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對現代的動漫迷而言,《城市獵人》應該不是那麼熟悉的作品。但是對1980年出生的男生(大叔)們來說,《城市獵人》可是與《北鬥神拳》並列神作的少年漫畫。
而這兩部漫.畫,也是把日漫視為洪水猛獸、"文化侵略"的時代,被當成是荼毒青少年的兩大作品——爆頭炸肚家常便飯的《北-拳》當然是"暴力"代表;而"色情"的擔當作品就是《城市獵人》了。
暴力美學經典
在暴力美學上,這漫.畫是典型的男兒硬派漫.畫,充滿暴力血腥,在當時是熱血漫畫代表。所謂暴力美學,除了漫畫中經常出現被殺死的人會爆頭爆腦,鮮血亂噴,死狀恐怖外,作者還擅用男兒間打拳頭交而建立友誼,和一些經典對白,將暴力升上美學層次。
首先,拳四郎的打鬥風格,明顯參考了六十年代李小龍,由角色造型到出招時痛嘔敵人的"喳喳喳"呼叫聲,看得叫人痛快!而漫畫中部分大反派,並不是真的大奸大惡,而是深信透過自己的武功,建立一套合符自己正義標準的秩序,企望終結這亂世。拳四郎與當中不少角色,會相互間識英雄識英雄,例如南鬥仁星為救幼年拳四郎自殘雙眼,本來大熱繼承北-拳的二哥託奇犧牲自己身陷核爆而救了拳四郎一命,很多這類男兒情誼當年均看得人熱血沸騰。
"色情"的擔當
其實如果比起現在動不動就"妹控"、就"寢取"、就"輕工口"的動漫作品,《城》簡直健全得不得了。偶爾會出現的美女畫面從來就三點不露,真的讓人覺得"不好意思"的畫面,都是男主角起生理反應的時候,而且都是用在搞笑橋段裡。
如果真的要講"不好意思"的話,我覺得某香港前動作巨星的真人版城市獵人電影,還比較猥褻百倍。
▲某香港前動作巨星的真人版《城》電影。當時主角名字還從陸羽獠變成了"孟波"。
說到電影版,就不得不提一下這部作品在內地流行的時代背景了。其實很多人認識《城》主角的名字,並不是原版的"陸羽獠",而是盜版時代的"孟波",就連電影版也是使用這個名字。在日本動漫存在如空氣般理所當然的現在,我們已經很難想像內地曾經嚴禁過日本漫畫,甚至所有的漫畫作品都需要審定才能出版。
但是在這種表面上嚴禁日本漫畫文化侵略的時代,讀者們並沒有停止對日本漫畫的需求,80年代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的影視管道,雖然日本的動畫產業已經進入黃金時代,可是國內大部分看得到的動畫還是得經過錄像帶店裡的出租錄像帶,而且應該都是當時在日本的中國人從電視臺偷錄的。雖然看得到《城》等作品的動畫,但是要照集數一路從頭看到尾有一定難度。所以當時的日本動漫文化,主要的傳播媒介還是盜版的漫畫出版品。
《城》連載時正是我的小學五六年級的時期,所以作品裡那個槍法神準又超帥的真男人,就理所當然成為我的偶像。雖然一槍就打下直升機的設定現在看來實在太過虛假,而且當時看來細緻的人物和情節設定,從成人角度來看就是一廂情願,也沒有少過(像是用槍對決的時候感覺得到對方的"殺氣"之類的),但是當時怎麼懂這些道理。
其實《城》的作者北條司,在這部作品前就有另一部暢銷的作品《貓眼》。但是《城》更加突破尺度的黃腔搞笑和美型畫風,最重要的是以男生當主角的特性,讓這部作品大紅大紫。
這部作品一開始連載時其實反應平平,因為開頭的情節是走社會寫實派路線,主角真的是個殺手、劇情裡也不少人領了便當。但是在擔當編輯(日本的連載漫畫都有個專屬的編輯,負責每個漫畫家)的建議之後,改走軟性和自嘲路線,才有了後來動漫史上的這部經典作品。
《城》連載的《少年JUMP》雜誌,是以讀者票選的人氣投票作為判斷標準,只要連續幾個星期人氣不振的話,立刻不管劇情進行到什麼地方都給你兩個星期收尾,然後腰斬。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體制下,其實擔當編輯和作者會成為福禍共享的戰鬥夥伴。這種擔當編輯制和無情的人氣投票制,也打造出了日後JUMP驚人的周銷600萬部傳奇——但那是在沒有網路、主流媒體佔盡社會發聲優勢的舊時光。
對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舊時光永遠是美好的。
▲《城市獵人》好幾次登上《少年Jump》雜誌的封面,在日本少年漫畫的黃金年代,帶有一點成人風格的《城》仍佔有相當的人氣地位。
現在已經是大叔、大嬸們的《城》迷,也一直覺得《北-拳》和《城》的寫實劇畫風格才是王道;現在的動漫流行風格,根本是一堆分不清楚誰是誰的巨眼無鼻蘿莉。不過時代的喜好會不斷改變,《北-拳》和《城》從引領時代的美圖代表,變成充滿昭和氣息的舊式畫風和老派故事。
《北-拳》故事講述199X年,世界在大規模核戰後,由於新式武器已在核戰中大量銷毀,剩餘人類重回以原始冷兵器和拳腳功夫競爭時代,大家爭奪僅有的生存資源而弱肉強食,互相廝殺。而主角北-拳繼承人拳四郎憑著威力無比的暗殺拳法"北-拳",展開在這亂世中尋找他的愛人尤莉亞的旅程,其間在路上相識小孩琳兒和巴託,與他們鋤強扶弱,維護正義的故事。
而本篇故事發展,拳四郎憑北鬥神拳,先後大戰南鬥神拳各派拳師,最後和與他同樣懂得北鬥神拳的大哥拉歐之戰作結。
《北-拳》的故事簡單直接,只是在訴說一個後核戰時代,在無政府的社會中,武力成為唯一斷定是非標準的方法,主角拳四郎如何以神拳,捍衛人倫正義,爭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打倒一連串壓迫百姓的惡霸,反派角色級數由一般小兵升級到後來的波士級,成為當時在平民流傳的正義傳說。
與近十年的審美觀不同,現在漫畫會有較為"唯美"的形象(例如《聖鬥士星矢》便走這畫風),而《北-拳》創作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流行史泰龍、施瓦辛格這類大塊頭的肌肉猛男,因此《北鬥》中的角色設計,不論主角拳四郎或大多數的反派,都是渾身肌肉,大塊頭的造型設計。而在美學風格上,故事中的末世美學深深受到1981年上映的《衝鋒飛車隊》影響,不論在角色造型和環境設計上,《北鬥》明顯有參考前者電影作品。
《城市獵人》的基本套路,就是數周結局的"單元式故事":任務依賴者永遠只會是美女,然後冴羽獠也一定會向美女毛手毛腳,而且蠻高機率在接受依賴之前,美女就會先遇到斬羽獠,然後覺得他根本是個沒用的變態。故事中段時,美女必定會遭襲,然後看來沒用的濮羽獠立刻發揮主角威能,輕鬆把壞蛋趕走,再發現美女不為人知的辛酸秘密。故事過程間 噗羽獠的搭檔阿香簡直是搞笑擔當,不是拿著大槌子不時追打 冴羽獠,就是誤會認真工作的冴羽獠,然後讓他遭受男性最害怕的種種皮肉痛。當然,最後結局一定是城市獵人完美達成任務,最後美女懷著對冴羽獠淡淡的思慕離開。
最重要的是冴羽獠的心上人明明是阿香,卻每次都要取笑她男人婆,沒胸部啦,故意要在她面前非禮其他美女。而這是因為陸羽獠用輕浮來掩蓋自己身為傭兵的悲慘過去,而且不想讓心愛的人和自己一起活在黑暗世界的心情。簡單來講,就是過時的"昭和式男人浪漫"。
當然這種昭和式浪漫如果要嚴格分析的話,可以和"侘寂"和"粋"這種日本傳統的美學一起探討。但這部大眾娛樂作品反映出的,簡單說就是當時少年男性心目中"真男人"的形象。許多五六年級的大叔們,就是看著這種價值長大的。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80年代由《城》等作品,開創的動畫與漫畫平行,同時連載的複合媒體方式沿續至今,當紅的作品風格已經大大轉變。
當時的少年們已變成大叔大媽,過去喜歡的作品和今日流行風格的格調不合,自然產出了一種"還是舊時光好"的懷古心情。而且其實他們仍然保留著過去培養起來的閱讀漫畫習慣,雖然有些變成了青年漫畫的讀者,但是大部分還是懷念那個時代的作品,先入為主地覺得後面紅的都不是真正經典。
所以當北鬥的擔當編輯、後來也成為JUMP編輯長而創下600萬紀錄的堀江信彥,在因為銷售不振而於2000年離開集英社後,就和《北-拳》作者原哲夫和《城市獵人》作者北條司成立了公司,發行了新的漫畫雜誌。雜誌的看板作品,就是《北-拳》的續作《蒼天之拳》,和《城》的續作《天使心》 ——簡單講,就是重炒冷飯了。
這兩部作品挾著巨作重現的氣勢,的確在當時也掀起了一股熱潮。不過熱潮一過,大家終於還是重新確認了一個真理:記憶可能還是留在過去最美麗的時候最好。
▲舉辦籤書會的北條司,隔年推出續作《天使心》,此外,北條司還有一位著名的漫畫家徒弟:《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
《城》故事中呼叫主角的方式,是在新宿車站東口的"傳言板"上寫下"XYZ"三個字。在手機密度快比人口還高的東京,傳言板早就因為失去功能而在車站消失,而且新宿東口本來就不曾設置過傳言板,這是《城》的獨特故事設定。
《城》或許已經是年輕動漫迷不曾聽過的名字,但是就像80年代的《北-拳》等名作一樣,過去的讀者們年歲增長、成為有經濟能力的中年,這些作品IP就被大量運用在中年以上階層的商業活動上繼續活躍。
這種分齡化的方式要讓銀髮的粉絲們繼續花錢,繼續追憶他們青春時的美好年代。不過作品不是老就是好,還是要講究一定的代表性和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