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嶽品瑜 宋亦桐 2020-06-17 08:38
隨著用戶借款需求的不斷攀升,地下借貸市場重燃,這一次玩家們絞盡腦汁不斷對項目進行著「創新、改進」。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現金貸玩家改變了生存邏輯,以中介為依託換了一身鎧甲,重新附體在各大隱蔽的App上。這些現金貸產品大多披著消費購物的外衣,有部分借款「口子」再次利用「手機回租」的模式試圖繞過現金貸監管。在分析人士看來,此類業務本身在貸款資質、資金來源、貸款投向等方面容易產生各類風險隱患。
中介搭橋的引流生意 月賺近15萬
「之前監管比較嚴,不好借款,四處找不到口子。」網貸借款人劉宇(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但近兩個月情況有了轉變,又能輕鬆借到錢了。」劉宇口中提到的「輕鬆借款」從何而來?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詳細調查。
疫情之下,隨著用戶底層借款需求的提高,「擼貸」大軍再一次重出江湖,而這一次出現的方式更為隱蔽。「獨家首發,最新黑口子,人人5000元起,包下款包到帳,無視黑白,有錢速度砸!」在一個近500人的社交群裡,有不少中介人士在不斷刷屏相同的廣告語,「揭秘網貸不良消除的秘密」「白戶擼口子實操攻略」「疫情期間,借不到錢怎麼辦?」這些話題被包裝成一個個課程打包出售,每份課程的售價在50-70元不等。
當表達了想借款的訴求後,一位自稱「導師」的推介人員找到了記者,他聲稱,只要加入平臺學習,就可以提供最新的「擼口子」攻略,平臺有近百個App可以借款,且100%下款,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戶想要借款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成為平臺的會員,他向記者透露稱,「成為會員後,就可以通過語音+文字+圖片的方式授課,來指導會員進行借款操作,每條語音分享完之後,會把這段分享的內容以文字或者圖片的形式總結出來,方便學員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更加深透」。
然而「一對一」指導價格並不便宜,線上學員統一報名費用為998元,由平臺「導師」負責授課,直到會員最終成功申請到貸款。記者從這位「導師」處了解到,由於疫情期間借款需求加大,平臺每天報名的學員都在5人左右,這也成為一個賺錢的「好生意」,保守估計,平臺一個月通過引流變現的費用就接近15萬元。
針對中介搭橋,擼貸大軍重出江湖的原因,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是供給方,即現金貸玩家們存在僥倖心理,企圖通過瞞天過海的方式掙快錢;其次是需求方,原本次級貸款市場就有資金需求,疫情期間更加劇了這種情況。
「手機轉賣」繞過監管 實質為現金貸業務
在中介的話術誘導下,「人人都可貸、百分百放款」的大額現金貸讓不少借款人心動,但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調查卻發現,有部分借款平臺再次利用「手機回租」模式試圖繞過現金貸監管。
一家名為「玩卡」的平臺,主要向借款人提供極速貸款、視頻課程、信用查詢、推廣返傭等服務,它就像一個超市,將近百條隱蔽的借款「口子」聚集在這裡,普通用戶只要進入借款頻道就可以進行操作,有一些資質不好的借款人可以充值298元成為VIP,充值後平臺會提供更多的擼貸「口子」進行借款,還可享受網貸提額技術、網貸操作技術實戰分析等指導。
北京商報記者以普通借款人的身份調查後發現,這些現金貸產品大多披著消費購物的外衣吸引用戶借款,以平臺最新推介的「創美優品」口子為例,該平臺在App的介紹為「生活購物」平臺,從可貸款的額度來看,根據智能信用評定,「創美優品」 最高可申請額度為3萬元,可借周期為3-12期。北京商報記者註冊並嘗試借款後發現,「創美優品」的審核流程較為簡單,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姓名、銀行卡信息、手機運營商密碼即可,在提交信息後,記者獲得了5500元的信貸額度。
要想拿到這筆借款就需要「直接一鍵轉賣」,首先在平臺領取借款額度,再根據額度選擇同等價位的手機產品,點擊「租賃」,在提交一系列資料後,聯繫一鍵轉賣服務商才可以進行提現。回收操作是由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商品回收服務,具體來看,用戶在「創美優品」購買的商品可一鍵出售給第三方平臺兌換成現金,一般當天即可放款到帳,和此前手機回租幌子下的現金貸套利操作類似。
對於此類手機回租模式,在分析人士看來,名義上是手機回收,實際卻很少開展手機回收業務,以用戶撤銷合同並退回預付款雙倍返還本金等方式,或者以評估費等方式平臺獲取借款資金,不僅暗藏合規風險,用戶隱私安全也難以保障。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以手機回租為例,在2018年監管方高壓打擊現金貸之時就出現過,雖然名義是回租,但如果沒有真實回租業務,穿透看實質開展的就是現金貸類業務。此類業務本身在貸款資質、資金來源、貸款投向、利率、催收等方面也容易產生各類風險隱患。
蘇筱芮直言,此類模式對現金貸玩家和借款人都有風險,對於現金貸玩家來說,面向的客群大多是「擼口子」的低端用戶,放出去的錢很可能收不回來,又沒有正規徵信系統的記錄作為保障。對於借款人來說,這樣的借款方式需要支付高昂的手續費、利息等,容易陷入惡性債務循環。
對借款模式存風險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繫「創美優品」進行詢問,但電話始終未有人接聽。
牟取暴利下的風險遊戲 建議穿透規範
隨著近幾年監管對於現金貸行業的整治,不僅不少違規現金貸平臺被清理,鏈條背後包括助貸、大數據服務商、催收等均遭受較大打擊。
對於地下現金貸的重燃,於百程表示,此類現金貸業務隱蔽性強,雖規模不大,但風險和影響依然不小。監管方應聯合工商、網監等部門,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此類業務進行穿透規範,以避免監管套利。具體來說,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落地監管方案,在市場準入、渠道監管等方面多管齊下;另一方面加強市場借款人教育,針對合理的借款需求,鼓勵更多的機構提供合法產品。
蘇筱芮進一步建議,對監管來說,應加大對非法放貸行為的打擊廣度和深度,通過修改完善法律法規的方式,對以身試法者給予重刑嚴懲。放開次級借貸市場的口子,即予以合法化,但前提是要求機構自負盈虧、公開透明,邏輯是高收益覆蓋高風險。鼓勵正規金融機構試水下沉客群,向受影響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以支持他們渡過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