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2月2日報導,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測試發射空對空飛彈。這款飛翼型隱形無人機已經開始攜帶空空飛彈的傳感器進行試驗,未來將扮演戰鬥機/攔截機的角色,能夠摧毀敵方空中目標。
[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
報導援引俄羅斯官方媒體俄新社的說法,Okhotnik戰鬥無人機在俄羅斯空軍阿舒魯克(Ashuluk)訓練場進行了多次測試,但攜帶的並非真正的空對空飛彈,而是模擬空對空飛彈,只具有紅外和雷達導引頭,並不具備發動機和戰鬥部。這表明測試並不涉及實彈發射。RIA Novosti的報導還說這些飛彈試驗「將評估這款無人機的航空電子設備與飛彈制導系統與蘇-57戰鬥機的集成」,這表明Okhotnik戰鬥無人機將有可能成為蘇-57戰鬥機的「忠誠僚機」。
在俄羅斯國防部過去的報導中,曾經說過Okhotnik戰鬥無人機能夠擴大蘇-57戰鬥機的雷達覆蓋範圍,並為空射武器提供目標導引。該報導如果屬實的話,這表明Okhotnik戰鬥無人機將有可能裝備雷達等傳感器,能夠探測,跟蹤和與目標交戰,並具有一定的自主作戰能力。這已經離科幻電影中的自主作戰無人機的概念想去不遠了。
眾所周知,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的總體實力不如中國和美國,Okhotnik戰鬥無人機發射空對空飛彈模擬測試的報導是否說明俄羅斯已經趕上了中美呢?筆者認為並不一定。
首先,中國和美國都已經試飛了隱身無人機,比如中國的「利劍」和無偵-8等,美國的X-47B,MQ-25等一系列隱身無人機。不過,中美兩國的隱身無人機目前還沒有做過對空中目標的攻擊試驗,目前只被用作偵察,對地打擊和空中加油。
但是,中美兩國都做過非隱身無人機發射空對空飛彈的試驗。比如,美國在2017年,從一架MQ-9「死神」無人機上成功發射了一枚AIM-9X空空飛彈。
[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掛載一枚AIM-9X空對空飛彈]
而中國雖然沒有公開報導無人機發射空對空飛彈的新聞,但是在天燕-90空對空飛彈的宣傳資料上,直接指明可由無人機發射,並且在珠海航展中,天燕-90空對空飛彈就擺在翼龍II無人機的武器隊列中。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大概率已經做過發射試驗了。
[筆者在珠海航展上拍攝的翼龍II無人機及武器的照片,紅圈中就是天燕-90空對空飛彈]
我國的天燕-90和美國的AIM-9X空對空飛彈都是紅外製導的,並且都是「發射後不用管」,原則上並不需要載機裝備雷達,因此擁有紅外觀瞄設備的翼龍II和MQ-9無人機都可以發射。而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目前發布的照片並沒有顯示它具有紅外觀瞄設備,因此它可能是只靠飛彈的紅外導引頭來搜索目標。目前俄羅斯並沒有披露測試的飛彈是掛在外部還是掛在內部彈艙中,但紅外製導的飛彈如果需要搜索目標,就必然要能「看到」空中目標,掛在內部彈艙的飛彈也需要利用掛架伸出艙外才能「看到」目標,這就失去了隱身性。
筆者認為,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的測試還非常初級,它成為真正的戰鬥無人機攻擊空中目標還需要多年的開發,並不一定能夠領先中美服役。
另外,中國和美國在無人機空戰方面的研發側重點並不在無人機發射飛彈本身,因為這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了。中美的研發重點都在AI控制無人機進行自主空戰的算法上面。
在2020年8月,中美都進行了AI控制虛擬無人機空戰的多團隊對抗比賽。筆者認為這並不是巧合。
在8月18日,美國DARPA組織了波音公司,EpiSci公司,喬治亞理工學院,Heron Systems公司和physicsAI公司等5個團隊進行了為期三天的AlphaDogfight AI模擬空戰比賽,目的是為空戰演進(ACE)計劃開發針對單個飛行員和團隊戰術的空戰機動算法,控制虛擬戰鬥機與由駕駛員控制的虛擬戰鬥機進行近距離格鬥。這些算法除了有可能被應用在自主作戰無人機上,也可能作為有人駕駛飛機飛行員的「虛擬副駕駛員」,為飛行員提供作戰支持和建議。
[今年8月份DARPA舉辦的AI與人類駕駛戰鬥機的虛擬大戰中,AI取得了勝利]
無獨有偶,在8月份,中航工業成都所也舉辦了「龍智杯」超視距智能空戰AI大賽。據成都所的宣傳資料報導,這次AI大賽有共有13支隊伍提交了18個優秀作品,共經歷了42場比賽。
[航空工業成都所在今年8月份也舉辦了超視距智能空戰AI大賽]
與DARPA著重於近距離格鬥不同,成都所完全著力於超視距空戰,雙方在100 km×100km的空域中交戰,完成自主佔位、導航飛行、目標探測、武器發射、機動規避等空戰決策和控制過程,擊落對方或突破對方防禦線者獲勝。
未來DARPA也有可能進行超視距空戰的AI算法研究,成都所也有可能進行近距離格鬥AI算法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俄羅斯進行類似的算法研究的報導,但是有報導說俄羅斯已經把一些AI技術應用在蘇-35戰鬥機上,輔助駕駛員進行決策。
但是俄羅斯的AI研究水平與中美相差太遠。根據國際專利組織WIPO發布的統計報告,從1998到2017年之間申請的AI專利的數量按國家和地區排行,美國第一,中國第二,中國與美國相差不遠,俄羅斯僅排在第10位(刨除了榜單前面的兩個組織),並且數量根本無法與中美相比,僅是中美的零頭。因此,筆者認為不能高看俄羅斯的空戰AI技術水平。
總之,從各方面來看,筆者認為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真正具有空戰能力的時間點,可能會比中美都晚,並且技術水平不一定能趕上中美。但是,在中美俄的努力下,無人機空戰的時代真的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作者:微胖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