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常感覺到肩部鈍痛或彈響?尤其是做一些特殊動作或負擔時加重。有沒有肩部不穩甚至脫位?有沒有疲勞及乏力感,尤其是不能較長時間提舉重物?
以上的這些問題,有可能是肩關節不穩時所表現出來的症狀。那這些症狀你有過嗎?
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我們先來了解下肩關節的具體構造!
首先,肩關節是由肩胛骨關節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是上肢最大、最靈活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附著於關節盂周緣和解剖頸。
但是,肩關節由於具有較高的活動度,因此其穩定性相對較低。如果有結構受損,則很容易引起肩關節不穩定。
那可能有人問,究竟什麼是肩關節不穩定?
肩關節不穩定就是指盂肱關節在某個或多個方向上穩定性欠佳,甚至有發生脫位的傾向,最常見的為肩關節前向不穩(ASI ,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佔所有關節不穩的90%以上。
在生活中,為了避免一些活動引起肩關節不穩定的結果,我們就要知道造成它的原因是啥!接下來帶你了解一下造成肩關節不穩定的因素有哪些!
肩關節不穩是怎樣造成的?
1、在正常的肩關節活動中,肱骨頭可以在關節盂中做屈曲、伸展、外旋、內旋、外展、內收等動作。
當肩關節囊撕裂脫位、盂唇剝離、韌帶鬆弛甚至有骨缺損時,肩關節就會發生不穩定現象。
2、除先天因素外,創傷性致病原因還有肩部的直接擊打、手臂強力被迫外旋等。
在從事高強度訓練的項目時,如投擲或遊泳項目。肩關節經常進行外旋動作,前下方關節囊和韌帶的應力加大,造成組織鬆弛,也易發生肩關節不穩。
那我們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患有肩關節前向不穩呢?
很多人平時可能會忽略肩部不適,尤其是在外傷或運動後的肩部不適,也無法確定是不是因為肩關節前向不穩而導致的肩部鈍痛等症狀,而有時這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應該提早發現問題,儘快採取治療。以下是臨床中常用的兩種檢查方式!
1、恐懼與復位實驗
病人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另一手在後方託起患者的上臂,輕而慢的外展和外旋上臂。當患者感到肩部疼痛並有即將脫位的預感而產生恐懼,拒絕進一步外旋時,恐懼實驗陽性,提示存在肩關節前向不穩。
在做恐懼實驗後,於肱骨頭施加向後的應力,當患者恐懼感減輕或消失,即復位實驗陽性。
2、加載移位實驗
患者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抓住患者前臂近肘關節處,另一手置於患者患肢肱骨頭下方,抓住前臂的手施力將肱骨頭壓迫進盂窩,然後另一手向前後方移動肱骨頭,並判斷肱骨頭移位程度。
肩關節疾病中發病率第三的是肩關節不穩。由於外傷或關節結構退變,以及肩關節本身活動度大、穩定性相對較差的原因,肩關節常易發生脫位或半脫位。當肩關節受到損傷後,更易出現不穩定的現象。
若不及時治療,會發生骨頭缺損、關節表面破壞,給後期治療帶來困難,有的甚至會變得非常棘手。
而一旦你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肩關節的前向不穩,通常有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兩種選擇:
1、肩關節前向不穩的保守治療:
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生第一次脫位後通常可以採取懸吊制動,隨後進行漸進性肩胛下肌群和胸大肌群的強化訓練,避免大幅度外展外旋動作的保守治療方案。
但是某些特殊患者肩關節再脫位的風險較高,比如需要肩關節過頂活動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則有必要通過手術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2、肩關節前向不穩的手術治療:
創傷性肩關節前向不穩通常包括前方關節囊盂唇複合體損傷(Banka損傷)、關節盂骨缺損(骨性Bankart損傷)、肱骨頭凹陷性骨折(Hill-Sachs損傷)。根據症狀、影像學表現的輕重,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式。
目前,關節鏡手術因創傷小、療效可靠、復發率低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對於一些特殊的病例,開放修復重建手術亦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張開雙臂擁抱美好生活,迎接舒適未來,切不可讓肩關節不靈活降低生活質量。記得好好愛護自己的肩膀吆。
如果您有肩關節前向不穩的症狀,必要時應選擇到醫院進行就診治療,以達到滿意的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