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2021-01-09 騰訊網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以上這時都是國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剿匪區作戰兵力人數,那麼,你們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人數是多少嗎?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一個東北戰區,東北三省是解放初期國共雙方爭奪的主要戰場之一,當時不管是國軍,還是我方,源源不斷派兵進入東北,都想主宰這座城市。蔣介石用飛機,客船運送了8個軍進入東北戰場,約30萬。其中有國軍最精銳的遠徵軍新一軍、新六軍,52軍都挺進東北。而我軍也從延安,山東解放區派出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入東北與國軍爭奪東三省這塊肥肉。

本來還算讓葉飛,楊勇,陳賡三個縱隊也去東北,但是後來由於各部司令員都捨不得,找各種理由推辭,所以最終沒有去成。接下來雙方在東北戰區,先後歷經了兩年的戰爭,各自兵力人數巔峰時期達到;國軍擁兵55萬,而共方擁兵70萬,尤其是在遼瀋戰役結束,共方兵員人數達到百萬。

解放戰爭時期

第二個是中原戰區,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相信雙方領導都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中原戰場也成國共雙方的主要戰場之一。從此解放戰爭一開始在中原地區我軍就擁有30萬兵員,不過蔣介石也是不停地向中原戰場增加兵員。畢竟當國軍主力部隊多數都在南方,調兵容易,沒有必要空運或者海運。但是隨著戰場上的局勢千變萬化,中原戰場上的國軍除了要對付劉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另一部分入華北,還有一部分曾經入華東參戰。

但是主要對手還是劉鄧大軍,在劉鄧挺進大別山後,蔣介石感覺事態的嚴重,於是從華東調集部隊,集中33個旅對付劉鄧,這次中野吃了大虧,力量消耗嚴重。不過之後劉鄧大軍也慢慢地也恢復過來了。在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戰場上的劉鄧大軍也擁兵35萬。

解放戰爭時期

第三個是華東戰區,該戰場也是國共雙方的主要戰場之一,也是在這戰區,我軍戰士與國軍展開了無數次戰鬥,從解放戰爭初期30萬兵員,慢慢發展成60多萬,成為我軍最強大的一支部隊。而蔣介石初期在華東戰區投入了大約20個整編師35萬左右,而華東地區也是重點進攻對象。一度集中了24個整編師45萬人,但是在陳粟兩位統帥領導下打退敵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解放戰爭時期

第四個是西北戰區,雖說西北地處偏遠,那個地方也比較貧窮,但是也是解放戰爭時期,四大戰區之一。當時,胡宗南與馬家軍勢力都是盤踞在西北戰區,兩方勢力兵員人數加起來也有40萬大軍。而西北戰區只有彭老總領導的西北野戰軍,人數不到20萬,後來還是從聶帥麾下調兩個兵入西北戰區,這樣一來,西北戰區我方擁兵也達到40萬。

相關焦點

  • 劉峙30萬人圍攻中原軍區時,我軍在全國有多少兵力?分布在哪裡
    1946年6月,國軍二級上將劉峙率領10個整編師近30萬部隊圍攻中原軍區,解放戰爭以此為標誌全面爆發。國軍以30萬人包圍我軍中原6萬官兵,雙方局部兵力之比達到5比1,但其實當時全國範圍內兩軍的兵力差異沒有這麼大,我軍雖然處於戰略劣勢,但在多個區域都有可觀的軍事力量,正規部隊總兵力也達到了127萬人,都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 抗戰時期,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一個戰區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的編制問題,例如集團軍、路軍等等。在抗戰時期,總計出現了40個集團軍、27個路軍。其實,在集團軍之上,還出現了戰區這個編制,編制的數量逐步增加。1937年,全國劃分了5個戰區。到了1945年,全國劃分了12個戰區。
  • 中國軍隊曾有17個兵團,每個兵團的總兵力大概是多少?
    兵團,相關資料給出的解釋是軍和師的統稱,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適應人民軍隊的作戰需求兵團這一單位應運而生,在解放戰爭後期,兵團基本就可以和集團軍劃等號了。渡江戰役前,解放軍的作戰單位已經調整成了四大野戰軍,原本野戰軍下轄的是縱隊一級的作戰單位,但到了這時候縱隊就已經無法再適應野戰軍的作戰調配需求了。為了解決指揮不協調的問題,解放軍於1949年增設了兵團這一作戰單位,位於野戰軍和縱隊之間。以二野中原野戰軍為例,其總共下轄了第三、四、五兵團,總共囊括了第10軍到18軍共9個軍,據資料顯示,解放戰爭後期我軍的兵團總共達到了17個兵團。
  • 建國後,我軍兵力最為雄壯的時候有多少,不止四百萬
    蔣介石統治中國的時候,兵力最盛時達到了四百多萬。那麼,我們的部隊最多的時候有多少呢?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成長過程。先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說起吧。紅軍有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最多的時候有十萬人,紅四方面軍也有八萬多人,再加上紅二方面軍,紅軍總兵力不下二十萬。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企圖否定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取得的突出功績,謀奪勝利果實,拉開3年解放戰爭以來,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累計損兵折將高達807萬餘人,最終在1950年,韓先楚上將將個人生死,和名利榮辱置之度外,率部乘坐木船出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在海南島上與敵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血戰56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此戰國軍死傷八千餘人,我軍僅6師傷亡就有5000人以上,損失極其慘重。四、南麻戰役1947年7月,國民黨大軍集中到了魯中地區,在我軍進攻後又陸續後撤,被留在魯中的只剩下四個整編師,華野決定殲滅胡璉的整編11師,就向南麻發動了進攻。
  •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
    擁有陸海空三軍,手中的兵力達到四五百萬,麾下能徵善戰之將眾多。正是擁有如此多的優勢,蔣介石最終發動了內戰。史稱解放戰爭,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其實,在解放戰爭初期,雙方的實力處於,國強共弱。兩黨兵力相比,我黨約80萬,蔣介石約400萬。裝備相比較,我黨並無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裝備,都是小步槍。而蔣介石陣營有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天上又有飛機,地上又擁坦克和大炮。
  • 解放戰爭時期最成功的渡海作戰,參戰的兩位軍長,後授予什麼軍銜
    在解放時期,我軍大多都是與國軍進行陸地作戰,可以說,我黨各大野戰軍都擁有豐富的陸戰經驗,不然得話,擁有幾百萬的國軍也不會連戰連敗。但是在解放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時,我黨各大野戰軍在解放全國作戰階段期間,尤其是解放東南沿海地區島嶼,需要渡海作戰。
  • 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我軍五大軍事家,分別指揮了哪些?
    我軍指揮:彭德懷。參戰兵力:我軍:西北野戰軍第1、2、3、4、6五個縱隊,7.5萬人。國軍:整編第29軍之整編第27、90師及宜川守敵一個旅。我軍指揮:劉伯承,鄧小平。參戰兵力:我軍:15個旅,12萬多人。國軍:6個整編師,16萬人。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國民黨的軍隊建制在各個時期有著很多變化,用的時間最長的是軍級,北伐時,用過集團軍,抗戰初期,用過軍團制,為了便於指揮,又成立了戰區,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大兵團的機動作戰,國民黨開始組建兵團,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杜聿明的第2兵團就是在此時整編而成,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有著明確番號的兵團一共有
  • 三大戰役:有兩場佔有優勢兵力,另外一場處於劣勢,反而影響最大
    解放戰爭時期的著名三大戰役,分別為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放戰爭結局基本上算是穩定了。主要是因為在這三大戰役中,我軍全體將士浴血奮戰,讓蔣介石軍事集團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與我軍進行正面對抗。所以說;這三大戰役的勝敗,也決定了解放戰爭的結局。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10場著名敗仗,哪個野戰軍敗仗最多?
    參戰兵力: 我軍:第1、第2、第4、第6縱隊,3縱圍困洛川。 國軍:整編第1師、第30師、第36、第38、第65師、第82師、第17師、第90師。
  • 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實力最強,為何殲敵卻不如三野?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番號也是幾經變動,最終在1949年初確定四個野戰軍的番號,還有一個由軍委直接領導的華北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經過了浴血奮戰,終於解放了全中國。大家都知道,這四支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打遼瀋戰役時,兵力就達到了七十萬。
  • 解放戰爭中,參戰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敵我損失最大的阻擊戰
    徐東阻擊戰與塔山、黑山阻擊並稱為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 1948年11月7日,我華東野戰軍發起了淮海戰役,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位於徐州以東新安鎮地區的黃百韜第7兵團,阻援作戰是必不可少的,令人預料不到的是,阻援部隊參戰人數超過主攻部隊,用血肉築起的長城,阻擊從徐州東援的國民黨軍,保障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勝利實現。
  • 為何只動用了四成兵力參戰?
    即便是後來進入輪戰時期,也都是將原各野戰軍的精銳部隊派上前線,而不是一股腦地把幾個野戰軍成建制地都送到朝鮮參戰。眾所周知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兵員得到極大補充,從127萬人逐漸上升到550萬,其中原國民黨軍投誠和被俘的士兵佔了7成以上,這些官兵的作戰素質和思想狀況都有一個塑造過程,並不是每一個軍、每一個師都能達到四野主力部隊的軍事水準,盲目派往朝鮮未必能取得好的作戰效果。
  • 解放戰爭中,一野殲敵51萬,四野殲敵188萬,都比不上這支部隊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越打越弱,解放軍則是愈戰愈強,終於解放了全中國,讓蔣介石不得不黯然地帶兵敗退到了臺灣。解放軍有四大野戰軍,分別是一野、二野、三野和四野,那麼殲敵數量最多的是哪一支呢?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陣亡了五位師長:全部來自華野和東野
    解放戰爭中,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是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將軍,另有謝祥軍、羅炳輝、張元壽等一批高級指揮員。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我軍師長,一共有5位,其中3人來自華東野戰軍系統,2人來自東北野戰軍系統。他們都是誰,怎麼犧牲的呢?第一位是王麓水師長。
  • 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
    1949年初,我軍主力部隊按照數字番號劃分為四大野戰軍。但其實早在1947年,四大野戰軍的前身都已經成型,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各野戰軍在所負責戰區基本都是獨當一面,承擔重要戰略任務。在解放戰爭過程中,我軍四大野戰軍各自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呢?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我們來了解一下。
  • 三大戰役,我軍大獲全勝,國共雙方兵力對比
    三大戰役都以我軍的勝利結束,除了軍隊的指揮得當之外,還有兵力對比上的絕對優勢。 今天,筆者就來聊聊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中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
  • 百勝之師也有失利,解放戰爭我軍10大敗仗
    解放戰爭中有很多經典勝仗,也有敗仗,一起來看看。1、中原突圍解放戰爭初期,中原軍區將新四軍5師、豫西南下部隊,陝北南下部隊整編,有5萬多人。遭受劉峙指揮的20萬蔣軍圍困。1946年6月26日,我軍4萬多主力部隊分為兩路,還帶著1萬多機關人員突圍。第1縱隊第1旅6000人(皮旅)作為掩護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