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中國古畫的發展史,宋朝絕對是個繁榮期,比如大家特別熟悉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李公麟《五馬圖》、郭溪的《早春圖》,甚至皇帝宋徽宗也畫了不少畫。
今天,我們不看山水畫,要說的是南宋時期的一幅「鬼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古往今來,無數人想要解讀出它的真相,卻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裡面究竟畫了些什麼呢?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見,畫面裡最顯眼的就是那個「大骷髏」,他穿著衣服,戴著帽子,操縱著「小骷髏」,他身後是個正在哺乳小嬰兒的婦人。對面,一個小孩在地上爬著,朝小骷髏的位置伸手,似乎被吸引了,他身後有個更加年輕的小婦人在追他,表情著急,仿佛要阻攔他。
它叫做《骷髏幻戲圖》,相信看到它後,朋友們也和書畫專家們一樣,腦子裡開始有疑惑:作者想表達什麼?「大骷髏」為什麼能動?小孩子要是碰到了「小骷髏」會發生什麼?不如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誰。
李嵩,生於1166年,是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小時候是做木工的。但因為驚人的繪畫天賦,被宮廷畫家李從訓收為養子,親自傳授畫技,於是名聲大振。又因為他「熬」過了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3個朝代,被人尊稱為「三朝老畫師」。
他的人物畫神採奕奕,花鳥畫嚴謹生動,山水畫又引人入勝,繪畫題材豐富多彩,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宮裡宮外對比鮮明,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現存的人物畫《貨郎圖》,這幅圖剛好和《骷髏幻戲圖》有相通之處,比如人物的衣服非常合身,線條流暢,就連骷髏穿的衣服都如此;都有裝滿物品的擔子;都有婦女和小孩。
元代畫家黃公望看完李嵩這幅圖以後,提下了小令《醉中天》:「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
簡單的解釋呢,就是說:這世間上有些人,沒有皮和肉如同骷髏一般,挑著一擔子(背負)苦和愁。自己就是被人操縱的傀儡,卻還操作小傀儡。從黃公望對《骷髏幻戲圖》的解讀,可以看出人世間的這些無奈。
原來,在宋元時期,「骷髏」是一種關於人的諧謔式(語言滑稽而略帶戲弄)隱喻,道家有「樂死」的說法,佛家也有「涅槃」的說法,這才是當時骷髏幻戲的思想淵源。因此,也有人說這是李嵩個人非常諧謔的格調,說人死後的重生。
現代書畫專家也贊同古人的看法,「大骷髏」是一個貨郎,行走江湖拖家帶口,在當時的社會上流浪,妻子只能帶著孩子一起出來等丈夫賺錢,他們操縱骷髏,自己也被生活操縱,表現出底層人民的辛酸。
可也有網友反駁,畫面中的「大骷髏」和身後的婦人,衣著得體,婦人甚至還佩戴首飾,條件也不是很差,而且表情很祥和,沒有流浪的苦楚,是不是骷髏想要「復活」才操縱「小骷髏」?
不過看畫賞畫就像做閱讀理解,「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相同的事物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覺得這幅乍看一眼有點陰森的「鬼畫」,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