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 日前,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在新華網媒體創意工場舉辦。本屆論壇圍繞「Creation創新、Interconnection互聯、Participation 參與」等維度,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活動中,火星時代教育就業管理部總監侯清華接受了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Q1:請先介紹一下火星時代教育的基本情況。
侯清華:火星時代成立於1994年,是國內較早進入數字藝術領域的教育機構,創始人王琦院長在1994年出版了三維動畫專業書籍《三維動畫速成》,之後又相繼出版了包括火星人系列在內的100多套圖書,將CG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
目前火星時代在全國設有22個教學分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主營業務包括職業教育、在線教育、少兒美術和圖書出版等,在專業設置上,有室內設計、UI設計、遊戲美術設計、遊戲程序開發,影視特效,影視剪輯包裝等專業方向,25個細分專業。
為了讓培養的人才可以和行業崗位無縫對接,在課程體系上,我們引入北美先進的藝術教育思想,每年也會邀請許多行業資深設計師,包括設計總監,作為客座講師,目前在校生有一萬多人,每年向行業輸送五萬左右的優秀學員。畢業學員多分布於各行業龍頭企業之中,例如阿里巴巴、騰訊、愛奇藝、MORE VFX、天工異彩、視點映畫、聚光繪影、完美世界、搜狐暢遊、網易遊戲、居然之家、東易日盛、尚品宅配等,就業率更是連續多年保持在98%左右。多年來,我們與業內的知名公司一起推動數字藝術產業的發展。
Q2:您覺得教育信息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產生了哪些影響?
侯清華:對職業教育而言,我們可能有兩個層面需要去關注,第一,是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培養可以滿足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新興職業人才來助力新基建。另一個層面就是,我們自己的模式能否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對於職業教育的要求。
我們一直專注於數字藝術和技術這兩個發展方向,像傳統行業注入增值增效的VR技術,也是我們培養的人才方向之一,同時像新的高科技,比如5G技術,也被我們及時運用到教學和管理當中。在智能經濟推動下,相信未來市場會催生出更多元的崗位以能夠推動職業的升級和迭代,這都是職業教育需要去關注的方向。
Q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大企業都致力於用信息化的手段改善教育公平,科技和網際網路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工藝模式,面對這種新形勢,您覺得應該如何把握好機會?
侯清華:在新技術的推動下,現代職業教育包括授課模式、教材都不斷地進行更新和升級,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員感受。為幫助更多人實現設計藝術夢想,火星時代在2018年就已推出了全場景學習系統,實現了將線下面授、線上教學和離線學習3種模式相結合。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學員依然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模式和離線學習的模式繼續學習,保證了同學們在特殊時期繼續提升職業技能的學習需求。
為了踐行分享的理念,我們在2019年攜手公益基金會開展職教扶貧項目,在安徽的金寨和河北的灤平以及江西的尋烏地區,與當地的職業院校一起共建影視後期實訓班,將優秀的教師資源和課程引入到這些校區,參與項目首期的中專學員實現了100%就業。今年我們又將項目進行了升級,使其能夠為教師賦能。今年8月份在上海浦東校區,我們為12個省份26個貧困縣的40多名老師進行了賦能培訓,目的也是為了幫助這些貧困地區的職業院校打造他們自己的品牌專業,像影視後期專業也是重點打造的專業之一。
此外,火星時代也一直致力於產教融合發展。今年火星時代申請的三個項目也成功入選了2020年的第一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立項,火星時代也將充分發揮在職業教育方面的綜合優勢和教育資源,幫助職業院校健全培訓培養機制,擴大緊缺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規模,為這些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利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