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
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
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
我們常說,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禮儀規矩特別繁瑣的國家。
所有的「劍道」,「茶道」等這些,就都是行為規範,你要學習這些,首要的不是要學會怎麼做,而是那些事你不能做。
中國歷史上,也有個階段,整個社會由一套既分門別類,又包羅萬象的禮儀,規矩構成的時代。
西周,典型的封建制時代,有一本專門記載這些禮儀,規矩的書,叫《周禮》。
這些禮儀,規矩,隨著身份,等級而不同,都各有明確規定。
日本的社會,近似於西周?
的確是這樣,更準確的說,是接近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仔細想一想,日本是什麼時候,結束封建時代的?
是「明治維新」,1868年起始,距今不過百五十年。
西周結束後,在中國繼之而起的,是春秋戰國,是一個權力階層,由王侯而為公卿,進而又有「士族」崛起的,社會劇烈變化,動蕩的「大變革」時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
現在的日本,正是處在這個封建時代剛剛結束,多種力量相繼興起的歷史交叉點上。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一個「島國」。
整個「春秋戰國」,就是一部戰爭史,不僅是列國群雄間的鬥爭,也有與異族,不同文明形態間的鬥爭。
日本作為「島國」,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外患,或至少外患影響不大。
這樣的地理環境差別,造成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往往會更劇烈,更徹底,而日本就能夠選擇更為容易的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達成妥協。
我們看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各大「幕府」最終都沒有選擇廢棄天皇而自立,就是這個道理。
掌握權力核心的目的已然達到,就沒必要去強行挑戰民眾的心理寄託,以造成不可控的風險。
這樣的特徵,造成日本舊有的階層,文化等心理認知,難以根除。
多種歷史階段,多種階層,以及他們各自代表的文化,在日本並存。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日本的一個奇特現象,既有政治「世家化」,經濟「門閥化」,有等級森嚴,繁瑣禮儀等,也有「下克上」的文化傳統。
「下克上」作為一種現象,其實所有國家都存在,只是反映在日本的近代歷史中,尤其頻繁,廣泛,從而也就成為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究其根本,這主要是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帶給普通日本國民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然而之後卻又受限於嚴重固化的階層,沒有更多的上升通道造成的。
為什麼日本的社會固化,能到如此程度,卻沒有大的危機呢,因為他是「島國」。
那麼,在知道了日本的這些「劍道」,「弓道」,「武士道」是怎麼回事後,還會有人去羨慕這些東西嗎?
封建時代的結束,在中國已然有了兩千餘年,舊有的這些象徵等級,身份的禮儀,規矩,早就被時光衝刷得蕩然無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