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
緊握手中劍
拼殺聲震天
仁義禮智信
五常存心間
看似輕盈的步伐卻可在一瞬間跺地突進,看似僵直的身軀卻可在一剎間揮刀劈砍,看似隨心隨力的動作卻可收放自如。劍道,看似簡單實則甚難。一個簡單的動作想要做到標準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它講求的是在日積月累的反覆磨練從而到無心無我、人劍合一的境界。
「劍道」本源自《吳越春秋》,在隋唐時期與日本的文化交融中流傳到日本本土,刀法經過漫長的戰爭年月不斷的演變,直至日趨穩定的日本江戶時期,以日本盔甲的樣式為原型,製作了劍道的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從而便形成了日後競技體育項目--劍道的雛形。
對劍道形成概念還是通過一些漫畫人物以及螢屏上的電影人物,他們追尋劍道精神,用常人難以想像的耐力與決心去磨練自己的意志、練習自己的劍術而最終達到頂峰。但這些虛擬的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劍道武士形象多為誇張表現,持劍姿勢、訓練方式以及人生目標都是經過藝術加工過的,並不完全真實。
有幸受教於北京劍道會的大館長顯昭先生,接觸到了真正的劍道,先生細緻、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劍道的精神以及劍道的基礎動作並親自示範。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訓練起來還是頗具難度。竹劍並不重,但長時間持握就很難保證動作不變形,腳下的步伐也在前後行進中找不到節奏而變亂,在揮劍劈殺時重心不穩身體搖晃也是常事。所以只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堅定不移的決心才能將劍道的一招一式練成練好,對身體訓練的過程也同樣是對心理訓練的過程,所以說劍道是一門既修身又修心的武術藝術。「以禮始以禮終」、「生命線」、「氣劍體一致」、「一刀一足」看似為專業術語,其實更多的是講求人在劍法、禮法、道法中得到的升華。
劍道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競技運動,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當你穿上道服的那一瞬間,你就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手握長劍的武士。短短的五十分鐘體驗雖無法深刻地領會劍道的內涵,但它所堅持、承載、表現的文化和精神已深深的讓我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