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3月8日,一場以「日本超自然」為主題的展覽在雪梨南威爾斯州美術館展出。
展覽展出180多幅作品,包括浮世繪、微雕、插畫等,呈現江戶時代至今日本的妖怪文化。
這種展覽不過是日本妖怪風靡全球的一個縮影。中國不僅有日本妖怪的粉絲後援團,以日本妖怪為元素設計的商品更是比比皆是。
令國人尷尬的是,有著粉絲後援團的日本妖怪,其源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比如大天狗。
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
為什麼日本妖怪能夠風靡全球,其源頭中國妖怪卻連國人自己都幾乎遺忘了呢?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
張雲自號「搜神館主」,出版過多部妖怪題材的小說,他痛心中國妖怪文化的沒落,致力於發揚悠久的中國妖怪文化。
《中國妖怪故事》是他花了十年時間,從中國歷代典籍搜集、整理各種妖怪故事,重新加工而成。
《中國妖怪故事》是一部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輯錄了將近300部歷代典籍,整理出1080種妖怪極其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回答為什麼中國妖怪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一、對妖怪文化的長期輕視
《中國妖怪故事》中,每個妖怪故事都有典籍出處。除了《山海經》、《搜神記》、《聊齋志異》等,其他絕大多數典籍我幾乎都是第一次聽說,比如《異苑》、《玄怪錄》等等。
張雲輯錄了將近300部典籍,我們熟知的只有寥寥幾部。那些不被人熟知的典籍自然是處於長期被忽視的境地。
像《搜神記》、《聊齋志異》這類作品,在學術界被定義為志怪作品。而志怪類作品在學術研究中,本身就是冷門。
這是一個現狀,背後原因是學界在觀念上把妖怪定義為封建迷信,忽視妖怪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意義。
反觀日本,在明治時期,井上圓了就創立了妖怪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妖怪作為一門學問進行研究的國家。
他們從民俗學的角度對妖怪進行系統研究,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去研究妖怪故事的傳承與民眾心理和社會進程關係。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日本的妖怪學已經非常發達。高校不僅開設妖怪學課堂,還以講座、展覽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
二、缺乏系統整理
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曉航對《中國妖怪故事》的評價道:「這是一本開宗立派的妖怪大辭典,這本書絕對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意義重大,功德無量。」
曉航的言下之意就是以前沒有人對中國妖怪系統整理過。之前市面上有不少作品,打著妖怪大全的旗號,實則範圍沒有超過《山海經》。
這本《中國妖怪故事》確實是填補了空白,張雲整理了1080種妖怪極其故事。
書中將妖怪分成「妖、精、鬼、怪」四個大類,並對每個大類都有明確定義。
書中將很容易造成幹擾的「神仙」、「異人」、「異象」排除,定義具體範疇如下:
妖:人所化或者動物以人形呈現,比如狐妖。
精:山石、動植物(非人形出現)、器物所化。
鬼:幽靈、魂魄等。
怪:人不熟悉、不了解的。平常幾乎沒見過的事物,或者平時有見,但和平時所見有很大差別。
日本妖怪數量遠遠不及中國,但他們很早就開始系統收集、整理。
比如江戶時代的畫家鳥山石燕繪製了《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畫圖百器徒然袋》四部妖怪畫卷,這可以算是比較早期的系統整理了。後來又有人出了《日本妖怪物語》《日本妖怪大全》等著作。
早在1990年的時候,水木茂還出了《中國妖怪事典》,對中國妖怪進行了一次系統梳理。
三、相關產業發展的落後
曉航說《中國妖怪故事》「意義重大,功德無量」,這本書的「功德」在於有利於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文化產業領域,無論是傳統的文學、電影,還是新崛起的動漫和遊戲,涉及到妖怪的,其內容依然逃不脫《山海經》。
這些行業的內容創作者,尤其是動漫和遊戲產業,似乎只能用一本《山海經》。要麼就是《西遊記》、《聊齋志異》這些大眾熟知的作品,一直用這些,跟炒冷飯無異,觀眾早就審美疲勞了。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了45億票房,人們開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動漫產業開始崛起了?
行業內的人的答案很明確:還差得遠。
最大的差距在哪兒呢?業內人士普遍承認,劇本太差。
大部分公司以中後期技術加工為主,能做出非常好的視覺效果,但劇本很弱。他們曾經找了很多投資人合作,而投資人看過樣片後,普遍反饋:視覺效果很漂亮,但故事極爛。
我們從《中國妖怪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國妖怪文化極為豐富,可用於創作的素材極多,然而當代只有20世紀末,曾經出現過《新白娘子傳奇》、《倩女幽魂》、林正英殭屍系列等電影形象。這一波巔峰之後,無論是文學還是影視,再也沒有見到新的妖怪形象了。
而新興的動漫和遊戲產業,中國妖怪幾乎蹤跡全無,年輕一代接受的是日本妖怪,並形成了日本妖怪粉絲後援團。
客觀來說,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經濟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日本的經濟發展很早,文化產業也相應被帶動發展,妖怪文化理所當然的成了日本文化推廣的名片。
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文化推廣也早已被視為國家名片之一。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遺產,妖怪文化應當被珍惜並發揚光大。
《中國妖怪故事》是張云為中國妖怪文化發展做的一次努力和嘗試,不僅為其他創作者在素材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能讓讀者走進古人的想像世界,讓我們的生命得以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