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特攻之二三事(一)

2021-01-19 艾源會

         其實這篇的內容,在前幾天就有醞釀。因為正好要到建軍節了,所以本來是想寫點中國航空隊的事情。搜索了一下發現好像已經寫得有點濫了,囧。所以呢,乾脆寫寫他們的對手吧。

        二戰期間的日本航空兵,能被全世界記住的就兩件事,有一架的最著名飛機叫零式(確實可以冠名為「空中李向陽」)。

在描寫中國航空隊的文字當中,偶爾出現的零式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對手,實際上在整個太平洋戰爭初期也是如此。


        而它最著名的軍事行動就是神風特攻隊了。

        「神風」兩個字作為日本文化的組成,最初出自於日本第一部正經史書《日本書紀》,當時並沒有後來這個含義。直到忽必烈兩次伐日,都因為颱風的原因最終折戟,於是日本人就開始把颱風當「神風」來膜拜了。

        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正酣,日本一次性損失了四艘航母,戰局幾乎崩壞。為了挽救局面,第一航空隊主官大西瀧治郎終於提出了特攻方案。

參照南雲和山本五十六,標準的舊日本海軍樣貌


        其實這個思路,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因為個別英勇飛行員的啟發,早已被人提出過;但當時大西很堅決地表示「這是異端邪說」。可到了雷伊泰灣,手裡就剩下40來架飛機又要執行不可能的任務,曾經堅守武士信念的大西瀧治郎只能改變了態度——雖然他還是認為,這麼做最多也就拖延一兩周而已。

        第一批神風隊是招募的飛行員學徒,平均年齡17歲,正是青春花季的年紀。24名隊員,組成了敷島、大和、朝日和山櫻四支特攻隊。名字均取材於本居宣長的古歌「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日爛漫山櫻花」。老實說,這兩句所謂的詩GP不通,然而裡面後來被視為大和精神代表的詞語倒是不少。

        其中擔任敷島隊隊長的是23歲剛結婚四個月的關行男。

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有即使不衝撞敵艦也能用炸彈命中的自信。如果讓我們這些優秀的駕駛員去白白送死,日本的未來很灰暗。我不是為了天皇閣下也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是為了妻子和最愛的人去死。」


        最終,敷島隊在他們的第四次出擊中向擁有四艘護航航母的77特遣艦隊第三小隊發起攻擊,擊沉聖羅號,重創克裡寧灣號兩艘航母(關撞毀在克裡寧灣號上),如此輝煌的戰績激勵了海軍參謀本部,從而打開了魔鬼的閘門。

        自殺式飛機,基本類似於一顆40年代版的「精確制導飛彈」,在美軍沒有防備的初期確實非常有效果。然而那個時代的海軍巨艦,為了防備對手的大口徑炮彈(大多直徑380-450mm,單顆重量一噸以上),水線上的要害部分都有極厚實裝甲。不開玩笑說,當年的「大和號」停住不動,讓現在的世界最強戰艦中國055級拿130艦炮去轟,估計轟上兩個小時都P事沒有——現在大家都是用飛彈作戰的。所以真正能被神風隊擊沉的,絕大多數只是商船改裝的船艦,真正大型正規戰艦隻能被重創,從沒有被擊沉的記錄。到了後期日軍航空燃料缺乏,酒精灌在二流飛機裡,美軍又加強了警惕,效果就差得很多了。

        為了解決武器問題,到最後日本乾脆設計出了用轟炸機投放的特攻武器——櫻花特攻機,在一個木殼子前後分別裝上1.2噸TNT和火箭發動機,艙門不能從裡面開啟,也沒有起落架…

這個是在琉球機場繳獲的,原件在亞利桑那。

 

        不僅僅是空軍,海軍和陸軍後期都組織了很多「特攻隊」,後期成員也不再僅限於學徒,大量精銳戰士自願或非自願的去送死,三軍累計因此死去的總人數,是驚人的一萬四千人。

        雖然明知只能拖延一段時日,但大西設計出這麼個戰術的目的,實際上也不是完全不顧士兵生命的孤注一擲。由於絕大多數人認為,美軍相對來說比較在意士兵的安全。所以大西他們覺得,如果能夠造成美軍大量傷亡,顯示出日本玉碎的決心,在媒體渲染下,也許在美國會產生厭戰情緒,說不定還能談判停戰。

        然而美軍也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太平洋戰區雖然每天看著櫻花機在空中挑選自己的目標,就是硬壓住這方面的報導,結果戰爭期間美國本土了解此事的信息極少。偶爾限制性透露出來的消息,又被媒體有意引導向「日軍不在乎生命,都是野蠻人」的結論。一般相信,由此產生的道德「除罪化」氣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原子彈的轟炸…

        神風特攻的最高潮,是在衝繩的"菊水作戰"。1945年4月6日至6月22日,在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指揮下一共發動了10波次有戰鬥機配合下的自殺攻擊,不含自殺機以外損失,有3000餘名陸、海軍自殺飛行員戰死,僅僅擊沉了36艘驅逐艦及以下的美軍艦船…

        大西中將在日本投降後,為表示對海軍的4000多名特攻隊員的死亡負責,在不請人介錯的情況下切腹自殺。另一個自覺有責任的宇垣纏自己不會開飛機,跟人擠在一個位子裡坐上了雙人飛機,結果11架特攻飛機裡,坐了23個人發起了「神風特攻隊的最後任務」。結果除了3架出故障的飛機,其他飛機都自行墜機在衝繩海域(天皇已經下令不再攻擊,這批人只是自殺而已),包括了宇垣的座機。

宇垣纏在菊水作戰中


        順便說,大西這個人其實是非常聰明的。他在1916年日本海軍航空隊剛剛組建的時候,就已經是很有經驗的飛行員了。他很早認識到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重大作用,攛掇著當時為輪機中尉的中島知久平退役去開了個公司,還一路幫他找資金和拓展銷路,終於是白手起家建起來了中島飛機製作所。大西甚至還想退伍了跟中島一起幹,然而海軍不同意。這個中島飛機製作所,研發了九七式和一式戰鬥機,製造了2/3的零式戰鬥機。中島所戰後改組成了富士重工業,涉足航天、汽車和各類交通工業設備,最著名的產品就是斯巴魯汽車。


水平對置發動機,越野能力強悍的森林人😎

 

「這樣一個如此地與我們西方哲學所背離的場景,它所帶來的是一種催眠版的入迷。我們不像是攻擊的受害者,倒像是懷著某種冷漠恐懼的目擊者,以觀看一幕令人驚嘆的奇觀的心情,目睹每一架神風飛機下衝。那一刻我們忘了自己,惟在思緒著天上的那一個人是怎樣的心態。」——布朗中將

 

下一回講其他幾個跟神風有關的名人,比如上原良司,再比如佐佐木友次……

 

註:「空中李向陽」其實是一款解放軍戰鬥機J-12的外號,最終沒有入編。

相關焦點

  • 神風特攻到底有多可怕?比神風更可怕的是美軍的火力網!
    【軍武次位面】作者:光亭神風特攻隊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有組織的自殺式攻擊,到最高峰的衝繩戰役時,日軍神風特攻隊更是連續向美軍發動了十次代號為「菊水」的自殺式攻擊狂潮,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整個戰爭中日軍總共出動了約4000架次的神風特攻,也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在心理上更是給美軍造成了極大震撼。那麼神風特攻到底有多恐怖,讓美軍如此談虎色變?
  • 日本為何有神風特攻?日本最後的瘋狂!
    但是日本為了垂死的掙扎,他們運用了這種迄今為止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殘酷的自殺性攻擊-------「神風」特攻開始了。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日本已經要徹底失敗了。但是不甘失敗的日本政府,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組織大量的青年人開始神風特攻。當時的日本已經是舉國戰爭,天皇孤注一擲。為的就是維持多那麼一段時間的戰爭。
  • 好萊塢扎堆拍攝「抗日」大片 驅逐艦抗擊「神風特攻」
    這其中,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 news)報導,好萊塢方面的消息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美國海軍「拉菲」號驅逐艦在二戰中迎戰「神風特攻」歷史的影片《驅逐艦》可能即將開拍。而同時,今年還有兩部好萊塢二戰大片,其一是湯姆·漢克斯編劇並出演,反映北大西洋反潛作戰的《灰狗》,另一部則是投資高達1億美元,由《獨立日》導演羅蘭·愛默裡奇執導的翻拍影片《中途島》。
  • 日本神風特攻隊不怕死?他們的遺書卻讓人大吃一驚
    神風特攻隊又稱神風突擊隊或神風敢死隊。1939 年,日軍攻佔西伯利亞受挫,最早組建了這支隊伍。特攻隊的飛機沒有降落架,只能起飛不能降落。一批又一批稚氣未脫的日本少年就是在這種飛機上,高呼「效忠天皇」的口號衝向對方,與敵同歸於盡。
  • 是「七生報國」還是威逼利誘,看神風特攻隊的誕生與覆滅
    除了臭名昭著的生化武器試驗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之外,戰爭後期的「神風特攻隊」攻擊也是日軍在戰敗前夕的「最後瘋狂」。它究竟因何而來,為何被日軍高層奉為「最能體現男兒本色」的「英雄舉動」?今天就讓我們回到二戰日本戰敗前夕,看一看日軍失敗前「最後的瘋狂」。 一、「神風」攻擊的由來 日文當中,「神風」的意思就是「神之風」。
  • 二戰日軍的「神風特攻」為何給美軍造成重大恐慌?把飛機當飛彈用
    (神風特攻隊員)二戰勝利之時,美蘇兩國都拼命去搶奪德國火箭專家布勞恩,後來他率400多人的團隊投降了美軍。所以「神風特攻」說白了就是把作戰飛機變成攜帶炸藥的一次性飛行器,二戰時期的日本人沒有德國那麼多的黑科技,還造不出來V1或者V2火箭,否則對著美國海軍的大型艦隊來次齊射,那也必然是場災難。既然科技水平達不到,那就得另闢蹊徑用人肉去填補,這就是神風特攻隊的基本性質。
  • 「神風特攻之父」另有其人?並非大西瀧治郎,其慘當他人替罪羊!
    太平洋戰爭後期,由於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無法再對美國海軍艦艇實施有效的空襲,便有人想出了"神風特攻"的法子。所謂"神風特攻"就是戰機飛行員將載有炸彈的飛機,靈活的避開防空炮火的攻擊,直接撞到軍艦上去來攻擊軍艦。
  • 一命換一艦:日本神風特攻對美國艦隊的傷害有多大?
    此時大名鼎鼎的一航艦已經沒有一艘航母,飛機不過130架,其中能夠出動的還不夠40架。不久,日軍發動「捷一號」作戰,試圖阻止美軍登陸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爆發。盟軍雲集了由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航航母組成的龐大航空兵力,一航艦與之對敵無異於以卵擊石。但大西到底是一個徹底的軍人,他選用了一個不能被稱為辦法的辦法,這就是後來可謂是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
  • 量子特攻關於衝鋒手的二三事 衝鋒手怎麼玩
    《量子特攻》關於衝鋒手的二三事,在多人隊伍中,明確的分工與良好配合是取勝的道路上的有力臂助。繼之前講解過的輔助位與重裝線之外,本期來為大家講解戰術位置衝鋒手。
  • 日本神風特攻隊真的甘願赴死嗎?隊員回憶:假的,都是被逼的
    為了減緩美軍向日本的推進,日本軍部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企圖通過使用飛行員駕駛戰鬥機衝撞美軍軍艦來挽救已經註定的失敗。人們印象中,參加「神風特攻隊」的日軍都是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他們自願為日本獻身。這是事實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神風特攻隊」成立的過程。1944年10月,日本海軍組建了8支「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裝備的飛機非常簡單。
  • 日本神風特攻隊真不怕死嗎?看看他們給家人留的遺書上說什麼
    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軍聯合艦隊連連受挫,已不可逆轉地節節敗退,呈窮途末路之狀。  但是,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喪心病狂地孤注一擲,組建了「神風特攻隊」,幻想著以自殺的進攻方式挽回敗局,做垂死掙扎。
  • 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是自願的?關行男:我不去家人就會被迫害了
    而第一支神風敢死隊的隊長——關行男,更是被日本鼓吹為自願領導神風敢死隊出戰的「軍神」。然而歷史上真正的關行男,其實是被逼著去的。 一、魔鬼的建議 1944年10月20日,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成為了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的指揮官。
  • 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是自願的?關行男:我不去,家人就會被迫害了
    於是在這群二百五的「歡聲笑語」中,第一個神風特攻隊就成立了。二、神風特攻隊的第一個隊長然而大西瀧治郎自己還比較冷靜,他知道這可是一個技術活,要是沒有一個有經驗的飛行員帶領的話,那估計這些菜鳥連美國人在哪都是找不到的,所以他還得找一個合適的人來擔任神風特攻隊的隊長。
  • 神風特攻隊真實情況:逼菜鳥自取滅亡,17歲飛行員不願出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軍面臨壓倒性優勢的美軍,在戰敗絕望之際發起自盡式攻擊,神風特攻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這種瘋狂性的攻擊背後,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有個93歲高齡的神風特攻隊隊員,揭露了背後的故事。
  • 他是「神風特攻隊」的主導者,最後選擇了最痛苦的死亡方式
    二戰末期,自知取勝無望的日本人,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行動,以自殺式襲擊為主的「神風特攻隊」,就是其中的代表,眾多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被矇騙其中,最終成了戰爭的炮灰。不過,說到這一戰術的始作俑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名字叫大西瀧治郎。
  • 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真是自願的嗎?沒那麼簡單,真相很窩囊
    垂死掙紮下的軍國主義分子將自殺式特攻作戰當作摧毀美軍艦隊的神風,挖空心思研製出了特攻機、人操魚雷艇、人操魚雷。數量雖然不少,質量和性能極為低劣。特攻機由於駕駛員水平低下還沒到達美軍艦隊上空就被美軍飛機擊落,甚至操縱出現偏差撞到海裡。勉強撞上美軍艦艇的飛機因為只裝了200公斤炸藥對於大中型艦艇根本造不成傷害,遠遠達不到「一機換一艦」的目的。
  • 日本神風特攻隊員自述:沒人想去送死,我們是被誘騙去自殺的
    神風特攻隊(Kamikaze)是日本二戰末期,為了挽救戰敗局面而組成一支敢死隊。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是:一人一機,飛機裝有炸彈,對攻擊目標發起自殺性的攻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鬥中,日軍駕機撞向美軍機場機庫,這種自殺性的戰鬥方式就屬於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
  • 神風特攻隊出擊前要喝壯行酒,但佐佐木友次卻足足騙了八次酒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最為喪心病狂的莫過於神風敢死隊員,為了讓神風特攻隊員能夠履行他們的特攻職責,神風特攻隊員大多都被軍國主義者用洗腦,或是連坐家人等辦法逼迫作戰,所以死亡就成了特攻隊員唯一的結局。但是也不是所有特攻隊員都死於自殺攻擊了,有一些聰明人還是運氣很好地活了下來。而有一位特攻隊裡的牛人更是不一般,他不僅沒有死在自殺攻擊裡,甚至還騙了八次壯行酒喝。
  • 一位倖存的神風特攻隊員自述:當年我們是被誘騙去自殺!
    他覺得,很難向社會解釋那段經歷,因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將神風特攻隊員視為自願做出一種不可思議犧牲的粗暴狂熱分子。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與「二戰」的複雜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大館和夫漸漸開始把他的故事講給一小群朋友聽。2016年,他出版了一本回憶錄,講述了他怎樣在每晚入睡時都在想,明天是否會輪到他去為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情送死。
  • 「我們被誘騙去自殺」:一名原日本神風特攻隊員的自述
    他覺得,很難向社會解釋那段經歷,因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將神風特攻隊員視為自願做出一種不可思議犧牲的粗暴狂熱分子。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與「二戰」的複雜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大館和夫漸漸開始把他的故事講給一小群朋友聽。2016年,他出版了一本回憶錄,講述了他怎樣在每晚入睡時都在想,明天是否會輪到他去為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情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