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2020-12-10 騰訊網

當代社會,跨文化傳播的地位與重要性日益提高。所謂跨文化傳播,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與信息傳播活動,也涉及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社會中遷移、擴散、變動的過程,及其對不同群體、文化、國家乃至人類共同體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文化聯繫日趨頻繁的今天,跨文化傳播已經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新潮流,使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相互碰撞、影響。現代文化傳播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途徑,還使得跨文化傳播變得更加普遍。

一、《陰陽師》大熱

自2016年起,手遊《陰陽師》在中國以異常迅速的速度流行開來,對中國的各個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款遊戲雖然由中國網易移動遊戲公司出品,但卻是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圍繞日本的陰陽師安倍晴明和日本妖怪展開的,添加了大量日本經典的和風元素,以其優質的畫面感、精緻的人物造型等遊戲設置吸引了大量玩家。

基於此遊戲的大熱,筆者對該手遊的體驗玩家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該手遊的玩家年齡分布及體驗原因。本調查問卷的研究對象是全國各地的玩家,共收回122份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8-24周歲之間的青年玩家佔91.8%,且多因他人推薦而了解並體驗遊戲。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有84.43%的人願意通過現代傳媒方式來了解日本妖怪文化。

手遊《陰陽師》通過網絡宣傳等途徑吸引大家的注意,並且遊戲人設、玩法等方面也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理。

二、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一)現狀

通過《陰陽師》這款手遊,日本的妖怪文化在國內得到了傳播,也再一次吸引了國人的注意力。此前日本的妖怪文化已經通過影視類作品、書籍、遊戲等傳入中國,也曾經掀起過日本妖怪文化的小浪潮。比如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龍貓》《千與千尋》等將妖怪動漫化,《百鬼夜行》《百物志》等書籍將妖怪文字化,《妖怪百姬》等遊戲更是將妖怪擬人化,通過圖像、文字等信息,吸引大眾的眼球。

而3D手遊《陰陽師》的出現使妖怪文化有了更為具象且全面生動的呈現方式。有許多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就此展開了諸多延伸研究與討論,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王藝璇圍繞夢枕貘先生的《陰陽師》研究撰寫了博論《關於中「鬼」的翻譯考查》、山西師範大學安小康以妖怪文化為中心研究撰寫了碩論《日本妖怪文化中的日本國民性》、新聞研究導刊的顏亞雯和李笑園通過對妖怪文化的剖析研究發表了《淺析日本妖怪文化的精神內核》,等等。

圍繞妖怪文化,筆者做了一份妖怪文化問卷,目的是要了解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以及國人對他們的想法。此調查以全國各地的玩家為研究對象,共收回122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3.11%的人聽說過日本妖怪文化中的「百鬼夜行」一詞但不了解其意,26%的人既沒聽說過也不了解「百鬼夜行」;同時70.49%的人是通過動漫、 電影等來接觸妖怪文化的,其餘的大部分人是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別人推薦等方式接觸妖怪文化。

上述日本妖怪文化的傳播方式使得妖怪文化的受眾多為接觸遊戲、cosplay的青少年群體,因而日本妖怪文化的發展在中國便稱不上大眾化,但其卻吸引了青少年群體,該群體以其良好的接受能力,使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有了進一步發展空間。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日本妖怪文化在未來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由於妖怪文化一開始是由古中國傳入古日本,在日本逐漸發展並形成「妖怪學」,因此當日本妖怪文化如今再 傳入中國時,國人對其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更容易接受它,但是 , 國人對於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也抱有三種觀點。

第一,反對日本妖怪文化傳入中國。據調查發現,有人認為日本妖怪文化的過分推廣會讓國人「忘本」,進而拋棄傳統甚至於崇洋媚外;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妖怪文化更適合日本,中國借鑑一下就好。

第二,支持日本妖怪文化傳入中國並發展。支持者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文化,也能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自古以來描繪妖怪的典籍頗多,而日本的妖怪也大多汲取中國古籍傳說中原型的養分加以發展,加之中國的博大涵養,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傳播的時候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而這種傳播不僅僅帶來娛樂化的審美,更是一種階級性和意識 形態性的審美,作為一種民族文化供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動經濟的發展或是為政治服務。

第三,對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持無所謂態度。只要不觸及他們的利益問題,便置身事外。就階段性而言,日本妖怪文化以多種形式在中國傳播發展,其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還是很有潛力的。

(二)途徑、方式

文化傳播媒介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首先,資訊時代使人類文化交流方式產生巨大變革。古代大眾媒介匱乏,多為「口耳相傳」,而現代社會高科技和交通運輸的高速發展,使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傳播和影響力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的傳播媒介電視、廣播、電影等都加快了國內國際文化交融的進程。四書五經的海外出版、中國武術電影的走紅、中外人士及時在線交流等,無一不是日益廣闊的媒介平臺上的精彩展現。

圖書是文化積澱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影視是現代興起的最具感官衝擊力的媒體,而網絡則是當下最炙手可熱、不可或缺的資源共享平臺,他們都是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的載體。在國際傳播中,探索運用新形式的媒體或者媒體的新組合,用好媒介這把劍,文化傳播才能取勝。除了媒介,我們最常見到的傳播途徑還有商貿傳播、教學傳播、藝術傳播和非正常傳播(戰爭傳播)。

根據調查,文章將日本妖怪文化的傳播途徑及方式歸納為:(1)口耳相傳。(2)報紙、書籍等文本類報導。(3)遊戲、動漫、電影、電視劇等娛樂類。(4)微博、QQ、朋友圈、知乎等社交類平臺。(5)知名品牌的廣告文案宣傳以及商家的周邊。(6)日本妖怪文化愛好者舉辦的cosplay活動。

(1)口耳相傳。人際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口耳相傳便是最古老也最直接的傳播方式,是將兩個個體系統聯繫組成新的信息傳播系統的最簡單方法。《陰陽師》手遊能如此迅速地在遊戲圈中流行起來,除了遊戲本身給人的出色體驗,其宣傳方式也功不可沒。而最直接的宣傳方式,就是人際傳播即直接宣傳。通過《陰陽師》 玩家的介紹,肯定能為遊戲帶來一批新用戶。由此可推,人際傳播可以用於一種遊戲的傳播,自然也能對一類文化 的傳播有所裨益。

(2)報紙、書籍等文本類。紙質文本成為文字的主 要載體,出版活動為大眾傳播作出了極大貢獻。文字的翔實記錄讓信息跨越時間空間得以保存,再加上可以定格時間的攝影技術,妖怪文化有了完全的物質載體。2018年1月22日中華網的文化頻道曾經出版過以「不同的生活習俗——日本妖怪之島」為主題的圖集,法國攝影師查爾斯 • 弗雷傑(Charles Fréger)以獨到的攝影手法向我們展示了日本各地鄉村的傳統妖怪裝扮。2017年3月2日長江網也曾報導過日本妖怪文化集大成之作《妖怪大全》,給閱 讀者具體介紹了妖怪傳說。關於日本妖怪文化的書籍,從年輕一代愛看的《知日》雜誌出版過的妖怪特集到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淘寶書店銷量多達月銷量400筆,京東自營店文化銷量榜第2名)到夢枕貘的《陰陽師》,再到《日本妖怪奇譚》等,更是讓我們詳細了解到妖怪的起源和故事。書籍是出版活動的最佳產物,記錄了人類文明和精神世界,書籍是知識與思想的載體,也將世代積累的情感、文化薪火相傳。

(3)遊戲、動漫、電影、電視劇等娛樂類。遊戲因其創新的題材,有趣的情節,已經成為娛樂項目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81.97%的人願意通過娛樂類方式來了解文化。而通過遊戲用戶體驗有趣的妖怪文化,肯定會有人感興趣,也會向別人推薦。所以《陰陽師》進入公測以來,就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玩家,同時也讓日本妖怪形象深入人心。動漫將靜態轉化為動態,賦予它動作之美,並以其精美的畫面,受到大眾的喜愛,不僅是中小學生,還包括二十歲甚至三十幾歲的成年人。日本的動漫產業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有很多關於日本妖怪文化的作品,如《龍貓》《犬夜叉》《夏目友人帳》《口袋妖怪》等都是其代表作,同時也是大熱的作品。

在主流視頻App優酷上,《龍貓》2079.9萬,《犬夜叉》43051.6萬,《夏目友人帳》第一季5388.1萬,第二季2798.7萬的播放量都足以證明這些作品的受歡迎程度。而這些作品中包含的日本妖怪文化也得以廣泛傳播。影視,是實現視覺與聽覺綜合觀賞的藝術形式,是現代藝術的綜合形態。出於文化工業生產利潤最大化的目的,越來越多的生產者都奉行安全原則,於是越來越多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如《妖怪大戰爭》《百鬼夜行抄》等。大眾文化的一大特徵就是技術性,電影、電視、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大眾媒體得以傳播迎合大眾審美的作品,影視作品的廣泛傳播也促使妖怪文化作為文化工業的附屬品獲得了部分受眾的喜愛。

(4)微博、QQ、微信、知乎等社交平臺。在新浪微博,用戶可以將所聽、所想、所看寫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分享給朋友,一起分享、討論;還可以關注朋友,即時看到朋友們發布的信息。它已經成為現在人們最常用的社交工具。如果仔細尋找,可以發現很多博主會專門介紹日本妖怪的種類,形成可以專門討論的話題,供趕興趣者交流看法和深入了解。比如陰陽師手遊的官方微博——網易陰陽師手遊,其粉絲數高達153萬,經常會在裡面公布相關活動等。而QQ、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當代人最主要的聯繫工具,對於遊戲迷來說,會時不時地分享心情,而陰陽師出現的頻率較高,經常會看見朋友推薦,看見升級之後的高興分享。

知乎是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社區氛圍友好而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用戶分享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如果在知乎中搜索「日本妖怪文化」,就會出現上百條問答,比如「魑魅魍魎日本妖怪介紹」「為什麼在日本民間的妖怪傳說中,怨靈的形象 格外多見」等話題點讚人數多達百人。社交媒體上的傳播主要是針對接受新媒體訊息的大眾,相較於現實生活中的口口相傳,其傳播覆蓋面更廣。

(5)知名品牌的廣告文案以及商家推出的周邊。某原創公眾號就《廣告文案》曾發表了一篇推文「18個品牌,一把摟住了《陰陽師》」,主要講了各大品牌如何在社交網絡上運用二次元語言跟年輕用戶交流。比如網易雲音樂,以「妖琴師」為人物,讓它精通韻律的形象深入人心,以此來吸引音樂用戶。不僅在宣傳上公司花費時間、金錢以及人力,在周邊活動的推廣上,商家也是不遺餘力。在天貓旗艦店有一家名為「網易遊戲印象旗艦店」的店面,有一系列的陰陽師周邊產品供人們選擇,而且銷量排名第一。這樣的現象是基於社會消費主流年輕化的背景,各大品牌與《陰陽師》合作聯動就是希望品牌年輕化,為了獲取網際網路新生代的深入認知,也讓陰陽師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之中,從而讓妖怪文化被更多人熟知,使人們產生興趣,甚至進行深入研究。

(6)日本妖怪文化愛好者舉辦的Cosplay活動。Cosplay 文化源於日本,後逐漸在中國流行,他們將日本的動漫形象從虛擬世界移至現實世界,給人們更直觀的視覺享受。近年來,Cosplay活動逐漸興起,漫展活動更是層出不窮,比如北上廣等城市舉辦的國際動漫遊戲展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Cosplay文化活動又可以將視角拓展到二次元文化的廣度,ACGN文化的主要受眾也是年輕人,與《陰陽師》的受眾群體完美重合。所以妖怪文化的愛好者參加的Cosplay活動不僅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妖怪文化,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三)得以傳播的原因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然而由於不同的近代化進程、價值和社會體系、政治制度、歷史戰爭等使得中日兩國如今仍處於「雖近實遠」的狀態。但從整個宏觀的人類文明發展來看,不同文化之間的傳播、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應該無國界之分、無偏見之嫌。在亞洲地區,日本的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佔據了最前列的位置,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日本提出的「文化藝術立國」的文化戰略。這個戰略不僅大力發展國內的產業經濟、 科學技術和學校教育,而且重視文化的對外傳播。

在日本第二次《關于振興文化藝術的基本方針》中明確的重大任務中指出要推進日本文化的國際傳播和國際文化交流。這就是日本妖怪文化能夠傳播到中國的一大原因。而隨著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人們不再滿足於基本的溫飽問題,而是更加注重精神的建設。因此在六中全會上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強調了以「以人為本」為中心,順應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文化藝術高度發展。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在傳播本國優秀文化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國人的觀念隨著國門的打開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但是文化的接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經過沉澱的。中國經過幾千年文化的積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國。不僅如此,我國善於接受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將外來文化融入我國文化。馬雲曾在出席《南華早報》中國年會演講時說過:「中國是用欣賞和尊重來觀察不同,並且學習和趕超,這是東方文化。」所以外來文化能夠在中國生存下去,這也是日本妖怪文化能夠在中國流行起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日漸頻繁,經濟為政治提供了基礎,政治集中體現了經濟,而文化就是兩者的反映。因此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上的重大交流為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保障。至於在中國傳播如此迅速的其他重要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十幾歲至三十幾歲的青年思想前衛,求知慾強,對於新事物有較大的好奇心,也能夠接受新事物帶來的反差。還有一部分是如今社交平臺的發達,信息流通快,加上它本身的趣味性符合大眾的審美,所以掀起熱潮。趣味根源於社會教養,是根源於經濟資本與教育相關的文化資本的重要實踐,妖怪文化的傳播受眾大多是中產階級,任何審美都附有階級屬性色彩,個體趣味一旦獲得認同,便能產生共同儀式感,在中國這樣一個金字塔形結構的社會背景下,有利於某種新興文化、外來文化的傳播和迅速獲得認同。

(四)社會影響

積極方面:(1)政治方面。文化傳播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和意識形態性,它總是為一定的政治服務,或總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日本妖怪文化是日本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民俗文化變相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特點、思維方式等,所以通過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人們能夠近距離了解日本妖怪文化中所展現的日本民族的價值觀等。了解並且把握日本文化,有助於改善中日關係,影響國際格局。

(2)經濟方面。文化傳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性要素,也是經濟發展和變革的動力源泉。日本妖怪文化以遊戲、廣告等傳播載體通過商貿傳播方式對經濟方面產生影響。以手遊《陰陽師》來看,從2017年1月開始,《陰陽師》陸續公布了一系列商業跨界合作計劃:評選出人氣式神,由知名 coser 演繹,登上時尚雜誌《男人裝》;2月21日與華為榮耀V9定製機發布;3月18日,巴黎歐萊雅推出《陰陽師》限量禮盒,買下 b站開屏;3月30號,與KFC進行品牌合作,活動範圍覆蓋全國5000家線下門店,並在北京、上海、廈門、南京、廣州、杭州、長沙、成都八大城市聯動主題門店。4月1日至16日,玩家即可在KFC享用《陰陽師》主題套餐,還能開啟特殊副本和召喚陣,活動使肯德基線下門店客人爆棚,客流量巨大,銷量提高很多。由此可得,商家充分利用了遊戲《陰陽師》的知名度和火熱度來吸引消費者消費,無形中將《陰陽師》的玩家粉絲群轉為自己品牌的消費群,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又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經濟利益。

(3)科研方面。日本妖怪文化通過一定的載體傳播到我國,吸引了很多學者的目光。因為日本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分研究日本的學者將目光轉移到日本妖怪文化上,以日本妖怪文化為切入點來實現自己的研究;還有一部分學者著重研究日本妖怪文化。在古代的時候,日本文化被中國文化深深影響,當然也包括日本妖怪文化,而當代日本妖怪文化發展的現狀使得學者們將目光轉向本國文化,促進本國妖怪文化的發展。

(4)教育方面。我們的目光慢慢轉向日本動漫文化產業和日本的妖怪文化傳播體系。現在妖怪文化多以遊戲的方式滲透進人們的心中,讓人們感受到妖怪文化自身的神秘和價值,遊戲中不斷行進的故事情節讓人體會到妖怪文化中所包含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存在於妖怪之間的和諧美好的情感主流。雖然相關遊戲和漫畫類娛樂產品帶給玩家和讀者的是日本動漫的文化體驗,但是也刺激了中國動漫界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讓更多人將目光投向本土妖怪文化和其他更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上,成為文化傳播的研究熱點。雖然妖怪文化中所記錄的大多不實,但妖怪文化中所宣揚的精神力量卻是值得傳承和發揚光大的。

消極影響:(1)對中國傳統妖怪文化認同的衝擊。對自己本國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精神。文化社會學家默頓認為,潛功能是指沒有被預料也沒有被認識的客觀後果。而日本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中最易被忽視的潛功能便是文化滲透。日本妖怪文化作為日本文化之一通過多樣的傳播形式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其趣味性吸引著受眾。通過長期的文化滲透,日本妖怪文化慢慢深入人心,讓國人認為妖怪文化只是日本的「特產」,中國與日本妖怪文化對比後,覺得中國的妖怪文化根本不值一提等。

(2)對中國傳統文化產業的衝擊。由於對中國傳統妖怪文化的不認同,人們由此更加冷落本國妖怪文化作品,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抑制本國同類文化的成長並形成市場導向。一旦形成市場導向,文化產業便會紛紛倒向日本妖怪文化並形成產業鏈,而中國傳統妖怪文化作品則變得無人問津。

(五)趨勢

妖怪文化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令人矚目,但是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不容忽視,這就使得國內的相關產業轉型之路更加豐富,文化的關注點也更加多元,對於傳統的關注度也得到了加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只是將遊戲之類當作單純的娛樂消費品,而是更多地去關注娛樂消費品背後的文化體系,更加注重娛樂體驗之外的精神價值體驗。製作者也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和文化產品的銷售,將冷僻的傳統文化重新加熱,讓它們以另一種鮮活的方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再次成為眾議的熱點話題,從一個側面也能夠帶動傳統文化相關產業的新發展。

(六)啟示

孔子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通過調研發現,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精華之一的妖怪文化,近年發展勢頭頗盛,不僅在日本國內深受歡迎,在中國也收穫有一大批擁躉,因而我們不妨以此為鑑,反省自身,推動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首先思想內涵上,要傳播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其次政策支持上,提倡「文化立國」「讀書立國」;最後把握未來的傳播趨勢,關注受眾,內容為王。下面以傳播方式為例展開分析說明。

根據上文所述,更多的人願意通過娛樂類傳播方式進行文化的接收,例如遊戲,影視等。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多是靠口傳或者書籍等文本上的記載,口傳的傳播範圍不廣,文本類的記載會讓一部分讀者感到無趣。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抓住不斷發展的現代傳播媒介,拒絕枯燥,通過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傳 播。

例如手遊《陰陽師》就以讓人娛樂的遊戲方式很好地傳播了日本妖怪文化。我國也可以以自己的傳統文化為題材,將其製作成遊戲,通過遊戲的傳播進行文化的傳播。此外,還可以通過動漫、電影、電視劇的形式進行文化的傳播。日本關於妖怪題材的動漫層出不窮,幾乎每一部都受到了國內外很高的追捧,通過有趣的動漫產業進行文化傳播是值得借鑑的。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雖然比不上日本,但是我們可以依靠本國的傳統文化另闢蹊徑,例如漫畫家夏達以中國古代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子不語》系列,通過優美的中國古典式畫風、動人的古代故事,為中國動漫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日本有關妖怪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會考慮受眾的需求,將妖怪文化與普通民眾感興趣的內容相聯繫。例如將妖怪和推理破案相聯繫的電影《姑獲鳥之夏》。我國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時也可以借鑑以上做法,通過將傳統文化與普通民眾所感興趣的內容相結合,使其更加容易被接受。

三、結語

日本妖怪文化在現代文化傳播日益火熱的大環境下,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主流內容之一。跨文化傳播的途徑方式多樣,如上文提到的影視與社交平臺等等,大多數人都願意通過現代傳媒方式來了解日本妖怪文化。手遊《陰陽師》讓更多人了解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存在及其相關文化知識,讓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有了進一步的傳播。從《陰陽師》觀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再觀中國傳統文化本身的發展: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向外傳播我國的優秀文化,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日本妖怪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傳播都是較為成功的,其政府策略、傳播方式等等都值得借鑑。

End

編輯 | 七號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在網易旗下,除了經典遊戲《大話西遊》和《倩女幽魂》外,目前又多了一個爆火的新遊戲《陰陽師》。《陰陽師》手遊是由網易自主研發的3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手遊,遊戲劇情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講述了陰陽師安倍晴明於人鬼交織的陰陽兩界中,探尋自身記憶的故事。
  • 《陰陽師》裡的日本式神與妖怪,那些脫胎於中國的妖怪神靈?
    《陰陽師》手遊是一款以日本鬼怪為題材的回合制 RPG 遊戲。一部《陰陽師》手遊大火,將那個陰陽交錯的日本平安時代重現在人們眼前。陰陽師、式神、雪女、座敷童子、百鬼夜行……每個式神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畫風充滿了日本古典情致,好玩的同時,劇情也相當吸引人。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2016年,網易上線了手遊《陰陽師》,立即便在我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時,《陰陽師》背後的各種日本妖怪文化也在玩家中流行起來,隨即日本的「妖怪文化熱潮」藉助遊戲橫掃日本甚至世界。其實,日本的妖怪文化早就已通過《夏目友人帳》、《犬夜叉》、《千與千尋》等動漫傳播到全世界,就是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輕鬆地說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比如,夜半偷人小孩的姑獲鳥、方相氏、倩兮女等,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 陰陽師:妖怪和式神,是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的演變
    其實不管是日本的妖怪也好,還是陰陽道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中國的神鬼故事以及陰陽家的傳播。比如說,轆轤就來自於幹寶的《搜神記》中的落頭氏,而姑獲鳥則是來自於中國晉朝的《玄中記》。那麼為何在日本流行的文化,在中國卻難以成為顯學呢?首先是儒教文化的傳播。
  • 從朧村正到陰陽師:風靡世界的日本妖怪文化
    荒誕有趣的日本妖怪文化在世界獨樹一幟,輻射力甚至超越了妖怪文化起源地中國,以日本妖怪為題材《陰陽師》的成功,值得驕傲卻也發人深思。但在日本,因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妖怪文化已經發展出了不少有別於西方妖魔的獨樹一幟的風格內涵,並且還衍生出了本地色彩非常濃厚的「怪談文學」,至今為止涵蓋了書籍、影視、動漫、遊戲等全方位的創作途徑,形成了一個眾說紛紜而又光怪陸離的島國妖怪文化「生態圈」。現在,筆者將從背景設定在江戶的和風動作遊戲《朧村正》談起,跟大家聊一聊江戶時代的日本妖怪文化。
  • 光榮把中國的三國題材發揚光大,網易把日本的陰陽師打造成IP宇宙
    在文化變遷中,從聽前輩唱戲講故事,到看小說影視,直到玩遊戲,三國真正做到了老中青三代齊追三國的局面。三國故事不止國人熱衷,日本人同樣痴迷。雖說國產三國單機遊戲不乏佳作,如街機《三國戰紀》,戰爭策略《三國群英傳》,即時戰略《傲世三國》《三國霸業》,角色扮演《三國趙雲傳》等。但隨著國產單機的沒落,勉強存活做成IP系列的《三國群英傳》也一代不如一代。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文/夏小憂說起童年噩夢,日本恐怖片《咒怨》絕對榜上有名,雖然距離第一次看《咒怨》已經很多年,但那些恐怖的畫面卻依舊曆歷在目,哪怕身處三伏天、仍能讓人感到脊背發涼。這是恐怖片《咒怨》的成功,也是日本怪談文化的成功。
  • 牆裡開花牆外香,源自中國卻揚名日本的妖怪文化
    自此之後,日本逐漸出現了木刻版《山海經》,效仿版《和制山海經》,還有被譽為「日本《山海經》」 的《怪奇鳥獸圖卷》。平安時代,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日本的妖怪文化也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現今流傳下來的約600種妖怪,均來自平安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陰陽師作為一種職業,應運而生。
  •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江戶時代,伴隨著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發展,妖怪文化進入到一個大發展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出產大量漫畫,宮崎駿、水木茂、犬木加奈子筆下的妖怪讓日本的妖怪真正地走向了全世界,使日本妖怪文化進入全盛時期。日本的妖怪原型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國外,尤其是中國。
  • 《陰陽師妖怪屋》評測:網易首款彈珠手遊決定放棄治療
    」主題,遊戲批評覺得《陰陽師妖怪屋》或許可以視作是曾經曇花一現的《旅行青蛙》或是《貓咪後院》的升級擴張版。 第一次玩到彈珠玩法的中國玩家可能會覺得《陰陽師妖怪屋》相當創新,其實遊戲是日本產品《怪物彈珠》的一個降維版本,砍掉了彈珠碰撞與彈珠間的技能連攜等策略要素,試圖簡化遊戲複雜性。
  • 《陰陽師》:日本文化中的經典妖怪形象,設定為「禍害」
    幸而世間有著一群懂得觀星測位、畫符念咒,還可以跨越陰陽兩界,甚至支配靈體的異能者,他們正各盡所能,為了維護陰陽兩界的平衡賭上性命戰鬥並被世人尊稱為「陰陽師」妖怪是《陰陽師》中的一種角色形象設定,這些角色都是日本文化中的經典妖怪形象,設定為「禍害」即擔任遊戲中的反派角色。陰陽師的職責就是退治妖怪,而當妖怪被陰陽師收服之後則稱為「式神」,成為陰陽師的作戰單位[9]。
  • 從安倍晴明到郭敬明:日本陰陽師的文化漂流
    「曆本、天文、遁甲、方術」等皆是中國古代陰陽思想的代表之學。通過研習中國的陰陽書籍,推動了日本陰陽思想的系統形成,為陰陽思想在日本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學問基礎。 在日本國內陰陽師熱潮暫告一段落的近年,伴隨手遊《陰陽師》的問世,在中國卻颳起了一股異國陰陽師熱潮。除文化創作、獵奇心理等外在因素,中國人之所以接受乃至沉迷陰陽師文化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 雲養妖怪的《陰陽師:妖怪屋》是「陰陽師」IP宇宙的第四次爆發
    作為「陰陽師」IP的又一款衍生遊戲,《陰陽師:妖怪屋》再次選擇了和前幾部IP衍生作完全不同的遊戲方向,可愛俏皮的和風剪紙畫風,休閒彈珠的遊戲玩法,主放置養成的遊戲風格,組成了這款激萌的平安京放鬆手遊。雲養小妖怪 打造趣味無窮的平安京日常在「陰陽師」IP的3款衍生手遊裡,《陰陽師:妖怪屋》在我看來是最特殊的一款,如果說前兩款IP手遊《決戰!
  • 關於《山海經》與日本 「妖怪文化」的對照研究
    二、《山海經》東傳與日本 「妖怪文化」發展 《山海經》於奈良時代(相當於中國的隋唐)甚至於更早傳入日本。當時中日往來密切,日本曾十幾次派遣遣唐使來學習中國文化、制度,《山海經》就是在此時傳入日本,開始了其在日本千餘年的傳承、融合、借鑑之旅。
  • 日本妖怪文化:大天狗?玉藻前?你pick哪個妖怪呢
    1對於玩過《陰陽師》的小夥伴們來說,雪女、玉藻前、座敷童子、八岐大蛇……這些日本神話中的妖怪應該都很熟悉。今天,就讓老狼來帶大家了解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2在講妖怪文化之前,我們得了解一下日本的起源神話。中國有女媧造人、西方有上帝創世紀,在日本自然也有他們的起源之神。
  •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盤點日本動漫中的那些"妖怪文化"
    不僅在中國許多玄幻小說中演繹出了不少妖怪形象,在許多日本動漫中也流行&34;,或者可以稱之為&34;。在《日本妖怪物語》中,各式各樣的妖怪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下來,形成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妖怪文化體系。據說,日本在白村江之戰戰敗之後,開始大規模向中國派遣唐使學習中原文化,或許,&34;就是那個時候傳入日本的,後來由於各類&34;在日本民間的泛濫,催生出了這一神秘的職位。
  • 從鳥山石燕到水木茂:日本妖怪文化發展報告
    鳥山石燕筆下的百鬼夜行網易匠心巨製,自研國民級手遊《陰陽師》靠一己之力,在中國市場打開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大門。先前我有專門介紹百鬼夜行的文章,但思慮再三,總覺得缺少一個源頭。今天就來給朋友們講一講日本妖怪文化的根,以及整個妖怪文化的發展歷程。就像之前我提到的,很多日本妖怪都能在中國志怪傳說裡找到原型。
  • 日本奇特的妖怪文化
    日本的妖怪緣何那麼多仔細留心一下,日本的漫畫、電影、電視劇等各種流行文化裡都吸納了很多妖怪的元素,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妖怪如此熱衷?日本國土狹小,人們都生活在有限的空間內,閃轉騰挪的餘地很小,有孤島封閉的感覺。這就有類似於心理學所說的幽閉空間恐懼症情緒的發酵。這種恐懼使得人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周圍環境不安的想像,形成了獨特的妖怪文化。近水則多妖,近山則多怪。日本的很多妖怪傳說都與水有關。
  • 陰陽師遊戲和現實妖怪的差距 果然還是紙片人好看啊
    百鬼夜行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宇治拾遺物語》裡,後來逐漸作為一種主題滲入了日本各種畫作和戲曲裡,形成了日本的妖怪傳說。 而《陰陽師》這部手遊就是以百鬼夜行為基礎進行改編的,例如日和坊、青行燈、風狸、青坊主等等妖怪都源自日本妖怪傳說。
  • 東瀛傑洛特、大天狗、玉藻前,遊戲裡的日本妖怪到底是什麼來頭?
    在這當中日本的鬼怪文化傳播尤為突出,許多遊戲喜歡藉助它作為故事背景進行,《仁王2》和《陰陽師》便是如此。遊戲完美勾勒出那個了人鬼共生、陰陽顛倒的時代,從而贏得了各國玩家的青睞。今天就從這兩款遊戲的角度,為大家揭開穿插在日本幾個世紀的鬼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