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品曾月流水3000萬,買量渠道都說搶手,奇葩的官場遊戲憑什麼悶聲發財?

2021-01-20 遊戲葡萄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各大內容平臺上面,「開局只是一個芝麻官」,「選擇審訊還是用刑」等官場遊戲的素材已經有了刷屏的趨勢。



這個細分領域乍看起來似乎不太靠譜,但根據葡萄君的觀察,官場遊戲的賺錢程度或許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2016年,《我在大清當皇帝》的研發商點觸科技宣布,這款遊戲的月流水已經達到了3000萬,後來自稱「以歷史養成類遊戲研發與發行為主」的點觸還於2017年3月登陸了新三板。


《我在大清當皇帝》


在最近兩個月,另一款名為《極品芝麻官》的官場遊戲在國內App Store暢銷榜上的排名也穩定在50-90名之間。



還有許多產品在臺灣地區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例如今年春節過後,一款名為《叫我官老爺》的官場遊戲就擠入了臺灣App Store暢銷榜Top10,且始終保持這一水平。



另外一款名為《一個官人七個妻》的遊戲也在近期入圍臺灣App Store暢銷榜Top50,且直奔Top20。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買量產品,一款官場遊戲往往會和幾家發行商或聯運平臺合作,推出多個版本。如果算上安卓平臺和不同版本的收入,那這些產品的收入會更加可觀,堪稱「悶聲發大財」的典型。一些廣州買量公司也承認,官場遊戲確實非常賺錢,頭部產品在渠道和買量平臺的反饋都很不錯。


官場遊戲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品類還存在機會嗎?



葡萄君下載了《極品芝麻官》、《風流小縣令》、《我在大清當皇帝》、《一品官老爺》等一系列遊戲,發現這些遊戲的大多畫質粗糙,玩法單調,而且劇情相當奇葩。


官場遊戲大多以父親或母親亡故,而天賦異稟的主角忽然鹹魚翻身,改變命運開始。比如父親剛剛病故,主角就高中狀元:



或者母親在臨終之前告訴主角,他其實是皇上的私生子,而且天賦異稟,「琴棋書畫更是無師自通」。於是主角糊糊塗塗地被請進宮中,就此踏上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而掌權後的主角都會先接收幾個大臣或者門客,他們多半是清宮戲中的常見角色,比如劉墉、紀曉嵐、鄭板橋、蕭劍(?)、喜來樂(??)、零零發(???)……



這些角色各有特長,資質也不大一樣。你可以用銀兩和道具升級他們的等級和技能,這些屬性會影響資源的獲取和消耗情況:銀兩是升級角色的主要資源,糧草用來招兵,而士兵則是推進遊戲進度的主要元素,資源循環系統非常簡單。



無論你是官員還是皇帝,一旦走出府邸推進關卡,你就會遭遇多場戰鬥。剛開始有人調戲民女,有人強徵稅賦,主角都會義憤填膺地衝上前去。再到後來,不管劇情如何發展,主角都要和夥計、家丁、山賊、土匪、官兵等等打上一架再說。



更令人無語的是,官場遊戲的戰鬥大多非常單調:敵我雙方各自攜帶士兵,誰的武力值高,誰的士兵多,誰就能贏得勝利,策略元素極小,而且數值十分膨脹。葡萄君剛玩到第二章,就遇到了攜帶幾十萬士兵吊打幾千家僕的情況。連從九品的芝麻官都能如此,足見大清國力昌盛……


再分享一場Boss戰的全部過程


伴隨關卡的推進,玩家可以觀看更多劇情(主角如何一路懲治貪官汙吏,飛黃騰達,成為一代忠臣良相乃至明君聖主),並解鎖姻緣、子嗣、聯姻等系統。在此過程中,玩家也可以審訊犯人,審批政務,參加「圍剿準噶爾」、「挖寶藏」、「對抗殭屍軍團」(?)等活動,獲得資源獎勵。



總的來說,官場遊戲的核心玩法以角色收集和養成為主(但角色不會在戰鬥中出現),僅有一些弱交互的玩法(比如聯姻,衝排行榜,膜拜大神),運營方式則以滾服為主。其他題材的類似卡牌產品似乎早就應該被時代拋棄。


還可以收集「四大奸臣」作為門客……


但在葡萄君看來,這些官場遊戲擁有兩個共同的優點:


1. 注重題材表達,對目標受眾有吸引力。它們的世界觀大多以清宮戲為藍本,劇情也多以懲治貪官,拯救民女等橋段為主。



另外,這些官場遊戲樂於引入各種歷史人物作為養成角色,非常符合《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傳統清宮戲觀眾的口味。一些角色的語音質量還相當不錯,像鄭板橋就會吟誦:「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這應該是遊戲中最正經的部分


因此,雖然這些遊戲完全不尊重史實,例如大清皇帝前額的頭髮往往十分濃密,甚至女主角也可以娶妻生子。但對於目標用戶來說,只要能滿足他們當官的體驗,那遊戲的核心體驗就已經合格了。



2. 核心玩法簡單但包裝眾多,且擁有成熟的周邊系統和數值體系。官場遊戲的資源循環系統易於理解,養成玩法也不複雜。它會用處理政務、打理資產、訓斥犯人等多種簡單的玩法把收集資源的過程包裝起來,並通過戰鬥作為出口,讓玩家用最簡單的方式感受到收集和消耗資源的成就感。



可想而知,喜歡清宮戲題材的泛用戶可能對傳奇類手遊、SLG等買量產品不感興趣,但對他們來說,官場遊戲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消遣方式。



圍繞這些產品特性,買量成了官場遊戲的最佳推廣方式。


根據App Growing的數據,幾款頭部官場遊戲的廣告投放覆蓋了騰訊智匯推、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在內目前幾乎所有的流量渠道,投放形式則以原生廣告和信息流廣告為主,兼有少量的視頻廣告。



大多數官場遊戲在廣告素材上都選擇彰顯題材特殊性的純圖片廣告為主,例如呈現遊戲玩法:



呈現關鍵選擇節點,彰顯人物內心衝突:



或者製作一些表達遊戲世界觀,外加打擦邊球的條漫:



許多官場遊戲還沾染了濃濃的傳奇類頁遊套路,瘋狂投放以代言人為核心的洗腦視頻、圖片。王剛、吳孟達、徐錦江等飾演過古代官員的老戲骨都已「晚節不保」。



和其他買量產品相比,官場遊戲的次日留存雖然一般,但長線留存非常可觀,長線收入也十分不錯。一名廣州買量公司的CEO稱,在他們的合作偏好當中,優秀的官場遊戲僅次於MMO這樣的常規買量產品。


MMO仙俠的次留達到30%即可重點關注,月留3%勉強能做,月留5%就已經很棒,某月流水過億的產品在我們平臺上的雙月留存也只有2%-3%。而一款頭部官場遊戲的次留只有20%,但月留存可以達到8%-9%,雙月留存可以做到5%-6%


不過另一名買量公司的CEO告訴葡萄君,官場遊戲的LTV一般在50元左右。在激烈的投放競爭下,一開始官場遊戲的用戶單價還在10元以內,做了3-4個月之後單價就升到了30-40元,留給買量公司的利潤空間已經不大。此外,官場遊戲CP的分成比例還非常強勢。


現在能研發出符合我們數據模型官場遊戲的研發也很少,可能只有一家,他們的分成要得很強勢。我們做仙俠一般是二八分成,但做他們的遊戲只能四六分成。



在葡萄君看來,如今市面上的官場遊戲同質化程度極高,開局流程、資源設計和外圍系統幾乎一模一樣,頭部產品的成績又比較穩定,傳統的官場遊戲很難取得成功。


但從2016年至今,始終在悶聲發大財的官場遊戲已經證明了這一品類的用戶需求。在數值和系統設計過硬的前提下,研發團隊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用產品迭代贏得市場空間。


1. 更有表現力的美術。目前大多數官場遊戲的美術都以2D為主,2.5D的場景都很罕見,且貼圖精度有限,人物美術風格不統一,界面普遍缺乏設計感。美術品質或許會成為改善官場遊戲次留的關鍵,不過這也意味著更高的研發成本。


這些臉就不太統一,以及為什麼清朝人可以不梳辮子……


2. 更優秀的劇情。劇情其實是官場遊戲「獲得銀兩——培育角色——增加糧草、銀兩及士兵產量——消耗士兵推進關卡——看劇情」資源循環系統的終點,也是在遊戲前中期玩家的主要動力。


一些遊戲剛開始的劇情還不錯


但到了遊戲中後期,大多官場遊戲的劇情都很分裂,只能提供短期的爽快感,沒有更長線的衝擊。很多劇情也與世界觀不符,容易讓玩家出戲。因此「找一個好的劇情策劃」可能是門檻最低的突圍點。


這種劇情不要也罷……


3. 更有趣的核心戰鬥玩法。目前官場遊戲的戰鬥場面非常無聊,而且一個關卡往往要重複數次數值對抗。哪怕是將卡牌角色置入戰場,讓他們能夠自動釋放技能,戰鬥的樂趣都會翻上幾倍。不過核心戰鬥玩法的改良也要適度,過度複雜,強調策略的核心玩法應該不會受到現有官場遊戲用戶的歡迎。



正如幾家買量渠道所說,目前官場遊戲的頭部CP極少,甚至分成定價權都由CP掌控,可見優質官場遊戲供不應求的程度。或許在2018年接下來的時間裡,新一代官場遊戲會刷新買量市場的格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相關焦點

  • 休閒遊戲能頂買量市場半邊天?廣告變現與低調棋牌是買量大戶
    無論如何,遊戲買量引起的話題,無疑都是近期最熱門的關注點之一,經過本月來的持續升溫,在行業內外都引起了一番熱議。 對於遊戲行業來說,買量的重要性終歸毋庸置疑。它的存在更像是一束聚光燈,幫助遊戲產品最大規模實現在玩家面前曝光,引爆遊戲人氣。
  • DataEye:「買量救不了遊戲」
    買量費用不斷攀升侵蝕利潤,高投入的買量模式難以為繼2020年遊戲市場波瀾不斷,上半年疫情帶來一波流量紅利,遊戲產業流水增長迅猛,遊戲市場一片繁榮景象。下半年流量紅利不再,因前期線上營銷活動集中,對用戶過度消耗,流量質量下滑。
  • DataEye遊戲買量分析|二次元遊戲推廣只能靠B站?
    ,躋身買量遊戲品類TOP5,參與買量的遊戲數量與主流買量遊戲題材持平,伴隨二次元題材遊戲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二次元題材遊戲開始轉向買量市場獲取用戶。因為二次元遊戲的題材特殊性和「硬核」玩家的強圈層屬性,過往的二次元題材遊戲更多採取渠道聯運的方式發行,其中以二次元文化氛圍濃鬱的B站為重要的發行方/聯運渠道,其獨代產品《FGO》、《碧藍航線》,以及聯合運營的
  • 華為騰訊遊戲因分成「開撕」,內容與渠道誰能稱王?
    買量是產品通過廣告等方式購買流量的行為,是區別於渠道發行的流量獲取途徑。最初是中小型廠商在面對傳統渠道發行模式下獲量成本較高的一種突圍。目前,主流安卓手機廠商除小米一加之外幾乎都是硬核聯盟的成員,包括了華為、OPPO、vivo、酷派、聯想、魅族和金立,也在遊戲發行渠道上掌握著極大的話語權。硬核聯盟之所以有那麼足的底氣,主要是來自用戶習慣的變化。
  • 7月移動:新遊收入增長超20%,流水TOP10詳解
    7 月流水TOP10 榜單三款新遊戲躋身伽馬數據《 2019 年 7 月移動遊戲報告(內部版)》公布了 2019 年 7 月流水TOP10 產品,其中,《QQ炫舞》受益於暑期版本活動更新,流水排名較 6 月上升 11 名重入TOP10。
  • 「羅恩」魯伯特·格林特當爹又悶聲發財,投資市值2.1億,辦法樸實
    儘管近日J.K羅琳因個人言論遭到抨擊,不少粉絲都轉了路人,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仍是一代人的回憶。第一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已經超過19年,演員們的人生都改變了不少。英國《太陽報》6月10日報導,魯伯特淡出大熒幕後改行進行投資,如今正在一邊享受生活,一邊悶聲發財。此前,由於出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魯伯特獲得了約4000萬英鎊(約3.59億人民幣)收入。他陸續拿出部分資產進行房產投資,並開設了3家地產公司。
  • 共享充電寶「悶聲發財」:進KTV先交1萬元,推廣代理一年淨賺20萬
    直至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等品牌盈利的消息傳出,行業逐漸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後,外界才意識到,這「三電一獸」似乎將充電寶練成了吞金獸,正在「悶聲發大財」。新玩家還是在持續入場。從今年5月開始,美團共享充電寶項目開始瘋狂招人地推,希望通過人海戰術快速提高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覆蓋率,百城大戰已然拉起。
  • DataEye-ADX遊戲買量|TapTap、咪咕快遊等遊戲平臺買量規模翻番!
    從整體投放趨勢來看,2020年1-4月,遊戲平臺的整體投放量穩定在日均500組上下,自5月投放量持續爬升,6月下旬至今維持在投放高峰,日均投放2,400組素材數,較前期漲幅直逼380%。遊戲平臺買量視頻素材佔比達60%以上,重點投放頭條系渠道DataEye-ADX平臺數據顯示,遊戲平臺更樂於投放視頻類買量素材,TapTap視頻素材佔比達60.76%,233樂園視頻素材佔比為97.07%,咪咕快遊視頻素材佔比為86.22%。
  • 買量 不再是低質遊戲同義詞
    所謂買量模式,是指遊戲公司通過購買流量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新聞資訊、短視頻等平臺上進行推廣。最為典型的模式,則是在內容平臺上,一些大家曾經熟悉的「過氣或正在過氣」的明星為某某遊戲賣力地打廣告。  而在2020年下半年,買量遊戲的概念卻發生了顛覆。2020年9月,米哈遊的《原神》、莉莉絲的《萬國覺醒》紛紛放棄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架,而高調選擇走買量路線。
  • 閱文不是網文的全部,躲在暗處的晉江正在悶聲發財
    但我敢保證,聲量的差別並不影響公司的運營,晉江不說話,但從未停止悶聲發財。或許,從創始人團隊的屬性就可以看到這兩個公司寫在基因中的差異。閱文的創始人是以吳文輝為代表的六人兄弟幫,聽聽他們的網名——寶劍鋒、藏劍江南、黑暗之心、意者、黑暗左手、5號螞蟻。不用說也能知道這裡充滿了江湖上的快意恩仇。
  • 「渠道為王」之勢漸弱 遊戲行業洗牌加劇
    來源:財聯社記者/鍾廣蓮2021遊戲行業的洗牌在年前就初現。七麥數據顯示,2020年12月31日,蘋果App Store下架46713款應用程式,其中大部分是遊戲類應用。截至1月4日,被下架的遊戲應用約24%。另一方面,2020年多款獨立遊戲異軍突起,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行業分化正在加劇。
  • 遊戲廠商無奈選擇新渠道
    由於應用市場等渠道直面用戶,且用戶規模龐大,一直以來都是遊戲廠商首選的發行渠道,並且為了多覆蓋終端用戶,廠商還會在多個應用市場上架。不過,今年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TapTap母公司心動網絡公布的信息顯示, TapTap是國內率先採用免費分發模式的遊戲平臺,早在2019年9月30日,TapTap就已經吸引了1萬多家遊戲開發商。除了與新渠道合作發行,在短視頻等新媒體產品快速爆發的情況下,買量也成為遊戲廠商發行新遊戲的重要替代方式。
  • 1顆遊戲豆,撈金1000萬!一年悶聲賺走6億,這家公司讓騰訊都坐不住了
    巧的是,這兩人都是來自QQ遊戲,葉升當年是QQ遊戲產品總監,楊民是開發總監。禪遊科技創始人兼第三大股東曾李青,也是騰訊的創始人之一。2018年,禪遊科技年營收為5.5億!而在這營收的5.5億中,鬥地主貢獻了4.21億!2018年累計註冊玩家達到了4.42億人次!
  • 「渣渣輝」下桌,老遊戲換「買量」套路:日常買閒、爭取坐莊
    過去數年中,各類披著「傳奇」等傳統熱門 IP 的「渣渣輝」們,無需關注作品好壞,僅靠廣告和套路就可輕鬆創造月流水過億的吸金神話。伽馬數據顯示,「傳奇」IP 市場規模巔峰期曾佔據中國遊戲產業總產值的 14%。
  • 下載榜頭部多款網賺類遊戲 紅包能代替買量嗎?
    「這遊戲真能賺錢啊,我都提現了!」一個朋友給遊戲茶館發來一個拉好友連結時興奮地說。果不其然,這個外鏈就是屬於《陽光養豬場》的。 自去年下半年網賺類遊戲快速崛起,經過春節長假的發酵,目前以《陽光養豬場》為代表的網賺類遊戲依然在各類下載榜、阿拉丁指數榜單上佔據頭部位置。
  • 2020年買量復盤:視頻素材投放量同比增幅高達 240%
    1月7日,專注於移動廣告情報分析的數據公司DataEye發布了《2020移動遊戲全年買量白皮書》,該白皮書對2020年移動遊戲產業的買量市場現狀及趨勢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解析。
  • 字節跳動、蘋果嚴審版號,買量廠商「嚇一跳」
    因此,請在 2020 年 6 月 30 日之前向我們提供您計劃在中國大陸發布的任何付費遊戲或可提供 App 內購買項目的遊戲的批准文號。」目前,尚不清楚已經上架的iOS遊戲,6月30日前沒有提交版號是否會做下架處理。如若這些遊戲要處理起來,那殃及的範圍將是「行業級」的。無論是穿山甲處理措施,還是蘋果App Store審核新規,都將矛頭明確指向了遊戲版號。
  • 三國遊戲買量素材演變史
    玩法豐富,受眾廣泛,三國題材遊戲躍升買量TOP榜根據DataEye-ADX平臺近30天買量數據顯示,買量榜TOP10名單中,三國題材遊戲就佔了兩席。其中,《少年三國志2》近期加大投放力度,躍升買量榜TOP1。
  • 3個人也可以做流水過千萬的遊戲,「超休閒遊戲」造富窗口有多久
    在今年足不出戶的春節期間,如果稍微有關注遊戲排名的話,那麼一定會對一系列超休閒遊戲的霸榜印象深刻:《腦洞大師》、《我功夫特牛》等等,其中《腦洞大師》不僅在國內表現強勢,在海外從去年11月到今年7月,幾乎沒有離開過Top3的位置。
  • 做人,要懂得悶聲發大財!
    做人,一定要懂得悶聲發大財只是他害怕別人覺得自己很窮因此,真正有錢的、厲害的人都在很低調地賺錢,悶聲不吭地發財最好大家都不知道他有錢這樣就沒人會眼紅他聰明的人都知道這是「商業機密」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競爭那麼生意只會越來越難做傷害的就是自己的財路損失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在發財的路上,眾樂樂不如獨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