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2020-12-18 桑者閒閒

、為什麼妖怪文化在國內是封建迷信,在日本卻百鬼夜行?

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受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妖怪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還被貼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後」等標籤。

老一輩的人信仰和敬畏妖怪鬼神,尤其體現在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中,如清明節、中元節和喪葬文化等。

清明節要祭奠先祖,其中便有人們需要遵守的習俗和不能觸碰的忌諱。中元節,又名鬼節,顯然和妖怪文化脫不了干係。而喪葬文化和妖怪、鬼神有關的習俗就更多,這都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文化。

到了現代,妖怪文化逐漸被遺忘和淡化,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民俗文化顯得淡漠和無視,對老一輩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

而在我們鄰國日本卻出現百鬼夜行的現象,對於妖怪文化來說,日本的許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與之相關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日本著名妖怪學者水木茂稱,「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

比如我國上古傳說中的姑獲鳥,這種九頭鳥身的妖怪,是怨婦的化身,往往在夜間抱走人類的孩子,而日本神話中,姑獲鳥卻有撫育孤兒的現象,可見,同類妖怪在不同的地緣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存在意義。

九尾狐,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作為與王母一同出現的神獸,是祥瑞與子孫興旺的象徵。而傳至日本後,具備了新的面貌,頻繁地在善惡之間轉化。

再如天狗,原是來自《山海經》中的犬怪,傳到日本後,漸漸和佛教中的天魔、道教中的山神等結合起來,融合成為現代的形象。

不止日本,其實西方國家的許多妖怪,在中國傳統典籍中都能找到蹤影,比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其實早就在中國的《山海經》《史記》《臨海異物志》等典籍中有所記載。

二、妖怪文化產於中國卻盛於日本,《中國妖怪故事》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

妖怪文化產於中國卻盛於日本,對熱愛妖怪文化的80後作家張云為此感到震驚,張雲從小喜歡讀野史筆記,及各種民間奇談。

多年前,張雲去參觀一群孩子的動漫展,看到孩子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打扮成了妖怪的形狀。於是張雲就問其中一個孩子,知道自己裝扮的是什麼妖怪嗎?

這個孩子說:「當然知道,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那一刻,張雲如遭雷擊,愣在原地。那群孩子裝扮的除了姑獲鳥,還有天狗、饕餮等,幾乎全是我們祖先創造並且書於典籍的妖怪。而在這些孩子眼裡,這些全是日本的。

於是,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收集、整理從上古到現代的各種典籍,編寫出了《中國妖怪故事(全集)》,對中華五千年妖怪文化與妖怪文學進行了傳承發展,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

本書以妖怪名稱加上相應故事的方式編寫,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個部分以妖怪名稱首字母的漢語拼音順序排列,每段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處,方便讀者觀覽。

本書記錄中國妖怪共計1080種,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

張雲稱: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為中國妖怪文化的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

那麼作者為何要傾盡十年的時間來編著這本書呢?妖怪文化有何重要的價值呢?

三、妖怪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很大價值,傳承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妖怪文化的價值很大,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回到開篇,妖怪文化存在一定的落後和迷信部分,因為它來自封建的環境中,不可否認,妖怪文化對研究哲學、歷史和民間信仰、心理等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

妖怪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不應該遺棄,而應該繼承發展它的精華。

1.在藝術發展方面,妖怪不同尋常的樣貌、所代表的思想,又與藝術創作者追求的與眾不同不謀而合。在藝術作品中使用妖怪文化,可以加強藝術的獨特性,使中國現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大大增加。

2.在學術研究方面,妖怪文化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從哲學角度來解讀妖怪文化,人們會發現,它對於百姓眼中的世界描繪得更加詳細,補足了古籍的缺失,對描繪古代被統治階級的社會狀況和世界觀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3.在商業商品方面,人們可以將妖怪文化適當商業化。在商品中加入中國妖怪文化元素,不僅可以吸引消費者,還能夠創新傳統,而經濟利益能直接推動生產。從這一方面看來,將妖怪文化適當商業化不僅能增強文化氛圍,還能促進生產,推動經濟發展。

、結言

妖怪文化並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獵奇的文化。之所以說妖怪文化到現在仍然有價值,決不是因為被它的光怪陸離照花了眼,而是透過荒誕的表面,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嚴肅內核;撇去虛幻的浮沫,我們能夠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蘊涵的真理。

相關焦點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還是全世界妖怪文化最出名的國家,就比如在中國,很多小孩知道日本的妖怪,卻說不出幾個中國妖怪的故事,或者知道一些中國妖怪的名字,卻認為是日本的妖怪。因此,在很多中國人眼中,中國的妖怪文化是比不過日本的。
  • 日本為什麼盛行妖怪傳說?
    日本為什麼盛行妖怪傳說? 1911年10月,日本浪漫主義文學鼻祖 森鷗外,在短篇小說《百物語》中不厭其煩地解釋: 「我覺得萬一此作被譯成歐洲某國語言,並步入世界文學行列,外國讀者也許難以讀懂......眾人聚集一室點起百支蠟燭,每人講一個妖怪故事後滅掉蠟燭。於是,當第一百支蠟燭熄滅時,真正的妖怪出現了。」
  • 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為什麼日本妖怪能夠風靡全球,其源頭中國妖怪卻連國人自己都幾乎遺忘了呢?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張雲自號「搜神館主」,出版過多部妖怪題材的小說,他痛心中國妖怪文化的沒落,致力於發揚悠久的中國妖怪文化。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那為什麼妖怪文化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呢?想來,國內這方面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相對缺乏,或許是妖怪文化相對空白的主要原因吧。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下面那樣讓人心痛的時刻:一群參加動漫展的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都將自己裝扮成了妖怪的模樣,但當有人問起孩子們裝扮的是什麼妖怪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這是日本的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 《千與千尋》:什麼是妖怪文化,為何在日本如此盛行?
    人們擁有了慰藉身心和發洩情緒的出口,從而創作出眾多與妖怪相關的諷刺時局、警示自己的怪談故事,他們將超自性引入故事中,通過口頭的潤色與恰到好處的誇張,加之他們的豐富的想像力及興奮情緒的渲染力,一個個帶有田間色彩的怪談傳說故事就此誕生,從中生成了大量活靈活現的日本本土妖怪。這些本土妖怪,大量活躍在日本各地流傳的富有地域性特色傳說故事中,並以此作為發展壯大的方式。
  • 《中國妖怪故事》:照妖鏡下的人生百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在書中,張雲從妖怪敘事的角度出發,站在文化史的高度為讀者梳理了中國妖怪文化的發展脈絡,重新審視了妖怪文化的貢獻和藝術價值。今天,我將結合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從中國妖怪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和大家一起去了解妖怪在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形象與文學想像。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在張雲看來,有著最古老妖怪文化的我國,卻沒有一部系統的妖怪百科全書,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為此他耗費十年沉入書中,引用上古到現代各種典籍近300部,按照「統領」「妖」「精」「鬼」「怪」五大類,整理了1080種妖怪及其故事,按照名稱首字母排序製成《中國妖怪故事全集》,為我們還原根植於中國的日本妖怪本來面貌。
  • 為什麼日本妖怪風靡全球,中國妖怪卻鮮為人知?
    中國妖怪們來到日本,反倒演繹出一番別樣的「百鬼夜行」。02中國妖怪都是怎麼誕生的?中國妖怪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間,大到中華文明的發展軌跡,小到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少不了妖怪和妖怪文化的影子。品種繁多的妖怪,以及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妖怪故事和傳說,構成了中華文明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撐起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半壁江山。甚至深刻影響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形成。03為什麼中國妖怪不出名?作家張雲曾經去參加漫展,看到一群孩子打扮成妖怪模樣。
  • 《中國妖怪故事》中國妖怪文化是一朵奇葩,要取其精華,辯證看待
    《中國妖怪故事》是作者張雲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研究、收集、整理有關的妖怪文字,再把難懂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然後建立起的一個龐大的中國妖怪體系。這本書參考了近300部典籍文獻,整理出1080種妖怪及其故事,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可以說,這本書就是中國妖怪的百科全書。
  • 「妖怪,哪裡走?!」讓俺扒一扒你祖宗十八代即中國古代妖怪文化
    說來慚愧,日本、韓國的妖怪文化源於中國,但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日本、韓國能將妖怪文化發揚光大,為什麼我們不能?為什麼我們未能將妖怪文化做成文化產業鏈,這裡有必要扒一扒中國的妖怪文化,尋一尋個中究竟。中國妖怪文化的發展軌跡一、起源於原始社會宗教。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滑頭鬼之孫》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動漫作品。故事大概講述了作為妖怪滑頭鬼的孫子奴良陸生,在人類和妖怪的世界中不斷徘徊,最後覺醒妖力,拯救同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最吸引我的不是「英雄救美」的戲碼,或是動畫中精緻的人物。反而是眾多妖怪跟著大妖怪滑瓢在夜裡的巡遊,這個巡遊,在動畫裡叫「百鬼夜行」。
  • 《中國妖怪故事》帶你追根溯源,日本動漫中的妖怪大都出自中國
    還有土地爺、通天河的老龜,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妖怪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妖怪文化怎麼就跑到日本了呢?,妖怪文化更是如此。中國的妖怪文化傳播到日本之後,日本很多作家進行了傳承和發揚,於是,妖怪文化在日本開枝散葉,在世界妖怪文化中佔領了一席之地,也使得這些妖怪走入了日本的影視作品、繪畫、漫畫等,使妖怪這一來源於中國的文化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更可氣的是,日本人水木茂居然出版了《中國妖怪事典》一書,確實是讓中國人感到羞愧。
  • 《中國妖怪故事》:帶你追根溯源,日本動漫中的妖怪大都出自中國
    影片中的豬和河神都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熟知的《西遊記》中,天蓬元帥因冒犯嫦娥仙子,不是就被變成了豬,下到凡間嗎?還有土地爺、通天河的老龜,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妖怪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妖怪文化怎麼就跑到日本了呢?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在文化上也深受中國的影響,妖怪文化更是如此。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一、《陰陽師》大熱 自2016年起,手遊《陰陽師》在中國以異常迅速的速度流行開來,對中國的各個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在知乎中搜索「日本妖怪文化」,就會出現上百條問答,比如「魑魅魍魎日本妖怪介紹」「為什麼在日本民間的妖怪傳說中,怨靈的形象 格外多見」等話題點讚人數多達百人。社交媒體上的傳播主要是針對接受新媒體訊息的大眾,相較於現實生活中的口口相傳,其傳播覆蓋面更廣。 (5)知名品牌的廣告文案以及商家推出的周邊。
  • 《中國妖怪故事》:用唯物的眼光去看妖怪文化,妖怪史也是文明史
    有個中國人到日本去旅行,日本的老闆娘問他:「你們中國還用筷子嗎?」說實話,這是一個令人無比尷尬的問題,重點不在於中國人用不用筷子,言外之意無非就是:你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剩下多少?想必張雲當初編撰這部《中國妖怪故事》的初衷正是此意:讓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妖怪文化不要就此沒落、湮滅。
  •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江戶時代,伴隨著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發展,妖怪文化進入到一個大發展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出產大量漫畫,宮崎駿、水木茂、犬木加奈子筆下的妖怪讓日本的妖怪真正地走向了全世界,使日本妖怪文化進入全盛時期。日本的妖怪原型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國外,尤其是中國。
  • 關於《山海經》與日本 「妖怪文化」的對照研究
    在日本境內有六七百種妖怪,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在一起構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豐富內涵。 有學者研究表示「日本70%的妖怪原型來自於中國,20%來自印度,僅有10%是屬於 本土妖怪。」在日本大部分的妖怪的幻化是來自於道家「物久成精」的理念,還有一部分則是從中國神話傳說或是文學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中國志怪書籍的開山鼻祖——《山海經》。
  • 要被遺忘的「中國妖怪」,竟然在日本混得風生水起?
    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70%的原型來自中國」。1《妖怪手錶》裡的河童,其實就是中國民間傳說裡的「水虎」。,為何它貢獻出了巨大的經濟和文化價值,而咱們中國的妖怪文化卻自民國開始便江河日下?它並沒有把妖怪認為是迷信,而是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歷史的角度,研究妖怪故事的傳承與民眾心理,以及社會進程之間的關係。再者,中國妖怪雖然很多,卻分散於歷代典籍之中,自古至今從未有過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就連《中國妖怪事典》這樣的著作也出自日本人之手,實在讓人汗顏。
  • 從《中國妖怪故事》到《山海經世界》,我支持中國妖怪文學的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搜狐文化2020年度評選中一舉榮獲「十大人氣好書」和「界面新聞年度薦書」的《中國妖怪故事》作者張雲在自序中提到,促使他整理出這本中國「妖怪大辭典」的,是一次偶然:好多年前,張雲去參觀一個動漫展,看到一群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興高採烈,其中就有不少打扮成妖怪的。
  • 日本奇特的妖怪文化
    日本人對妖怪的喜愛之情也讓人咋舌,不少人還熱衷於研究妖怪。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妖怪如此熱衷。日本的妖怪緣何那麼多仔細留心一下,日本的漫畫、電影、電視劇等各種流行文化裡都吸納了很多妖怪的元素,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妖怪如此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