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無人機就能空戰?美軍隱瞞一項試驗,F-4竟輸給了「火蜂」

2020-12-21 陶慕劍地球觀察

近日,美國空軍宣布了一項試驗計劃,明年將安排一架戰鬥機與一架無人機進行空戰對決。此舉再次激發了「無人機能否與戰鬥機空戰」的長期爭論。事實上,無人機的空戰潛力被人類大大低估了,美國海軍在50年前就作過同樣測試,無人機當時就擊敗了有人駕駛的戰鬥機。

50年前,進行測試的無人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QM-34「火蜂」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多次在中國境內被地空飛彈和戰鬥機擊落,但多數人卻沒有認識到「火蜂」實際上具有空戰實力。

「火蜂」的一次改進,打開了無人機全新天地

BQM-34「火蜂」無人機,在1951年首次試飛,由美國三軍聯合支持研製。早期的「火蜂」只是作為靶機,由於該機性能出色,價格低廉,很快就發展出了執行偵察、氣象探測等等不用任務的型號,包括147型、234型、255型和259型等系列,外形各有不同,其中以147型系列「閃電蟲」的發展譜系最為複雜。

1965年,美軍又發展出超音速的166型「火蜂II」,仍沿用了BQM-34的編號,包括BQM-34E、F、T型等。到1986年1月,「火蜂」系列各型共生產了6400多架。這款無人機一直服役到了21世紀,甚至參加了入侵伊拉克的戰爭,資格可謂是很老了。

「火蜂」主要通過C-130「大力神」在空中投放,也可使用SH-3「海王」直升機等平臺投放或從地面用火箭發射,任務完成後則用降落傘回收。早期型的BQM-34A「火蜂」,全重1134千克,採用一臺J69渦噴發動機,最大速度111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1281公裡。最大升限超過18000米。

「火蜂」最成功的軍事用途,就是擔當無人偵察機,在1960-1970年代的東亞地區非常活躍。鑑於這種無人機的成功應用,美國軍方開始追求「火蜂」更多的軍事潛力。其中一項,就是改進為一種「複雜」的靶機,能夠像真正的戰鬥機一樣進行空中機動和規避。

為此,生產「火蜂」的瑞安公司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進了「火蜂」的一系列設計特別是控制系統,使無人機能夠進行大角度轉彎和垂直機動。萬萬想不到的是,「火蜂」經此改進,竟然為軍用無人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

TOPGUN突發奇想,讓「鬼怪」與「火蜂」進行空中對決

完成了機動性改進的「火蜂」,原本是充當一種更先進的靶機。但是,當時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即TOPGUN的母校)校長約翰·史密斯,卻對這種新型「火蜂」發生了興趣,突發奇想要體驗一把「無人機空戰」。瑞安公司的工程師布魯斯·傑克遜響應了這個挑戰,拿出最新改進的「火蜂」無人機參加了空戰試驗。

1971年5月10日,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的畢業典禮當天,無人機空戰試驗正式展開。海軍戰鬥機學院出動了兩架F-4「鬼怪」戰鬥機,其中一架由校長約翰·史密斯親自駕駛,每架都按照實戰掛載了空空飛彈。改進型「火蜂」則由海軍空戰教練約翰·皮岑進行遠程控制。

空戰試驗正式展開後,史密斯校長駕駛的「鬼怪」戰鬥機很快捕捉到了「火蜂」。在無線電通話中,史密斯校長發出了「呔嗬!已離開左翼!」意思是左翼飛彈鎖定目標後發射了出去。但是,約翰·皮岑控制的「火蜂」竟然在史密斯面前突然進行了一個急轉彎,輕鬆擺脫了飛彈的鎖定。

隨後,史密斯在無線電中呼叫道:「它像媽媽一樣轉過來了!」。隨後,史密斯校長失去了對「火蜂」的目視跟蹤。「火蜂」以極大的過載繞了一圈,一下子咬住了史密斯座機的尾巴。

由於「火蜂」是無人機,因此能夠長時間進行6G的大過載轉彎,如果是人類駕駛員,拉這麼長時間的大過載將會導致昏厥。換句話說,當時「火蜂」在12秒內高速調轉了180度,以當時最先進戰鬥機都達不到的高機動性,緊緊咬住了史密斯的「鬼怪」戰機。只不過,參加試驗的「火蜂」是沒有武裝的,而且當時的「火蜂」也不具備搭載武器的有效載荷。

這次試驗持續了很長時間,兩架「鬼怪」戰鬥機徒勞地與「火蜂」進行著纏鬥,相同場景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儘管「鬼怪」多次咬住「火蜂」的機尾,但根本無法在射擊位置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使空空飛彈有效鎖定住目標。兩架「鬼怪」先後發射了兩枚雷達半主動制導的AIM-7「麻雀」飛彈和兩枚紅外跟蹤的「響尾蛇」飛彈,但無一命中「火蜂」。

試驗結束後,史密斯校長給改進型「火蜂」做出了高度評價,他對瑞安公司的工程師傑克遜說:「你們造了一架非常好的無人機。」史密斯認為,如果「火蜂」能夠攜帶武器,那麼肯定能輕鬆擊落兩架「鬼怪」戰鬥機。

美軍高層強行隱瞞真相,無人戰鬥機被停滯了半世紀

1971年的「無人機空戰」試驗,展現了無人機發展為無人戰機的廣闊前景。為此,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呼籲,將這種改進型無人機發展為空戰訓練的工具,可以有效提升美國海軍飛行員的訓練質量。瑞安公司的設計師們也大為振奮,摩拳擦掌準備開發更先進的無人機型號,為進一步發展「無人戰鬥機」進行更多開發和試驗。

但是,美國軍方高層卻不這麼想。瑞安公司和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的報告,反而讓他們產生了「恐慌」。

瑞安公司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展望——「未來可操作的遙控飛行器技術,將可以讓戰鬥機飛行員坐在後方的控制臺,遠程駕駛無人飛機進行戰鬥。」這種超越時代的想法,讓1970年代保守的美國軍方望而卻步。

美國海軍高層,以「使用無人機進行空戰訓練過於複雜」為由,拒絕了海軍飛行員學院的要求,從而也拒絕了瑞安公司設計師們雄心勃勃的後續計劃。

瑞安公司設計團隊非常失望,他們認為,現在的「火蜂」只是機體太小,無法安裝武器。如果他們能夠設計出更大更新的無人機,那麼就能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款真正能進行空戰的無人機平臺。這種無人戰機,不僅可以作為美軍飛行員的訓練對象,未來還將發展為劃時代的新式武器。

在美國軍方的操作下,「鬼怪」與「火蜂」的這次空戰記錄從公開資料中被刪除了,這場本應該創造歷史的事件卻被歷史所遺忘。假設一下,如果50年前五角大樓就早早接納了「無人戰鬥機」,今天我們所書寫的戰鬥機發展史將截然不同!

歷史的一些額外記錄也令人玩味,「火蜂」在戰場上作為無武裝的無人偵察機,卻意外獲得了「米格機殺手」的稱號!

「火蜂」和它的改進型「閃電蟲」執行了大約3000多次偵察中國和越南北部的軍事任務。由於「火蜂」機體小,而且飛行升限很高(超過18000米),令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都很難擊落它們。而且18000米的飛行升限超過了米格-17和米格-19的極限,再加上飛行中的「火蜂」可以做出突然的機動動作,因此這兩款戰鬥機在攔截「火蜂」無人機的時候,經常陷入高空失速或燃料耗盡的危險,因此屢屢發生未能擊落「火蜂」反而導致自己墜機的事故。為此,北越的米格機出現了不少損失,從而造就了「火蜂」的「米格殺手」稱號。

美國軍方阻止無人戰鬥機的出現,害怕的是什麼?

儘管「火蜂」和「閃電蟲」的偵察任務執行得非常出色,但實戰中也被擊落過很多架。由於一次意外的情況(可能是D-21高速無人機的失蹤),美軍的無人機偵察活動在1975年幾乎全部終止。此後,美國空中偵察任務全部改為有人飛機,其中主要是U-2偵察機。直到上世紀90年代MQ-1「捕食者」出現後,無人機才重新在戰場上活躍起來。

事實上,BQM-34「火蜂」至今仍在服役,只不過瑞安公司已經被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兼併。而且,「火蜂」值得驕傲的空中偵察用途也已經消失,全部都被降級為常規的靶機,作為防空武器和戰鬥機的打靶目標。

但是,被隱瞞了空戰試驗記錄的「火蜂」,在充當靶機的時候仍然常常給戰鬥機造成尷尬。「火蜂」原本由地面操作員控制,但新世紀以後開始逐步引入人工智慧控制。新改進的「火蜂」靶機,給美軍戰鬥機飛行員以深刻印象,儘管戰鬥機已經升級為三代和四代,飛彈武器也更加先進,但這種無人機仍然保持著「難以取得致命一擊」和「長時間才能擊落」的口碑。

為什麼無人機的應用在美軍內部長期被壓制,難以升格為「無人戰鬥機」?這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被公開的歷史謎團,但是答案也並非難以解釋。很多美國海空軍飛行員從自己的角度,就解釋過這個問題,而且答案非常一致——美軍一些高級官員本身就是前戰鬥飛行員,就像任何看到自己工作被機器接管的人一樣,他們很難對無人機產生好感。

這種偏見,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的影視劇。無人機進行空戰的情節,在美國電影裡幾乎成為一種禁忌,只有2005年的《絕密飛行》曾將無人機空戰當作主要內容,但此後類似作品卻少而又少。

著名電影《TOPGUN》的續集,原本計劃將人類飛行員與無人機的空戰作為劇本壓軸戲,體現「時代的特點」,但這個劇情最終被砍掉。該片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公開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我永遠不想看一部關於無人機的電影!」

從這個側面角度,也能夠看出一些美軍高層乃至於社會輿論對無人戰機的「鴕鳥」式看法。

然而,時代的腳步是無法阻擋的。儘管無人戰機的歷史被推遲了近半個世紀,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勢頭已經全面拉開,包括攻擊型無人機、「忠誠僚機」乃至於無人戰鬥機都已經成為現實,或者即將成為現實。(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50年前無人機擊敗戰鬥機?美軍隱瞞一項試驗,F-4竟輸給「火蜂」
    近日,美國空軍宣布了一項試驗計劃,明年將安排一架戰鬥機與一架無人機進行空戰對決。此舉再次激發了「無人機能否與戰鬥機空戰」的長期爭論。事實上,無人機的空戰潛力被人類大大低估了,美國海軍在50年前就作過同樣測試,無人機當時就擊敗了有人駕駛的戰鬥機。 50年前,進行測試的無人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QM-34「火蜂」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多次在中國境內被地空飛彈和戰鬥機擊落,但多數人卻沒有認識到「火蜂」實際上具有空戰實力。
  • 美軍「黑蜂」無人機:體型比麻雀還小,未來或人手一架!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未來酷炫的無人機蜂群作戰的情景。實際上,無人機技術應該是人類飛行器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從高大上的高空偵察機,再到十分普通的民用無人機,無人機讓人類的飛行器變得更加實用和普及。今天我們要關注的,就是無人機小型化的問題。
  • 中國無人機:來打空戰啊,中美俄均在測試無人機空戰,誰更強些?
    「死神」已經攜帶AIM-9X進行過了試驗和MQ-9「死神」無人機不同,「復仇者」隱身無人機雖然也設置有翼下掛架的接口,但是因為該機主要強調的是隱身作戰,所以戰時主要還是使用其內置式彈倉攜彈作戰不過,俄羅斯「獵人」的模擬試驗比美國的「復仇者」更進一步,直接使用模擬空空飛彈對空中目標進行了模擬攻擊。
  • 美全力發展無人作戰武器 「無人機與有人戰機空戰」將上演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美軍正全力推進無人作戰武器的發展。美空軍宣布將於明年舉辦一場無人機對有人戰機的空戰展示活動,而美海軍也將2艘補給船改造成無人船,其中一艘無人船已經完成了兩次為期4天的自動運輸行動。
  • 美軍的新玩具,用無人機發射子母無人機,我國在四年前早已實現
    就以美軍MQ-9捕食者無人機為例,一架這樣的飛機在美軍內部的採購價格高達1690萬美元左右,而新的大型無人機價格只會更高。就連財大氣粗的美軍,也不得不考慮停止購買這些無人機,因為擔心這些昂貴的武器在高端衝突中太脆弱,無法使用。為了提升無人機的生存性能,美國軍火公司通用原子公司設計出了新的武器,既可以被無人機使用的無人機,這款新武器的名字被稱為Sparrowhawk(雀鷹)。
  • 6架無人機組團空戰,美軍測試新AI系統!但是對付大國競爭沒戲?
    但實際從大國競爭的角度看,美軍卻明顯陷入困境。通用原子公司發布了是在2020年12月4日發布的新聞稿中透露這一秘密測試。測試中使用的復仇者無人機,配備了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從2014年開始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
  • 俄戰鬥無人機測試空空飛彈,中美在搞AI對戰,無人機空戰哪家強?
    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2月2日報導,俄羅斯Okhotnik戰鬥無人機測試發射空對空飛彈。這款飛翼型隱形無人機已經開始攜帶空空飛彈的傳感器進行試驗,未來將扮演戰鬥機/攔截機的角色,能夠摧毀敵方空中目標。
  • 美軍「無人機母艦」試驗遭9連敗,電影中的空天母艦終是泡影?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加之"無人機"技術越發成熟,逐漸被運用於多個領域後,美軍再次看到了希望,認為未來"空天母艦"的實現,將依託於無人機技術之上。於是在2018年5月份時,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又再次表明,有將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的"空天母艦"變為現實的想法。
  • 無人機空戰,中美兩國各自發展得怎麼樣了?
    無人機空戰,就如同雷射武器、電磁武器等一樣,一直是一個比較「科幻」的詞。2010年後,各主要大國先後推出了一系列的飛翼布局的隱身無人機,比如美方的X-47B,中國的利劍無人機,歐洲的神經元無人機(法國主導),英國的雷神無人機等。
  • 美軍測試智能空戰系統,接連擊敗王牌飛行員,或裝備第六代戰機
    然而在今天,美軍就真正研發出了一款名為「阿爾法」的智能化空戰系統,且在測試中還接連擊敗了多名退役的美軍王牌飛行員。眾所周知,無人機應用在軍事領域的時間並不算長,但發展十分迅速,各大軍事強國都在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但是受制於當下技術的能力有限,現在的無人機主要還是依靠人為的操作,並不能像科幻電影那樣自行執行任務。
  • 大批幻影戰機對抗F-35戰機,超低空掠過美軍核航母:強行降落航母
    從照片看,這些戰機最後都強行降落在了美軍航母甲板上。型號從幻影F-1戰機,幼獅戰機一直到霍克獵人戰機都有。這是美軍僱傭民間私人空軍公司在與美軍進行對抗演練。在美國有很多私人空軍公司,比如擁有46架F-18戰機的私人承包商Air USA公司。
  • 美軍研發新型防空飛彈,竟學我軍50年前操作,外網友「友好」提問
    當時,能打2800公裡的東風-3,造價也不過小百萬美金,和美軍長矛MGM-52差不多,但也便宜了200美金呢。而以高端武器商而聞名的美軍,以同樣的造價整出來的長矛,射程卻只有121公裡。如果彈道飛彈的市場價以射程來定,東風-3以長矛的23倍定價也無不可。
  • 24架無人機在中國一去不回,沒想到30年後,美軍後悔也晚了
    圖為當初被擊落的美國火蜂無人機在20世紀,為了在與越南的戰爭當中取得優勢,美國派出了24架無人機對大國進行偵查,這24架無人機飛往大國之後一去不回,被全數擊落了,而美軍在派遣無人機部隊第一次飛入大國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這24
  • 美軍無人機部隊臂章驚現中國地圖,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堵開源】美國《空軍》雜誌9月24日報導,美軍無人機部隊在西海岸參與的一場多軍種聯合的演習行動,照片顯示,美軍無人機部隊佩戴的臂章上出現了紅色的中國地圖剪影。所以這個「士氣章」與其說是傳達美軍的意圖,不如說是反映出了美軍的「直球思維」。美國的各種「士氣章」上出現中國元素也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中國反衛星試驗後不久,美國海軍進行「標準3」飛彈反衛星試驗,當時就有照片顯示美國海軍參試艦員佩戴的士氣章上出現一句話:「你們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其實也是出於類似的原因。
  • 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多強,怎麼破
    2.美軍無人機「蜂群」概念是怎麼一路走來的? 3.美軍有哪些無人機「蜂群」項目? 4.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啥過人之處? 5.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哪些弱點? 6.如何應對美軍無人機「蜂群」?
  • 人類歷史上首次無人機戰爭:中國翼龍大顯身手
    利比亞內戰中的交戰雙方都大規模使用各種型號的無人機進行偵察和作戰任務,並且出現以無人機打擊對方無人機的戰事,因此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無人機戰爭。一種是以專門設計的小型無人飛機擔任特殊的偵查或者是試驗任務,第三種是以小型無人飛機取代大型飛機的任務。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靈活性與重要性。在越戰期間,美國就曾經使用大量的無人機對高價值或者是防禦嚴密的目標進行偵查工作,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或是被俘虜的風險。
  • 俄羅斯蘇-57與「忠誠僚機」協同訓練,「無人機空戰」還有多遠
    「獵人」無人機的概況那麼,咱們應當怎樣認識俄羅斯空天軍正在測試的這架「獵人」、「獵人」無人機與蘇-57型戰鬥機的協同測試到底含金量幾何、是否真的如俄羅斯空天軍預測的那樣,「具備攜帶空對空飛彈」甚至「具備一定自主空戰」的性能呢?
  • 中國首款「太空無人機」:代號無偵8,能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
    由於很早就預測到U-2偵察機很可能會被蘇聯的新式防空武器擊落,因此美軍的高空無人偵察機項目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火蜂的最早原型機實際上早在1951年時就已經成功試飛,只是由於當時美軍對於無人偵察機的需求並不強烈,因此研製計劃一直進展緩慢。直到美軍的U-2偵察機被接二連三的擊落,火蜂的研製才走上了快車道。
  • 俄飛翼無人機進行戰鬥測試,解決F-35棘手難題,或改變空戰模式
    俄新社近日報導,蘇霍伊公司研製的S-70「獵人-B」隱身飛翼無人機,在俄羅斯西南部阿舒魯克訓練場展開了首次空空飛彈模擬試射,成為一種無人「戰鬥機-截擊機」。這是俄官方媒體首次正面確認S-70無人機的空戰能力。
  • 美軍F-22、F-35與「女武神」隱形無人機成功編隊,科幻場景成真
    據澳大利亞「defenceconnect」網站報導,美軍的F-22,F-35戰鬥機與搭載「gatewayONE」網關設備的XQ-58A 無人機完成了協同飛行試驗。美國F-22,F-35戰鬥機與搭載「gatewayONE」網關設備的XQ-58A 無人機一起飛行報導稱,這次測試是開放式體系結構對先進戰鬥管理系統(ABMS)產生影響的最新演示。這次聯合行動包括美國空軍的F-22和F-35A戰鬥機,首次與 XQ-58A 無人機一起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