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2020-12-15 茉小涼S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2016年,網易上線了手遊《陰陽師》,立即便在我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時,《陰陽師》背後的各種日本妖怪文化也在玩家中流行起來,隨即日本的「妖怪文化熱潮」藉助遊戲橫掃日本甚至世界。

其實,日本的妖怪文化早就已通過《夏目友人帳》、《犬夜叉》、《千與千尋》等動漫傳播到全世界,就是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輕鬆地說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

比如,夜半偷人小孩的姑獲鳥、方相氏、倩兮女等,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比如姑獲鳥就是來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妖怪。

姑獲鳥

在《奇異雑談》裡提到了它的由來,說是死去的產婦的執念所化,抱著嬰兒在夜裡行走,懷抱裡嬰兒的哭聲就化成了姑獲鳥的叫聲。

最早起源於幹寶《搜神記》的落頭式,在日本被叫做飛頭蠻。

事實上,日本妖怪中,只有少數是「土生土長」的,很多都是舶來品。尤其受中國的影響最多。所以關於日本的妖怪,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日本的妖怪百分之七十都來自於中國,百分之二十來自於印度,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於本土。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還是全世界妖怪文化最出名的國家,就比如在中國,很多小孩知道日本的妖怪,卻說不出幾個中國妖怪的故事,或者知道一些中國妖怪的名字,卻認為是日本的妖怪。因此,在很多中國人眼中,中國的妖怪文化是比不過日本的。

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和接觸的妖怪文化很有限,幾乎都是通過《西遊記》、《聊齋志異》、《白蛇傳》、《搜神傳》等影視作品,多多少少對妖怪有一些了解,但也就僅限於能叫出幾個妖怪的名字,更多的卻一無所知。

《白蛇傳》

其實,作為日本妖怪文化主要發源地的中國,我們的妖怪文化一點也不比日本差,甚至有著更多、更源遠流長的文字和繪畫記錄,除了《西遊記》、《聊齋志異》等耳熟能詳的作品中的妖怪,還有更多我們所不了解的妖怪。

最近讀了《中國妖怪故事》,對妖怪文化有了系統的了解,才發現在中國能找到名字的妖怪居然有1000多種,同時,妖怪文化其實也是中國璀璨的傳統文化中不應被忽視的一支。

《中國妖怪故事》是作者張雲歷時近10年,從中國各種古籍中搜索,翻閱歷代典籍文獻近300部,並參考了地方志、各種民間傳說,再結合自己的見解,寫成的一部著作。在書中共記錄了1080種妖怪,是國內目前為止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也是一本妖怪百科全書。

《中國妖怪故事》

在這本書裡,作者對妖怪的由來進行了追本溯源,並研究了中國的妖怪文化,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妖怪體系,是對中國妖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認真的來了解中國妖怪吧。

一、中國妖怪的體系

「妖怪」我們都知道,但怎麼定義它呢?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其實「妖怪」這一詞語來自一千八百多年前。

最早對「妖怪」有定義的文字記述要追溯到幹寶的《搜神記》,裡面有一段對妖怪的準確定義: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之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這就是妖怪的定義了。

《搜神記》

在妖怪體系方面,《中國妖怪故事》中將妖怪分為四類,又有兩個總的統領。

統領即白澤和方相氏,都是上古時代就出現記錄的妖怪。

白澤:因為傳說皇帝遇到白澤而被告知了一萬多種妖怪的名稱,世人才知道天下妖怪的名字,故而白澤在中國妖怪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方相氏: 「方相氏」為「畏怕之貌」的意思,也就是說方相氏長相兇惡,連鬼怪都會恐懼,所以古人認為方相氏能為家家戶戶驅邪。唐朝時,受中國妖怪文化的影響,日本還演化出了「百鬼夜行」的場面:方相氏前行,百鬼跟隨。所以方相氏又被看作百妖的統領。

百鬼夜行

在兩個統領之下,妖又分為四類:妖、精、鬼、怪。

妖指「人之造假」,也就是說是人形,但並不是人,由動物、花草或物件化形成為人,比如《西遊記》中的白骨精、蜘蛛精,《白蛇傳》中以蛇身化人形的白素貞和小青,都是典型的妖,縱觀整個歷史,對妖的記錄和相關故事應該是最多的,也是大部分人最了解的。在《中國妖怪故事》這本書中共記錄了138種妖怪。

精指有了靈性,能進行人類的一些活動,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卻不能化為人形的動物和物件,比如有靈性的八哥,有人行為的狗。

鬼,魂不散為鬼。主要以幽靈、魂魄、亡像等方式出現,比如畫皮,各種鬼故事中的鬼等。

怪:物之異常為怪,也就是指我們不熟悉的,怪異的事物。比如天狗、山魈等。書中共記錄了486種怪。

二、中國「妖怪文學」的產生與發展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誕生了很多妖怪文學,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是舉世罕見的。事實上,中國的妖怪文學源於志怪故事。

最早的志怪故事並沒有文字記載,只是存在於上古神話傳說、原始宗教傳說、地理博物傳說中,通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進行口耳相傳。

有關妖怪的最早的專門著作是《白澤圖》,在《雲笈七籤.軒轅本紀》中有過《白澤圖》的記載:

「帝巡狩至東海……於海濱得白澤神獸……因問天下鬼怪之事……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從春秋戰國開始,妖怪開始在各類史書、文學作品中出現,比如《春秋》、《左氏傳》、《楚辭》等。

到了戰國時代,出現了兩本被譽為妖怪文化鼻祖的書籍,其中一本就是今天都赫赫有名的《山海經》,其中記錄了很多鬼怪故事,包括我們很熟悉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它是以地理物博形式出現的志怪書的鼻祖。

同時,後世的很多文學作品,包括現在的影視劇中,出現的妖怪,大多數都受《山海經》的影響。像《莊子》、《離騷》、《西遊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紅樓夢》等,這些文學作品裡所描繪的神仙、女鬼、妖怪、精怪、神魔等等,都能找到《山海經》的影子。

春秋、戰國時代是妖怪文學的命名期,誕生了很多妖怪,構建了妖怪的基礎版圖,並且在兩漢時期趨於成熟。

而妖怪文學的鼎盛時期則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的妖怪文學,作品數量多,題材多樣,也更趨於現實感和時代感,開始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不朽的妖怪文學,比如《搜神記》、《續搜神記》等。

從唐代開始,湧現出了很多以妖怪為主角的小說,並且流傳廣泛,更將妖怪文學推到了高潮,比如在後世都非常出名的《聊齋志異》、《西遊記》、《古鏡記》等。

從妖怪文學發展的這個脈絡來說,妖怪文化已在中國發展了幾千年,也因其而誕生了很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及多種多樣的妖怪的確有資格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三、為何日本的妖怪文化比中國更出名

從妖怪文學的發展史,就能看出妖怪文學在中國的源遠流長和內容廣度,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將妖怪文學發揚光大,反而提起妖怪文化,世人首先想起的是日本,截至目前,妖怪文化已成為了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國內對妖怪文化的誤解。

在中國,幾乎沒有人正真去重視妖怪文化,甚至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種文化,而是一種迷信。因為妖怪文化在中國催生的故事中,大多的妖怪都是反派,醜陋又邪惡,比如《西遊記》中的妖怪,所以妖怪在現代中國人概念中仍然是邪惡的,唯恐避之不及的。

但在日本卻相反,因為日本有很多以妖怪為主角或者是重要配角的動漫,其形象大多都是可愛的精靈模樣,所以在日本人眼中,妖怪並不十分邪惡,甚至還有些可愛。

曾有100名中國人接受過問卷調查,93%的人都不喜歡妖怪,認為妖怪是可怕的。接受相同問卷調查的100名日本人中,有27人認為妖怪可愛,45%的人認為妖怪是可怕的。僅僅看這項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能看出妖怪在日本更能被大眾所接受。

第二個原因則是日本對妖怪文化的重視和積極推動。

日本是第一個將妖怪作為學問加以研究的國家,在19世紀90年代,日本就創建了「妖怪學」,並成立了「妖怪研究會」。

此外,他們還將妖怪文化融入各種高質量的志怪小說、影視動漫、繪畫舞蹈作品中,並加以廣泛的傳播,比如在《千與千尋》、《夏目友人帳》、《百鬼夜抄行》、《陰陽師》、《午夜兇鈴》等作品的推動下,使日本妖怪學成為了世界聞名的顯赫學說,更使得妖怪成為了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

對此結果,怎能不讓人扼腕和痛惜呢?

最後,提醒已經丟掉了很多傳統文化的中國人:

妖怪文學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人們對解釋不了的現實的一種想像和記錄,它融入我們的生活,很多都是由現實生活脫胎而出,邪惡只是為了反映社會現實的黑暗,充分體現群眾的理想和願望。這和其他的任何文學作品的初衷都是一樣的。

妖怪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支,其實已滲透到中國人的宗教、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等各個層面,已牢牢地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在提倡文化自信,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希望大家也不要忽視了「妖怪文化」。

本文由茉小涼S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日本著名妖怪學者水木茂稱,「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比如我國上古傳說中的姑獲鳥,這種九頭鳥身的妖怪,是怨婦的化身,往往在夜間抱走人類的孩子,而日本神話中,姑獲鳥卻有撫育孤兒的現象,可見,同類妖怪在不同的地緣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存在意義。
  • 姑獲鳥,百目鬼,咱們熟悉的日本妖怪70%出自中國
    而關於中國本土的妖怪,除了《西遊記》以及《聊齋志異》,咱們熟悉的還剩多少呢?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除此之外的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其本土的妖怪。」然而,日本的妖怪在中國備受寵愛,而咱們中國的本土妖怪卻日漸式微,想想就有些心酸。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對此,日本有名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就曾表示,「日本的妖怪,至少有70%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只有不到10%是日本當地的。」70%都來自中國!那為什麼妖怪文化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呢?想來,國內這方面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相對缺乏,或許是妖怪文化相對空白的主要原因吧。
  • 日本中那些來自中國的妖怪
    日本中那些來自中國的妖怪日本因為相傳在境內生活著600多種妖怪而被稱為「妖怪列島」。事實上,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中國。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原產於中國的日本妖怪吧。鬼幽靈形象化日本的鬼是一種由明確形象的妖怪,它和中國「鬼」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在我國,鬼是一個泛指概念,他們其實更接近靈魂或幽靈一類,並沒有具體形象。而在日本江戶時代卻有大量關於幽靈的畫作,在日本的幽靈畫中,大部份幽靈都是半透明沒有腳。
  • 為什麼日本妖怪風靡全球,中國妖怪卻鮮為人知?
    中國妖怪們來到日本,反倒演繹出一番別樣的「百鬼夜行」。02中國妖怪都是怎麼誕生的?中國妖怪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間,大到中華文明的發展軌跡,小到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少不了妖怪和妖怪文化的影子。品種繁多的妖怪,以及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妖怪故事和傳說,構成了中華文明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撐起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半壁江山。甚至深刻影響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形成。03為什麼中國妖怪不出名?作家張雲曾經去參加漫展,看到一群孩子打扮成妖怪模樣。
  • 牆裡開花牆外香,源自中國卻揚名日本的妖怪文化
    自此之後,日本逐漸出現了木刻版《山海經》,效仿版《和制山海經》,還有被譽為「日本《山海經》」 的《怪奇鳥獸圖卷》。平安時代,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日本的妖怪文化也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現今流傳下來的約600種妖怪,均來自平安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陰陽師作為一種職業,應運而生。
  • 當中國孩子狂追鋼鐵俠時,日本卻用中國妖怪文化,賺了20個億
    但你知道嗎?羅琳筆下的神奇動物並不全是西方世界的產物,比如鄧布利多的鳳凰,其實就是來自於中國,同理還有《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的騶吾。中國的妖怪文化源遠流長,關於妖怪的記載,橫亙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不輸其他任何國家。
  • 《陰陽師》裡的日本式神與妖怪,那些脫胎於中國的妖怪神靈?
    其實,在出手遊前,與陰陽師相關的電影和動畫《少年陰陽師》也曾在中國掀起了一陣「法術熱」。這些看起來日本土生土長的元素,實際上多多少少都脫胎於中國,各式各樣的日本式神和妖怪,大多脫胎於中國的妖怪神靈,而各式各樣的日本法術,在中國的《周易》、《山海經》、道教書籍裡總能找到他們的原始痕跡。
  • 從《中國妖怪故事》到《山海經世界》,我支持中國妖怪文學的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搜狐文化2020年度評選中一舉榮獲「十大人氣好書」和「界面新聞年度薦書」的《中國妖怪故事》作者張雲在自序中提到,促使他整理出這本中國「妖怪大辭典」的,是一次偶然:好多年前,張雲去參觀一個動漫展,看到一群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興高採烈,其中就有不少打扮成妖怪的。
  • 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中國不僅有日本妖怪的粉絲後援團,以日本妖怪為元素設計的商品更是比比皆是。令國人尷尬的是,有著粉絲後援團的日本妖怪,其源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比如大天狗。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
  • 動漫展上有人問姑獲鳥是哪個國家的,回答是日本,分明是中國
    「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除此之外的20%來自印度,剩下10%才是其本土的妖怪」。由此可見,中國妖怪文化對日本有非常大的影響。從唐朝開始,一支支遣唐使的隊伍,為日本帶去了中國的志怪小說和傳說,奠定了日本的妖怪文學基礎。二戰後,水木茂撰寫了《妖怪事典》、《日本妖怪大全》兩本書,全面總結了日本妖怪文化,對日本妖怪文化的發展要和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日本妖怪文化在未來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由於妖怪文化一開始是由古中國傳入古日本,在日本逐漸發展並形成「妖怪學」,因此當日本妖怪文化如今再 傳入中國時,國人對其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更容易接受它,但是 , 國人對於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也抱有三種觀點。 第一,反對日本妖怪文化傳入中國。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在張雲看來,有著最古老妖怪文化的我國,卻沒有一部系統的妖怪百科全書,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為此他耗費十年沉入書中,引用上古到現代各種典籍近300部,按照「統領」「妖」「精」「鬼」「怪」五大類,整理了1080種妖怪及其故事,按照名稱首字母排序製成《中國妖怪故事全集》,為我們還原根植於中國的日本妖怪本來面貌。
  • 日本的著名妖怪,原型都來自《山海經》,不愧是上古奇書
    日本是一個盛傳妖怪的國家,各種各樣的詭異怪談,各種各樣的妖怪故事。不過雖然日本是一個妖怪文化很濃的地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本土妖怪其實非常少。在日本的妖怪傳說中,有70%左右的妖怪其實是從中國「進口」的,還有20%來自印度,只有剩下的大概10%左右,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妖怪。
  • 專訪|張雲《中國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嗎?
    上述的「變婆」「修月人」「橘中叟」的故事就來自於最新出版的《中國妖怪故事(全集)》,但是它們卻淵源已久——「變婆」的故事見於清代的《榕江縣誌》,「橘中叟」的故事則載於唐代牛僧孺《玄怪錄》、明代張岱《夜航船》。
  • 《中國妖怪故事》中國妖怪文化是一朵奇葩,要取其精華,辯證看待
    妖怪主要是包括妖、精、鬼、怪四大類,《中國妖怪故事》這本書就是以妖怪名稱加上相應故事的方式編寫,故事有長有短,全部採用白話文的形式編寫。並且按照妖、精、鬼、怪四大部,每個部分以妖怪名稱首字母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進行排列,而且,每個妖怪故事的文末都有典籍出處,方便讀者查閱。說到妖怪文化,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並不是中國的妖怪文化,而是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
  • 中國的神仙妖怪去日本兼職後成了什麼樣
    日本著名妖怪學家,民俗學家和漫畫家水木茂先生曾說:「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許多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神仙妖怪,都能在中國古典神話中找到原型。傳說她性情狠辣,禍亂朝綱,間接導致了商王朝的傾覆,後來她被姜子牙收服,九尾狐的故事也就劃上了句號,但有趣的是,日本人又為這故事添上了續作。在日本傳說中,九尾妖狐誕生於中國,「金毛玉面」。她被姜子牙擊敗後,又跑到日本去作亂。妖狐變化為一名叫「玉藻前」(也稱「玉藻御前」)的美女,依靠美貌與讒言得蒙日本天皇寵愛,受騙的天皇沒過多久便纏綿病榻。
  • 日本妖怪來源華夏?中國妖怪與日本妖怪不得不說的神秘關係
    談到妖怪,資深動漫宅總會想到日本,無論是大天狗、八歧大蛇還是玉藻前,幾乎都是來自日本,甚至在日本號稱八百萬神靈,還有知名的「百鬼夜行」傳說。 那麼問題來了,與中國相比,到底哪國的妖怪傳說比較多呢?日本傳說與我國傳說中的妖怪又有什麼關係和區別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滑頭鬼之孫》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動漫作品。故事大概講述了作為妖怪滑頭鬼的孫子奴良陸生,在人類和妖怪的世界中不斷徘徊,最後覺醒妖力,拯救同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最吸引我的不是「英雄救美」的戲碼,或是動畫中精緻的人物。反而是眾多妖怪跟著大妖怪滑瓢在夜裡的巡遊,這個巡遊,在動畫裡叫「百鬼夜行」。
  • 《中國妖怪故事》帶你追根溯源,日本動漫中的妖怪大都出自中國
    還有土地爺、通天河的老龜,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妖怪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妖怪文化怎麼就跑到日本了呢?,妖怪文化更是如此。中國的妖怪文化傳播到日本之後,日本很多作家進行了傳承和發揚,於是,妖怪文化在日本開枝散葉,在世界妖怪文化中佔領了一席之地,也使得這些妖怪走入了日本的影視作品、繪畫、漫畫等,使妖怪這一來源於中國的文化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更可氣的是,日本人水木茂居然出版了《中國妖怪事典》一書,確實是讓中國人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