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宜川戰役
時間:1948年2月29日 。
我軍指揮:彭德懷。
參戰兵力:
我軍:西北野戰軍第1、2、3、4、6五個縱隊,7.5萬人。
國軍:整編第29軍之整編第27、90師及宜川守敵一個旅。
戰役成果:
殲敵整編第29軍、兩個整編師共五個旅。斃傷敵7523人、俘敵21962人。
我軍傷亡5404人。
戰役亮點:
1、西北野戰軍最精彩一戰;
2、圍城打援,雙獲豐收;
3、西野從一次殲敵1個旅飛躍到5個旅;
4、西北戰場從內線作戰到主動出擊轉折一戰。
九、魯西南戰役
時間:1947年6月30日 至7月28日。
我軍指揮:劉伯承,鄧小平。
參戰兵力:
我軍:15個旅,12萬多人。
國軍:6個整編師,16萬人。
戰役成果:
9個半旅6萬餘人。
戰役亮點:
1.解放戰爭初期,劉帥痛快淋漓的一戰;
2.這一仗我軍強渡黃河,主動攻擊,採取「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
3.這一仗殲敵數量創了記錄,我軍也犧牲很大。
八、平津戰役
時間: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我軍指揮: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參戰兵力:
我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100萬大軍。
國軍:42個師(旅),近60萬人。
戰役成果:
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
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
戰役亮點:
1、迷惑對手,全國各戰場配合行動,不讓對手南逃;
2、主力快速南下,優勢兵力分割對手;逐次殲滅新保安、張家口、天津國民黨軍;
3、地下戰線發揮作用,最終促使了和平。
七、濟南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我軍指揮:粟裕、許世友、王建安。
參戰兵力:
我軍:6個半縱隊約14萬人攻城,8個縱隊及地方武裝18萬人打援。
國軍:3個整編師9個旅、5個保安旅,約11萬人。
戰役成果:
我軍傷亡2.6萬人
俘敵61870人,起義2萬餘人,斃傷23420人,共計104290人。
戰役亮點:
1、立足於打援,國軍3個兵團,未敢增援;
2、首次攻克10萬敵軍大城市,促使敵人一部起義;
3、戰後,山東國軍棄城而逃,全境解放。
六、晉中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我軍指揮:徐向前。
參戰兵力:
我軍:第1兵團第8、第13縱隊,太嶽、北嶽、太行地方部隊,共49個團6萬餘人。
國軍:以5個軍部、14個師、3 個暫編總隊,以及22個保安團,21個保警大隊等,總兵力約13萬人。
戰役成果:
殲敵9個師、2個總隊及保警團隊7.4萬人,民衛軍等2.6萬人,其中俘敵80770人,斃傷19600,共計100370人。
戰役亮點:
1、誘敵出動:在晉南製造我軍渡黃河西去的假象;
2、布置口袋陣:閻錫山部「閃擊集團南下晉中後,我軍迂迴出擊,切斷敵軍退路。
3、運動殲敵:敵軍被圍後北撤,我軍在敵北撤途中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五、萊蕪戰役
時間:1947年2月10日至2月23日。。
我軍指揮:陳毅、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6個主力縱隊,共計19萬人。
國軍:23個整編師,共計30多萬人。
戰役成果:
殲敵2個軍、7個師,共5.6萬餘人
我軍傷亡6000餘人。
戰役亮點:
1、我軍放棄解放區首府臨沂,偽裝主力決戰,並製造主力渡黃河作戰假象;
2、近20萬部隊大規模行軍,10天時間行進幾百公裡,完成南徵北戰的戰略轉換;
3、圍城而不打,促使敵人棄城而逃,逃跑過程中敵人潰不成軍,被我軍口袋陣全部殲滅。
四、蘇中戰役
時間: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
我軍指揮: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2個主力師,2個二線縱隊,6個主力縱隊,特務團、炮兵團等,共計19個團,3.3萬人。
國軍:5個整編師(軍)、2個旅,2個交通警察總隊,12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被殲6個旅、5個交警大隊,共53000餘人。
我軍犧牲3000餘人,傷1.3萬餘人。
戰役亮點:
1、兵力少於對手,出其不意發動進攻。
2、長途奔襲作戰,擾亂對手。
3、抓住機會,趁敵人交接時攻擊。
4、打巧戰,打出15:1傷亡比。
三、豫東戰役
時間:1948年6月至7月。
我軍指揮: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共20萬人。
國軍: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
戰役成果:
殲滅國軍9萬餘人(主戰場)。
我軍傷亡4萬人左右。
戰役亮點:
1、首次攻克省會城市;
2、我軍西線兵團、山東兵團、蘇北兵團、中野主力、陳謝兵團分頭在中原大地行動,牽動國軍主力;
3、吃掉區壽年兵團;
4、主戰場後期留下不少遺憾;
5、兗州戰役、襄樊戰役、隴海路東段作戰、漣水之戰都取得很大戰果,外圍戰場殲敵10萬。
二、遼瀋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我軍指揮:林彪,羅榮桓。
參戰兵力:
我軍:12個縱隊,1個炮兵縱隊,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共計70萬人。
國軍:周福成第8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共8個軍24個師30萬人,鄭洞國第1兵團,共2個軍6個師10萬人,盧浚泉第6兵團,共4個軍14個師15萬人,共計55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傷亡、被俘47萬人。
我軍傷亡6.9萬人。
戰役亮點:
1、圍困長春,攻克錦州,先關門,再打狗;
2、促使長春和平解放。
3、遼西會戰中,我軍兵力數倍於敵,各部大膽穿插,分割圍殲;
4、打亂建制向瀋陽進軍,幾天就解放了東北全境。
一、淮海戰役
時間: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我軍指揮: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參戰兵力:
我軍:華野16個縱隊,中野7個縱隊,地方部隊共約60萬人。
國軍:國軍7個兵團、2個綏靖區,34個軍,86個師,共約80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被俘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共555099人。
我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
戰役亮點:
1、兵力少於國軍,夾生飯也要攻擊;
2、分割包圍,幾場經典大戰;
3、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最多、我軍士兵傷亡也最多,最激烈的戰役;
4、創造奇蹟的戰役,被史達林等人都稱之為不可思議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