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養要著力服務需求和能力養成

2020-12-15 光明網新聞中心

  【思想匯】

  作者:卿石松(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我國高校要勇挑重擔,釋放高校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博士畢業生作為知識的生產者、傳播者,創新創造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推動者,對於提升國家原始創新能力,獲得並維持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士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從1981年的900人增加到2020年的10萬人,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優化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正在成為我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中原工程管具公司博士藺剛(右),在西南項目部操作內防噴工具試壓設備。張靖攝/光明圖片

中鐵琶洲支線1標項目部邀請某高校巖土專業的王新宇博士把關坑底巖層變化處理技術方案。張長明攝/光明圖片

  1、博士生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

  ●教育目標單一,研究領域太過狹窄和專門化,主要以學科為培養單位;

  ●不重視培養學生廣泛而必要的通用能力,跨學科合作研究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不足;

  ●博士生沒有為學術界外部就業做好準備。

  博士教育目標和培養模式單一,無法適應個人和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傳統上,博士教育旨在培養學者或高級科學專門人才,期望博士畢業後進入高校科研機構從事學術職業並為知識進步作出貢獻。基於此,目前我國博士生教育以學術型為主,專業學位博士佔比約5%。然而,隨著供需結構的轉變,博士畢業生就業去向、就業期望均表現出顯著的多元化趨勢。一是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和就業去向的多元化。近年來,博士生能夠進入高校或科研機構的只有一半左右(52%),而流向企業、黨政機關等非學術部門的越來越多。從行業分布看也得到類似結論,除了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近四成的博士畢業生分布於其他各行各業。由此可見,旨在培養學術人才的博士教育目標和實際就業之間存在衝突和不匹配。二是博士生的入學動機、就業期望也呈現多元化特徵。四成以上的博士生認同畢業後獲得學術職位越來越難,高校科研機構不再是唯一選項。儘管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依然是博士生畢業後的首選單位,但有接近甚至超過一半的博士生打算或願意在企業、政府部門、其他事業單位尋求就業機會。單一的博士教育目標和模式無法滿足個人的多樣化職業定位。事實上,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對知識創造和創新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產業部門對高學歷研究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科研機構等學術勞動力市場趨於飽和,博士畢業生就業多元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因而,單一化的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個人、社會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發揮博士人才的社會價值,拓展博士生教育目標是不容迴避的根本問題。

  博士生培養內容狹窄和專門化,使得博士畢業生的能力素質不足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隨著博士就業範圍的擴大,博士畢業生需要走出「象牙塔」,掌握更廣泛的能力素質,並能夠在不同的職業環境中應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在傳統的學術目標導向下,博士生培養以學術能力為重點,不太重視職業能力或通用技能的養成。同時,目前一般以二級學科博士點(專業)為單元進行博士生招生、組織和培養,部分專業甚至只有1至2位博士生導師,「孤軍奮戰」的模式使得博士生的研究領域和能力過於狹窄。由此使得博士畢業生的能力素質存在欠缺或不匹配:一是博士畢業生缺乏廣泛的通用能力。針對博士畢業生和僱主的調查表明,不管是科研工作還是其他替代性職業,博士畢業生需要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以及口頭溝通、寫作、團隊合作、人際交往和項目管理等廣泛的通用能力。然而,現有的博士教育體系強調專業知識、素養和學術能力,而無法為畢業生提供管理能力、人際交往、領導力、合作能力等就業市場所需的技能,導致博士畢業生就業能力不足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職業準備不充分。二是跨學科知識欠缺,跨學科、跨機構的合作交流能力不足。當今時代,學科融合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需求前所未有,尤其是突破關鍵基礎理論和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往往需要多個學科、多個部門的共同協作。因此,即使是留在學術部門的博士研究人員,也不能再局限於自己的研究領域埋頭寫論文,而是需要具備跨學科交流、團隊合作等新的能力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明確市場對博士生的能力素質需求是博士教育的重要問題。博士生培養不能停留於狹窄的專業知識和某個主題的學術研究能力,跨學科研究能力和通用技能訓練應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實上,拓展博士教育目標,強調能力培養正成為全球博士教育改革的趨勢。

  2、進一步改革和優化博士生培養模式

  ●拓展博士教育目標,從單一的學術目標轉向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

  ●明確新時代博士生能力素質需求,建構博士生能力素質框架;

  ●進一步改革和優化博士生培養模式,以能力養成和服務需求為重點,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博士學位教育,以組建博士生院為抓手,落實和促進跨學科、產教融合培養博士人才。

  協調博士層次學術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博士學位教育,以滿足社會不同部門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博士具有目標和項目的多樣化,能夠更好地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求,強化研究者和實踐者之間,以及學術部門和產業部門之間的聯繫。一是要充分肯定專業學位等新型博士項目的價值意義,加大宣傳力度,改變重學術輕轉化應用的認知偏差;二是積極洞察產業變革需求,增設工商管理、智能製造、研究開發等專業博士學位。可行的思路是升級工商管理碩士,設立工商管理博士(DBA),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卓越管理人才;適應中國工業4.0和提高企業研發能力的需要,針對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接近500萬,但博士層次研發人員僅佔0.9%的情況,可設立智能製造、研究開發和管理等專業博士學位,增進前沿知識和加強現代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培養造就科技創新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領軍人才。三是下放審核、審批權限,鼓勵支持高校自主探索其他新型博士學位,如歐美國家已經開設的課程博士、論文博士、校企聯合培養博士、產業博士等,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重新建構博士生能力清單和框架,著力培養具備「T字形」能力素質的創新型、複合型博士人才。學術學位博士生畢業後並非全部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實用技術開發、企業經營管理、自主創業也是其重要的就業去向。這要求博士生不僅要掌握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更需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術能力和通用技能都是能力素質的重要維度,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因此,建議拓展博士生教育目標,培養具備深厚專業技能和廣泛通用能力,即「T字形」能力素質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一是要建構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博士生能力素質框架,提出涵蓋學術研究能力和通用能力在內的能力素質模型,引導博士教育變革和全面的質量提升;二是制定高等教育各階段有序銜接的資格框架體系,明確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不同層次的資格要求,統籌安排三個階段的培養目標和內容。

  搭建利益相關者的戰略聯盟,形成合作、開放、共贏的博士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博士生教育質量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端人才,需要構建政府、教育機構和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者的戰略聯盟和合作夥伴關係,增強博士教育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和速度。一是多方共同參與建構博士生能力素質框架,增進了解,達成共識,增強各項能力素質的透明度和適切性,促進博士生能力素質的供需匹配;二是建立校企聯合創新實驗室和合作平臺,企業發布重大科研需求並提供配套科研設備,高校提供博士生等科研人員進行聯合攻關;三是探索建立產業博士項目和人才資助機制,推進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包括合作編寫教材、開設專業或通識課程,共同資助博士生開展前沿問題研究等。四是落實高校和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提高主動對接和服務重大現實需求的動機和能力。總之,更好地培養博士人才,需要強化政產學研等利益相關者的聯繫和協作,從而推動博士教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一體化,創造和實現教育、科技、產業和社會的融合發展。

  以組建博士生院為抓手,通過專業化組織、管理和服務,推進跨學科、產教融合的博士人才培養模式。在「大科學」時代,借鑑國際經驗,組建多種類型的博士生院,推動跨學科、跨機構培養領軍人才。按照有序和可行原則,初期可按照科學研究領域組建跨院系的博士生院,如自然科學博士生院、工程科學博士生院等,校內相關專業都可以加入,設立跨專業的大課題和攻關方向,聯合組織招生、管理和培養博士。後續可以探索組建跨機構、跨地區的博士生院,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大科學計劃」,形成大型學術網絡,滿足社會各領域對跨學科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博士生院是臨時性的安排和組織,具有專業化、非行政化的特徵,教育部門可以定期評估、靈活設立。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跨學科博士人才,也可以促進不同專業、不同機構之間的人員交流、合作,更好地落實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提升國家原始創新能力。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3日 13版)

[ 責編:徐皓 ]

相關焦點

  • 濰坊醫學院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 博士人才培養...
    為發揮濰坊醫學院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的優勢,提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政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1月28日,學校召集有關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等組成專家團隊,就當前疫情的科學防控召開諮詢論證會。
  • 瞄準作戰需求培養軍事人才
    軍隊院校要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國興軍服務,立德樹人,為戰育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作為軍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要緊貼形勢任務,改革創新,聚焦實戰,培育打贏人才。
  • 博士統考或被取消:國科大今年北京博士生招生改為申請-考核制!
    在很多人看來,這其實是高考和考研的又一延續,考生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而卷面成績卻不一定能反映導師需要側重考核的能力。與統考不同,申請-考核制是由招生單位對遞交博士生入學申請的學生進行篩選,合格者接受能力測試。
  • 清華大學: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側重招收具有學術志趣的博士生,根據項目定位精心組織工程管理、會計、賽事管理等專業碩士項目,以及創新領軍工程博士、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等專業博士項目的招生考試,更加突出專業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學位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
  • 985高校鼓勵博士生提前畢業!打破讀博年限、不對科研發表作統一要求
    大會同時部署改革任務,出臺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發布以下九大行動計劃:丨 堅持育人為本,創新招生培養模式01課程思政建設行動計劃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雙輪驅動,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創造、思維提升、能力達成和精神養成的深度融合。
  • 博士生補貼提額!多所高校資助標準大幅度提升
    側重招收具有學術志趣的博士生,根據項目定位精心組織工程管理、會計、賽事管理等專業碩士項目,以及創新領軍工程博士、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等專業博士項目的招生考試,更加突出專業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學位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
  • 超期博士生不能僅「一清了之」,治標更要治本才是正道!
    對社會公眾來說,博士生超期畢業日益增多的現象,使民眾開始對高校的培養體制和培養能力打上一個大大的「 ?」如,不少高校出現研究生新生入學要住6人一間宿舍,甚至根本無宿舍可住的現象;對博士生本人來說,超期畢業更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加之超期後原本由國家提供的生活補助立即停發,大部分人面臨著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輕則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重則導致如抑鬱、輕生等極端事件的發生。
  •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深化改革不鬆勁,內涵建設再加力,加快培養大批...
    九月,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的文件陸續發布: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切實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使命定位,確立了「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線
  •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本報評論員 馬景華大事小事全都代勞,餵飯穿衣百般關愛……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了,但事實上,這些家長的「愛」,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近日,肅寧縣第五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
  • 多所高校博士生補貼提額!清華大學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側重招收具有學術志趣的博士生,根據項目定位精心組織工程管理、會計、賽事管理等專業碩士項目,以及創新領軍工程博士、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等專業博士項目的招生考試,更加突出專業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學位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
  • 西工大成全國首家培養試飛員博士生的高校
    本報訊(記者 張彥剛)近日,中國首批試飛員博士生正式進入西北工業大學學習,標誌著西北工業大學成為全國第一家培養試飛員博士生的高校。 據介紹,試飛員需要駕駛尚未定型的飛機,對各種極限條件下的飛行數據進行全面考核,離極限太遠,將無法測出飛機的可靠性和先進性,但每一次逼近極限,後果又都是未知。因此,如何培養「專家型」高端試飛人才一直是各國倍加重視的問題。
  • 要讀博?先成為一名優秀的「準博士生」吧
    科研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前沿性」和「前瞻性」,因此如果想要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一定要注意老師的研究方向、主持的科研項目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些老師由於自身職業規劃的差異而偏重於教學或實踐,科研並非其主要事業方向,在選擇導師時一定要注意老師的特色與自己的實際需求能否契合與匹配。此外,如果想要在本校本專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那麼最好選擇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老師作為自己的指導老師。
  • 2021年瀋陽大學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科學專門人才。  二、招生及學習方式  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報考條件的已獲得碩士學位人員、應屆碩士畢業生及同等學力人員進行公開招考選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 全面錘鍊提升幹部「七種能力」 著力打通「兩山」轉化有效通道
    他強調,要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錘鍊提升幹部的「七種能力」,著力打通「兩山」轉化的有效通道。一是全力衝刺「四季紅」,錨定年度目標和任務,全力抓好指標維護,尤其要緊盯落後指標,精準施策,盡力爭取。二是順利做好換屆工作,鎮黨委要扛起主體責任,把村(社區)組織換屆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抓實抓好抓穩,確保換出戰鬥力、換出凝聚力。三是紮實做好社會穩定工作,嚴厲打擊非訪等違法行為,切實抓好秋冬季防疫、防火等工作,牢牢守住社會大局穩定底線,確保社會平安和諧、群眾安居樂業。
  • ...公司要樹立一個意識 牢記兩個使命 養成三個習慣 提升四個能力
    近年來,信託業按照這個定位要求,淡化固有投資機構色彩,努力拓展信託業務,積極按照信託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此同時,全行業仍然存在受託人文化不成熟、受託人職責不清晰、受託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意識不牢,未堅實樹立受託人定位的思想自覺。(二)守正不足,未高度重視受託目的的正當性要求。
  • 《戰雙帕彌什》角色養成要多久 566角色養成時間詳解
    導 讀 戰雙帕彌什中培養角色十分重要,培養一個角色要多久呢?最快養成一個角色要幾天呢?
  •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培養...
    (通訊員 李巾錠 攝影 李巾錠 陳麟)11月8日上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楊振林、人力資源部薪酬福利主管付丹丹到訪機械工程學院,就聯合培養工程博士展開座談。參與座談的還有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孫鶴、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主管院長焦魁、機械學院研究生責任教授、研究生院招生辦老師、機械學院博士生教務等。
  • 緊跟學員和家長需求,噠噠英語服務升級關鍵詞解讀
    「標準課堂流程」建立、「中期測評報告」方案出臺、「無國界」直播課堂內容擴充……近日,著名K12 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噠噠英語」對旗下服務進行了全新功能升級,掀起了又一輪切中用戶需求、釋放在線教育勢能的革新風潮。
  • 八維教育培養學生三大能力 促進優質就業
    八維教育成立25年來,一直注重對學生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優質就業能力的培養,為社會輸出了一批又一批專業化人才。他們會根據課程體系和教學安排,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技巧傾囊相授,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做好學生就業路上的「領航員」。就業是八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八維與行業內各個企業達成緊密合作關係,不僅僅是從企業中了解到了人才需求,更為企業輸送了大批人才。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真正的實現「好就業、就業好、就好業」。
  • 全類型推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卓越醫生教育培養...
    《意見》指出,經過5年的努力,以「5+3」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建設一批一流醫學專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意見》都有哪些內容?有哪些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