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殲6改成無人機,裝滿炸藥自殺突襲?實則存在更好選擇
但是像戰鬥機一樣的武器裝備,因為建造時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所以直接拆卸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那麼到底該如何處置這些退役的戰機呢?對此有的網友就提出要將退役戰鬥機改裝成裝滿炸藥的無攻擊機,讓其去執行自殺任務,從而也能在退役後發揮出一定的作用。那麼這樣的方案到底能否實施呢?
-
中國下一代隱身無人攻擊機遐想:艦載長航時重型機
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攻擊-11必將成長為更大、更重、更先進的大型無人機。中國航空從「5」開始,在「20」這裡漸入佳境,姑且稱「攻擊-11之子」為攻擊-20吧。中國需要攻擊-20,而且需要得很急。攻擊-11是巨大的成就,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達到實用的噴氣式無人作戰飛機。但不可否認,這還是一架較小的飛機。
-
中國強5攻擊機設計思路超前,為何不能像美國A10一樣繼續戰鬥
相比之下,強調中低空突防、憑藉機動性擺脫假想敵前線戰鬥機在自動防空數據鏈引導下的攔截、甚至具備一定的空戰格鬥性能、真要碰上了對手的前線戰鬥機還能纏鬥一下(殲-6的機動性確實不錯)、對護航機依賴較弱甚至不需要護航的強-5型攻擊機,在設計思路、作戰場景想定、運用模式上,簡直快要變成「乞丐版多用途戰鬥機」了。
-
強5攻擊機攜帶氫彈,與蘇軍坦克海同歸於盡
有鑑於此,陸總師便將強-5的機頭設計成圓錐形尖削機頭,這也是國產飛機中首次採用,使得飛行員就擁有比較好的下視角度(13°下視角),進氣道放到了機身兩側翼根的位置,發動機直接使用了RD-9B,國產化型號為渦噴-6發動機,後機身也直接用了殲-6的機體。
-
殲-16大批量列裝,會否加劇蘇-30退役?美專家答案有一定道理
不過目前中國更先進的國產戰鬥機已經越來越多,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暫且不提,引進的俄羅斯最先進戰機蘇-35也暫且不提,單說目前我國已經大批列裝的殲-16其實就足以對其形成優勢壓制。 蘇-30是多用途戰機,而殲-16也是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目前裝備數量已超200架,所以殲-16大批列裝,會否加劇蘇-30退役呢?
-
俄軍驗證隱身無人攻擊機,蘇57率先進入五代半,中國或走得更遠
比如,一架蘇-57如果能指揮多架S-70無人攻擊機,利用S-70隱身好,速度快,具備偵察與攻擊能力的特點,率先進入敵方防空系統進行打擊和破壞,蘇-57則作為指揮機和武器發射平臺留在防空飛彈射程之外,那麼,蘇-57隱身能力相對不足的缺點,還算是缺點嗎?這或許是俄羅斯對第六代戰機作戰模式的一種超前探索。
-
服役42年,殲-6究竟擊落了多少敵機?
作為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工齡」最長的主力殲擊機,殲六自1964年6月裝備部隊,到2006年8月整建制退役,在42年的戰鬥生涯中戰功赫赫。關於中國軍隊殲六的具體戰績,網絡上流行著「擊落敵機20餘架,自身無一損傷」的說法。這一說法是否準確呢?
-
巴鐵邊境告急,印軍大批蘇30超低空掠過,關鍵時刻殲10和殲11出手
在疫情開始之後,有的藉機對我們進行抹黑和栽贓,甚至是落井下石,但是也有的第一時間向我們伸出了援手。巴基斯坦作為我們的老鄰居和老朋友,在這次疫情中充分展現了何為「中巴世代友好」,他們拿出了自己全國醫院的口罩庫存捐贈給我們,而且還在第一時間表達了慰問。
-
成飛戰機套餐暢銷,該國購買梟龍戰鬥機,外加無人攻擊機!
翼龍2和翼龍1主要外形類似,都採用尾部螺旋槳推進,機翼採用大展弦比平直翼,機身通長,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機翼下可以掛載多發空地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最重要的區別是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翼龍1是1噸級別無人機,而翼龍2是4噸級別產品,帶來了更強更多樣的武器掛載和種類更強悍的傳感器,作戰性能更強,價格也貴得多。
-
「核子列車」與「炸彈卡車」:核常搭配,美國海軍A-5與A-6攻擊機
會「下蛋」的飛機:A-5「民團團員」攻擊機實際上A-5攻擊機的研發和列裝,本質上可以看作是美國海軍和空軍之間軍種爭奪的一個產物。在"核打擊"為王的年代裡,只有證明自身具備核打擊的能力,才能夠獲得重視,進而分得更多的軍費,這是美國內部軍界多年的"潛規則"之一。
-
阿富汗的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打擊力量超過中國的強-5強擊機
該機採用玻璃化座艙和綜合航電,速度520公裡/小時,載彈量超過1.5噸,對地攻擊能力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強-5強擊機。EMB-312巨嘴鳥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為巴西空軍研製的初級教練機,軍用型號為T-27,用來取代T-34C教練機。該機從1983年開始生產,因為設計先進,性能優異,安全性好,被美國、英國、埃及等十幾個國家廣泛使用。
-
殲15夜間搭檔加油剛摸熟,美軍又出新技術,艦載無人機:當保姆了
殲15夜間搭檔加油剛摸熟,美軍又出新技術,艦載無人機:當保姆了對於大國海軍來說,航母是最重要的力量投射工具,而艦載機空中加油,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兩艘航母上,殲-15艦載戰鬥機剛剛接觸到熟悉的夥伴,美國海軍卻已經在快速研發下一代產品
-
飛豹明明已經過時,況且我國又有殲16,為何空軍就是不將它退役?
飛豹戰機作為一款對地攻擊機,從最初的小批量服役到現如今海軍航空兵的大批量列裝,已經走過了將近40年,而隨著世界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新型戰機的不斷湧現,不少功能單一的作戰飛機已經退出現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空軍並沒有跟隨大流,而是選擇繼續使用這款戰機並且在最近幾年還對所有飛豹戰機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中期現代化改裝,是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戰場環境。
-
殲-16:裝甲?我不需要!俄羅斯蘇-34的鈦合金裝甲,值得借鑑嗎?
雖然目前關於俄羅斯蘇-57戰鬥機和中國殲-20戰鬥機孰優孰劣的討論仍然不少,但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上來看,俄羅斯空軍的建設體系和中國空軍目前的建設體系還是比較接近的。對地攻擊分別靠這兩位了比如,雙方都是將空優機和攻擊機角色進行拆分,由蘇-35、殲-11等空優機執行制空權的奪取任務。而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則由攻擊機出頭。
-
米格戰鬥機退役,貼錢也沒人要,非洲大兄弟都看不上眼
這些飛機被用於偵察和地面攻擊,但從未參加過戰鬥。所有的飛機都在20世紀90年代初退役,現在原35架中只剩下20架可以出售。這些飛機在露天存放了近30年,只有一些油布蓋在發動機進氣口和駕駛艙上。沒有一架是可以飛行的,只有收廢品的才有興趣購買幾十年沒有飛行的米格-21。國際阿維亞集團相當於一個中介,只要有人購買他們列出的可用飛機時才會賺錢。
-
A-10攻擊機為何不能退役?美國專家:無可取代,F35都不行
另一方面,F35之所以無法替代A-10,是因為A-10除了有「舔地狂魔」的稱號以外,在實戰時能適應各種環境,當有人問A-10為什麼不退役時,無可替代就是美國專家的答案,因為沒有可以替代的機型,所以A-10一直以來也沒能退役。這款戰機主要還是用於美軍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空軍力量能對地面實現有效的壓制。
-
我軍新一代無人戰機可隱身「踹門」,超越殲20,使航母威力大增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無人戰鬥機,由此拉開了全球無人戰機的研發浪潮。目前,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的可隱身無人戰機都已完成首飛。我軍在這方面也沒有落後,早在英國和俄羅斯之前就研發出了隱身萬餘人攻擊機利劍。
-
機型對比,1996年空軍和馬島戰爭阿根廷相比並不佔優勢
其中最能體現國產水平的就是IA-58「普卡拉」,外掛能力超強甚至超過強-5,1969年原型首飛,1974年投入現役除自用外還有出口記錄。採用雙發渦輪螺旋槳動力,半硬殼結構在駕駛艙周圍安裝「浴盆」式裝甲,主要執行近距空中支援,反遊擊隊作戰和偵察任務等。IA-58「普卡拉」攻擊機配套武器彈藥包括:30mm「德發」533機炮,「魔術」2近距空空飛彈,馬丁·佩斯卡多反艦飛彈,以及航空炸彈和火箭彈等。
-
殲6退役紀念——半個世紀的傳奇_資訊_鳳凰網
而殲-6的問世利用蘇聯的技術援助,採取「克隆」仿製的捷徑,使中國主戰飛機的性能與美、蘇等國的差距保持在10年之內,而與其他歐洲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但是,在殲-6這塊裡程碑後,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停步不前,長達20多年。一舉拉下30多年的巨大鴻溝。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大部分戰鬥機部隊,仍然都是裝備著殲-6。 米格-19在蘇聯僅生產了1000餘架,就於1957年停產了。
-
最早一批的蘇27都退役了,為什麼中國還有大量的殲7和殲8?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防空壓力,從俄羅斯購買了一批蘇27戰鬥機,而這批戰鬥機在進入我國空軍以後,也保證了我國的空中安全,而根據媒體的報導,就在前段時間,最早一批進入我國空軍服役的蘇27戰鬥機,已經退出了中國空軍的一線部隊,這批退役的蘇27戰鬥機大多都進入了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