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94歲老人被抱著進行人臉識別、老人是否被科技邊緣化甚至拋棄……
一系列的熱搜話題,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高效便捷的生活並不屬於所有人。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智慧型手機以及圍繞它引發的一切事物都意味著「麻煩」和「無助」。
尤其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一柄放大鏡將這些「麻煩」和「無助」無限放大。「無健康碼遭遇拒載」、「不填健康申明難出小區」、「不掃碼不能進站乘車」等遭遇數不勝數,不少老年人在數位化的洪流中幾乎寸步難行。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網民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22.8%,60歲以上網民佔比10.3%。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8.1%。
最近,國辦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將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並推動部分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
而在政策引導以及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國內一些網際網路企業也積極響應,推出老年人專用版的硬體或者軟體應用,掘金這個銀髮市場。
可是數位化有罪嗎?這個社會可以拋棄數位化嗎?答案不言而喻。數位化這趟列車在高速前進中留下的數字鴻溝,實質上是時代發展與用戶需求脫節的現象。
用戶需求的背後是個人發展,而每個人的發展都有一條明顯的曲線。比如人類在青壯年時期普遍精力旺盛,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接受、學習新事物的效率非常高,發展曲線陡峭。但年老之後,無論在主觀能動性還是客觀可行性上,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都會降低,發展曲線相對平緩。
而數位化時代開啟後,社會已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變化緩慢,如今新事物的湧現不再按年、月計算,而是按分、秒躍進,新的生活方式會快速取代舊的生活方式。整個社會的需求曲線越變越陡,勢必與部分老年人的發展曲線出現了錯位,而這種誇張的「錯位」,讓「銀髮」一族變得手足無措。
與此同時,社會輿論中通常會把「人口老齡化問題」說得像一種疾病。不少專家也認為,人口老齡化會降低經濟的長期結構性增長率。
的確,目前的形勢對醫保和社保的要求將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但是危機未必不是轉機,老年人市場或許是被人們忽視的最大機遇。
目前,世界人口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而且速度遠超任何一個歷史階段。聯合國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指出,從2015年到2030年,世界6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預計將增長56%,從9.01億增長到14億,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預計將比2015年增加一倍以上,達到近21億。而我國也將在21世紀下半葉進入穩定的老齡社會形態,老齡化水平36%-38%之間,是全球老齡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未來,老年消費者在社會中的比例會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他們大多健康狀況良好,參與工作的時間也將更長,擁有更多的儲蓄和閒暇時間,因而他們會花錢,也願意為價值投資,只是面對數位技術時,略顯手足無措,這些都意味著「銀髮經濟」的無限潛力。
我國的「銀髮經濟」潛力同樣巨大。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205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佔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與此相對應的是,部分老年消費產業供給不足,仍有較多空白市場需要填補。隨著老年人消費理念更新,在線上服務、家居日用、廚具、家具各種家庭消費支出明顯增長。老齡消費人群逐漸呈現出消費需求廣泛、消費觀念不斷升級的特點。
就目前來看,老年人的消費潛能並未充分釋放,因此業內不少人將「銀髮經濟」視為未來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如何讓銀髮族融入數字經濟,主動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不僅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
企業想要老年人融入數位化,就要讓數位化不再冰冷變得有溫度。網際網路產品的設計要以人為本,老人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應該更符合老年人的操作特點。這不僅體現在細節的設計、色彩、交互、文案和動效上,也要積極推進智能產品適老化改造,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事實上,適用於老年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常常使每個人受益,以亞馬遜Echo為例,它是一種語音激活的技術創新,在幫助老年人方面具有驚人的潛力。
乍一看,Echo很像一個科技玩具,實質上它可以幫助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行動受限者或患有其他健康狀況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比如,按他們的需要調整光線、溫度,語音閱讀、播放音樂等。
谷歌曾收購了一家湯匙製造商Lift Labs,它製作的寬柄湯匙安裝有計算機、運動傳感器和可消除70%以上因手顫造成搖動的微型電動機,可以幫助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桌旁正常進餐。谷歌的收購舉動無疑證實了其對老年人市場的野心。
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也不遑多讓,繼此前淘寶推出「老年版」——親情版手淘之後,最近淘寶特價版又上線「省心版」,首先調大字號和產品信息圖區,方便老年人群準確讀取信息;同時簡化了購買跳轉鏈路:打開淘寶特價版,輸入 「省心版」口令完成頁面切換,即可進入專區進行篩選加購。看來阿里已經緊緊盯上了「銀髮經濟」市場,畢竟部分中老年人的購買力也是相當驚人。
騰訊則有較天然的優勢,微信是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重要入口,他們喜歡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轉發各種養生內容,熱衷於發紅包。據企鵝智庫的報告顯示,微信紅包在50歲以上的用戶中達到了64.6%的滲透率和28.1%的活躍度。
此前據微信統計的數據顯示,微信上超過55歲以上的用戶僅佔1%,全國老年人口多達2億。若是能加上這2億多的老年人口紅利,騰訊無疑就又多了一個早日實現流量變現的機會。
此外,騰訊還早早盯上了主打社群類、溝通類的社交電商「拼多多」,而拼多多則是打入中老年市場的利器,可以說在這個消費場景裡,騰訊也率先入局。還有美篇和小年糕,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老年應用」,在年輕人看不見的知青群、老戰友群裡,它們被口口相傳,低調擴張。抖音、快手、趣頭條紛紛調整戰略,發力爭奪中老年用戶。
今年疫情背景下,家人、鄰居等熟人空餘時間增多,幫助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快速推進了數字進程。各大廠商積極投入的社區團購,也激勵了團長帶、幫、教老人下單生鮮百貨,起到了良好的帶動效果。
未來,當社會各界為老人提供高水準的數字服務和支持時,應當不忽視、不放棄任何一位需要數字服務的老年人,儘管老年人群體內部確實存在健康狀況、數字能力、支付能力等差異。
這就要求,網際網路企業打造銀髮族產品和服務體驗時,需要以其需求為中心,具備銀髮用戶的內在思維。不要讓新技術的「數字鴻溝」,成為了老年人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一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