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拖鞋
文丨蔡進步(安徽蕭縣)
昨天上午,我和二姐一起去淮北市烈山工人村看望大哥大嫂。
大哥在淮北礦業鐵運處上班,已退休多年。長兄為父,我和二姐約好了,每年的中秋節和春節,只要能走得開,我們都一起去看望大哥。
到大哥家裡後,我們在客廳裡跟大哥大嫂聊天。聊了一會,大哥突然起身想出去。我發現大哥走路時右腳好像用不上勁。
我忙問:「大哥,你的右腳咋了,怎麼好像用不上勁?」
大哥還沒來得及回答,大嫂氣呼呼地說:「你哥想吃救濟。」
我心裡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大哥怎麼能想吃救濟呢?」我疑惑地望著大嫂,怎麼也想不明白。
就在大哥即將走出客廳的一剎那,我突然發現大哥右腳的拖鞋後面缺少了約四指左右,怪不得大哥走路有點用不上勁。
我正想問大哥怎麼穿這樣的拖鞋,卻見大嫂還在說大哥的「不是」:「你哥這雙拖鞋後跟爛好長時間了,我讓他扔掉,他就是不扔,家裡又不是沒有拖鞋。非穿這雙爛鞋,你說氣人不?」
我這才明白大嫂剛才為什麼說大哥想吃救濟,不禁啞然失笑。
大哥是一名退休幹部,還不至於買不起一雙拖鞋。他為什麼不扔掉這雙拖鞋呢,我猜測跟大哥以往的生活有關係。
大哥小的時候,我們國家正處在最困難的時期,而我家的狀況用「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缺吃少穿,溫飽成了問題。也許從那時起,大哥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大哥小時候,我們家的生活有多困難,我沒少聽父母說,也聽左鄰右舍講過。我還聽說,大哥結婚時,只有一床被子。由此可以推斷,大哥小時候生活的艱辛程度。
大哥十八歲時,入伍當了一名軍人。先在南京某部隊服役14年,後又去了海南島某部隊服役4年,前後共在部隊呆了十八年。
1986年,大哥從部隊轉業後,分到了淮北礦務局(現淮北礦業)鐵運處供應科,先後擔任了副科長、科長、黨支部書記。鐵運處供應科專門為淮北礦區鐵路線供應各種材料。在任期間,大哥勤儉的習慣發揮到了極致,不該浪費的東西,絕對不投入。
大嫂沒少在我面前說:「鐵運處領導真有眼光,他們好像知道你哥小時候吃過苦、受過罪,懂得節約,所以把你哥安排在供應科。」
每逢中秋節、春節回蕭縣老家,大哥都要把一些不穿的衣服捎回去,看看老家有誰能穿,也有的時候,大哥把一些舊家具帶回老家,說這些家具扔了可惜。
為這事,大嫂沒少說大哥,破破爛爛的還往老家帶,誰要?其實,大嫂說錯了,這些東西捎到老家後,不但一樣都沒扔掉,還成了香餑餑。
我雖然沒有親身體驗過大哥小時候的生活,但我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我剛到袁店一井煤礦時,更衣箱裡拖鞋左腳的後面也掉了,每次出入浴池,走路都不敢用勁,一用勁就硌腳。其實,我不是沒有錢買拖鞋,而是覺得右腳的拖鞋還半新,一旦扔掉,肯定要兩隻鞋都要扔。想想這雙拖鞋穿了好幾年了,確實不捨得扔。後來,不少工友發現我的這一「秘密」,都勸我把拖鞋扔掉。我仍然沒捨得扔。
後來,住我樓下的一位工友在街上跟我不期而遇,見我和妻子一起買菜。那位工友笑著對我妻子說:「弟妹,進步更衣箱裡的那雙拖鞋左腳的後跟都掉了,你咋不捨得給他買雙新的?」
妻子聽了這話,感到很震驚,她問我是不是真的。我笑了笑:「還能穿,捨不得扔。」
妻子惱了,衝我直吼。然後她轉身向超市走去,給我買了兩雙鞋底加厚的拖鞋,讓我全部帶到礦上。我說:「買這麼好的拖鞋幹啥,只是洗澡那一會才穿。一雙就夠穿四五年的,甚至時間更長。」
這次見到大哥穿了掉了鞋跟的拖鞋,我不由地想起自己幾年前穿的那雙拖鞋來。我知道,大哥絕不是沒有錢買一雙拖鞋,也不是捨不得花幾塊錢,而是他勤儉節約的習慣讓他捨不得扔掉這雙拖鞋。
我不知道大哥的拖鞋現在扔掉沒有,看大哥當時的表情,估計還沒有扔掉。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如果有這種好習慣,無論對自己的家庭,還是對單位,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作者簡介:蔡進步,安徽蕭縣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淮北市烈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在《陽光》《小說月刊》《天池小小說》《金山》《奔流》《小小說大世界》《微型小說選刊》《微型小說月報》《領導科學》《幽默諷刺.精短小說》《華文小小說》《中國煤炭報》《羊城晚報》《內蒙古日報》《安徽日報》《淮北礦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小小說千餘篇。有小說入選多個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