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丨智能化時代不能以扼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嚮往為代價

2020-12-06 閃電新聞

面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將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有人說,老年人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難民」:因為不會使用微信支付,他們被超市和菜市場「嫌棄」;因為不會網上購票,他們在人潮湧動的火車站艱難排隊;老人因為無法提供健康碼,被公交拒載,甚至與疫情防控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的新聞屢見網端。近日,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卻因工作人員拒收現金被拒之門外的新聞,更是讓人既憤怒又無奈......筆者還看到一則視頻,女兒遠程監控與父親對話,發出聲音想要逗逗他,可是不懂新科技的父親卻以為是自己吵到了別人,對著攝像頭連聲道歉,一句句手足無措的「對不起」看得讓人心酸不已。

而像這樣的「數字貧困戶」並非個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億,60歲及以上網民只有0.6億,還有近2億的老年人沒能搭上信息快車。當我們欣然於信息化覆蓋了社會的角角落落,卻也無可否認,一堵無形的高牆正在不同的社會群體間悄然築成。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託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就曾提到過「數字鴻溝」的概念,「信息窮人」和「信息富人」的說法恰如其分。不同網絡素養的人,在數位化時代,所能享受到的紅利是完全不同的。在數字時代浩浩蕩蕩的前進浪潮中,年輕人如虎添翼,老年人步履維艱。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早就有人發出疑問,信息化時代,這些老年人都應該何去何從?我們希望老年人積極擁抱智能化時代,但是相關的服務機構,難道不也應該推出適應老年人需求的服務嗎?

這次從國家層面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更傳遞出了明確的信息:社會的演進,並非是一味地推陳出新。智能化時代,不能以扼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嚮往為代價。給他們留一點「慢速度」的權力,讓他們也能從容不迫有尊嚴地生活,這是一個文明包容的社會應有的溫情。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智能技術再怎麼發展,「人」才是最終的服務對象。「高科技」與「老年人」並不是天然衝突,從去年開始,不少城市都試點上線了「網約護士」,主要針對為不能獨立看病的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群體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便是良好範例。如何換一種柔軟的方式,幫助老年人在數位化時代享受到相應的便利,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等一等」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拉一把」,讓老年人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題中之義。

每個人都有老去那一天,但是時代的進步會帶來多少出人意料的科技革新呢?無可置疑,當社會規則一旦發生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弱者」。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像視頻中與女兒通話的老人一樣,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手足無措。這是在探討他們的現在,何嘗又不是為了我們的未來?(文/王斐然)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閃電評論|資訊時代,用充分的關愛讓老年人遠離「數位化孤獨」
    10月23日重陽節前夕,有媒體發布《2020老年人網際網路生活報告》,首次披露百萬60歲以上老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的行為偏好。報告顯示,全國或有超過10萬老人呈現出極致孤獨的生活狀態,幾乎全天候生活在手機端的移動網際網路上。
  • 黨員幹部當以「三有」盡責擔當丨閃電評論
    在那個「西風凋碧樹」的1921年,中華民族被銬上了沉重的枷鎖,也正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13名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從嘉興南湖的一條紅船出發,帶領我們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才換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 智能化時代,一個都不能少——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多舉措助力老年人...
    智能化時代,一個都不能少——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多舉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2020-12-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評」呂子明:智能化請為老年人搭把手
    通知要求,「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這段話是我們向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服務的指導思想。
  • 人民日報丨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人民日報丨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2021-01-14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
    圖為一位社區老人展示自己的生活視頻。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 閃電評論丨擊楫勇進破浪行 續寫齊魯新輝煌
    閃電評論丨擊楫勇進破浪行 續寫齊魯新輝煌 2020-12-29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景德鎮:以民生為底色,書寫美好生活的時代答卷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美好生活」成為一個高頻詞。2019年,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在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指出,我市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既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莊嚴宣示的持續迴響,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中心城區智慧停車場給市民停車帶來極大便利。
  • 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陽澄湖鎮有個「家」!
    相對於機構養老的「全託」模式,白天託管是一種新型的社區養老模式,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在白天為老人提供一個生活照料和休閒娛樂的場所,這種介於專業機構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間的新形式備受老人的追捧。在陽澄湖鎮許多老人心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為大多數老人離不開的第二個「家」。
  • 酷狗大字版讓老年人聽見美好生活
    沒有健康碼,進不了超市、回不了家,到了醫院,不會網上掛號,又被攔在隊伍外邊……信息化時代,老年人面臨的科技「邊緣化」現象不容忽視,尤其是眾多App,如何助力老年用戶跨越數字鴻溝已成為產品標配。例如酷狗音樂就推出了大字版,專為老年人聽歌唱歌提供服務,產品一經推出,下載總量就突破1000萬,月活躍用戶破百萬……一系列數據反映的是老年人生活正在趨向數位化、時尚化。
  • 調查丨新政出臺滿月,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消除了嗎
    來源:北京商報科技的發展不斷刷新著人類文明的「進度條」,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老年人卻成為了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群體。隨著「全面預約時代」的到來,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就此,一個月前,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各方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
  • 人類2.0時代的「美好生活」
    誠然,在人類2.0時代,技術重新定義了人類,尤其是人工智慧所爭論的「奇點」,是人類能否通過機器智能達到永生的問題,而且像納米技術、生物科技、物聯網、3D列印等這樣的技術不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未來會直接改變人類的身體構成,比如即便在今時今日,無論是心臟起搏器還是假肢的使用,甚至於器官移植在恢復人體功能的同時,也為患者帶來一系列的身心調適問題,因而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
  • 蛋殼雖然破碎了,但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能被打碎
    她看中了能夠看到東方明珠的大露臺,以及可以在外灘晨跑的生活。可是,不也是過了一陣就被房東趕走了嗎?然後,馬上收拾好,不得不越搬越遠,到非常偏遠的地方租房。這正是沒有長租公寓時代,絕大多數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的真實租房寫照。那種遇到一個好的房東,然後能夠長期住下,真就是「燒高香」的運氣。
  • 閃電評論丨莫讓網易雲變「網抑雲」
    隨後,網易雲音樂方面回復稱,出臺了「雲村評論治癒計劃」,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志願者加入「雲村治癒所」,以及由萬名「樂評達人」組成「雲村樂評團」,發起樂評徵集大賽。聽完一首歌,寫下文字評論,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評論七拼八湊、粗製濫造,甚至矯揉造作,難免讓人不適。甚至有些故事複製粘貼、純屬杜撰,邏輯不能自洽。
  •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動搖」……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其中,人民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
  • 跨越「數字鴻溝」,日本老年智能化服務的解法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困境早已存在,而現在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為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數字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國家適時出臺了相關解決方案,要求相關部門要同時以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的方式,來為老年人提供周全、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在圍場,老年人生活得幸福嗎?
    四是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包括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 五是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包括提高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豐富老年人參加文體活動的智能化渠道。
  • 方隅FUNLIVE品牌煥新丨只為實現你嚮往的美好生活!
    《新周刊》在2019年發布了一份以80、90後為調查主體的---《2019年新青年生活方式報告》,報告分別從社交、消費、工作以及住房四個方面,對現代青年的生活態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報告指出:「與被迫漂泊他鄉的『漂一代』不同,被稱為---遊牧世代的現代青年更願意主動跳出舒適圈;他們不拘泥於一地一事的固定生活方式
  • 夯實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三道防線」丨閃電評論
    為此,我們要以「防災減災」日為契機,進一步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三道防線」,切實保衛人民的生命健康與個人財產安全。夯實源頭預防工作,避免災害發生。責任重於泰山,防災勝於救災。災難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對災難的無知。
  • 美好的生活人人嚮往,但垃圾問題是永遠不能避開的話題《垃圾場》
    《垃圾場》是這個夢幻般精彩系列的第九個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看待拋棄的問題,又醜又老的戴夫閉塞的生活在自己的垃圾場城堡裡>幾年前的晚上,他和他的朋友伯利在垃圾場裡喝酒聊天,伯利也同樣跟他聊到離開垃圾場的問題,但固執的戴夫只想在這裡同他的人偶為伴度過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