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中開啟「智慧餐廳升級版」
不帶飯卡 只需「刷臉」就能吃飯
「叮鈴鈴……」
「稍等,我帶上飯卡。」
「不用啦!帶上你的臉就行啦!」。中午下課鈴聲響起的同時伴隨著的是老師學生們肚子發出的「飢餓警報」。9月4日,記者在蘭州市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不僅吃上了營養豐富的午飯,還體驗了一把「靠臉吃飯」。這家餐廳成為甘肅首家運用「刷臉支付」的智慧餐廳,老師和學生的校園卡信息與結算臺人臉識別系統綁定,結算時只需要抬頭看一看面前的攝像頭就可以完成支付,全程僅需一秒鐘,不僅省去了人工計算的時間,還避免了忘帶飯卡餓肚子的尷尬。
刷卡+刷臉提高的是速度,贏得的是時間
去年9月開學季,西北師範大學開啟了智慧餐廳模式,推行自助選餐無人結算。就餐者在60多種菜品中自主挑選,結算時通過掃描餐盤底部的晶片計算總價,只需要刷一刷校園卡3秒鐘便可完成支付,與此同時,就餐者還可以看到菜品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含量,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智慧模式實行了一年多,受到了師生的廣泛好評。因此,今年9月開學季到來的時候,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開啟了「智慧餐廳升級版」模式,結算時不光可以刷校園卡,還可以直接刷臉。「我總是忘記帶飯卡,付錢的時候才尷尬的讓其他同學幫我刷卡,但是現在可以刷臉,方便多了!」除此之外,不到2秒就可完成支付,真正做到了「閃電結算」。
「以前人工結算一份餐的時間,現在可以結算6到7個人,而且機器結算完全避免了計算錯誤的問題。」餐廳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結算速度的提高不僅僅提高了就餐效率,更為學子們爭取了更多寶貴的午休時間。據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飲食中心主任張正海介紹,師大附中學生老師共3000餘人,中午就餐人數大約1500人,原先集中就餐時間為中午12時到12時40分,但刷臉結算運用後,大大節省了排隊支付的時間,集中就餐時間縮短了近一半,為學生爭取了更多的午休時間。「學校有規定,12時50分住校學生必須回到宿舍午休,但以前經常有學生由於排隊吃飯耽誤了午休的時間,現在幾乎不存在這種情況,吃得快的學生中午可以多睡十幾分鐘,對於他們來講這是很『寶貴』的。」張正海欣喜地說。
吃飽+吃好改變的是形式,提升的是質感
說到食堂,更多聯想到的是「大鍋飯」、「吃飽就行」、「沒啥營養」。但對於課業壓力較大的高中生,不光要吃飽肚子,還要做到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才能達到「吃得好學得好」的效果。師大附中智慧餐廳改變了學生被動吃飯的形式,利用大數據合理分析學生的口味喜好,經過科學的營養搭配,將菜品由原先的每餐品種不足10樣增加為現在每餐品種100多樣,給來餐廳就餐的師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打造了校園「美食聚集地」。「種類變多了以後,吃飯的過程就是休閒放鬆的過程,以前覺得吃飽就行了,現在吃飽肚子的同時還會注意自己最近攝入的營養成分,有針對的去挑選菜品。」一位就餐的高三學生告訴記者。
這家智慧餐廳不光將菜品的營養成分和單價提前「寫」入晶片,還將菜品的製作流程也錄入晶片,通過大數據分析,靈活調整菜譜,確保菜品有源可溯的同時避免了浪費。負責這家餐廳運營的天香百合智慧餐飲出品總監吳貴雄介紹道,原先餐廳不知道孩子們想吃什麼愛吃什麼,每餐泔水量近300斤,浪費現象比較普遍,引入大數據分析後,泔水量每餐不足50斤,孩子們大多數都能做到「光碟」。當記者置身這家智慧餐廳,聽到師生對餐廳最多的評價是「高級」、「享受」、「有質感」。
機器代替人工是否會影響餐廳服務人員的就業?這個問題也被這家智慧餐廳完美地解決了,不光沒有造成大批量人員失業,還促進了就業。師大附中智慧餐廳將原先打飯和結算的人工全部交給了一臺精準度非常高的機器完成,解放了雙手的他們如今在餐廳「專崗專責」的制度下認真精細地工作著。師大附中智慧餐廳經理宋凱亮說:「專崗專責達到的是『1+1>2』的效果,活兒幹的細了工資卻變多了!大家都很高興。」
據了解,「刷臉支付」的智慧餐廳下一步也將陸續走出校園,讓如此高級智慧的就餐方式和更多蘭州市民見面。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安娜 張亞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