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不止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更有難得一見的千年洛邑古城!

2020-12-22 假裝文藝老青年兒

洛陽訪友,朋友說,這兒離洛邑古城很近,我帶你去看看吧。洛邑古城?以前咋沒聽說過啊!遊過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水席美名揚」,卻第一次聽說洛邑古城,得去瞧瞧!

「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洛邑」系洛陽的舊稱,洛指洛水,邑指城市,顧名思義就是洛水之畔的城市。洛陽為十三朝(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正統王朝在洛陽建都,建都史達1500餘年)古都,被喻為「文化聖城」,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洛邑古城位於洛陽市老城區九都東路與柳林街交叉口北側,是近年來新規劃的一個旅遊景區,2017年4月,洛邑古城項目一期開園迎客。

景區不收門票,刷身份證即可。景區內最醒目的建築是文峰塔。文峰塔始建於宋代,元、明多次修葺,明末毀於戰火,清初重建。文峰塔是一座密簷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邊長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層,通體用青磚砌成,從第一層至第九層逐層遞縮,最高層每邊長3米。一至八層向北各開一弧形拱門,可向外瞭望,門上皆有題額;第九層則四面各開一弧形拱門。為什麼叫文峰塔?原來在塔內第一層供有文昌,第二層供有魁星。文昌,又稱文昌帝君、文曲星,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舊時多為讀書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後被稱為主宰文章興衰之神,有「魁星點狀元」之說。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賜恩」、「益國安民」、企盼洛陽文化繁榮之意。

塔的右前方有一池潭水,叫做新潭,本以為這是為了配合景區開發專門挖的,據資料記載,這裡本來就有水,晚清時期,外國攝影師拍的文峰塔照片中,水潭和現在基本重合。再往前追溯,隋唐時期,這裡是一個繁華的渡口,商船往來,非常繁華,因此,洛邑古城被譽為「中原渡口」。塔的左邊,一條蜿蜒的小河,與新潭相連。有潭、有河、有小橋,清潭古塔,小橋流水,使古城景區有了江南水鄉的意境。

見有穿唐裝的美女拿了團扇、油紙傘在橋上拍照,忍不住也想臭美一下下,借了團扇、油紙傘,暫且圓一下古典美女的夢吧。遊園後得知,園內出租漢服,還有專業團隊幫客人拍視頻和微電影,可以過足古裝戲癮。

漫步整個園區,除了文峰塔外,一座座建築如繁星般散落四周,以新潭、護城河水係為紐帶,古典與現代有機結合,既體現洛邑古城傳統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氣息。煙局、郵局、鑄造局、大唐官窯、漢服店等,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古代文化氣息。

在洛陽紙貴店前,重溫一下洛陽紙貴的典故,想起西晉那個其貌不揚、卻赫赫有名的文學家左思。他前後花費十年時間寫就《三都賦》。文章構思奇巧,氣魄雄偉,語言優美綺麗,一經問世,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洛陽都轟動了。人們樂此不疲地爭相傳抄,竟使洛陽的紙價一下子貴了起來,左思美名流芳千古!

在汝陽劉筆業店裡,看到了巨大的中華第一筆,感受到筆墨之雅趣;在緊鎖的郵局門前,不由感慨時代的變遷,已經好久未進過郵局了!

園內有一條非遺天街,內含非遺酒店、非遺本草堂、唐三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店。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成為洛陽古城區文物保護、復興和繼承洛陽傳統文化的亮點。

據介紹,景區還有為祭祀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於元代,重修於明朝時期的文廟;三國時期曹操為關羽設靈堂供仰慕之民眾祭拜之處,後清朝時期乾隆冊封關羽靈堂遺址的妥靈宮;開鑿在公元前11世紀,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是洛陽的重要標誌的四眼井等保護遺址。因遊得匆忙,並未看見,實在遺憾。

景區園內建築似乎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築,不再存有舊有民居,整個變成了餐飲、住宿、商店等商業用途的店鋪。這個文昌苑,以為和文昌帝君有關,不料進去一看,卻是一個餐飲店!從目前景區來看,和國內許多古城鎮改造項目一樣,洛邑古城商業化比較嚴重。原住居民整體遷出,老城舊有的市井風情和格局已不復存在。

成周城洛邑是第一座國家層面規劃建設的都城。武王滅商後就著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成周城由周公負責營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並遷都於此。何尊銘文中記載周成王五年「宅茲中國」,這裡的中國就是指成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洛陽。洛邑古城雖非古洛邑全貌,但由於保護古文峰塔而引出的金元明清古城遺址並加以保護展示,基本完成了「中國」這一概念的實物遺存考古、確證和演示。洛陽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之地,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久的古都,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曾留下過這樣的詩句:「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作為一個中國人,一生中應該來一趟洛陽,來洛邑古城走一走,來一次朝聖之旅,遊歷一下洛陽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建城史、一千五百多年中國建都史、五都貫洛(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和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人稱「五都貫洛」)、十三朝帝都發展史。

作者:劉曉紅

相關焦點

  • 三天遊洛陽,景點路線攻略
    傍晚時分登上麗景門城樓,可以眺望洛陽古城街道燈火輝煌的景象。第四站:洛陽老街這裡距離麗景門很近,考慮到一天的奔波,晚上不再安排夜遊神都,洛陽老街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吃到洛陽最正宗的小吃。特別是十字街附近,有洛陽特色美食—洛陽水席、不翻湯、肉湯等。
  • 中秋國慶同歡慶,央視中秋晚會在洛陽,你了解歷史古都洛邑古城嗎
    說起洛陽大家可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我也就不過多地介紹了,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城。並且有十三個朝在洛陽定都。這次央視中秋晚會都定在洛陽,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驚喜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洛邑古城曾經的洛陽古都,四周依然有河流不斷的護城河,以及護城牆,進入麗景門便是曾經繁華的進宮街道,如今在這裡依然是白天客流擁擠不斷,晚上則是現代人的不夜城。如果沒有來過洛陽那你一定就不知道中國歷史的悠久盛世之時。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 2020年,洛陽的網紅景點,不是老君山,不是龍門石窟
    說起洛陽的旅遊景點,大家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是龍門石窟,其次會想到白馬寺,再者會想到老君山,但是在2020年洛陽最火的景區卻不是以上幾個,而是一個叫洛邑古城的地方。洛邑古城被譽為「中原渡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
  • 古都洛陽超全攻略,體驗古城文化
    1.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 洛陽的這幾個景點,最合適夜晚遊玩
    你見過夜晚五彩斑斕的龍門石窟嗎?你見過燈光絢爛的洛邑古城嗎?你見過燈火通明的麗景門和洛陽老街嗎?今天豫見帶你夜遊神都,感受洛陽的夜生活!提到洛陽,會有很多的名稱,古都、神都、牡丹花城、隋唐遺址等等。白馬寺提到洛陽景點,你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龍門石窟,第二個想到的是白馬寺,除了這些,你還去過哪裡呢?
  • 洛陽值得逛的景點有哪些?龍門石窟不能錯過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個很有底蘊的城市,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不過現在的洛陽在發現過程中很多歷史的東西弄丟了,成為了一個工業化城市,但仍有一些景點很不錯。1、賞牡丹洛陽以牡丹聞名,所以逛洛陽要選擇牡丹花開的時節,也就是4月份,一般在4月中旬之後。洛陽賞牡丹的地方有中國國花園、王城公園、西苑公園、牡丹公園、神州牡丹園、什錦牡丹園等。2、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洛陽最著名的景點,火車站就有公交直達。
  • 【話洛陽】十一來洛陽最值得去玩的景點,計劃出行的朋友安排起來吧!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的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也是洛陽響噹噹的一張「名片」,如今的「夜遊龍門」項目,讓你感受龍門石窟的別樣夜色。關林我國唯一「冢、廟、林」合祀關羽的聖地,也是海內外始建年代最早的關帝廟。洛邑古城
  • 洛陽龍門石窟三日遊從,洛陽世界遺產
    龍門石窟承載著1500多年的歷史,是雕刻傑作,歷經400多年才得以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北魏王朝493年。如今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它顯示了中國古代佛教文化的光輝時期。這次為期3天的遊覽有助於您充分利用自己在洛陽的時間和金錢。
  • 賞龍門石窟、遊白馬寺、逛洛邑古城、品地道水席……今年首趟跨省...
    該趟專列的到來標誌著洛陽跨省組團遊全面啟動,也預示著旅遊市場的加速復甦。來自杭州的王女士說:" 早就知道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路上又得知今年央視中秋晚會在洛舉辦,通過相關視頻也了解到洛陽有不少特色景點、優秀景區,現在真是迫不及待想去一睹盧舍那大佛的容貌,嘗嘗洛陽水席的味道。"
  • 來洛陽旅遊,除了龍門石窟是必去景點,白馬寺亦是不容錯過的景點
    到洛陽旅遊,除了龍門石窟,白馬寺也是必看景點。說起洛陽白馬寺,不知道的遊客會以為是《西遊記》的白龍馬賺來的,其實不然。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修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龍寺位於洛陽老城區東12公裡的洛龍區白馬寺鎮。與龍門石窟同屬一區。可以先看石窟,再來白馬寺感受一下。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東漢,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焚毀。後來曹魏時期在遺址上重修,一直保存到21世紀由外國擴建,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中,印,緬,泰四種風格佛堂的國際寺院。
  • 「千年帝都」,你所不知道的文明古城
    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又是火德,又改名雒陽。三國時魏以魏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為「洛陽」。既有出自宮廷、有「金枝玉葉」之稱的洛陽燕菜,也有在民間廣受歡迎的鯉魚躍龍門,既有好喝的不翻湯,也有好吃的張記燒雞。洛陽不翻湯洛陽不翻湯,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它是將事先做好的薄餅(最好為綠豆餅)至於高湯上,待鍋中水翻滾時,餅子卻不翻個兒!不翻湯味道純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膩,別具特色。
  • 洛陽與龍門石窟白馬寺齊名的景區,當地人都不去,還稱徒有其名
    洛陽作為我國十三朝古都,見證了很多朝代的起起落落,所以這裡有著很多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而去洛陽旅遊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了,在龍門石窟裡雕刻了九萬多尊的佛像,氣勢規模都非常的龐大。白馬寺因為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剎,所以遊玩洛陽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不過這次我們要講的卻是一個徒有其名的景區,雖然和這兩個景區齊名,但是卻被當地人稱徒有其名,這個地方就是洛陽的老街,老街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一個老字了。
  • 河南洛陽必去的旅遊景點,除了龍門石窟,這些景點你去過嗎?
    小編親自體驗的河南洛陽景區兩日遊一條龍,來給大家分享了。小編當時選擇的是晚上6:00的火車入住麗景門的民宿,所以在這裡首先給大家介紹麗景門,這裡主要是一條商業文化街,四條街道縱橫交錯,周邊布滿了各種小吃、服飾、玩具、古風髮簪。
  • 這一次央視中秋晚會,憑什麼是洛陽?
    更別說,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武聖關羽陵寢關林,武則天坐朝聽政、朝拜禮佛的明堂、天堂……導演將央視中秋晚會會場選在洛陽,只能說,真的很有眼光!(劉冰 攝)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作為洛陽的地標性名勝古蹟,承載了太多文化與歷史的記憶。
  • 洛陽面積是鄭州2倍,旅遊收入1148億,龍門石窟,50年遊客2400萬
    中國四大石窟,敦煌,龍門,雲岡,再就是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些石窟都在北方,堪稱壯觀。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景區,是洛陽第一推薦的名勝景區。圖中是伊河兩岸,不遠處是龍門大橋。洛陽,總面積15230平方公裡,是省會鄭州的2倍。
  • 初夏的洛陽,十大遊玩好去處
    龍門石窟伊河水,波光粼粼;岸邊柳,隨風搖曳;畫舫上,品茗歌唱;石窟裡,佛像披著「新裝」;夜空中閃著萬道金光。龍門石窟與白天的莊嚴不同,夜晚,造像在燈光的襯託下顯得溫柔、慈祥,讓人在親切感中,看到歷史的滄桑與石刻藝術的光芒。地理位置:洛陽市洛龍區龍門鎮乘車路線:洛陽火車站乘81路公交車前往。
  • 洛陽旅遊,別直奔龍門石窟老君山了!這些免費景點也很美!
    不要再直奔龍門石窟、老君山了,洛陽還藏著這麼多好地方,都不要門票!龍門石窟外地人來洛陽,一般都會直奔龍門石窟、白馬寺,但是對於洛陽本地人以及周邊遊客來說,一些不收門票並且景美的景區才是周末出行的最佳選擇。
  • 神都洛陽到底有多「神」?河洛文化為什麼被稱為華夏根脈?
    洛陽必玩景點:1、龍門石窟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勝焉。」所以,龍門石窟作為洛陽的招牌是遊洛陽必不可少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餘年之久。
  • 除了龍門石窟、白馬寺,有一個景區,如果你沒去,等於沒到過洛陽
    洛陽,又稱神都,旅遊資源豐富。去洛陽,除了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有一個景區如果你沒去過,等於沒到過洛陽,這個景區就是麗景門景區。「不登麗景門,枉到洛陽城」,這是對麗景門地位的肯定。麗景門一共分為四層,佔地一萬八千餘平米,是洛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有洛陽第一樓,中原第一門之稱。麗景門不僅在現代是標誌性建築,在古代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的麗景門,是洛陽的西大門,從夏商周三代把九鼎放在天地之中的洛陽後,洛陽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也成了王權的象徵。歷史上,洛陽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前後共有105黃帝在這裡布政天下。
  • 被譽為「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的十三朝古都洛陽,究竟...
    先後有100多位帝王在這裡「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值得一提的是,在咱們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就是在洛陽定都。 讓我們走進洛陽,領略一下十三朝古都的風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