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徐明庚、曾健報導:有一種苦難叫命途多舛,有一種責任叫自強不息,有一種志向叫身殘志堅,有一種毅力叫永不言輸……他,就是永豐縣佐龍鄉龍潭村委會江仔背村貧困戶肖友根的真實寫照。
命運面前不低頭
今年剛過半百的肖友根因為幼時身患小兒麻痺症,留下了右下肢嚴重畸形等後遺症。由於肌肉萎縮落下終身殘疾,靠柱拐才能行走。
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只得學一門理髮手藝勉強謀生。24歲那年,在他人的撮合下,與身患右半身不遂的羅桂英結婚。
2012年以後,兩個孩子先後升入縣城讀高中,繼之又先後考入大學,家庭開支越來越大,經濟越發拮据,難以為繼,成為典型的夫妻雙殘「弱勢」貧困戶。但當地的黨和政府沒有放棄這類弱勢貧困家庭。
2013年底,經民主評議程序,肖友根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扶貧幹部第一次向他宣講政府的扶貧政策時,肖友根曾有過很強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認為自己夫妻都是殘疾人,兒女均尚未成年,且正在讀初中、高中,夫妻雙殘不說,自己又沒什麼文化,更沒有什麼賺錢的技術,靠什麼辦法來脫貧呢?
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王志芳和結對扶貧村幹部肖來龍及龍譚村黨支書記曾廣禮、村主任劉光楞都覺得,肖友根雖身有殘疾,但頭腦還靈光,扶貧必須先扶志。
他們多次主動找上門來與肖友根交心,安慰鼓勵他,反覆宣講有關優惠政策,打消他的顧慮。
在幫扶幹部的多次鼓勵幫助下,老肖他逐漸認識到,永遠當貧困戶並不是一件什麼光榮的事,必須通過艱苦創業來發展自家的產業,徹底改變自家的現狀。
在黨和政府脫貧攻堅政策的支持下,肖友根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依靠自己的不斷努力和苦心經營,因地制宜發展自家的脫貧產業,並於2017年註冊成立「仁和家庭農場」,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