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與華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0-6歲託幼行業交流盛會在廣州舉行了閉幕儀式,這場線上線下聯動、為期三日的行業交流盛會圓滿閉幕。
樂融兒童之家創始人郭曼妮女士作為本次「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學前教育專場」分享嘉賓,就當前早教行業發展趨勢、樂融「量身型」早託一體化運營模式的解讀,對教育市場未來發展進行預判。她的分享得到了參會人員熱情的反饋,同時也在大會上為大家解決了幾大問題。
樂融為什麼要做「三位一體化」的教育?
樂融兒童之家成立於2012年,是國內0-6歲早託一體化領域的實踐者和見證者,在早教賽道深耕八年,樂融用實踐證明了「早託一體化」是有效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更能改善親子家庭育養的理論與方法。郭曼妮女士對三位一體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認為幼兒園、早教、託育三種業態構成中國親子教育到素質教育業銜接與過渡。表面上,三種業態都是服務0-6歲,但實際存在巨大的「隱性壁壘」。
實際上,家長在幼兒園時,重點關注該園所安全、衛生,是否具備辦學資質等;新一代年輕父母對早教教育理念、課程體驗、會員服務、老師專業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關於1-3歲的託育服務,家長首要考慮的是品牌、安全、健康、衛生等,這源於託育中心提供主要包括照護、習慣養成以及潛能激發和早期啟蒙教育,以主要解決職場爸媽育兒難,孩子無人帶的問題,滿足「託管+教育」的剛需。
早託一體化的商業模式能盈利嗎?
如何是託育產業盈利,這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尤其受疫情後時代的「陣痛」影響,線下託育機構仍需要一段緩衝期,但要做三位一體的教育,這是樂融兒童之家疫情期間大的方向。Julie女士認為,在0-6歲階段,有做親子教育的,有做託育教育的,還有做幼兒園教育的。以前早教機構,要麼選擇做一件漂亮的「上衣」,或者一件漂亮的「褲子」。現在大方向卻是,0-6歲之後,如何支撐6歲以後的小學教育和初高中教育。
拒絕野拼湊下,耐心打磨自己的教育產品,樂融花了八年的時間,穩紮穩打的深耕於早幼教領域,在2018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1+1+1>3」的可持續發展,證明了早託一體化是可盈利的商業模式。這也為樂融盟商90%都是來自樂融的會員奠定了基礎。「擁有漂亮的上衣,褲子,把它變成一個連體服,這樣的商業模型在各個板塊實現最大化。讓家長擁有自主權,來選擇親子課程、託育課程還是幼兒園的銜接班。」郭曼妮女士最後說道。
本次大會,實現了「多臺同播、多網同發、萬人同觀」。大會承辦方育企鵝平臺傾力打造3x14小時直播流「全程大放送」。截至本次大會結束,廣東教育頻道直播觀看人數已突破12萬,CETV中國教育電視臺進行了轉播及報導,育企鵝直播平臺園長專場總觀看人數超過1.5萬人次,晚間家庭端觀看人數超過6.9萬人次,螞蟻學直播平臺觀看人數超過1900人次,全網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人次。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樂融兒童之家早教託育)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