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管的接連離職,本就「風雨飄搖」的博郡汽車危機重重。
3月9日,剛於2019年底從領克「跳槽」至博郡擔任市場傳播總裁的張震在其朋友圈發布了一則類似離職的消息,澎湃新聞記者向張震求證時獲悉,他其實在春節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博郡,現在只是辦個手續。
而關於業內對博郡「資金鍊」斷裂的報導,張震只是向記者稱「公司連去年12月份的工資到現在還沒有發」。此前已有媒體報導稱,2月14日,一份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下發的《關於工資延遲發放的通知》顯示,因公司股東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意向的政府投資未能如期納入,致使本公司運營資金延遲到位,公司全體員工本月工資延期發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前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總監張震被曝加盟博郡汽車擔任市場傳播副總裁。這意味著,從其走馬上任到離職,張震在博郡只短暫停留了數月。
事實上,不僅是張震,3月5日,此前在博郡汽車擔任市場營銷和銷售副總裁的陳曦也宣布加盟奇瑞星途,正式接管品牌營銷工作。
高層相繼離職的背後,不難一窺博郡汽車嚴重的資金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博郡汽車成立於2016年12月,法定代表為HUANG XIMING(黃希鳴),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發、製造、銷售、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諮詢等。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博郡汽車目前共有7位股東。其中淮安園興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東旺投資有限公司兩家股東分別因未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信息和企業公示信息弄虛作假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融資方面,博郡汽車從成立至今共經歷過6輪融資,最近一輪在2019年6月3日,由銀鞍資本、盛世投資、浦口高投、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園興投資等資本領頭,共獲得資金25億元,此前五輪融資均未披露具體金額。
而真正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造車新勢力進入公眾聚光燈下的,是與一汽夏利的「牽手」。為獲得生產資質,2019年4月底博郡汽車宣布與一汽夏利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市場。同年11月20日,雙方合資公司成立,博郡汽車也相應通過「借殼」取得了營業執照。
據悉,按照一汽夏利與博郡汽車雙方籤訂的《股東協議》的約定,在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博郡要完成首期繳付出資10億元,剩餘繳付出資的10.344億元則需在6個月內完成繳付。
1月14日,一汽夏利發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1月13日,博郡汽車已以貨幣方式向天津博郡繳付出資1400萬元。其他注資資金正在審批流程中,目前有關各方正在積極推進。
但在營收方面,剛成立沒多久的博郡汽車卻經歷嚴重虧損,其股東曾在債券發行文件中透露,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1318萬元,淨利潤虧損3億元;2018年虧損4.79億元;預計2019年虧損還在擴大。
在這場未見成果的合作背後,博郡資金鍊「斷裂」的隱憂不斷浮現。
自2019年5月開始,就有內部員工爆料,博郡汽車因欠薪、不發年終獎而被員工起訴,欠薪員工數量多達800餘人。近日,又有消息稱,博郡汽車要求員工自繳社保,除了個人繳納部分需要自掏腰包,公司繳納部分也要員工自己承擔。
與此同時,1月30日,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鬥星通」)發布公告稱,由於博郡汽車資金鍊緊張,整車整體項目均處於停工狀態,所欠北鬥星通應收帳款從2019年7月開始逾期,屢次未按照約定回款。從博郡汽車的經營狀況判斷,回款可能性很小,因此,北鬥星通已對其所欠應收帳款計提了減值準備。
對於拖欠工資、供應商款項以及項目停工等問題,截至目前,博郡汽車也並未做出任何官方回復。
2019年4月,博郡汽車發布了跨界SUV博郡iV6和旗艦SUV博郡iV7,一併正式發布的還有i-SP、i-MP、i-LP三大原生電動車平臺。按照計劃,其首款車型iV6將於2019年底在天津正式量產,2020年一季度開始交付。但就如今看來,博郡的首款量產車何時落地,能否落地,已成「未知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