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P是未登記的證券。XRP因此一路暴跌60%,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12月28日,SEC又指控加密貨幣對衝基金Virgil Capital涉嫌欺詐,並且直接下達了資產凍結令。1月5日,加密投資機構Cinneamhain Ventures的合伙人在推特上羅列了老長一堆證據,稱波場可能正在被SEC調查。
在幹翻瑞波之後,SEC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
波場?波卡?USDT?LINK?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
過去哪些項目「得罪」過SEC
瑞波幣的暴跌,讓大家意識到了SEC的威力。
但其實瑞波並不是第一個「得罪」SEC的加密貨幣項目。
2018年至2020年,SEC至少對21個加密貨幣項目進行了指控並處罰。而從時間線來看,SEC在2020年開出的「罰單」尤其之多。
SEC(證券交易委員會)是美國監管加密貨幣的主力機構,它的執法依據主要是 《證券法》。
簡單來說,在美國ICO一直被定性為證券,所以它必須按照證券法的要求進行註冊。
比如這次SEC指控瑞波,就是認為瑞波進行了13億美元的未經註冊的證券出售。
而「得罪」SEC的後果又是什麼呢?從過往案例來看,主要是兩種結果:
▌項目叫停:全額返還融資,並罰款
最典型的就是 Telegram 。
2019年 Telegram 靠著不到200人的私募,融了十幾億,並計劃在10月底發行代幣Gram。誰知SEC搶先一步,在10月12日就把 Telegram 給告了。
最終Telegram同意向投資者返還12億美元,並支付1850萬美元的罰款。
▌項目繼續運行:罰款和解
比如大家相對熟悉的EOS和XTZ兩個案子。
他們都曾被SEC指控是未經註冊的證券,但最終都「花和解金買平安」,分別繳納了2400萬和2500萬美金的罰款。
瑞波的屬性和這兩個加密貨幣類似,所以這次大概率還是會以「交點罰款」來了結,整體被端掉的可能性不大。
SEC「搞」項目的標準是什麼?
2020年,SEC對幣圈頻繁「狙擊」,2021年肯定也不會手軟。
而在分析「下一個是誰」之前,我們不妨先弄清楚SEC「搞」項目的標準是什麼?
▌1、是否是證券
這是最基本的判斷標準,畢竟SEC管的是這個。
目前市場中那麼多幣,SEC只認為比特幣和以太坊不屬於證券,對其它的加密數字貨幣並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表態。
我所見到的ICO都是證券。2018年Q1,ICO募資金額高達63億美元,它們從未遵守金融市場法規,SEC有權監管。至於比特幣,它是一種支付方式,不在SEC的監管範圍內。—— SEC前主席 傑伊克萊頓
以太坊最初發行的方式雖然是ICO,但是目前乙太網絡已經足夠去中心化,不會再由一個中心化的第三方進行運營。所以不屬於具有證券發行特徵的集中參與者類型。——SEC金融部門主管 威廉希曼
▌2、去中心化的程度
從SEC判定以太坊不是證券的理由,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被SEC判定為證券的可能性就越低。
另一方面,SEC起訴的加密貨幣必然是需要有一個中心化的發幣方,否則SEC就沒有一個可下手的主體呀。
▌3、影響力
加密貨幣項目的影響力怎麼看?融資金額、市值排名以及是否上了Coinbase等合規交易所。
鐵拳出擊「搞」項目,除了維護證券交易市場的穩定 ,順帶的目的也是為了搞錢。
所以SEC肯定喜歡影響力大的項目,畢竟大項目油水多,來錢快。
另外,項目在美國的影響力,決定了SEC起訴的優先級。
簡單說,一個項目主要運行在美國之外,那麼即使它違反美國證券法,SEC也不急著幹翻它。但是如果會對美國的市場影響巨大,那一定會緊急處理。
EOS和Telegram就是很好的對比案例。
EOS的募資和項目運作,並不主要發生在美國,對美國的影響較小,所以最終能和SEC在庭外和解。
而Telegram發行了29億枚代幣,其中10億都賣給了美國投資者,對美國市場影響巨大。所以SEC必然要緊急叫停。
▌4、處理的難易程度
最後一點,追求命中率,考慮時間成本。
SEC也是個組織,也是有 KPI和績效的,肯定不喜歡搞個項目然後拖個三五年才有結果。
所以項目處理的難易程度也是判斷標準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最開始的統計列表中,我們看到SEC還處罰過很多不知名的小項目。
接下來哪個幣種最危險?
▌USDT
一提到監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USDT。
但其實美國在區塊鏈監管方面,涉及的機構比較多,並非只有一家SEC。
USDT作為一種穩定幣,其實是很難被界定為證券的。所以它不太可能成為SEC的下一個目標。
另外,能夠管USDT的監管機構其實是FinCEN(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和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前者,USDT已經FinCEN下註冊並接受監管。
後者,USDT早在2017年就收到過CFTC的傳票,但並沒有影響其發行。
這樣來看,USDT反而是安全的。
▌波卡DOT
波卡前陣子漲得很兇,市值排名上升到了Top8,關注度蹭蹭蹭就上去了。
鑑叔查了一下,波卡背後的Web3基金會主要在瑞士,而整個項目的運營和生態的發展遍布全球,並不主要在美國。
但是波卡的問題是之前有過三輪募資,總金額達2.5億美金,著實不低。所以還是有一定概率遭到監管。
▌LINK
Chainlink 是做去中心化預言機的,在2017 年有過3200 萬美元的融資,不過之後寂了兩年,一直到2019年才突然爆火。目前市值排名Top9,影響力還是挺大的。
而且 Chainlink 背後的主體公司SmartContract控制著每一個節點,中心化程度嚴重。況且這個SmartContract還在舊金山。
其次,LINK總量10億,ICO賣了3.5億個;挖礦獎勵3.5億個(鎖倉中);剩餘3億個歸團隊所有。
2020年年中,團隊的地址就一直在出貨,90天內通過一系列洗幣的操作賣出400萬個,獲利大概在6000萬美金左右。
根據Zeus Capital的報告,LINK團隊可能已經通過賣幣獲利超過 1 億美元。這一點和瑞波幣如出一轍。
所以,鑑叔認為LINK被SEC盯上的概率非常大。
▌恆星幣XLM
恆星幣最初是基於瑞波協議創建的,後來進行了分叉。兩個幣種無論是定位,還是技術都十分相似。因此有人認為SEC這回極有可能順手「搞」一下恆星。
但恆星背後的主體是恆星發展基金會,它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主要通過捐贈以及 XLM 發行總量的 5% 來支付運營成本。
代幣分配上,恆星幣有 95% 都是免費發放的。
所以論去中心化程度,恆星幣要好一些。
另外 ,ADA雖然主要運營在日本,但是因為當初ICO融資金額較大,所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而討論聲很高的孫宇晨的波場,目前市值已經掉到了第17位,影響力一般,反而風險不高。
鑑叔總結
SEC就像一條鱷魚,大部分時候它都像飄浮在水面上的樹樁一般紋絲不動。
但是一旦鎖定目標,並且掌握確鑿證據,它便會張開血盆大口,發起致命一擊。
SEC早已對某些加密貨幣虎視眈眈了,2021年勢必會一躍而起搞突襲。而在Top10裡面,我認為LINK是最危險的。
至於「下一個」到底是不是LINK,讓我們持續關注SEC的動作。
兄弟們,覺得講得有道理:【讚賞】 【打賞】一下,活躍一下氣氛。【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