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戰役:對越反擊戰中最艱難的一次勝利,損失重大隻怪太輕敵

2020-12-05 葦說歷史真相

對越反擊戰的打響,讓國人懂得了國家之間的關係,就像老話說的那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但越南的背叛,還是在我們心口上落下痛徹心扉的傷痕,至今不想回憶。整整28天的作戰,我軍戰士勢如破竹,從剛開始就給了越軍一個下馬威,但最終我們還是念在之前的情誼,對他們手下留情了。然而,越軍的不知好歹,異常諷刺。

對越反擊戰的幾場重要的戰役,高平戰役最艱難的。

高平戰役,堪稱是一場硬仗中的硬戰,可以說是自中東戰爭以來,世界上最龐大的坦克和反坦克之戰。我軍巧妙地運用坦克部隊,將越軍打了個出其不意,大大出乎戰前某些軍事家的預料。

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那麼順利。

高平戰役是1979年對越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共持續28天,打滿全場。廣州軍區共計投入隸屬於6個野戰軍的11個步兵師,佔東線參戰步兵師總數的57.9%,總兵力達15萬餘人;參戰師屬以上炮兵13個團另2個營,佔東線參戰師屬以上炮兵總數的44%。

高平市是越南高平省的省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交通便利,與中國廣西省接壤,是越南北部地區的戰略要地,當中國20萬邊防軍隊進攻越南的時候,越南料定中國軍隊會從高平市經過,所以在高平市部署了重兵,越軍在高平市部署了一個師、2個團、五個營總共1.5萬人的強大兵力扼守高平,此外還有不少越軍的增援部隊在外圍參戰。

1979年2月17日,中國軍隊經過周密部署之後,以坦克部隊掩護,對高平市的越南軍隊打穿插戰。解放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分左右兩路對高平市進行全線攻擊,經過大小7次的艱苦戰鬥,中國軍隊掃清了高平市外圍越軍據點,逼近高平市。中國使用一部分軍隊在高平市前方進行佯攻,主力部隊迂迴穿插包圍高平市。

在東西兩線700餘公裡戰場正面,除了正規軍和民軍外,越軍動用的主要特工力量集中在了高平戰區。直屬于越軍特工司令部的45特工營和前來的增援的20特工營,加上一些特工學校學員,計有上千名越軍特工參加了高平戰役。他們分散執行任務,或獨立作戰,或配合主力,或與民軍組合,廣泛出擊,對我軍進行襲擾,給我軍造成了不少麻煩。

如2月18日,我第41軍121師後勤前梯隊夜間行軍至魁剝山谷,突遭佔據兩側山地有利地形的越軍特工襲擊,加上有部分特工混入我行軍隊伍中搞破壞,致使整個隊伍大亂,失去控制,先後傷亡軍人、民工300餘人,並丟失了師後勤前梯隊攜帶的全部給養物資。

至2月19日,中國軍隊完成了對高平市的包圍,經過六天激戰,中國軍隊在1979年2月25日下午佔領越南軍事重鎮高平市的市區。

此後中國軍隊繼續掃清越軍殘敵和遊擊隊,直到3月5日才取得了高平戰役最後的勝利。

高平戰役非常慘烈,用血流成河形容這場戰役毫不誇張,中國軍隊斃傷3.9萬名以上的越南正規軍,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越南地方武裝,遊擊隊。

從2月17號開始到3月5日,短短19天雙方就付出了10萬人的傷亡,每天傷亡人數平均達到5000人,可謂慘烈。

其中,我軍參戰各部隊也付出了重大代價,戰鬥傷亡11700人(佔東線傷亡總數的54.5%)。其中陣亡失蹤3600多人,負傷約8000出頭,損毀坦克和裝甲車134輛、輪式車輛23輛、火炮數十門。

難打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高平地勢複雜,步兵移動都是問題;第二,作戰計劃脫離實際;第三,越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從戰略上講,戰前我軍對高平之敵認識不夠,有輕敵的情緒。確立的戰略目標為在3-5天全殲高平之敵346師及附屬部隊,決心速戰速決,打殲滅戰。因此,在實戰中採用了大縱深穿插,迂迴包圍,兩北對進的策略。然而,實戰中非常的不理想。穿插部隊遭遇了重重困難,傷亡很大而且未能及時到位,殲滅戰的目的沒有達到,不得不投入大量預備隊進行拉網清剿,一直打到撤軍回國,也未能完全解決問題。

穿插部隊在穿插途中遭遇了嚴重困難,不但經常走錯路、迷路,而且不斷遇到道路兩側的越軍的伏擊,僅41軍121師在穿插過程中就遭遇了五次較大規模的伏擊,傷亡很重。未能及時到位,也沒能捕捉到越軍的主力部隊,不得己的情況下,又投入了大量預備隊,展開拉網清剿護路行動。可以說,高平戰役並不算成功。

火力上,越軍不論從口徑和數量上都無法與我軍相提並論。那麼,為什麼還要搞敵後穿插呢?

其實,這與作戰計劃制定者的盲目樂觀、輕敵有關。有些人認為打越南是」大人打孩子「,」師傅教訓徒弟「,在未能做到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而憑空想定計劃,即要拿下高平,又要殲滅346師及地方民軍,而且還規定了時間,決心很大、企圖很大,但是對困難估計明顯不足。這才有大縱深穿插迂迴,南北對進鉗擊高平的作戰計劃出臺。

從邊境上的攻擊出發地念井、平孟到高平,地圖上的直線距離約40公裡,按照平時演習的規律計算,如有坦克配合攻擊當天即可穿插到位。可是越北地區到處都是高山密林,河流遍布,道路很少,公路更少,且都在越軍層層火力攔截之下。要是按實地距離算,要比地圖距離多出兩倍都不止。如果僅按圖上距離計算行軍速度,而嚴重忽視實際困難,當然會超出計劃規定。

越軍打了幾十年仗,可以說久經沙場,部隊素質好。且是主場作戰,對當地地形熟悉,攔路設伏、遊擊襲擾、埋雷布障都是行家裡手。我軍脫離實戰已久,缺乏訓練,初次同這樣的勁敵交手,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要想按演習那樣按部就班實施作戰計劃,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高平越軍殘部化整為零,化兵為民,四散潛入深山,伺機襲擾中國軍隊的交通線和後勤運輸人員,但大勢已去,無力挽救戰場全局。從另一方面看,中國軍隊因為總體建設的落後,在戰役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難,付出了較重的代價,可謂是慘勝,因而在日後多年被外界所詬病。

總的來說,壯觀激烈的高平戰役是整個1979年中越戰爭的縮影,雙方都充分顯露出了自己的作戰特點,在軍史上佔有著獨特的一席之地,不應該被長期忽視。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期間,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都落空了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廣西和雲南全線,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役,是這次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廣州軍區前指為了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先後投入了11個陸軍師的兵力,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8%,佔整個作戰29個參戰陸軍師的38%。
  • 還未完全勝利就撤離,對越反擊戰,解放軍撤離越南時損失有多大?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剛剛獨立的越南,幾次戰爭都取得了勝利,就與當時的蘇聯聯合,想要對周邊地區發起進攻,效仿二戰時候的日本。中國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路收回被越南霸佔的土地,還順帶教越南做人。本來我軍制定了周密的計劃準備跟這個「亞洲軍事強國」好好地對線,沒想到不到一個月越南就敗下陣來,我軍取得全面勝利後也沒想著趕盡殺絕,直接就撤回了國內。
  • 對越反擊戰之黑豹行動,80人組成的敢死隊8人生還,向他們致敬
    對越反擊戰作為我國歷史上一次損失相當慘重的戰役,當初由於物資等基礎設施的匱乏,在作戰當中是讓我軍吃了很大的苦頭。在整個的越南反擊戰當中,我軍雖說是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戰爭的慘烈依舊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這其中的「1.7戰鬥」成為整個戰役的焦點。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擔負友誼關方向作戰任務的廣州軍區第55軍對同登、諒山地區之敵的進攻,從2月17日戰鬥打響到23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勝利圍殲了同登、坂然地區的越軍;從2月27日至3月5日,為戰役第二階段,勝利攻克了越北重鎮諒山市。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到底有多慘,越南作戰老兵回憶:彈如雨下
    雖然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完了,但那之後的中越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對越反擊高平戰役,解放軍一個師四路穿插,包圍殲滅越軍5個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在東線高平戰區,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42軍126師在軍的編成內,執行打開布局關至東溪通路的任務,上級要求3個小時內必須攻佔東溪,保障軍主力向高平實施快速穿插的作戰行動。 東溪為越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是連接高平、諒山兩省的交通重鎮,距邊境布局關口約32公裡。
  • 高平戰役突擊一座大山,英雄戰士負傷被越軍按住,毅然拉響手榴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解放軍廣州軍區部隊發動高平戰役,集中10萬大軍準備全殲防守高平地區的越軍。其中在南路攻擊方向,解放軍步兵126師376團作為突擊團,在坦克部隊和炮兵、工兵配合下,首先向4號公路突擊,撕開突破口。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人們稱他是對越作戰中的「最倔師長」。這個身影是誰?他又為何被稱為「最倔師長」?要弄清這個「最倔師長」的身份,就要先搞明白這支部隊是什麼來頭。在解放戰爭中,144師南下參與了渡江戰役、贛南追擊等著名戰役,在解放湖北和贛西南廣大地區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解放戰爭勝利後,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144師與其他兄弟部隊一同整合,承擔起衛戍國疆的重要使命,十年動亂結束後,換防進入廣東,為保衛祖國南大門不辭辛勞。戰功赫赫的55軍,自然打下了深厚的實戰基礎,經過戰爭年代的千錘百鍊,它已然是我軍部隊中名副其實的王牌。
  •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42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模部隊,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並在長津湖附近中單獨面對美陸1師。到了對越反擊戰中,42軍更是單獨攻打越南北部軍事重鎮諒山。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戰爭時期,我們的國家經歷過百團大戰,當時我們的軍隊在武器和數量上沒有優勢,但我們的指揮員提出了遊擊戰的戰略,我們的軍隊在這個戰略的指引下,一個一個地擊破敵人的陣地,最後取得了勝利。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具體到細節來看,蘇軍在戰爭中同樣損失很大,雖然得到補充,但以新兵蛋子居多。這些士兵聽老大哥們酒後一吹,更加衝動,還無法真正理解戰場的殘酷。同時蘇軍推進速度太快,損失的重型裝備還來不及補充,後勤補給也還沒跟上,這些都成了潛在的危險。即使如此,反擊也還是很冒險,萬一不利,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將面臨滅頂之災。
  • 對越自衛反擊戰奮起還擊,上將許世友是如何吊打白眼狼越南侵略軍
    代乃阻擊戰一戰見分曉,代乃地區的10號公路是越軍316a師支援的唯一通道,公路邊有一座(海拔高)500米的山頭,2月21日越軍的先頭部隊就佔領了它,進可解杆之圍退可守老巢門戶,誰得到了這座山頭誰就能取得勝利,解放軍指揮部果斷命令部隊奪取了這個制高點,敵人的咽喉,制高點被解放軍佔領後316a師頓時慌亂起來,每隔20分鐘就向解放軍陣地發起一次攻擊,妄圖奪回失去的陣地
  • 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眼中的對越自衛反擊戰:41軍生死二十八天
    眾所周知,原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1軍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留一部戰史作品《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以下簡稱《生死二十八天》),於2014年與讀者見面,當即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至2019年是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期間,該書又掀起一波追讀熱潮,成為民間影響力很大的一部軍史力作。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越南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成功擊退了美軍的侵略,完成了南北統一,取得了越戰的勝利。然而因為當時中蘇關係進入冰點,統一後的越南站為了得到蘇聯更多的經濟和軍事支持,想要稱霸亞洲地區,向周邊國家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甚至把他們的手伸向了我們的領土,多次襲擾我們的邊境。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是如何在教科書上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關係趨於惡化,越南開始頻繁入侵中國邊境,中國的領土主權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這場戰役不到一個月,我軍就沉重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達成了戰略目的凱旋。中國教科書上對於這場戰役,就是基於客觀事實描述的一場正當的防衛反擊作戰,但國際上對於它的評價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之所以會上演這樣一出「羅生門」,也是因為各國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俄羅斯和越南在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如今這場戰爭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在那場戰爭中,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們卻永遠回不來了。而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楊得志上將和許世友上將的領導下,兩線作戰部隊只打了一個月,便佔領了越南北部二十多個城市,以摧枯拉朽之勢,粉碎了越南人的美夢。
  • 闢謠丨對越反擊戰撤軍時,PLA損失究竟有多大?
    比如,在越軍最為重要的作戰方向諒山省。20世紀50年代最早成立的越軍六大主力步兵師中的304師和325師(隸屬于越軍第2軍建制,是絕對的主力部隊)從柬埔寨緊急撤出,星夜兼程向北增援,當他們到達諒山地區後,也未敢對我實施反擊。
  •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定的調子是懲罰越南,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越南小朋友不聽話,要打打屁股。單以雙方的俘虜來比較,當時我軍俘獲越軍2700多人,越軍俘獲我軍只有不足40人,而且這30多人都是喪失戰鬥力的傷病員。但是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軍卻突然增加了200多戰俘,原來這是448團的一個營集體投降。這事震驚了東線總指揮許世友,也震驚了中央軍委。448團是50軍150師的一個團,本來150師沒有越境作戰。
  • 最年輕現役中將劉振立:22歲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現任陸軍參謀長
    前面我們講述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高級將領李作成上將,今天小編繼續為各位講述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在作戰中十分勇敢,後來成長為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22歲的時候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30年後成為解放軍現役中將中最為年輕的,他就是陸軍中將劉振立。劉振立,1964年8月出生,河北欒城人。劉振立1983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年劉振立19歲。
  • 對越反擊戰最慘一幕,10分鐘打光一個連,還損失了6輛坦克
    對越反擊戰最慘一幕,10分鐘打光一個連,還損失了6輛坦克 1979年2月20日15時,在平孟、孟麻方向作戰,擔負攻殲朔江地區越軍任務的廣州軍區41軍122師接到軍電令:迅速打通平孟至朔江的公路,攻佔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