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上)日軍戰術

2020-12-22 歷史中郎將

2013年底,一部名為《永遠的0》的電影在日本上映。電影中,駕駛技術高超,卻又被一些人稱為「膽小鬼」的宮部久藏在停戰前一周駕駛零式戰鬥機躲過美軍密集的防空網,向著美軍航母撞去。其實,在1944年之後的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海軍面對的也是同樣的情況。那些奮不顧身撞擊美艦的飛行員就是日本軍隊試圖打翻身仗的利器——「神風特攻隊」。這些奮不顧身的飛行員不但會讓美軍的艦船受損,還給艦艇上的美國水兵造成的不小的精神壓力。那麼,美軍又是如何防範那些瘋狂的「神風隊員」的呢,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日軍的戰術。

「神風」崛起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日本海軍的飛行員是當時世界上較為精銳的飛行員之一。從珍珠港到印度洋,再到珊瑚海和中途島,日軍的飛行員和他們的零式戰機幾乎統治了太平洋的天空。儘管中途島一戰中日本海軍損失了4艘航母與大量戰機,但機組人員的損失還沒有嚴重到極點。不過,這種情況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發生了變化。在長達半年的消耗戰中,日本空勤人員的損失比中途島還要嚴重。同樣令人震驚的是,在整個戰役中,大約有1100架海軍飛機以及大多數訓練有素的機組人員喪生。隨後,在1943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日軍又試圖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延緩美軍的前進。可最終的結果卻是將日本海軍訓練有素的空勤隊伍損耗殆盡。

電影《虎虎虎》中衝向美軍機庫的飯田房太

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海戰中,日本海軍集結了一支由多艘航母組成的龐大艦隊,約有430架艦載機。這支精心組織的部隊試圖將美軍阻止在馬裡亞納群島之外。但實際戰鬥並不像日軍所希望的那樣。缺乏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最終導致只有35架戰機在這場「火雞大撲殺中」倖存下來。簡而言之,在缺少精英飛行員的情況下,傳統的空襲變得越來越無效。一項詳細的統計表明,在1944年的前六個月中,有315架日本飛機躲過了戰鬥機的攔截,並對一些美國艦艇展開攻擊。不過,只有10%的艦艇被日軍擊中。然而這315架飛機中,卻有106架被美軍密集的防空炮火擊落。

電影《決戰中途島》中衝向「企業」號的中井一夫

在這種背景下,自殺攻擊的策略開始受到日本軍方高層的關注。甚至在菲律賓海海戰失敗之前的1943年,日本海軍的領導層就已經在討論採取自殺攻擊的策略了。到1944年8月,人們普遍認為只有自殺行動才能改變戰爭的進程。將這些想法轉化為行動的人就是大西瀧治郎中將。1944年10月21日,總人數約24人的飛行員組成了海軍神風特別攻擊隊,之後越來越多以自殺攻擊為目的的特別攻擊隊應運而生,人們將這些突擊隊統稱為「神風特攻隊」。儘管到1944年底日軍才開始有規模的使用「神風特攻隊」對美軍進行自殺式的攻擊,但是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有個別的日本飛行員在某些情況下故意撞擊目標了。例如珍珠港事件中的飯田房太和馬紹爾-吉爾伯特突襲戰中衝向「企業」號的中井一夫。

日軍的裝備

掛載250千克炸彈的零式戰鬥機

日本海陸軍有哦許多不同類型的飛機可作為「神風」特攻機。首選類型是一些單引擎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因為它們的速度更快,穿透美國戰機防禦的可能性更大。之後是一些雙引擎的戰機。例如一式陸攻和四式重爆等。其中,一式陸攻在很多情況下是作為「櫻花」飛彈的母機使用。在這些飛機中,使用數量最多的是單引擎的零式戰鬥機。雖然到1944年時,零式已經比不過當時的美軍戰機了,但它的速度和機動性足以成為自殺式襲擊的絕佳平臺。行動中,零式還會攜帶了一枚250千克的炸彈,這種炸彈在擊中目標時比零式本身的撞擊更加致命。

掛載「櫻花」飛彈的一式陸攻

另一種很特別的特攻武器就是被稱為「櫻花」的火箭特攻機。這種飛機實際上就是一枚由飛行員操控的「制導」飛彈,最初的11型可裝載一個1.2噸重的彈頭,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航程非常短,所以必須由母機將其攜帶至離目標較近的距離後才能使用。一旦母機在靠近目標前被擊落,它也只能隨母機一同墜入大海。另外,即使有個別幸運兒到達射程內,發射後的「櫻花」也會因飛行速度太高變得很難操控,所以一旦錯過第一次機會那它和駕駛員只能被白白的浪費掉。

「神風」戰術

從表面上看,「神風特攻隊」是一種可怕的武器,它使用了最複雜的制導系統——人類飛行員來引導飛機攻擊目標。攻擊時,飛行員可以選擇最有價值的目標,然後駕駛飛機撞擊它們最脆弱的部位。一旦到達目標上空,飛行員就會投擲所攜帶的炸彈,儘量在他的飛機變成一個數噸重的火球之前造成額外的傷害,而在撞擊目標時,這個火球上未耗盡的燃料也會成為一種可怕的武器。

從1944年10月到戰爭結束時,「神風特攻隊」使用的戰術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在首批有經驗的志願者被派往菲律賓後,日軍需要再培訓新飛行員作為補充。當然,在戰爭中,美軍的防禦戰術也在不斷演變,這也促使日軍被迫不斷改變攻擊戰術以保持「神風特攻隊」到達目標上空的機率。儘管將飛機撞上船隻從理論上來說很容易,但事實恰恰相反,尤其是在美軍開始提升對日軍飛機的攔截能力後。首先,特攻隊員們要躲過空中眾多CAP(Combat air patrol戰鬥空中巡邏,就是將戰鬥機布置在敵軍可能出現的海空域,以達到預警和提前消滅敵軍的目的。)其次,在撞擊目標前還得躲過密集的防空火網。最後,飛行員必須擊中快速機動的目標。即便對經驗的飛行員來說,這也是很困難的。況且1944年以後,「神風特攻隊」中有經驗的飛行員已經寥寥無幾,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只進行了簡單訓練的菜鳥們。這就導致他們的成功率很低,只有10%左右。

1944年10月25日,日軍「神風特攻隊」攻擊美軍輕型航母「白原」號的瞬間

對付「神風特攻隊」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那些飛機接近目標之前就將其擊落。但對當時的美軍航空兵來說這一目標還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從來沒有足夠的CAP來保護所有的船隻。在最初攻擊中,特攻隊使用的戰術還比較簡單,規模也比較小。包括護航機在內,通常只有幾架飛機,這還不夠美軍塞牙縫的。但到1944年12月時,由10到20架飛機組成的大規模攻擊已經變得很普遍了。在衝繩島戰役中,每個波次的特攻機的已經多達50架。這些大規模的進攻足以使美軍的防禦幾近飽和,並保證一些飛機能夠到達目標。進攻時,大群的特攻隊會分成較小的小組,使他們能夠從不同的方向接近目標,從而將美軍的CAR和艦隊的防空火力分散。

戰鬥機飛行員在試圖攔截那些自殺飛機時也面臨著重大問題。當用雷達探測陸地附近的目標時,在那些預警艦上看到的雷達圖像常常是不一致的,正如菲律賓戰役期間的許多場合所顯示的那樣。即使探測到了日軍戰機,大多數雷達也很難提供準確的高度,而高度對於能否成功攔截日軍的特攻機至關重要。在後來戰役中,美國海軍艦艇安裝了能提供可靠的高度信息的SP雷達,這種雷達是對抗「神風」的關鍵技術之一。

高度問題的解決意味著大部分的CAR會在適當的中等高度飛行,這樣他們就可以對更高或更低位置上的日軍飛機做出更有效的反應。不過日本人也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高處飛行的飛機會飛得更高,而在低處的則會飛得更低,以便遠遠避開CAR的巡邏空域。對於從高空接近目標的飛機,日軍給出的建議高度是6000-7000米,這個高度已經遠遠高於美軍CAR 4870米的巡邏高度了。當發現目標時,「神風」隊員便開始以20度的角度高速下降,以便儘可能的快速通過CAP的飛行高度。在到達1000-2000米時,在以45-55度角開始俯衝,將飛機直接帶向目標。

而低空飛行的特攻機對美軍和日軍來說都具有較大的挑戰性,需要特攻隊員擁有更高超的飛行技能。這種方式要求飛行員在海面9-15米的高度接近目標。在距離目標約900米的範圍內,「神風」隊員將進行一次「彈跳」,將飛機躍升到400-500米的高度後開始最後一次俯衝。為了使目標保持在視線範圍內,飛行員會將飛機向左/右傾斜或完全倒置過來。這種操作方式已經遠遠超出新手的能力範圍,只適用於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低空突防具有很大優勢,這種方式大大縮短了美軍雷達發現特攻機的距離,使CAP的探測和交戰變得極其困難。也給美國高射炮手帶來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為美軍的高炮很難在那個高度擊中目標。到衝繩島戰役時,日軍會從高、低空同時進行多個波次的攻擊。雖然從高空俯衝很難擊中目標,但從低空俯衝就容易多了。美國海軍的一項研究計表明高、低空間命中率差的異非常明顯,從高空成功突防的「神風」只有17%的命中率,但在較低的高度,命中率卻達到了67%。

電影《永遠的0》中低空躍升後俯衝撞向美軍航母的宮部久藏

對於航母來說,最脆弱的地方是飛行甲板上的升降機和島狀艦橋。對其他船隻來說,艦橋底部和煙囪被認為是最好的瞄準點。而接近目標最有利的方法是從船尾。從這個角度來看,艦船的防空能力是最弱的,這種方式也提供了更好的命中機會,因為飛行員可以瞄準艦船的整個長度,並降低了與目標間的相對速度。如果從船尾不行,從船頭的位置接近目標也是可行的。從艦船的正側面接近被認為是最困難的,因為那個方向的防空火力最強,且撞擊點也非常狹窄,一旦錯過只有墜海。

當飛機開始俯衝時,很多缺乏經驗的日軍飛行員會下意識地閉上眼睛,因此,他們會被要求睜大眼睛直到撞擊發生的那一刻。不過依然有許多人在最後一刻錯過了撞擊的機會,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最後一刻害怕了,也可能是因為是周圍的防空炮火以將其擊斃,要麼就是因為在撞擊發生前有大量艦隻映入眼帘,使其無法集中注意力。

日軍能夠逐漸改變「神風」的戰術,還要得益於為其護航的那些護航隊。他們的目的是護送特攻隊,使其儘量免受美軍飛機的攔截,並報告每次任務的結果。這樣的報告讓日軍能夠判斷「神風」襲擊的有效性,並分析哪些戰術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

上圖是一個典型的護航編隊,因為許多「神風」隊員都沒有經驗,護航機會引導他們到達目標上空。綠色的護航隊將作為嚮導在「神風」機(紅色)旁邊或編隊中間飛行。如果和美軍的CAR遭遇的話,綠色和黃色的護航隊會儘量阻止攔截美軍飛機為「神風」隊員提供掩護。如果「神風」機成功到達目標上空,護航部隊則會在返航前觀察並報告「神風」取得的戰果。

儘管上述所有這些戰術都是經驗教訓的結果,但面對訓練有素的美國海軍戰鬥機飛行員和艦船上的防空炮手,要有效地協調沒有經驗的飛行員是極其困難的。美國海軍觀察員報告稱,早期的攻擊大多缺乏協調,是由從雲層中俯衝出來的單架飛機發起的,這使得目標船隻可以將其全部防空火力對準單一的特攻機。在後來的衝繩戰役期間,協同攻擊變得越來越多,因為日軍使用了更大的特攻機群。

年輕的特攻隊員,他們的年齡還不到20歲

除戰術外,飛行員的訓練也是不斷在改變的。在菲律賓戰役的中的第一批「神風隊員」都是有經驗的飛行員,所以不需要特別的培訓。在這些精英被消耗光後,經驗最少的新飛行員取代了他們的位置。為了能夠迅速補充更多的飛行員,新學員的訓練課程被壓縮到只剩下七天。前四天基本都是在練習起飛和編隊飛行,後三天才會學習接近和攻擊的戰術。

相關焦點

  •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上)日軍戰術上回我們分析了日軍的「神風」戰術,那麼這次我們回歸正題,來看看美軍是如何防禦他們的。近視的「千裡眼」如果要想在最快的時間發現日軍就必須儘可能早地發現他們的位置,不過於各種原因,這個任務反而變得會比較困難。
  • 嚴防死守「神風鬼影」,美國海軍應對日本自殺攻擊的戰術
    神風屏障——二戰美國海軍防禦「神風特攻隊」戰術(下)美軍武器環形陣與薩奇的「大藍毯」環形陣是美國海軍的標準防空陣型。這種編隊能為艦隊提供全方位保護和較大的縱深,重要的是還能夠讓整個艦隊較為輕鬆地進行機動。下圖是一個典型環形陣,這種陣型為的是讓艦隊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防空能力,也是跨航母戰鬥群的主要陣型,編隊的轉向都會圍繞中心的旗艦進行。
  • 日軍神風特攻隊倖存者指控:我們是被騙去自殺的!
    面對退無可退的雷伊泰灣海戰,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竟想出「神風特攻隊」這樣的瘋狂戰術,希望重創美軍航母。如此「十死零生」的消耗戰,僅換來擊沉23艘美軍次級艦艇的戰果,當中沒有任何一艘美軍主力航母、戰艦。賠上3848名飛行員的「神風」,不僅未能改變雷伊泰灣海戰、衝繩登陸戰的敗北命運,昭和天皇也在1945年8月15日透過「玉音放送」宣布敗戰。
  • 神風特攻隊是個什麼組織?他們真的自願獻身嗎
    不過很快在,中途島海,布幹維爾海戰,瑪裡亞納海戰中,無一不是日本海軍戰敗。於是,在這個時候日本為了挽回敗局,組織了神風特攻隊。就是,希望這支部隊能象一千多年前的蒙古侵日戰爭那樣,給日本帶來轉機。雖然,名字有個特攻隊三個字。但裡面的成員,很多都是平民,沒經歷像樣的訓練。很多,新手飛行員,飛行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就直接上戰場了。
  • 神風特別攻擊隊:二戰日軍最後的瘋狂
    在二戰後期,日軍妄想再次借「神風」之名挽救日軍失敗的頹勢1944年10月12日至16日的臺灣衝繩空戰中,日本海軍第26航空隊司令有馬正文少將是用戰機進行自殺攻擊第一個實踐者,10月15日在所屬戰機損失殆盡之際,有馬正文駕機從克拉克空軍基地起飛向美軍第三艦隊發起自殺攻擊,被炮火擊落。
  • 自殺式襲擊的起源——日本神風特攻隊
    日本神風特攻隊隊員神風敢死隊,全名神風特別攻擊隊,為日本海軍中將大西朧次郎首倡建立,是在中途島海戰失敗後,為了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對美國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
  • 美媒:中國反艦飛彈比日本神風特攻隊還要可怕
    【環球網軍事6月8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6月4日文章稱,美國海軍正在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未來——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無論是在中國南海、波羅的海還是波斯灣執行任務,其海軍都籠罩在反艦飛彈致命齊射的陰影下。文章稱,反艦飛彈就像是二戰期間神風特攻隊的繼承者。反艦飛彈和神風特攻隊都令人恐懼。如果部署了足夠的防空火力,有可能會嚇退那些飛行員停止攻擊。但飛彈是沒有感覺的。
  • 「神風」自殺式襲擊
    此時,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聯合艦隊已是日暮途窮,危在旦夕。然而,狂熱的日軍並不甘心失敗,失守馬裡亞納之後,窮途末路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常規作戰的同時,把戰備重點轉到了特攻作戰上。
  • 二戰揭秘:「神風特攻隊」有多瘋狂?導致美國大兵心理受重創傷
    二戰結束後,凡是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美國大兵們,只要提起「神風特攻隊」幾個字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渾身冒冷汗,因為許多目擊過「神風特攻隊」攻擊的人,都被日軍這種不可思議的攻擊方式感到恐懼與後怕。 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神風特攻隊」到底有多厲害,將美國大兵嚇成這樣?
  • 二戰:日軍的神風特攻隊到底有多瘋狂,美軍航母指揮官殞命太平洋
    雷伊泰灣海戰之後,日本海軍的大型艦船基本上蕩然無存,硫黃島海空戰中,「神風」特攻隊一躍成為日軍武器裝備中最有效的一種反艦武器。硫黃島之戰結束後,日大本營更是把抵擋美軍強大攻勢的砝碼壓在了「神風」特攻上面。
  • 創立神風特攻隊的大西,命令手下視死如歸,而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面對優勢的美軍,大西瀧治郎首次提出「神風特攻戰術」,這種戰術的特點,用大西的話來說,「那就是用零式戰鬥機裝滿每枚250公斤重的炸彈,向著敵人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俯衝撞擊,與敵人同歸於盡。」大西認為,只有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蹟,才能把日本從災難中拯救出來。他叫囂「在這非凡的年代裡,不能不掀起一股神風」以鼓舞士氣,大西還親自兼任「神風特攻隊」隊長。
  • 揭穿「神風特攻隊」謊言 隊員被逼上飛機作戰
    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軍先後組建8個「神風特攻隊」,共有「神風特攻」飛機9000餘架。「神風特攻」飛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戰鬥機改裝,設備簡陋,但裝有大量炸藥。1944年10月,「神風特攻隊」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中首次出擊擊沉擊傷多艘美軍艦隻後,日軍更加瘋狂地使用「神風特攻」飛機攻擊美國艦隊。然而,讓日軍失望的是,「神風特攻隊」並沒有創造奇蹟。
  • 他發明了神風特攻隊隊戰術,因殘暴被稱為修羅外道,後切腹自殺
    正文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日本的軍事物資接近枯竭,於是他們就想出了一種喪心病狂的戰術,那就是以「神風特攻隊」為主力的自殺式襲擊,無數不知情的日本青年被騙上戰場白白送死。而這一戰術的創建者,名叫大西瀧治郎。
  • 二戰日軍的「神風特攻」為何給美軍造成重大恐慌?把飛機當飛彈用
    而蘇聯人則弄去了布勞恩剩下的好友加同僚們,目標是共同和唯一的:研製更先進的戰術火箭(飛彈)。因為戰爭末期德軍的V1和V2火箭,雖然未能最終改變戰局,但是它正在改變未來戰爭的模式:不需要飛行員,我就可以遠程炸你。
  • 日本在二戰末期使用「神風特攻隊」花樣作死
    到了1944年,已經是窮途末路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連連敗退,被美軍打得幾無還手之力。這個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的組織,其實就是一支「敢死隊」,或者說「必死隊」,因為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駕駛飛機自殺式攻擊美國的航母和大型戰艦。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日本起名「神風特攻隊」,其中的「神風」二字竟然還與中國有關。原來,在1274年和1281年時,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派遣海軍東徵日本,每次都遭遇了強勁的海風而被迫折返。
  • 自殺軍隊日本神風特攻隊:用生命擊沉美國航母,為何無法扭轉戰局
    大部分人面對死亡,都無法淡定從容,即使是二戰身經百戰的士兵。對死亡的恐懼,刻在每一個人的基因中。但是在二戰時期,有這樣一支軍隊,卻完全克服了這種恐懼,成為二戰戰場上一支恐怖的殺人機器,這支軍隊讓美國損失慘重。它就是日本的神風特攻隊。
  • 日本神風特攻隊真的甘願赴死嗎?隊員回憶:假的,都是被逼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神風特攻隊」成立的過程。1944年10月,日本海軍組建了8支「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裝備的飛機非常簡單。為了攜帶更多的炸藥,燃料箱被設計得很小,這意味著所有成員駕駛戰機來回飛行。一直以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叫囂「神風特攻隊」有「驕人戰績」,甚至要申遺。因此,他們遭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國家的強烈反對。
  • 二戰日軍的「神風特攻隊」竟來源於對馬島之魂的真實背景故事!
    但卻對後世一些日本文化有較大的影響,甚至二戰日軍「神風」特攻隊的典故,就出自當年對馬島戰爭的真實故事中。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講述《對馬島之魂》這款遊戲真實背景故事究竟是什麼樣?《對馬島之魂》講述的是日本鎌倉時代,1274年發生的「第一次元日戰爭」。
  • 他策劃了日軍「神風特攻隊」,自殺後,妻子拒絕為他掃墓
    二戰末期,自知取勝無望的日本人,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行動,以自殺式襲擊為主的「神風特攻隊」,就是其中的代表,眾多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被矇騙其中,最終成了戰爭的炮灰
  • 神風特攻到底有多可怕?比神風更可怕的是美軍的火力網!
    【軍武次位面】作者:光亭神風特攻隊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有組織的自殺式攻擊,到最高峰的衝繩戰役時,日軍神風特攻隊更是連續向美軍發動了十次代號為「菊水」的自殺式攻擊狂潮,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整個戰爭中日軍總共出動了約4000架次的神風特攻,也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在心理上更是給美軍造成了極大震撼。那麼神風特攻到底有多恐怖,讓美軍如此談虎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