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棒!廈門市再添25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2020-12-05 廈門網

當前,

廈門市正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而在廈門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記者昨從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近期,該單位公布了「廈門市第五批新增市級非遺項目」的具體情況,共新增25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閩南話《湯頭歌訣》、翔安車鼓弄、鼓浪嶼通背拳、宋江獅等。至此,廈門有市級以上(含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9項。

那麼,

這新增的25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具體有哪些?

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

今天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其中的4個項目吧!

閩南話《湯頭歌訣》:

把中藥方劑唱出來

《湯頭歌訣》是清康熙年間的老中醫汪昂整合中醫古方編撰而成,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等都寫入歌中。在閩南,不少本地老中醫喜歡用閩南話韻律來唱誦《湯頭歌訣》,至今已300多年。

年逾八旬的廈門老中醫白鷺是閩南話《湯頭歌訣》的非遺傳承人。白鷺的父親白天福隨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歸國,救死扶傷。白鷺自小耳濡目染,4歲便開始學習閩南話的《湯頭歌訣》,9歲認藥學醫,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中醫。如今,白鷺吟唱的閩南話《湯頭歌訣》完成了所有錄音,為傳承發展留下了原始聲音資料。

專家表示,用閩南話唱誦,可以幫助中醫更好地記憶和理解中藥方劑,並能普及閩南話,幫助學習中藥和生僻字詞的閩南話發音,讓《湯頭歌訣》和閩南話的學習變得妙趣橫生。

圖片來源: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翔安車鼓弄:

進退有度方成舞

一男一女,一胖一瘦,走三步,退三步,詼諧滑稽的動作表演,逗得大家哈哈笑,這便是閩南人熟悉和喜愛的「車鼓弄」。

車鼓弄,又稱弄車鼓、車鼓陣,是閩南特別是翔安的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俗娛樂形式,集說、唱、表演合一,是古代弄戲的遺存形式。

柯春向是翔安車鼓弄的傳承人。她說,想要演好車鼓弄,逗大家笑,其實並不容易。為了把劇情演繹得詼諧逗趣,演員都會刻意「扮醜」。演員們常常要私下不斷揣摩步伐、逗趣的姿勢等,才能在臺上生動演繹。

在翔安地區的鄉村迎神賽會、農閒節日的慶祝活動,以及新婚等喜慶日子,都能見到車鼓弄的身影。

圖片來源: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鼓浪嶼通背拳:

多流派融會貫通

鼓浪嶼通背拳源於通背劈掛拳,迄今已有270多年歷史,屬北少林拳種,是中華武術重要的拳種之一。

二十世紀初,通背劈掛拳第六世祖孫振寰挾藝南下,在廈門鼓浪嶼創辦了「通背武術社」,他將摔跤、大洪拳、譚腿、六合槍、太極拳等武術流派的精髓吸收進了通背拳中,形成了鼓浪嶼通背拳。

時至今日,孫振寰的學徒門生遍布各地。其留傳下來的套路有57套,其中拳術17套、器械20套、徒手對練8套、器械對練12套。

鼓浪嶼通背拳屬於長拳類項目,動作舒展大方,矯健美觀,有助強身健體,且具有獨特的表演價值。

圖片來源: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宋江獅:

始於宋末傳承700年

在廈門集美孫厝樂安,常年活躍著一支武藝精湛的宋江獅隊,從宋末至今,傳承了700多年30多代。

據悉,樂安宋江獅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有別於北方獅子的雄壯高大,也有別於廣東地區南獅的秀氣小巧,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屈指可數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舞獅。

宋江獅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表演由獅旗開始,按啃獅腳、趴烏魚、跳柴椅、打四角、倒立走、倒頭翻、搶獅球、殺獅和救獅九章節,表現出歡快喜慶、技藝精湛的特點;表演中又以南拳的各種武術招式來表現,富有鮮明的陽剛之氣。

圖片來源: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相關焦點

  • 成都市公布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成都微雕本輪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市文廣旅局於5月22日印發了《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關於開展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成文廣旅發〔2020〕72號),截至9月7日,共收到市本級和22個區(市)縣申報的88個非遺項目資料。
  • 我區又添4個市級非遺民俗文化村
    日前,第三批共計20個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名單公布,我區河上鎮鳳凰塢村、樓塔鎮樓英村、臨浦鎮橫一村、浦陽鎮靈山村等4個村入選。  區非遺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民俗文化村是指歷史和傳統文化保存保留豐富,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民俗活動傳承發展較好,農耕文化記憶相對完整的村落。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信陽市第五批市級「非遺」項目公示 19個項目擬入選
    昨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擴展項目推薦名單公示,共有17項代表性項目、2項擴展項目擬入選。  此次擬入選的17項代表性項目包括民間文學類息縣縣名的來歷,民俗類茶藝、圓房酒、走酒、楊畈龍燈會、魚鷹文化,傳統美術類布藝(息縣虎頭鞋),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陳氏太極拳、八卦掌、大成拳,傳統技藝類黃柏山野生茶製作技藝、商城金剛碧綠茶製作技藝、舞獅和鼓製作技藝,還有4項傳統醫藥類項目。2項擴展項目包括傳統音樂類羅山民歌、傳統技藝類程氏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
  • 廣州兩項目入選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12月10日下午,在潮州舉辦的全省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會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榮獲2020年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進行了頒獎。  在全省公布的14個案例中,廣州有兩個上榜,分別是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和粵菜烹飪技藝。會議透露,潘高壽傳統中醫藥文化代表我省送全國參評。
  • 禪城公示第六批非遺名單 佛山白眉拳等13個項目入圍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瑤報導:日前,禪城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佛山白眉拳等13個非遺項目和19位非遺傳承人名列其中。為加強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 鄭州計劃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
    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創建1至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設立一批市級非遺小鎮、非遺街區……近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財政局聯合制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按照部署, 到202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將更加健全,保護名錄體系更加完備,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市級和區縣(市)級項目存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結構更加合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 新興禪宗祖師傳說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新興禪宗祖師傳說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年12月24日 13:27   來源:南方日報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1-01-06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市級非遺景爾頭武術會
    【非遺】市級非遺景爾頭武術會 安次區景爾頭武術會始於清朝末年,是由景爾頭村一代祖師王明泰、二代祖師馮西林創辦的。該會以團結武林人士、培養武術人才、振奮民族精神和強身健體為宗旨,為景爾頭村習武之人創造了寬鬆的環境,有了施展身手的天地。
  •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2020-12-23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 大連非遺的鮮活印跡_第A10版:文化卡片_2020年12月18日_大連...
    特色鮮明的中華文化是極具辨識度的中國名片,其內核就是蘊含其中的意識形態,而非遺傳承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範式。    非遺的生命力以傳承力和創新力為核心,「非遺活化」也成為非遺關鍵詞之一。如何篩選出非遺活化資源?如何為非遺活化打造「最世界」「最中國」「最地方」「最特色」的文化體驗業態?
  • 文化石林:石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名錄項目120項
    石林縣歷來高度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業務部門的指導幫助下,通過摸底調查,確立重點保護項目,逐級申報命名,全縣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名錄項目120項。國家級4項:(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彝族(撒尼)刺繡、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摔跤(彝族摔跤);省級5項:(糯黑彝族文化保護區、阿著底彝族撒尼族刺繡之鄉、月湖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古樂、火草布紡織技藝);市級29項:(獅虎舞、叉舞、架子樂等);縣級82項:(圭山彩虹、撒尼鼓舞等
  • 沙河粉入選國家非遺推薦名單,白雲新增4個區級非遺項目
    喜訊連連 白雲區級非遺項目也有所增加 老婆餅、木雕、手工鉤針、醒獅 4個新項目入列 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向社會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其中,廣州4個項目成為新列入或擴展項目。
  • 泉州少林地術拳 孫氏祭祖習俗 入選市級非遺項目
    核心提示 日前,泉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臺商投資區泉州少林地術拳、玉塘孫氏祭祖習俗入選。 泉州臺商投資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燦爛、底蘊豐厚。全區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5個(其中省級5項,市級4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9人(其中省級7人,市級35人,區級17人)。 □本報記者 羅劍生 通訊員 朱麗瓊 文/圖 泉州少林地術拳 原為女用 仿狗格鬥 記者了解到,泉州少林地術拳原為清代尼姑四月神尼所創,當時為庵中尼姑為護庵健身之術,藝不傳人。
  • 蘭州拉麵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蘭州拉麵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2020-12-24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越秀再添五項區級非遺
    在本次啟動儀式上,越秀區正式公布了熊氏少林大易筋經、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腸粉(布拉腸製作技藝)、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相聲(粵語相聲)共五項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弘揚武術、飲食、曲藝等廣府生活方式,豐富了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等兩項目入選2020年廣東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
    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名單日前正式公布。廣州兩項目入選,與潮州、佛山並列全省第一。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推薦遴選及評選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實施開展,旨在及時總結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的示範作用,提升非遺保護工作水平。活動共遴選出14個優秀實踐案例。
  • 廣州塔0元看非遺展,你值得擁有
    > 廣潮兩地非遺資源豐富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