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關於帝王的傳奇故事中,清末帝溥儀堪稱極為特殊的一位。用溥儀在自述中的說法,溥儀一生做了四次皇帝,只有第四次做「集體皇帝」,才算真正做回了自己。
溥儀一生四次做皇帝,究竟這四次皇帝都是怎麼做的呢?
前三次皇帝人生:溥儀,從擺設到棋子,再到傀儡,從來都沒有做過自己!
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又稱清廢帝,或宣統帝。
溥儀第一次做皇帝:上臺下臺,一切都在懵懂中度過
溥儀一生下來,原本按照大清祖制,皇帝之位是跟他無緣的,可溥儀的人生又充滿了傳奇色彩,在三歲的時候,他竟然自自然然,在毫無紛爭的情況下坐上了大清國的皇帝寶座。
一個三歲的娃娃,他爹也不是皇帝,溥儀為何會這麼僥倖?也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註定了溥儀出生的時空歲月,他的一生經歷和歷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都不會太一樣。
前任帝君光緒皇帝沒有兒子,溥儀的母親蘇完瓜爾佳氏,又是慈禧太后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太后不但特意將其指婚給攝政王載灃,而且還將他們生的兒子溥儀養在宮中。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載湉病重去世,慈禧太后不但將溥儀過繼給同治皇帝載淳,同時,還讓溥儀兼承光緒皇帝之祧,一人挑了兩房。就這樣,溥儀「名正言順」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下繼承了皇統。
於是,溥儀很僥倖地成了大清國光緒皇帝之後的繼任者。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可以說,溥儀的這個皇帝位的獲得,即沒有經過康熙時期殘酷的「九子奪嫡」事件,更沒有走雍正之後神秘的「正大光明」扁「秘密立儲」規則,一切得之,全靠運氣,絲毫沒費吹灰之力。
然而,就連溥儀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天下的便宜果然不是好撿的,特別是他的這個皇帝之位,表面看似十分榮耀,到後來的人生,他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副捆著他透不過氣來的「枷鎖」!不但從此沒了自己的人生和自由,只有滿滿的辛酸,而且還給自己打上了歷史永遠洗涮不掉的「亡國之君」的名號。
因為誰人不知,歷史上的溥儀,他不但是大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而且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後一任皇帝。當然,這樣的人生,在腐朽沒落,風雨飄搖的晚清時代,幼年登基的溥儀他的人生並不能自己做主。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病逝,溥儀登基繼承大統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下午2時左右),在溥儀剛登上帝位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又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而此時,正是三歲的溥儀登上帝位的第二天!
臨終前,慈禧曾留下這樣的訓言: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由此來看,慈禧還是知道一些歷史的規則和教訓,可唯獨她卻無法預測自己的身後事,以及沒有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讓一個年僅三歲的幼兒溥儀坐上皇帝寶座,他能處理國家大事嗎?而且還是在各種社會矛盾累積到極點,以及內憂外患並存,甚至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難時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時代。
溥儀的繼位,從這一點來說,慈禧太后的身後安排,實際是極其不明智的。慈禧太后,她想到了女人不可幹預國政,太監不可專權,卻為何唯獨沒有想到三歲的幼兒不能主持國政,以及帶領中華民族驅除韃虜?這一切,我們不得而知。
在溥儀登基三年後,武昌起義爆發,在清廷內部各派勢力的較量下,年幼的皇帝指揮不動軍隊,縱然下了《罪己詔》也沒用。這時候,袁世凱藉機總攬大權,不僅迫使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又用各種優待條件為誘餌,要求溥儀退位。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布了皇帝《退位詔書》。
至此,溥儀匆匆結束了自己第一次做皇帝的歷程,前前後後也就三年時間而已。
溥儀第二次做皇帝:如過家家般,前後匆匆忙忙只有10天
接著,溥儀第二次做皇帝的時候,那是在1917年的張勳復闢,而這一次,溥儀也僅是坐了10天皇帝就被趕下臺。而且,在這次復闢帝位期間,還曾有1架共和飛機於紫禁城上空投下一枚小炸彈,炸到了紫禁城內東六宮的延禧宮,所幸當時的破壞屬於輕度,這次轟炸,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東亞第一次空襲。
因此,這對於溥儀來說,不難想像,從重新即位皇帝到被迫退位,不但時間極短,內心所留下傷痕的烙印也不淺。
溥儀第三次做皇帝:鮮花鋪設的陷阱,從帝王到囚徒的落差
後來,又到了1932年,溥儀又邂逅了一次做皇帝的機會,但這一次,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儘管,對於這次做皇帝,一開始看似日本人對他大力支持和極為尊敬,可到了後來,溥儀才發現,原來這才是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大陷阱,簡直如進了囚籠,在溥儀的身邊,偽滿洲國的禁衛隊都早被日本關東軍收買,溥儀想逃跑,可結果,每次的逃亡計劃都被告密以失敗告終。
直到後來,還是蘇聯人將他帶了出來,人生命運才算有了轉折,並因此開啟了一番自我反省式的人生改造……
整體而言,回顧溥儀人生前三次做皇帝的經歷,每次,他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都是在任人擺布下如同演戲一般走著過場,從來都沒有做過真正的自己。
第四次皇帝人生:溥儀,沒了帝王的冠冕,卻找回心中的自由王國!
當然,後來的溥儀也算比較幸運的,就是他後來在新中國的思想改造下,內心徹底覺悟,並獲得特赦,而且擁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溥儀仗著這個身份,還參加了民主選舉投票。對於此種體驗,用溥儀的原話來說,他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第四次做皇帝,叫做「集體皇帝」。對能夠自由參加民主選舉的真實感悟溥儀如是描述:
「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利。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由此可見,溥儀對他人生第四次做皇帝,而且是和大家一起做「集體皇帝」,這樣機會的擁有,是他整個人生都從未有過的開心。儘管,民主選舉投票在一般人看來再正常不過。
溥儀在獲得合法公民身份以後,他的覺悟提高了,總算好好的做回了自己,擁有人生絕對的自由和快樂!
在平時工作不忙的時候,溥儀還會寫寫書,其中有本書名叫做《我的前半生》,這本書,他詳細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毫無自由的「末代帝王「到我國自由公民的人生轉變。其中,還記載了這麼一樁有趣的事:
一次,晚年的溥儀去理髮店剪頭髮,他剛坐到理髮店的椅子上,就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東西,他問理髮的師傅,旁邊位子上嗡嗡作響的是什麼東西呢?
理髮師傅告訴他,那是吹風機。
從小在皇宮長大,後來在傀儡政權的禁錮中成長,然後又很長一段人生在監獄中接受改造的溥儀,儘管此前,他一生有三次被人扶上皇帝的寶座,但對於市井鄉民來說並不算陌生的吹風機,可對溥儀這樣有著如此特殊經歷的人來說,顯然他是不曾見過,也十分好奇的。
當他聽完理髮師傅的介紹,緊接著又問出了一句:
「先吹風還是先理髮?」
此言一出,理髮師傅和在場的人個個都被他逗樂了,不禁捧腹大笑!這時,理髮師傅笑著不解地問溥儀:「你沒理過發嗎?」
當然,至於當時的人們知不知道溥儀就是曾經的末代皇帝,但大家當時一定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吧。而對於溥儀來說,顯然,儘管略顯無知,但他內心還是滿心歡喜的。
至少,溥儀他可以自由行走,可以自由和大眾交流,還可以在自由融入集體的過程中,深入民間生活,學到不少曾經在深宮中,以及偽滿洲的禁錮中永遠不可能知曉的生活常識。至少,他這個過時的末代皇帝,也總算跟上了時代步伐,沒有被歷史徹底淘汰。
結語:
溥儀的一生,做皇帝的次數真不少,而唯獨最後一次,做了「集體皇帝」,擁有合法公民身份的溥儀,雖然看似身份普通,摘去昔日帝王的冠冕,但他的感覺,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舒暢,並找回了自己心中真正的自由王國。否則,如果不然,他這個末代皇帝的一生,都將與委屈和辛酸相伴而過了。當時,這在外國人看來,以溥儀這樣的身份,能夠在新中國得到如此善待,和生活得如此自由自在,無不覺得是一種奇蹟!
#溥儀#
『文/淳幀通安,筆名宏羅,本文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留言、探討,感恩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