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託起湟魚重生路——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導之一

2020-12-11 騰訊網

編者按

作為三江源生態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湖裸鯉在維繫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文化旅遊、民族團結等方面佔據著重要的生態地位。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從20世紀60年代不到3千噸增加到現在的近10萬噸,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政府的重視、司法體系的健全、執法人員的嚴格和群眾參與度提高的最直接體現。

今年是青海湖第五次封湖育魚的最後一年,也是正式啟動「青海湖國家公園三年行動」的第一年。眼下正是湟魚洄遊季,本報今起推出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導,報導我省在青海裸鯉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展示我省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強化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的實際行動。敬請關注。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供圖

湟魚家園的洄遊通道

助產師們在河道裡挑選親魚

老一輩青海人對湟魚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份感情隨著青海湖封湖育魚的實施永遠印刻在了他們心裡,揮之不去。

長期的濫捕濫撈,加上湖區水位持續下降、產卵場遭到破壞,資源的過度開發,生長環境的日益惡化……讓昔日的青海湖裸鯉資源一度陷入衰竭。而作為青海湖惟一的經濟魚類,佔據著「水—魚—鳥—草地」生態系統的核心地位,因此裸鯉資源的衰竭,破壞了整個青海湖生態系統的穩定。

1982年,青海湖開始封湖育魚,打響了拯救青海湖裸鯉於生死邊緣的保衛戰……截至今天,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9.3萬噸,是原始蘊藏量的29.06%,比2010年資源量增長210%,資源量顯著恢復。

從新世紀初湟魚蘊藏量不足3萬噸到如今的9.3萬噸,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青海人40年來保護湟魚的決心和生態保護優先發展戰略實施的真實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第五次封湖育魚的最後一年,為保護青海湖裸鯉種群資源恢復,省人民政府及省農業農村廳從管理設施投入、執法力度加強、科學技術研究等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管理設施投入是基礎,執法力度加強是保障,而對青海湖裸鯉資源環境恢復,青海湖水系生態修復工作的關鍵環節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開展及取得的多方面突破。在這場青海湖裸鯉保衛戰中,科技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生命的繁衍開啟綠色通道

6月下旬,午後的陽光溫暖地照在泉吉河上,河道內一階階敞開式的通道上,成群結隊的青海湖裸鯉或奮勇向前或聚集在河水相對平緩的地方,積蓄力量,拾階而跳,正向產卵區進發。

在青海湖,每年春夏之交的湟魚洄遊是一件令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著接連數月的滿目蒼黃和零下數十攝氏度的嚴寒已經過去,大地又將是一片蔥蘢。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冰雪漸漸消融,雨水增多,各條入湖河流的來水量也開始增加。湖內的產卵親魚開始在沙柳河、泉吉河和哈爾蓋河等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帶集結,然後成群結隊逆流而上,向著它們世代相傳的產卵聖地進發。

但在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等青海湖裸鯉洄遊主要通道上修建有攔河壩,阻斷了青海湖裸鯉產卵繁殖洄遊的通道,使大量的親魚不能上溯產卵而聚集在攔河壩下,導致最終擱淺缺氧死亡。

「研究發現,湟魚在溯流而上的過程中會通過奮力遊走促使性腺逐漸發育成熟後產卵,而攔河壩不僅會造成大量親魚擱淺窒息,遊程太短同樣會讓正常產卵受到影響。」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程師羅穎說。

為保障青海湖裸鯉正常生殖洄遊,2006年我省在泉吉河、沙柳河、哈爾蓋河修建了四座寬5米、長150米左右的導壁式過魚通道,但每條河流的實際過魚效果並不理想。2008年根據青海湖裸鯉溯河洄遊生態習性,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和有關專家共同研製了金屬簡易過魚通道,通過兩年的運行試驗,取得了青海湖裸鯉遊泳能力、跳躍高度、個體大小等多方面數據,為此後的過魚通道建設提供了設計參數。

2010年開始,我省先後對沙柳河、泉吉河和哈爾蓋河的攔河大壩進行拆除,依據之前的基礎研究,修建、改建7座洄遊通道。如今的沙柳河畔,每到湟魚洄遊季節,在「敞開式階梯形過魚通道」上,無數鮮活而偉大的精靈在逆流而上,為迎接那些嶄新的生命而奮力拼搏,場面蔚為壯觀。

而在泉吉河中總長100米的泉吉河魚道,呈階梯式,每1.6米間隔設置一個高30釐米的臺階和一個小水池,供魚兒們休息緩衝。100米長的魚道共設有9個小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抵擋河水的衝刷。新建的通道與原有通道組合,形成雙魚道供湟魚安全洄遊。同時,魚道中部設有一個5米長、50釐米高的休息區,當青海湖裸鯉從下遊階梯遊上來之後可以聚集在休息區「養精蓄銳」,之後繼續遊向上遊階梯。休息區不僅可以緩解青海湖裸鯉「旅途」勞頓之苦,還可以作為一個觀賞區,供人們欣賞它們逆流而上洄遊產卵的奇觀。

如今「敞開式階梯形過魚通道」的建設,不但提高了青海湖裸鯉洄遊自然繁殖力,而且徹底解決了多年來「魚農爭水」的矛盾。剛察縣漁政局副局長才旦對從前的湟魚擱淺記憶深刻:「以前每年的洄遊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農田灌溉季節用水量大,河道會出現斷流現象,致使湟魚擱淺,當地群眾經常跟我們合作,通過人力將擱淺湟魚放回安全的地方。洄遊通道使用後,斷流的現象越來越少,重現了『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盛況。」

人工科學輔助助力生命復興

6月29日下午,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繁育車間內,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技術員吳豔紅和同事們正將當天擠出的魚卵進行稱重,然後分批放入青海湖裸鯉孵化器。

「每年4月底我們這些技術人員都會來到繁育站,一直到9月底魚苗生長到1—1.5釐米再將它們運回西寧。」雖是技術員,但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吳豔紅和她的同事們為湟魚「助產師」。

到了6月下旬左右,湟魚進入洄遊季,從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馬河等洄遊產卵地的河道裡,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助產師」們在冰冷的河水中開啟每日超過10小時的工作。

青海湖裸鯉孵化工作主要由河道人工親魚起捕、人工採卵、幹法授精、脫黏處理、人工孵化組成。其中從親魚起捕到脫黏處理這一階段需要在河道內完成。

「將受精卵放入流水培育缸中靜置兩小時,保證卵粒充分吸水後,將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進行孵化。孵化期間顯微鏡觀察受精卵胚胎發育狀況,當胚胎發育至心臟搏動期時,需要將孵化盤轉移至圓形缸中進行破膜。」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繁育站站長周衛國說。

這看似簡單的一項工作實則凝聚了兩代裸鯉救護人的心血。

「魚苗孵化設備從最初的錐形桶式孵化器、流水孵化槽,到近年的Marisource立式孵化器的引進應用,裸鯉受精卵的水黴病發病率逐步降低,孵化率逐年提高。與此同時孵化技術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吳豔紅告訴記者,以前的魚苗是在流水孵化槽的孵化盤中從受精卵直至發育到破膜後,仔魚破膜後從孵化盤的孔眼中自行落入下方的孵化槽中進行生長,但這種方法較為原始,容易造成仔魚窒息死亡。引進了Marisource立式孵化器後,技術人員在孵化程序上做了極大改進,對載有發育至心臟搏動期受精卵的孵化託盤轉移至圓形缸內進行破膜期管理,為模擬河道生活環境,圓形缸內的水是流動的,對所有的孵化託盤進行噴淋式推動,一方面有利於仔魚的順利破膜,一方面防止仔魚聚集造成缺氧窒息,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裸鯉受精卵的破膜率,也便於後期的培育管理。

科技的不斷改進形成了如今青海湖裸鯉人工繁育的成熟體系。

增殖放流種群保護重中之重

每年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洄遊河道參與青海湖裸鯉的放流,這些用來放流的魚苗都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內培育的一齡魚苗。

用原來河道的水進行人工孵化的魚苗將在增殖放流實驗站孵化培育20天左右後運回200公裡外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來到青海湖裸鯉「幼兒園」——室外池塘和工廠化循環水恆溫育苗車間,繼續培育。「首先在室外池塘培育至國慶前後,運輸一部分魚苗到工廠化循環水車間培育。養到滿一齡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年6月到8月份,分階段分批次的將湟魚運輸至產卵地進行相對應的放流。以增殖放流形式重新『送』回青海湖。」羅穎說道。

從鹹水到淡水,如何讓生長在鹹水湖裡的青海湖裸鯉在淡水中人工養殖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攻克的第一個難題。

2011年9月,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完成了「青海湖裸鯉淡水全人工養殖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的成功實施,為此後開展大規模高原冷水性魚類增養殖以及對高原土著魚類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積累了技術資料,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跟隨從事裸鯉人工養殖10年的工程師羅穎,來到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餌料培育室內,記者看到,人工養殖的綠色藻類在玻璃器皿中呈現碧綠的顏色。「這是為湟魚的動物餌料所培育的藻類。」羅穎說,動物餌料是湟魚健康成長的關鍵,但自然條件下產生的動物性餌料種類及數目很不穩定,可操控性低,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湟魚養殖規模。通過對仔稚魚適合的動物性餌料進行研究並開展人工養殖,利用動物性餌料對湟魚仔稚魚飼喂,可提高仔魚體質及成活率。

同時,青海湖裸鯉的病防技術也是較為關鍵的研究。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技術員通過對多年養殖數據的統計分析並總結出其發病規律,在此基礎上已初步形成一套疾病防疫計劃,在每個養殖周期內,技術人員會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魚情觀察,合理進行病防工作。

青海人都知道,青海湖裡的湟魚十年長一斤,這是因為野生環境的影響所致,但科技的運用打破了這一規律。

「恆溫循環水車間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恆溫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心技術人員在恆溫循環水養殖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使得青海湖裸鯉生長規格逐年提高,全長由最初的7.5釐米至10釐米,增長至如今的15釐米左右,體重由10克增長到16克左右,體質有所改善,可有效提高青海湖裸鯉一齡魚苗放流以後的成活率。」羅穎介紹。

此外,在確保魚苗成活率的同時,種群的保護更為重要。

每年送往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魚苗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檔案室,每個批次的魚苗來自哪條河,放在哪個池塘,經過車間的哪個水缸都有精確記錄,一年後,放流的一齡魚會重新回到來時的河流。「出生在哪條河流的湟魚,成年後會回到哪裡,他們憑藉著不同水流速度的感知記憶遊回屬於自己『祖先』的河道,因此,青海湖裸鯉還形成了自己的品群,如布哈河裸鯉品群、沙柳河裸鯉品群、泉吉河裸鯉品群、黑馬河裸鯉品群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魚檔案,就是要保護種群數量。」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說。

從2002年大規模增殖放流至今,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1.56億尾青海湖裸鯉原種種苗,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復貢獻率達23%,通過人工增殖放流以達到恢復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三效合一的目的。

6月,又是一年洄遊季,除了奮力洄遊的湟魚,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技術員、工程師們也都同湟魚一樣來到洄遊地,繼續讓科技為湟魚的資源恢復貢獻著無窮力量,他們的眼前如飄帶一樣的湟魚向上遊遊去,爭先恐後,金黃色的魚鰭在河水的折射下,散發出耀眼的光彩。

作者:王臻 來源:青海日報

相關焦點

  • 青海湖神奇「聖魚」,不僅美味數量卻高達10萬噸
    據媒體近期報導,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監測數據,20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0.04萬噸,較上年增加0.74萬噸,增長7.9%。湟魚是裸鯉的別名,別名稱為「青海湖裸鯉」。湟魚是西寧青海湖中的土特產,「水裡繞有淡水魚,微黃無鱗……青海湟魚的生長發育速率極為遲緩,據說十年只長一斤肉,這種大型魚極為寶貴,當然,它的美味也是珍饈一般的。
  • 內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只有一種魚,算是海鮮嗎?
    青海湖的年齡並不大,和很多高原湖泊一樣是典型的斷陷湖,也就是早造山運動中出現一個一個大坑,然後周圍和河流都水往低處流的注入這個大坑,就形成了一個湖,而且青海湖還有一個重要的水源,就是地下的泉水,如果不人為幹預,這種湖一輩子都在變大,大到出現一個缺口就開始外流。
  • 中國最好的湖景,在青海,西北的湖太夢幻了
    青海境內的大小湖泊幾千個,湖景,絕對的是青海最好的主題。各種顏色的湖泊,青海都有。湖天相接,湖水的顏色,真的勝過海景。青海湖,和海一樣鹹我國有兩個海南,一個在海南,一個在青海。絕大部分人觀賞青海湖的位置就在海南藏族自治州。長105公裡,寬60餘公裡的青海湖,是去青海繞不過的目的地。
  • 自駕青海:G315公路一湖分雙色丨從水上雅丹來到西臺吉乃爾湖打卡
    青海,名副其實。如同它的名字一樣,一半是廣漠的高原大地,一半是海一樣的湖泊。這個感覺,是福建越野自駕車隊來到青海後對大西北新的定義。在G315青新線上,一路向西馳騁。福建車隊來到慕名已久的水上雅丹。西臺吉乃爾湖,下一站更美。青海雙色湖越野車隊,繼續向前行駛。青新線上,孤獨的G315公路用力劃開一片美麗的湖。公路兩邊,湖水被一分為二。一邊碧綠,一邊青翠。
  • 青海遊記:鳥的王國,遇青海誤終生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分享我的青海紀行。如果說,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眼睛,那麼,鳥島該是這眼睛裡的明眸。如果說,到杭州是為了逛西湖,那麼,遊覽青海湖,也就一定要登鳥島。西遊青海的人,在未去之前,首先要想起鳥島,有些人純粹是受著鳥島的誘感才到青海去的;在到達之後,又首先要提起鳥島,或者就把鳥島作為旅遊青海的第一站。但如果遊人是五六月末到青海的,導遊者會拍著巴掌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現在正趕上鳥兒孵卵育雛。」倘使你是盛夏到達的人。們便會不無惋惜地說:「錯過季節了!你要是早來一個月,那該多好啊!」
  • 馬爾地夫之「青海分湖」無愧於新晉網紅打卡點——東臺吉乃爾湖
    東臺吉乃爾湖,一直位於我國青海省西南部的一個湖泊,在不經意間走紅於網絡,讓眾多遊客絡繹不絕的前去打卡。有著純正蒂芙尼藍的湖水,不用航拍器一樣能感受到別樣的景致。不知道這樣的地方是否能當得起網紅打卡地這個名號。
  • 一湖推十湖、十湖帶百湖
    為期3年封庫禁漁,出臺千島湖漁業資源保護管理辦法,通過人工放養適量鰱鱅魚類的方式以魚護水……「保護魚就是保護水」的理念漸漸在千島湖「唱起主角」。以水養魚,以魚淨水,千島湖重現一湖秀水,新的問題又擺在眼前——千島湖名氣這麼大,為啥這裡的魚就賣不出好價錢?
  • 青海又一小眾鹽湖火了,東臺吉乃爾湖太美,被稱為中國版馬爾地夫
    這座湖被稱作「馬爾地夫青海分夫」,因顏值太高火出圈了!青海作為西北地區旅遊業的佼佼者,好像每年只要到了夏天,總能會有一個景點能火出圈。尤其是清湖的各種鹽湖,從青海湖、茶卡鹽湖、大柴旦翡翠湖到今年的東臺吉乃爾湖,隨著在短視頻平臺的爆火,它們都無一例外地火出圈,成為許多旅遊愛好者的下一個目的地和攝影師的天堂。而今年的東臺吉乃爾湖甚至有著「中國版馬爾地夫」和「馬爾地夫青海分夫」的美譽。吉乃爾湖在G315國道上,857號碑處,自駕可直接導航東臺吉乃爾湖。
  • 西藏最神聖的湖泊之一,湖中有8億多公斤魚,卻無人捕撈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它就是羊卓雍錯,也常以羊湖著稱。羊湖位於西藏浪卡子縣,是喜馬拉雅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其間湖光山色之秀美,冠絕一方。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在古時因地殼運動爆發,青藏高原不斷崛起,在這間隙,出現了斷裂帶,借著冰川流水形成湖泊。照著形勢,似乎是外流湖無疑了,那為什麼現在又成為內陸湖了呢?原來邊疆地帶降水有限,流量隨著蒸發日益減少,形成若干個小湖,零星分布。
  • 「十一」起太湖全面封湖禁漁 無錫啟用高科技手段監管
    9月30日,今年為期1個月的太湖捕撈宣告正式結束,太湖水域將於10月1日起正式進入封湖禁漁期。當日上午,無錫市濱湖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稱,從2020年10月1日0時起,該區90艘太湖捕撈漁船及180名漁民將全部退出捕撈生產,轉產上岸。
  • 化魚遊湖說千島
    旅遊去過很多湖:西湖、巢湖、龍湖、薄山湖、洪澤湖、南灣湖、衡水湖、滇池、天池、西溪溼地……千篇一律,坐船遊湖,領略一下湖光水色而已。11月22日,來到千島湖。千島湖是一個年輕的湖,是1959年建造新安江水電站時築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據說,原淳安縣城等兩座千年古城淹沒水下,我突有奇怪的想法,如果化作一條魚,遊千島湖,該是什麼樣呢?
  • 湖交會,讓湖州熱起來!
    在首屆湖交會2號館「兩山農品匯」展區的湖州弘鑫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來自上海的周雲妹拉著老伴的手,指著水族箱內的黃金鯛魚、筍殼魚、石斑魚說道。  「我們這些魚每天都喝益生菌,活力十足,因此肉質緊實,吃上去口感更Q彈。」
  • 被稱「救火隊長」的省委書記,用4張名片推介青海
    第二張名片是「生態屏障」:青藏高原天藍地綠、生態優美,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高原溼地、高寒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態系統,涵蓋水面、溼地、林草的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青海還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
  • 南有燈湖 北有裡湖
    坐有軌電車從裡湖新城出發可無縫接駁廣佛,美麗的裡湖中央公園鑲嵌在裡水河畔,城市客廳在裡湖中軸線上崛起……昨日上午,南海城鄉融合發展十大示範片區之一——裏水鎮裡湖新城規劃發布,片區內的投資總額近百億的十大基建項目也啟動建設。
  • 蘇東坡筆下「黃州沙湖」——道仁湖考
    閱讀提要沙湖是蘇東坡在黃州的重要遺址之一。作者經過查閱大量的古今書籍,並進行了多次實地勘察,調查分析,認為北宋「沙湖」是今黃州區路口鎮戚家嶺村、丁甲村、新華村與陶店鄉茶園村、陶店村、道仁湖村、鍾崗村之間的道仁湖。沙湖是蘇東坡在黃州的重要遺址之一。
  • 弘信電子增資瑞湖科技 快速推進「軟板+」戰略
    2019年9月29日,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657)&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籤約儀式在弘信電子國際會議廳舉行。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奎、副總經理孔志賓、副總經理宋欽、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廖光睿、副總經理張娟一同出席。
  • 被稱為「夕陽眼淚」的湖,一條魚都沒有,仿佛突然出現一般
    中國有一個湖,它的蓄水能力很大,太湖很多人一定知道,這個湖是太湖的五倍大。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湖裡沒有魚,因為這裡的風景非常美麗,所以被遊客們賦予了一個非常優雅的名字,叫做「夕陽的眼淚」。這個湖位於新疆,外地遊客很少知道,其實就是賽裡木湖。這個湖之所以被稱為「大西洋之淚」,其實和湖水有關。
  • 香格裡拉屬都湖風景簡介
    屬都崗湖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城東北方,距縣城35公裡。海拔3705米,積水面積15平方公裡。屬都崗湖四面環山,年平均氣溫35℃,降雨裡580毫米,雨季多在6至10月份。  屬都崗湖是全縣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透亮,湖中盛產「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魚肉細膩鮮美。湖上還棲息著大量的野鴨、水葫蘆、黃鴨等飛禽。
  • 日本長野諏訪湖9月禁漁期結束 每周可下湖3次撒網捕魚
    人民網東京8月29日電 據日本《信濃每日新聞》報導,28日,長野縣諏訪湖漁協宣布從9月4日起對諏訪湖解除漁禁進入捕撈季。 可以撒網捕魚的具體時間為9月至次年1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