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2021-01-11 央視網
《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原標題:

  中新網12月17日電 由央視綜藝頻道(CCTV-3)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12月17日晚19:30即將播出第三期節目。本周,來自河南省博物院的三件傳世國寶——婦好鴞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將在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三組「國寶守護人」的演繹下,展現其充滿傳奇性的前世故事。

  作為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河南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誕生與繁盛。本期節目中展示的三件國寶「年齡」加起來超過萬年,其中婦好鴞尊、雲紋銅禁都和酒有關,賈湖骨笛則將中華文明的音樂歷史拉長到了8000多年前。究竟這些傳奇國寶的背後都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三位國寶守護人又會如何演繹這些傳奇?

  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婦好守護鎮館之寶

  作為我國歷史上創建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自1927年創建至今已經整整90年,期間徵集、出土館藏近17萬件。由於地理原因,河南省博物院中的館藏歷史也十分久遠,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此都一覽無遺。

  本期節目中,作為河南省博物院鎮館之寶的婦好鴞尊就是出土自3000多年前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墓中。作為王的妻子,婦好不僅是母儀天下的王后,還是當時地位崇高的大祭司和統領大軍的將軍,堪稱「三位一體」的「女武神」。而婦好鴞尊,正是武丁為了獎賞婦好打敗異族部落而特意打造的祭祀酒器。由於貓頭鷹造型的青銅器非常稀有,並且裡面還刻有「婦好」的銘文,因此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上來講,婦好鴞尊都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

  為了演繹這位傳奇「女戰神」的經歷,劉濤在現場連換三套服裝,為觀眾展現了三千年的戰爭和祭祀場景。對於這位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劉濤也仰慕已久,直言:「曾經有人找我演婦好。我也很嚮往這位集三者為一體的傳奇女性,但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那個劇沒拍成。這次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我終於等到了婦好,也算圓夢了。」

  除了劉濤的圓夢演繹,當年親手將婦好鴞尊挖掘出土的考古學家鄭振香老師也現身講述了與國寶的今生故事。據悉,當時鄭振香還差點與婦好鴞尊「擦肩而過」,這段經歷又是怎麼回事?

  雷佳音演繹「雲紋銅禁」前生故事

  雷佳音變身楚國「令尹」詳解國寶意義

  婦好鴞尊作為祭祀酒器,由號稱「酒中豪傑」的劉濤守護可謂相得益彰。而節目中另一個同樣與酒有關的國寶雲紋銅禁,守護者也和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作為2500多年前楚國黃金時代的青銅文物,雲紋銅禁自出土之日起便有著三宗「最」的稱號:體積最大,年齡最大,工藝最精美。尤其是其身上由c、t、s等樣式的銅梗拼成的雲紋,繁複華美至極。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節目中,雷佳音化身楚國「令尹」,與誤入墓穴的漢代學子圍繞著雲紋銅禁展開了一場有關楚國800年沉浮的討論,情到深處甚至痛哭流涕,不能自己。國寶與國寶守護人的搭配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雲紋銅禁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蔡國慶父子守護8000歲骨笛傳承中華音樂

  本期節目中,除了出現節目的第一位女守護人,還出現了第一對父子檔守護人——蔡國慶、蔡軒正父子。作為著名的歌唱表演藝術家,蔡國慶將要守護的國寶自然也與音樂有關。

  作為三件國寶中「年齡」最大的國寶,賈湖骨笛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以鶴類禽鳥中空的尺骨製成。在賈湖骨笛現世之前,大多數人認為先秦之前只有5聲調式,但這支七孔笛不僅改寫了這個歷史,還將中華的音樂歷史延長了幾千年。據悉,賈湖骨笛先後共被發掘出土30多支,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比古埃及早2000年。其中,這支七孔骨笛可以說代表了當時製作的最高水平。

  雖然目前蔡國慶最著名的身份是歌手,但畢業於中戲的他以前學的是表演專業。這次帶著兒子一同出演8000多年前的「原始人」,蔡國慶也直言是一個挑戰。究竟在8000多年前,圍繞這支骨笛會有怎樣的故事?

  此外,蔡國慶還將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家蕭興華帶大家一同聆聽8000年前的骨笛聲。究竟流傳了8000年的骨笛會奏響怎樣的樂曲?更多精彩,敬請期待12月17日晚19:30央視綜藝頻道(CCTV-3)《國家寶藏》。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劉濤變戰神還原「華夏1號女英雄」
    而就在本周,首位女性「國寶守護人」劉濤終於將要登場。劉濤不僅是節目中第一位女性國寶守護人,更是節目最初籌劃期間首位表達參與意願並確定加盟的明星嘉賓,堪稱《國家寶藏》「1號國寶守護人」。節目中,劉濤將守護的國寶是出自中國商朝晚期的婦好鴞尊,婦好鴞尊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商王武丁賜給妻子婦好的一個造型獨特的酒樽。當年出土時,婦好鴞尊在婦好墓的兩千多件珍貴文物中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寶藏中的寶藏」,因其十分罕見的造型還被河南省博物院稱作「鎮館之寶」。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
  • 7-這個特殊的2月,我們開啟鎮館之寶雲遊覽
    怎麼辦呢,無意間連續看了幾集《國家寶藏》,突然發現我們之前對於博物館的參觀是多麼的膚淺,要麼就是請講解員,要麼就是自己走馬觀花。而現在我們都做不大,那麼給大家在群裡展示一下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以及背後的故事,自己學習整理,帶大家一起聽聽故事。-02同步故事到「天天轉轉」,讓整理的內容更有價值。
  • 一件唐代小楷在敦煌出土,字字絕美,乃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敦煌遺書《西晉陸機辯亡論》藏經洞當中的文物有5萬件以上,橫跨千年之久的文物埋藏其中,王道士並非不知道這座洞窟的價值,他上奏縣官,經過層層上報之後,各級官員對此卻無動於衷,許多官員將部分寶物當作了行賄之物,而那些不被重視的寶藏
  • 陶倉樓何以成為鎮館之寶?《懷川寶藏·奇妙博物館》為您揭秘
    陶倉樓何以成為鎮館之寶?《懷川寶藏·奇妙博物館》為您揭秘 2021-01-04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星堆博物館3件鎮館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
    本報訊(成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12月4日,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發布本季節目亮相文物名單,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一號青銅神樹從眾多精美文物中脫穎而出,將在節目中與全國觀眾見面。
  • 《國家寶藏》熱播,比亞迪麾下王朝戰神參上!
    光輝燦爛的國家寶藏,搭配星光熠熠的傳奇再現,這一季《國家寶藏》果然不負眾望,一經開播就迅速搶佔全國觀眾的注意力,用9個博物館27件頂級館藏寶物,讓中華文明再度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國家寶藏們如此給力,身為國寶守護者的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自然也不能輸了人氣。
  • 《國家寶藏》電視劇熱播效應 9大博物館成「網紅」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劉佳)日前,被稱作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正在熱播,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一一亮相,無不令人讚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懷更是打動人心,在一夜之間讓博物館成為「網紅」。  記者從驢媽媽旅遊網了解到,自12月初《國家寶藏》節目開播以來,「博物館」相關旅遊產品的搜索量環比上升近1倍。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78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首先列舉各個文明古國的博物館,以收藏各自國家古代文物為主,較少收藏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藏品。  1.埃及國家博物館(Egyptian Museum)。  建於1858年,收藏了古埃及各王朝的頂級文物十二萬件,包括一些知名的法老木乃伊。  鎮館之寶:法老圖坦卡門的金面具,見下圖。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6、人面魚紋彩圖陶盆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
  • 澤塔奧特曼:廁所戰神伽古拉圓夢,寶藏大叔葉虎身份很不簡單
    1、廁所戰神伽古拉伽古拉如今是真的悠閒,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也怪不得會被網友戲稱為老年生活。雖說伽古拉很悠閒,但感知能力卻十分出色。鏑木(賽雷布洛)出現在軍械庫附近,伽古拉救感知到了,連筷子上魚肉都沒吃,就去「上廁所」了。
  • 澤塔奧特曼:廁所戰神伽古拉圓夢,寶藏大叔葉虎身份很不簡單
    1、廁所戰神伽古拉伽古拉之前,總是以「上廁所」為藉口,偷偷變身魔人形態活動,因而有「廁所戰神」之稱,如今圓夢了。2、「寶藏大叔」葉虎另一位備受網友期待的葉虎班長,葉虎簡直就是「寶藏大叔」,學過億點點。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一眼千裡,這些龍泉青瓷憑什麼成為「鎮館之寶」?
    青姬《國家寶藏》火了,同時也帶火了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鎮館之寶」或獨一無二,或聲名遠播,對於一個博物館來說,是靈魂所在。暑假將至,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旅行,往往也會到博物館去參觀,看看那些「鎮館之寶」。今天,我們把被各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的龍泉青瓷做個匯總,一共是11件,其中三件是日本國寶,這期就重點介紹這三件。
  • 乾隆都被「玩壞了」 《國家寶藏》會成為2017年綜藝的...
    其實,這是一種新的創新和探索,不同於以往一本正經講文物的文博節目,《國家寶藏》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  而明星就在節目中擔當寶藏的「國寶守護人」,以小劇場的形式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第三季來了 沒有兩把刷子怎敢當守護人
    2017年,國家寶藏首次亮相。本以為是一個普通的文化科普節目,沒想到吾小朵看了一期後就沉迷其中,瘋狂打call,真香無疑。國家寶藏目前已經推出了兩季,每一季聯合九大博物館,每個博物館甄選三件國寶,每件國寶都有一位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通過情景劇表情為觀眾講述國寶前世的故事,除此之外,每位守護人會請出一位與國寶相關的專家或團隊講述國寶今生的故事。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草原寶藏」鎮館之寶恐龍蛋
    新華網 徐紅梅攝二連浩特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是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22年,中亞考察隊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和蒙古國的火焰崖發現的蛋化石首次被認定為是恐龍蛋,這使二連浩特成為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之一。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的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