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南長沙一處工地中,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一個洞穴,於是馬上停止施工,上報了文物單位。考古專家聞訊趕到,立馬進行實地考察,發現這是一個大型的漢代古墓。裡面的隨葬品保存非常完好,由此,揭開了長沙馬王堆的神秘面紗。
而在1972年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更是震動了整個考古界。歷經了兩千多年的風霜,辛追夫人屍首可謂「栩栩如生」。至此,一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睡美人,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一、辛追夫人的意義
辛追夫人生於公年前217年,卒於公元前168元,終年50歲。她是當時長沙國丞相的妻子,也是屬於上流社會的貴族人物。辛追夫人死後這埋在長沙市東郊的一座墓裡面,後來被座墓就變成了著名的馬王堆漢墓。
考古人員對辛追夫人進行考察發現,辛追夫人身高1.54米。剛被發現時棺木密封嚴密,當打開棺木後,發現棺木內有20cm厚的無色液體。因為出土後遇到氧氣,該液體又慢慢變成了棕色。所以一開始有的專家認為辛追夫人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是這些不知名液體所致。然而通過不斷研究發現,這些無色液體其實是經過土壤、白膏泥以及木炭過濾的水,因為該液體中含有一定的硫化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屍體的保存狀態和程度。
辛追夫人的遺體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溼屍,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她剛剛被挖掘出來時,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吹彈可破,眼睫毛及鼻毛清晰可見,指、趾紋路清晰,甚至部分關節還可自由活動。同時,當考古人員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其皮、肉、血管等軟組織,還會隨著藥水的到來而鼓起,然後通過微血管擴散。此外,辛追遺體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徵就像剛逝世的鮮屍,若不是她出土於漢墓,根本就沒有人會相信,她已經逝去了千年的時間。
同時,辛追夫人的出土,也印證了考古界的三個傳聞:
1、漢朝下葬時,不穿內衣內褲。
辛追夫人出土時,身上好像包裹了一個蠶蛹,棺槨內有20cm高的防腐水。雖然身上被層層蠶衣包裹,但是當剝開這些衣服以後,發現辛追夫人並沒有穿內衣內褲,這也印證了考古界的一個說法。
相傳漢代有「落葬」的說法,古人認為人出生的時候是純淨的,不覺寸縷。死的時候也應該如此。因此在現在一些古老村落裡,仍然有一些民俗是裸葬。而辛追夫人的出土,更是讓這一說法得到認可。
2、古人也有戴假髮的習俗
當時辛追夫人出土的時候,頭髮烏黑,頭上戴著一個梳子形狀的髮簪。當人們拿起髮簪的時候,假髮脫落而下,露出了辛追夫人本來的白髮。《周禮·追師》篇中,曾經有王公貴族的女人佩戴假髮的習俗,看來,上古的記載真不是假的,辛追夫人的假髮,就證明了這篇典籍的真實性。
3、漢朝沒有裹足的習慣
在研究辛追夫人鞋子和腳的時候,發現辛追夫人是一雙天足。作為當時的貴族階級,如果有裹足的風俗,那一定是先從這些貴族女人開始的。現在辛追夫人的沒有裹足,就可以證明「裹足」這股妖風,不是從漢朝開始的。
二、辛追夫人在醫學上的意義
在進一步對辛追夫人的解剖和研究下,得知辛追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並且還有膽結石、肺結核、膽囊天生畸形以及一隻手臂出現了骨折等疾病。可以說,辛追夫人的出土,對現代研究古病理和古代疾病史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也正是因為這些疾病,讓專家們以為辛追夫人是得了重病而死。
而隨後在辛追夫人的腹中,發現了很多甜瓜子,在直腸和肝臟內發現鞭蟲卵、蟯蟲卵、血吸蟲卵。結合當時他所在的季節和身體狀況,進一步推測出辛追夫人是因為在夏天,吃了生冷的甜瓜,然後導致了「膽絞痛「和「冠狀動脈痙攣」,最終引發了心率紊亂猝死
三、因意義重大而被各國覬覦
辛追夫人的出土,最令人驚嘆的就是防腐技術。古代埃及的法老,是將人內臟掏空,填上香料。也就是將人做成「乾屍」。而辛追夫人則是將人以溼屍的形式來儲存,歷時兩千多年仍保存完好,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古代人的防腐技術可見一斑。
而這樣的技術在世界上也為之震動,作為我國的鄰國,日本自從馬王堆開始挖掘就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在1972年更是派遣了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率230人代表團訪華。巧合的是,北京當時正在舉辦「馬王堆漢墓發掘展覽」。辛追夫人正是其中的展示品之一。於是乎,田中角榮便提出去參觀這一世界奇蹟。
在日本訪華團來華之前,日本考古界就有很高的呼聲,要求日本首相此次接著建交之際,能夠帶回辛追夫人的一些物品,甚至頭髮來研究。於是在田中角榮參觀馬王堆展覽之際,就向當時陪同的周總理提出想中國能贈送幾根辛追夫人的頭髮,作為兩國建交的禮物,送給日本。
這個提議被周總理拒絕了。這個拒絕也是在情理之中。馬王堆的漢墓,是中國考古界的一大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在馬王堆出土的任何物品,大到陪葬祭品,小到一根頭髮絲,一根絲綢,都是我國的國寶。這樣重要的東西,是不能隨便贈送給外人的。建交的禮品千千萬,為何非要給辛追夫人的頭髮呢。
雖然這個提議被拒絕,但是田中角榮仍然沒有死心。在參觀完的第二天,田中角榮有一次提出能否帶回辛追夫人的一根頭髮,哪怕一寸也行。周總理仍然拒絕。在以後的幾年中,日本政府一直想要辛追夫人的頭髮做研究,中國也是一再拒絕這樣的提議,絲毫不讓步。
不止是日本,美國也加入了對「辛追夫人」追求的行列。1972年,正是尼克森政府衝突鐵幕,中美建交的關鍵時刻。而尼克森訪華,也是「身負重任」,想要帶回一克當時辛追夫人出土時周圍的泥土進行研究,更不惜以相同重量的月球土進行交換。這個誠意不可謂不高,但是中國仍然與予以拒絕。
四、各國覬覦的目的
其實在這裡,我們也不難猜出各國如此覬覦辛追夫人的目的。首先便是如此驚奇的防腐技術。要知道,兩千年前是沒有福馬林這樣的液體,辛追夫人能歷經兩千餘年而保存如此完好,這不但對研究古代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對防腐技術的提高,更值得深刻研究。甚至會破解人類長壽之謎也未嘗可知。
再次,就是基因技術。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是基因技術起步的時刻。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而美日兩國在這方面建樹頗多。尤其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更是給我國人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害。日本想要辛追夫人的頭髮做研究,也是想在基因技術方面獲得突破。而美國想要土壤,則是想研究土內的碳元素。眾所周知,碳元素是一個周期放射性元素。根據它的周期性,會有很多可以研究的方向。而無論是哪一種,都也是我們所需要研究和突破了,因此不管美日如何請求,我國都不能答應。
結語:
作為我國的國寶之一,辛追夫人身上有太多的謎團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而別的國家想要辛追夫人身上的一絲一毫,那都是痴心妄想,不會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