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我軍五大軍事家,分別指揮了哪些?

2020-12-19 天地史話V

十、宜川戰役

時間:1948年2月29日 。

我軍指揮:彭德懷。

參戰兵力:

我軍:西北野戰軍第1、2、3、4、6五個縱隊,7.5萬人。

國軍:整編第29軍之整編第27、90師及宜川守敵一個旅。

戰役成果:

殲敵整編第29軍、兩個整編師共五個旅。斃傷敵7523人、俘敵21962人。

我軍傷亡5404人。

戰役亮點:

1、西北野戰軍最精彩一戰;

2、圍城打援,雙獲豐收;

3、西野從一次殲敵1個旅飛躍到5個旅;

4、西北戰場從內線作戰到主動出擊轉折一戰。

九、魯西南戰役

時間:1947年6月30日 至7月28日。

我軍指揮:劉伯承,鄧小平。

參戰兵力:

我軍:15個旅,12萬多人。

國軍:6個整編師,16萬人。

戰役成果:

9個半旅6萬餘人。

戰役亮點:

1.解放戰爭初期,劉帥痛快淋漓的一戰;

2.這一仗我軍強渡黃河,主動攻擊,採取「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

3.這一仗殲敵數量創了記錄,我軍也犧牲很大。

八、平津戰役

時間: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我軍指揮: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參戰兵力:

我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100萬大軍。

國軍:42個師(旅),近60萬人。

戰役成果:

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

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

戰役亮點:

1、迷惑對手,全國各戰場配合行動,不讓對手南逃;

2、主力快速南下,優勢兵力分割對手;逐次殲滅新保安、張家口、天津國民黨軍;

3、地下戰線發揮作用,最終促使了和平。

七、濟南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我軍指揮:粟裕、許世友、王建安。

參戰兵力:

我軍:6個半縱隊約14萬人攻城,8個縱隊及地方武裝18萬人打援。

國軍:3個整編師9個旅、5個保安旅,約11萬人。

戰役成果:

我軍傷亡2.6萬人

俘敵61870人,起義2萬餘人,斃傷23420人,共計104290人。

戰役亮點:

1、立足於打援,國軍3個兵團,未敢增援;

2、首次攻克10萬敵軍大城市,促使敵人一部起義;

3、戰後,山東國軍棄城而逃,全境解放。

六、晉中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我軍指揮:徐向前。

參戰兵力:

我軍:第1兵團第8、第13縱隊,太嶽、北嶽、太行地方部隊,共49個團6萬餘人。

國軍:以5個軍部、14個師、3 個暫編總隊,以及22個保安團,21個保警大隊等,總兵力約13萬人。

戰役成果:

殲敵9個師、2個總隊及保警團隊7.4萬人,民衛軍等2.6萬人,其中俘敵80770人,斃傷19600,共計100370人。

戰役亮點:

1、誘敵出動:在晉南製造我軍渡黃河西去的假象;

2、布置口袋陣:閻錫山部「閃擊集團南下晉中後,我軍迂迴出擊,切斷敵軍退路。

3、運動殲敵:敵軍被圍後北撤,我軍在敵北撤途中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五、萊蕪戰役

時間:1947年2月10日至2月23日。。

我軍指揮:陳毅、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6個主力縱隊,共計19萬人。

國軍:23個整編師,共計30多萬人。

戰役成果:

殲敵2個軍、7個師,共5.6萬餘人

我軍傷亡6000餘人。

戰役亮點:

1、我軍放棄解放區首府臨沂,偽裝主力決戰,並製造主力渡黃河作戰假象;

2、近20萬部隊大規模行軍,10天時間行進幾百公裡,完成南徵北戰的戰略轉換;

3、圍城而不打,促使敵人棄城而逃,逃跑過程中敵人潰不成軍,被我軍口袋陣全部殲滅。

四、蘇中戰役

時間: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

我軍指揮: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2個主力師,2個二線縱隊,6個主力縱隊,特務團、炮兵團等,共計19個團,3.3萬人。

國軍:5個整編師(軍)、2個旅,2個交通警察總隊,12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被殲6個旅、5個交警大隊,共53000餘人。

我軍犧牲3000餘人,傷1.3萬餘人。

戰役亮點:

1、兵力少於對手,出其不意發動進攻。

2、長途奔襲作戰,擾亂對手。

3、抓住機會,趁敵人交接時攻擊。

4、打巧戰,打出15:1傷亡比。

三、豫東戰役

時間:1948年6月至7月。

我軍指揮:粟裕。

參戰兵力:

我軍: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共20萬人。

國軍: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

戰役成果:

殲滅國軍9萬餘人(主戰場)。

我軍傷亡4萬人左右。

戰役亮點:

1、首次攻克省會城市;

2、我軍西線兵團、山東兵團、蘇北兵團、中野主力、陳謝兵團分頭在中原大地行動,牽動國軍主力;

3、吃掉區壽年兵團;

4、主戰場後期留下不少遺憾;

5、兗州戰役、襄樊戰役、隴海路東段作戰、漣水之戰都取得很大戰果,外圍戰場殲敵10萬。

二、遼瀋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我軍指揮:林彪,羅榮桓。

參戰兵力:

我軍:12個縱隊,1個炮兵縱隊,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共計70萬人。

國軍:周福成第8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共8個軍24個師30萬人,鄭洞國第1兵團,共2個軍6個師10萬人,盧浚泉第6兵團,共4個軍14個師15萬人,共計55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傷亡、被俘47萬人。

我軍傷亡6.9萬人。

戰役亮點:

1、圍困長春,攻克錦州,先關門,再打狗;

2、促使長春和平解放。

3、遼西會戰中,我軍兵力數倍於敵,各部大膽穿插,分割圍殲;

4、打亂建制向瀋陽進軍,幾天就解放了東北全境。

一、淮海戰役

時間: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我軍指揮: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參戰兵力:

我軍:華野16個縱隊,中野7個縱隊,地方部隊共約60萬人。

國軍:國軍7個兵團、2個綏靖區,34個軍,86個師,共約80萬人。

戰役成果:

國軍被俘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共555099人。

我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

戰役亮點:

1、兵力少於國軍,夾生飯也要攻擊;

2、分割包圍,幾場經典大戰;

3、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最多、我軍士兵傷亡也最多,最激烈的戰役;

4、創造奇蹟的戰役,被史達林等人都稱之為不可思議的奇蹟。

相關焦點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在這四年時間內,雙方展開了無數次戰役,而在這些戰役中有四場戰役,影響最大。說得誇張一點,這四場戰役的勝敗,也決定了解放戰爭的命運。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開國將帥指揮的!(排名不分先後)。
  •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
    所以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分為戰略防禦階段,戰略反攻階段,戰略決戰,戰略追殲,最後解放全國。就是擁有很好的作戰計劃,我軍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二個原因是我軍擁有一批能徵善戰之將,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
  • 解放戰爭國軍十大將軍,指揮作戰兇悍,都是我軍強勁對手
    解放戰爭中,國軍有一批幹將,部隊戰鬥力強,作戰兇悍,給我軍造成很大威脅。 解放戰爭爆發後,該部先在高郵邵伯被粟裕挫敗。此後,掃蕩蘇北,進入山東,在孟良崮、南麻戰役、臨朐戰役中,都是拼死增援,逐漸贏得了聲譽。 1947年下半年膠東作戰,重創了膠東解放軍,隨後調往中原,與劉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現,戰功顯赫。1948年豫東戰役,奇兵突至增援豫東,雙方展開對攻,成功擊退粟裕,取得內戰以來鮮有的勝利。
  • 從抗戰到解放戰爭,慣於奇襲,敢於決戰,粟裕十大經典戰役
    一個參加南昌起義的士兵,一生多次負傷,兩次腦部中彈,歷經了懷玉山兵敗,熬過了3年遊擊作戰,成長為我軍一代戰神。紅軍時期,粟裕歷經連長、營長、團長、師長。1929年到1934年,他又歷任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閩浙贛軍區參謀長、紅軍第十軍團參謀長等職位。參謀長是負責軍事,說明了他的指揮能力。
  • 解放戰爭時,國民黨五大主力由哪幾支部隊?以後結局又如何?
    最著名的就是五大主力部隊,他們依仗美國主子撐腰,拿著先進武器瘋狂尋找解放軍作戰,一度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在我英勇的解放軍面前,他們都一一的敗下陣來,他們手裡拿的美式裝備成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利品。 國民黨這五大主力軍均為蔣介石骨幹隊伍,在中國軍隊中屬於一等兵力,在抗戰中與日寇相比,武器裝備,兵員素質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5大主力分別是哪五支部隊,誰最難打?
    說到蔣介石的五大主力,熟悉近代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點,他們分別是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七十四軍,還有第十八軍。這五個軍裝備精良,在抗日戰爭中表現也不錯,算得上是蔣介石手裡的絕對嫡系部隊了。這五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誰最難打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五支部隊的歷史。
  • 解放時期,三野與四野是主力軍,那一野與二野又指揮了哪些戰鬥?
    ——雨果 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史上四大野戰軍,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更是戰功赫赫,彪炳千秋。像解放戰爭時期的遼瀋戰役,解放天津,衡寶戰役,兩廣戰役,解放海南,以及三野的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還有淮海戰役中碾莊戰鬥(殲滅黃百韜兵團),陳官莊戰鬥(殲滅杜聿明集團)等著名戰役都是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完成的。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在解放戰爭中,由於遼瀋戰役的結束,敵我力量發生了根本性逆轉。我中野解放軍將黃維率領的地十八軍包圍在雙堆集一個狹長的地帶。由於黃維拒不投降,我中野部隊對其發起了總攻,一舉殲滅了國軍第十八軍,並俘虜其兵團司令黃維。這支精銳中的精銳部隊隨著銷煙永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陣亡了五位師長:全部來自華野和東野
    解放戰爭中,我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是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將軍,另有謝祥軍、羅炳輝、張元壽等一批高級指揮員。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我軍師長,一共有5位,其中3人來自華東野戰軍系統,2人來自東北野戰軍系統。他們都是誰,怎麼犧牲的呢?第一位是王麓水師長。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雖如此,國民黨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幾位將領,還是表現出了不錯的軍事素養,也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筆者選出了十位解放戰爭中表現最好的國軍將領,排了一個國軍解放戰爭十大名將,與大家分享下吧。第十位:邱維達。邱維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黃埔四期,是一個不平凡的名詞,出了太多的名將,邱維達就是其中的一員。
  • 公子將軍馬繼援,解放戰爭中讓我軍吃了三次敗仗,晚年為汶川捐款
    他被稱為「公子將軍」,曾在解放戰爭中讓我軍吃了三次敗仗。國民黨政府垮臺後,他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晚年還為汶川地震捐款。他在抗戰期間也算小有建樹,曾在山西運城、河南淮陽、皖北的壽縣等地區,配合兄弟部隊重創日軍,尤其是馬家祖傳的騎兵戰術,讓日軍聞風喪膽。 解放戰爭期間,他隸屬國民黨軍隊,正是他讓我軍吃了三次敗仗。
  • 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
    1949年初,我軍主力部隊按照數字番號劃分為四大野戰軍。但其實早在1947年,四大野戰軍的前身都已經成型,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各野戰軍在所負責戰區基本都是獨當一面,承擔重要戰略任務。在解放戰爭過程中,我軍四大野戰軍各自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呢?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我們來了解一下。
  • 「開國五虎將」彭林劉徐粟:如何評價他們的指揮風格和戰績?
    客觀來說,賀老總指揮過的著名戰役很少。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的晉綏軍區司令也只是兵團級的。 陳老總,領導八省遊擊隊在南方堅持八年,是新四軍和三野的旗幟,還是井岡山上的老人。
  • 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清末的時候遭受列強侵略,之後日軍入侵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好不容易結束了抗戰又來了解放戰爭,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孟良崮戰役了。下面就來說一下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早期的絕對兵力優勢到敗退臺灣時僅剩60餘萬殘部,共有超過八百萬官兵(包括253萬非正規軍)被我軍斃傷、俘虜、改編,或主動起義投誠。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投入10萬人以上)從1945年的上黨戰役便開始了。
  • 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
    粟裕是在戰場上逐漸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他在解放戰爭中創造了很多奇蹟。1955年授銜時,粟裕排在大將第一位。有人說他應該授銜元帥,關於這個問題,我在《粟裕未能評元帥的原因,資歷、戰功兩項,都達不到元帥級別》這篇文章中做了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淮海戰役是表現粟裕優秀軍事才能的代表作。
  • 在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十大名將是哪些人?排名第一可能有些爭議
    不過在這場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湧現出了無數抗日戰將,而日本人眼裡,究竟哪些抗日戰將讓日軍心驚膽寒呢?哪些抗日戰將讓日軍吃盡苦頭呢? 第十名:孫立人,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
  • 三大戰役後,國軍精銳全軍覆滅,3名主將最後都迎來了哪些命運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拉開解放戰爭的序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先後發起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確定了解放軍的優勢,決定了戰爭勝利的走向。三場戰役,我人民解放軍都是以弱勝強,最後都是全面勝利而告終,使得計劃五年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計劃得以提前兩年結束。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解放戰爭:國軍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團,兵力超20萬,司令被批鬥而死
    國民黨的軍隊建制在各個時期有著很多變化,用的時間最長的是軍級,北伐時,用過集團軍,抗戰初期,用過軍團制,為了便於指揮,又成立了戰區,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應對大兵團的機動作戰,國民黨開始組建兵團,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杜聿明的第2兵團就是在此時整編而成,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有著明確番號的兵團一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