。

可在作戰過程中,軍區前指仍然感到兵力不足,這是主要因為在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沒有把越南的民軍力量計算在內。戰後據保守估計,高平戰區民軍的數量比越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總和還要多,而戰前卻沒有把如此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計算在內,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越南師從我國,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軍三結合的國家武裝力量體制,民軍規模龐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級軍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我軍進攻,襲擊我軍指揮所、交通線和後方。121師在徒步穿插的過程中,沿途大小戰鬥幾十次,多數是被民軍襲擊和阻擊。師預備指揮所和後勤前梯隊於18日晚22時在魁剝山谷遭到敵人的伏擊,蒙受了重大損失,部隊和隨軍民工一共傷亡了300多人,攜帶的物資也全部丟光,喪失了保障能力。而伏擊他們的,就是附近鐵礦的越南民軍。

除了忽視越南民軍之外,我軍處於敵國作戰,為了維護交通線,掩護指揮機關、後勤單位和炮兵陣地,應對意外情況等等,用兵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在戰役進程中,我軍又陸續投入了4個師(20軍58師、50軍150師、54軍160師、162師)的戰役預備隊,才基本滿足了作戰需要。

高平戰役的實施結果證明:這次作戰我軍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沒有統一起來,戰役計劃和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相差很遠,從而導致完成任務使用的兵力比預計的增加了,時間大大延長了,對預備殲滅的敵人只做到了基本殲滅。從總體來看,仗是打勝了,但是作戰過程很艱辛,部隊傷亡也不小,從戰役計劃到戰術運用,從掌握敵情到研究地形,都有眾多的教訓值得吸取。

相關焦點

  • 高平戰役:對越反擊戰中最艱難的一次勝利,損失重大隻怪太輕敵
    對越反擊戰的幾場重要的戰役,高平戰役最艱難的。高平戰役,堪稱是一場硬仗中的硬戰,可以說是自中東戰爭以來,世界上最龐大的坦克和反坦克之戰。我軍巧妙地運用坦克部隊,將越軍打了個出其不意,大大出乎戰前某些軍事家的預料。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那麼順利。
  • 對越反擊高平戰役,解放軍一個師四路穿插,包圍殲滅越軍5個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在東線高平戰區,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42軍126師在軍的編成內,執行打開布局關至東溪通路的任務,上級要求3個小時內必須攻佔東溪,保障軍主力向高平實施快速穿插的作戰行動。 東溪為越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是連接高平、諒山兩省的交通重鎮,距邊境布局關口約32公裡。
  • 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眼中的對越自衛反擊戰:41軍生死二十八天
    眾所周知,原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1軍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留一部戰史作品《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以下簡稱《生死二十八天》),於2014年與讀者見面,當即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至2019年是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期間,該書又掀起一波追讀熱潮,成為民間影響力很大的一部軍史力作。
  • 高平戰役突擊一座大山,英雄戰士負傷被越軍按住,毅然拉響手榴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解放軍廣州軍區部隊發動高平戰役,集中10萬大軍準備全殲防守高平地區的越軍。其中在南路攻擊方向,解放軍步兵126師376團作為突擊團,在坦克部隊和炮兵、工兵配合下,首先向4號公路突擊,撕開突破口。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戰爭,歷時十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的一段過往。但是不知道是受了當年對越南抗美救國戰爭大力宣傳的影響,還是因為對中越戰爭那段歷史的不熟悉,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個錯誤的印象,認為越軍的戰鬥力很強,比解放軍還強。可歷史的事實絕非如此!
  • 對越自衛反擊戰奮起還擊,上將許世友是如何吊打白眼狼越南侵略軍
    經過偵查發現駐守紅河的越軍在夜間基本沒有活動,十分有利於解放軍進行偷渡,因此指揮部決定改強渡為夜間偷渡,然而行動剛剛開始士兵們發現有幾艘偷渡用的小舟被劃破洩了氣,根本無法使用,在戰爭中時間就是生命,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偷渡計劃,後果將不堪設想,先頭連連長立刻決定按原計劃偷渡,為了確保士兵的安全那些被劃破的小舟由原來乘坐5人改為2人。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爆發的中越戰爭,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一年,這場自衛反擊戰,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打的第三場局部戰場,前兩場則分別是抗美援朝戰爭和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就這場中越戰爭的規模來說,是遠遠大於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但和抗美援朝戰爭相比,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只能算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42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模部隊,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並在長津湖附近中單獨面對美陸1師。到了對越反擊戰中,42軍更是單獨攻打越南北部軍事重鎮諒山。
  • 越軍這支部隊號稱「決戰決勝團」,第41軍聲東擊西迷惑敵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在東線高平方向,解放軍廣州軍區前指決心以高平為主要目標,集中7個陸軍師及配屬部隊共10萬大軍,將步兵、炮兵、裝甲兵混合組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對高平越軍主力步兵345師及地方部隊形成鉗形攻勢,計劃用3天左右時間一舉殲滅之。
  •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定的調子是懲罰越南,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越南小朋友不聽話,要打打屁股。單以雙方的俘虜來比較,當時我軍俘獲越軍2700多人,越軍俘獲我軍只有不足40人,而且這30多人都是喪失戰鬥力的傷病員。但是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軍卻突然增加了200多戰俘,原來這是448團的一個營集體投降。這事震驚了東線總指揮許世友,也震驚了中央軍委。448團是50軍150師的一個團,本來150師沒有越境作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解放軍究竟是怎麼打贏的?
    當然,這都是周圍鄰居首先對中國進行挑釁的。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中印戰爭,其實,年代的對越反擊戰,在一場場戰爭之中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也打出了中國人的實力,此後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改明目張胆的欺負中國。從我們所了解的歷史中知道越南戰爭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由於同屬於東亞地區,人員區分度也較低,而且同樣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在戰術戰法上都有著相似性。
  • 對越反擊戰回國途中,副師長遭狙擊手襲擊犧牲,兇手身份令人意外
    對越反擊戰是一場快仗,雖然速戰速決,但同時也犧牲了很多將士,給我軍造成的損失很大,在犧牲的軍官中,42軍126師的副師長趙連玉是職務最高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到底有多慘,越南作戰老兵回憶:彈如雨下
    雖然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完了,但那之後的中越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根據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對越作戰的第一階段,必須迅速向南挺進,以越南重鎮高平、同登為在主要戰略目標,作為東線作戰的主攻部隊之一,163師承擔了突破越南防線的主要任務。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打後,作為東線集團軍總指揮,許世友將軍立馬看中了邊貴祥,了解許將軍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在年輕時也是我軍一員虎將,自然與邊貴祥惺惺相惜,之後也是他安排邊貴祥率領163師承擔主攻任務。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中國軍委會在1978年12月8號下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命令,為了維護邊界地區的安寧不得不發動反擊。這場戰役被中國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被稱作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也被稱作中越戰爭。中國也是剛結束十年之久的內部動亂,所以按道理來說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中軍自打1962年以來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役。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是如何在教科書上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關係趨於惡化,越南開始頻繁入侵中國邊境,中國的領土主權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這場戰役不到一個月,我軍就沉重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達成了戰略目的凱旋。中國教科書上對於這場戰役,就是基於客觀事實描述的一場正當的防衛反擊作戰,但國際上對於它的評價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之所以會上演這樣一出「羅生門」,也是因為各國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俄羅斯和越南在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師長大山藏匿20多天,戰後當上了司令員!
    1979年2月13日,廣州軍區下了作戰命令,計劃41軍參戰部隊14日從向中越邊境開進,16日18時前完成戰鬥準備,17日零時穿插部隊越過國境線, 7時發起總攻。戰前軍參戰部隊4萬多人及各種車輛、坦克、火炮、騾馬等,浩浩蕩蕩的向邊境進發。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善用火力覆蓋,我軍48個團群毆越軍炮兵9個團
    前言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雙方主要參戰部隊為陸軍。為此炮兵的火力覆蓋,便成為這場戰役的關鍵!「打進去就是戰術」1979年對越反擊戰,是分為東西兩個戰場來進行的。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便負責東線廣西方向。許世友的作戰風格便是剛硬,這從他的軍事思想便可得知。許世友將軍有句名言:「什麼叫戰術?打進去就是戰術。」
  • 洞見丨越軍的真實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水平
    我軍堅守前沿的步兵分隊依託既設陣地,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這一仗共消耗各種口徑炮彈1261噸,是對越作戰前所未有的火力強度),從凌晨5時打到傍晚19時,一個白天即消滅越軍3000餘人,取得了十年對越作戰最大勝利。越軍精心策劃、周密準備了兩個多月,企圖一舉「收復失地」的「MB-84」戰役計劃最終以慘敗落幕。
  • 對越作戰的「黑豹行動」後,80名敢死隊員僅剩8人
    在對越反擊戰及其10年兩山輪戰中,解放軍犧牲最多的時候,,無疑是開戰之初的幾天時間,由於準備不足、指揮不當、輕敵等各種因素,讓這場戰役前幾日犧牲人數比較多,大約佔到了整個對越反擊戰犧牲人數的2/3。但要問整個對越作戰期間,哪場戰役最慘烈?恐怕要屬「1.7戰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