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選:
【散文】我希望是預見,而非重現(應妮)
【詩歌】眾志成誠抗疫情(王宏榮)
【篆刻】抗擊新冠肺炎主題篆刻作品(王大鵬等)
01
我希望是預見,而非重現
應妮
作家畢淑敏的一本舊作《花冠病毒》,被網友譽為「神預言」,近日廣為流傳。小說中描寫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突發瘟疫、城市封鎖、民眾出逃、搶購成風……當然,更多的是英勇抗擊。此書封底赫然寫著:20NN年,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我們能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網友評論,讀這本預言式的小說,讓我們更深刻地直面和思考目前的疫情。 談疫情:「我希望永遠是預見,而不是重現」
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電話那頭的畢淑敏雖鎮定而談,仍掩不住憂慮,「我覺得距我寫這本書的背景,已經過去了17年,但……」她說的背景,是2003年的非典。期間,畢淑敏因為當過醫生當過兵,被中國作協選中參加特別採訪組,開赴非典第一線;她忍痛離開患癌症的母親,晝夜走訪抗擊非典的一線醫生護士,包括外交部、國家氣象局以及從非典中恢復過來的病人,結合自己的經歷,醞釀沉澱了8年,於2012年寫出《花冠病毒》。 「此次爆發,現在鎖定是人類大吃野生動物,病源和上次基本相同。如果不改,肯定以後還會爆發新的瘟疫。」 畢淑敏說,病毒遠遠比人類更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說誰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們更有資格。病毒肆虐,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異?為何從原來的狀態奔逸而出,瘋狂地侵襲損害人類?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的各種生物和平共處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思考。不然的話,災難驟起時,我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災難離開時,我們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我們更不知道的是——下一次它會不會再來?人類生活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中。 畢淑敏說,「這兩天有朋友不斷問我為何在8年前就有此預見?事實上,我希望它永遠只是預見,而非重現。如產生災難的土壤依然存在,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且很可能一戰再戰。我堅信這次瘟疫一定會過去,我們一定能勝利。不過,要痛定思痛,要亡羊補牢。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了。」 惜病人:「和藥物同等重要的是信心」 《花冠病毒》被定位為中國首部心理能量小說。這位有著心理醫師資格證的作家在自序中寫道:在身體和心靈遭遇突變,就像本書中出現的那種極端困厄情況,最終能依靠的必是你的心理能量。 結合自己在非典採風期間的經歷,畢淑敏對記者說,「醫生護士會告訴我,哪床的病人死亡可能性會比較高。」她起初以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醫學角度,比如誰病得更重、年齡更大或者有基礎病的。但醫護人員對她說,除了這些客觀因素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病人自身的心理狀態。 「有些人剛入院時病情並不很重,但發展趨勢卻越來越糟糕,醫護人員說,他們總結出這類病人的特點是普遍比較悲觀,平常人際關係薄弱,危難時刻沒有知心親朋好友的安慰與掛牽,心情黯淡。」畢淑敏表示,這在心理學上講,是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這樣的人多半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無人關切,自卑而無存在的價值感,常有更多的負面自我暗示。他們的免疫系統無法高效能地運轉,很多人最終導致不治,令人扼腕嘆息。 畢淑敏說,大疫當前,我們需要更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不是怨天尤人、對醫護人員百般苛責。「在沒有特效藥的當前,一定要保持堅定信心和良好情緒,多進行正面積極的思維,讓自己的心理能量溫暖飽滿,它是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念。」 2月4日時值中國農曆立春。她也獻上寄望:立,乃「開始」之意,春,萬物溫暖生長;光明在前,勝利可期。
文章來源中新網,作者應妮。
02
眾志成誠抗疫情
王宏榮
病情兇,傳播快
唾沫就能把病帶
若要咳嗽又發燒
接觸病人惹災禍
一傳十,十傳百
疫情好似流星飛
短短只有兩三天
傳染疫情人過千
黨中央,號令發
縣委政府一起抓
微信登,新聞報
全縣人民要知道
這次病毒非常猛
齊心協力步子緊
多排查,多走訪
預防措施好好講
有了疫情不瞞報
出門必須帶口罩
不走親,不拜年
電話微信送吉言
不拜年,不走親
村村都把路口封
搭的帳篷設的點
白天晚上有人管
先消毒,量體溫
沒有病變再進村
不聚會,不聚餐
人多地方莫要轉
勤通風,勤洗手
沒事不要外面走
疫情如果不嚴重
休假時間不變動
你為他,他為你
安全都是為自己
警鐘一定要長鳴
一切為了防疫情
(來稿有刪改。)
03
抗擊新冠肺炎主題篆刻作品
王大鵬等
特別聲明:以下作品均轉載自甘肅印社社員創作「抗擊新冠肺炎」主題篆刻作品特輯
▲眾心重力王大鵬
▲堅定信心 童定家
▲聯防聯控 張懷江
▲祈福祖國 徐鍇明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金界峰
▲四季惠和 任繼珺
▲送瘟神 厚懿軒
▲無上光明 劉彥
▲戰疫情 謝國強
▲眾志成城戰疫情 王銘山
來源:龍泉文藝
審核:縣融媒體中心/鄒 磊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趙亞楠 王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