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軍事常識的朋友可以開動腦筋想想,「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飛機更像今天的什麼武器?那不就是有人駕駛的巡航飛彈嗎?雖然速度和威力比現代飛彈差了點意思。而日本人用不計軍人生命的瘋狂手段,將海空戰爭的水準直接拉升到60年代,當然會給美軍以嚴重殺傷,也讓很多美軍官兵精神一度崩潰。
二戰勝利之時,美蘇兩國都拼命去搶奪德國火箭專家布勞恩,後來他率400多人的團隊投降了美軍。而蘇聯人則弄去了布勞恩剩下的好友加同僚們,目標是共同和唯一的:研製更先進的戰術火箭(飛彈)。因為戰爭末期德軍的V1和V2火箭,雖然未能最終改變戰局,但是它正在改變未來戰爭的模式:不需要飛行員,我就可以遠程炸你。
所以「神風特攻」說白了就是把作戰飛機變成攜帶炸藥的一次性飛行器,二戰時期的日本人沒有德國那麼多的黑科技,還造不出來V1或者V2火箭,否則對著美國海軍的大型艦隊來次齊射,那也必然是場災難。既然科技水平達不到,那就得另闢蹊徑用人肉去填補,這就是神風特攻隊的基本性質。
這種自殺式的攻擊辦法,始自1944年菲律賓戰役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為了摧毀實施兩棲登陸的美軍艦隊,日軍大本營策劃了「捷一號作戰」,即用慄林中將的打擊艦隊(主要是巡洋艦和重驅逐艦組成)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炮轟美軍艦船和登陸部隊。而為了保證慄林艦隊不被美軍航母的艦載機編隊攔截,日本海軍拼命琢磨「讓美軍航母一周內無法投入作戰」的辦法。
最終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大西瀧治郎中將憋出一個損招來:用零式戰鬥機攜帶250公斤炸彈,直接撞擊美軍航母的甲板,因為這種重量的炸彈是不可能擊沉航母的,所以其中心任務就是:「飛機從高空下降快速撞向航空母艦,即使不掛炸彈,也足以破壞航母的甲板,使美軍飛機暫時無法起飛」,這個提案得到了一幫參謀的支持。
於是這個任務被下達給了僅有26架零式飛機的第一航空艦隊所屬的「第201戰隊」,以海軍士官學校第70期畢業生關行男大尉為特別攻擊隊指揮官,執行這次自殺式任務,同時又選拔出另外24名飛行員。
為了說服關行男接受這個任務,大西中將的副官玉井和艦隊司令部參謀豬口「苦口婆心」做了許多工作,「神風特攻隊」的名字也是這倆貨當時琢磨出來的,大約是紀念當年幫助日本免於被蒙古滅國的那兩場颶風。
1944年10月12日,大西中將下達了這次行動的書面命令:因形勢所迫,現在編制由26架艦載戰鬥機組成自殺攻擊隊,這支部隊分成四組,在敵機動部隊出現在東方海面時,負責炸沉敵艦(至少讓美軍航母無法使用甲板),隨著今後的艦隊戰鬥,自殺式部隊會繼續擴大編制,本攻擊隊的名字是神風攻擊隊-----於是二戰史上最邪惡的戰法和戰隊誕生了。
1944年10月25日上午10時許,神風特攻首次展開行動,在菲律賓蘇祿海東北30海裡處,對一支以四艘航母為中心的美軍艦隊發動攻擊,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果:美軍護航航母「聖洛號」飛行甲板被炸開一個大洞,最終引發爆炸而沉沒,輕巡洋艦「聖達菲號」也被兩架自殺機撞毀後沉沒,另有三艘航空母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極大影響了作戰能力。
美軍之所以一下子吃了這麼大的虧,是因為對日軍的自殺式打法毫無思想準備,常規戰法下攻擊機在敵艦近防火力下會實施各種躲避、機動動作也會使炸彈扔得也不那麼準確、飛行員還要考慮怎麼爬升和撤退,然而神風特攻隊完全就是「以一機換一艦」的作戰思路,冒著炮火直挺挺扎到軍艦的甲板或者艦島上,哪怕被擊中了依靠慣性也極有可能命中。當然,也就意味著飛行員必死無疑,因此把生命看得挺重的美國人實在無法理解,一時間目瞪口呆。
而這一次首戰告捷,讓日本人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原來這招挺管用,於是整個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共出動了700架神風特攻機,在後續戰鬥中共撞沉美軍驅逐艦1艘,撞傷戰列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6艘和登陸艦2艘,雖然攻擊成功率僅26.8%,擊沉率也僅僅在2.9%左右,但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精神壓力。
在之後的硫磺島戰役和衝繩戰役中,日本人發瘋般地進行了十次「菊水特攻」,大約2400多架神風攻擊機向著美國軍艦亂撞,給美國海軍造成了巨大損失,期間神風特攻隊共擊沉美軍軍艦33艘,擊傷360餘艘。但是隨著日軍可用的戰機和飛行員越來越少,以及美軍對此有了足夠的警惕,採取了大機群攔截、近防炮火力增加和軍艦規避等綜合手段,日軍的攻擊效果越來越小。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1944年10月25日的首批神風隊員還基本是自願的,都屬於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而後來的神風隊員則越來越難招了,完全就是硬性攤派,他們當中的許多年輕飛行員也很怕死,完全是迫於壓力被逼無奈而出擊的。即便在日軍內部,認為這是無謂犧牲的厭戰情緒也在逐漸蔓延,甚至有些飛行員出任務後,會以沒有發現美艦為藉口直接返航,所以所謂的「神風特攻」和日本人的「赴死精神」,遠沒有普遍認為的那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