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篇獲獎影評
林克強
今日有閒,翻閱習作剪貼,在當年四川公開發行的《戲劇與電影》雜誌上,看見我撰寫的一篇電影評論《成功的細節——談電影〈巴河鎮〉中桐花形象的塑造》,引起回憶一段欣慰的往事。
《戲劇與電影》1987年第3期發表《成功的細節——談電影〈巴河鎮〉中桐花形象的塑造》(作者供圖)
1985年,內江撤地建市。1986年12月,內江市委宣傳部、內江市文化局、內江市電影公司聯合舉辦內江市第一屆電影評論徵文。隆昌縣也相應組織業餘作者參加活動。記得隆昌縣文化館免費發電影票,組織幾名業餘作者在遊藝宮電影院觀看峨影廠拍攝的《巴河鎮》。這是一部不出名的電影,因無名氣,便沒有名人的電影評論參考,也沒有電影劇本閱讀,全憑個人記憶寫影評,有一定難度。
電影《巴河鎮》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看完電影回家後,坐在書桌前,我思考怎樣寫這篇觀後感。一部電影,要評的內容較多,就看從哪個角度截入。可評故事結構,可評蒙太奇技巧,可評畫面特色等等。經反覆思考,我決定評《巴河鎮》中成功的細節,談主要人物桐花的個性特徵,贊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我著筆重點描繪三個細節畫面:打、砍、咬,聯繫人物的個性加以點評。
《戲劇與電影》1987年第3期發表《成功的細節——談電影〈巴河鎮〉中桐花形象的塑造》(作者供圖)
完稿後,我將文章郵寄到內江市影評徵文辦公室,交了作業就不管了。沒多久,我接到通知,眼睛亮了,竟然獲一等獎。純屬僥倖意外,有點受寵若驚,我原以為能獲個三等獎優秀獎什麼的,沒料到會獲一等獎。當然,影評獲獎,並非空穴來風,因為70年代和80年代初,我已在《四川日報》《重慶日報》上發表過幾篇電影觀後感了。
大概過了3個月,我突然收到中國戲劇家協會四川分會主辦的《戲劇與電影》雜誌,見我這篇電影觀後感刊發在上面了。我不知怎麼發表的,一不知有這本雜誌,二是從未向該刊物投過稿。估計編輯是從全省影評徵文獲獎稿件中選擇的吧。
歲月流逝,往事如煙,當年參加影評徵文活動,至今過去34年了,存留的刊物剪貼已發黃,電影評論也逐漸降溫少見了。我現在看電視居多,看電影很少,影視觀後感只貯存心裡,自娛自樂。與三朋四友喝茶聊天,偶爾亦談及其部電影怎麼樣,僅此而已。
2020年5月28日於四川隆昌市
作者簡介
林克強,網名水岸,四川高縣人,現居隆昌市,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內江市作家協會、隆昌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農民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散文百家》《地火》《歲月》等報刊及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作家、方志四川、東方詩歌等新媒體平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林克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