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熱播,張一山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爭議、指責、不滿...這是張一山在《鹿鼎記》中交的答卷。
面對這些,張一山在採訪中予以了回應。
他坦言,千萬不要把我當成特好的演員,
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並且,不後悔韋小寶的呈現方式。
如果能給觀眾帶來一些歡樂,那也值得了。
「有遺憾,但遭遇各種負評,並沒有悲喜難平。」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16年,他早就學會了,用坦然的心態面對一切。
《餘罪》大火的時候,他說:「從來沒覺得自己怎麼樣,特別牛,或者特別差勁。」
《局中人》開播的時候,他說:「把自己身段放低一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如果把自己放得特高,那你每一步都是在走下坡。」
2020年的末尾,他的演藝人生發生了又一次回落,他同樣淡定:「誰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有回報,但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
他還是那句「很正常」,因為他知道被追捧的感覺,也嘗過被冷落的滋味。
他心裡很清楚:無論他曾多麼出色,仍有無數後起之秀隨時可以超越他。
這就是成人世界最冷漠的真相: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沒有誰是不可取代的。
01
放低自己,方能走得更高
傑克·倫敦在《海狼》中說:「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作鑽石,而在別人看起來,卻只不過是鑽石的同素異形體:炭。」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實則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
有自信是好事,但盲目自信會變成笑話。
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離倒黴就不遠了。
《立春》這部電影,儘管已經有些許年份,但其中講述的道理,放在今天仍然適用。
在80年代中國的一個小縣城裡,有兩個熱衷於表演藝術的青年,他們大半生都在追逐夢想,最後卻不得不屈服於世俗。
王彩玲是個鄉村女教師,長相醜陋,無權無勢,卻獨具音樂天賦,總幻想進國家歌劇院做首席女高音。黃四寶是個自學繪畫的青年畫家,從沒系統學過畫畫,卻自比梵谷,夢想有一天能成為梵谷那樣的畫家。
他們的確有些才能,但又不是那麼有才能。
黃四寶考了幾年的美院,始終沒考上;
王彩玲到中央音樂學院面試時,老師只淡淡地回應了一句,「太普通了。」
而這一切悲劇的根源,是他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錯以為自己在小縣城一枝獨秀,就能在北京大放異彩,卻忽略了外面還有更加優秀的人。
我們每個人,總有些時候覺得自己技壓群雄,應該坐到更高的位置,而當我們這麼想的時候,往往已經變成井底之蛙。
俗語有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高在上的人,容不下別人的批評,聽不進別人的規勸,最終只會固步自封。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我們都要放低身段、謙遜好學。
這個世界少了誰都會轉,比起讀懂他人,認清自己,是一種更大的挑戰。
02
謙遜,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朱光潛在《論冷靜》中說:「人不易自知,猶如眼不能自見,有力不能自舉。你本是一個凡人,卻容易把自己看成一個英雄。」
我們常常輕易地看到別人的不足,卻忘記給自己,也樹立同樣嚴格的標準。
實際上,我們應該對明察自己的缺點,也要發現、學習他人的優點。
越淵博的人,越敢於不恥下問;越聰明的人,越不會矜功自伐。
當年,黃渤為更加系統地學習表演,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沒想到卻因為長相普通,被評委和其他考生嘲笑。
後來,他又在一個眾多帥哥美女的片場,被導演呵斥不配演戲。
而如今,黃渤已成百億影帝、票房保障,誰也不敢再低估他。
一次,黃渤受邀主持金雞獎。晚會開場時,他頗為自謙地說:「這麼多大腕,何德何能,讓我和鄧超做主持呢?」
而後又自問自答,「導演告訴我,因為你倆沒有提名,別人都要忙著準備獲獎感言。」
此話一出,既彰顯了自己的教養和氣度,又收穫了觀眾滿滿的好感。
鐵人王進喜曾說:「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像皮球一樣,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績越大,越要謙虛謹慎。」
那些真正優秀的人,一定都是俯身做事。
人生的賽場就是這樣,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贏的人會是誰。
不要低估任何人,也不要對誰輕易妄下結論。常懷一顆謙遜之心,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正如泰戈爾所言,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03
別把自己當回事,把要做的事當回事
這個世界上,把自己當一回事的人很多,可成功的人,往往是把真正要做的事當回事。
事實上,成大事者總是專注於行動,把時間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而非自誇和炫耀。
「敦煌女兒」樊錦詩,近60年的時光紮根在敦煌莫高窟,真正地做到了把要做的事當回事。
24歲時,樊錦詩先生第一次踏足敦煌。那裡環境特別惡劣,不足20平米的房間,除了泥質的床,就只有沙發和書桌。
飲水、洗衣,用的都是宕泉河裡的苦鹹水。
天天吃土豆片、蘿蔔片和白菜片。這樣的環境讓很多人望而生畏,包括樊錦詩先生。
畢業後,她第二次踏足敦煌,莫高窟美麗的壁畫留住了她。
此後幾十年裡,她把自己當成了敦煌的守護者,默默地為它做事。
主編中國人第一個石窟的考古報告---26卷本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順應網絡時代,開拓文物數字展示中心,緩解文物和旅遊開發的矛盾。
2019年,央視評價:「如果沒有樊錦詩先生的守護,就沒有今天人們看到的莫高窟。」
面對如此成就,樊錦詩先生坦然地說,「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要把事情當一回事。」
成大事者,心裡都很明白:一件對的事,即使不是你來做,也會有別人來做,而你只是恰巧得到了這個機會。不要把自己當成無可替代的人,作為完成這件事的「工具」,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打磨自己。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比起自命不凡、高看自己,不如專注於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的稀缺性,增加在別人眼中的價值。
04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什麼心態是需要刻意練習的?」
最高贊回答:「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兒,因為我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地球少了我們照樣轉,公司沒了我們照樣營業賺錢。」
每個人都把自己看的很重要,但事實上,沒有你,事情一樣可以做得好。
這個世界上,越成熟的麥穗,越懂得彎腰,越有本事的人,姿態越低。
做人,千萬不要高看自己,不要低估別人。
需要注意的是,放低自己絕不等於自輕自賤。
對外,是無視他人的目光,專注而篤定地做事;
對內,是收斂自己的傲氣,時刻審視自己的內心,擺脫身份、標籤所帶來的桎梏。
無論什麼時候,心懷謙卑,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