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主講的螺城書院,遺址牆高兩米多,建議江西文保部門加以保護

2020-12-05 王福星

清朝同治年間,永豐知縣彭際盛重視教育。彭縣令經過多方查訪,選址在二十九都一峰山北麓,建設了螺城書院。螺城書院建立之後,彭縣令禮聘狀元劉繹,擔任螺城書院的主講。

劉繹,字詹巖,江西省吉安府永豐縣恩江鎮人氏。道光十五年,劉繹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劉繹高中狀元之後,不喜鑽營仕途,而是辭官歸鄉,先後擔任白鷺洲書院、青原書院的主講。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68歲的劉狀元,為了回報永豐桑梓,拖著老邁的身軀,領著微薄的薪水,在螺城書院主講兩年。螺城書院因為有狀元主講,因此成了永豐聞名遐邇的著名學府。

圖為螺城書院遺址,雖然歷經歲月洗禮,但是地基清晰可辨。

螺城書院的遺址,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秋江村一峰山北麓。彭縣令辦官學,為何選址在人跡罕至的山上,不選擇辦在交通方便的縣城,或者辦在藤田鎮呢?

這就得從永豐縣的文脈一峰山說起。永豐縣作為一座縣城,歷史上出了287位進士,其中包括五位狀元。分別是北宋武狀元董藻、南宋文狀元董德元、永樂二年文狀元曾棨、成化二年狀元羅倫、還有清朝狀元劉繹。

圖為狀元羅倫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

南昌作為江西省會,歷史上出了三位狀元。贛州作為江西人口最多,轄區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歷史上出了2位狀元。永豐縣作為縣城,狀元數量相當於南昌加贛州的總和,比某些省份的狀元還多。

古人認為,永豐縣之所以人才輩出,是因為永豐縣有文脈一峰山。一峰山脈橫跨藤田鎮與瑤田鎮,山脈周圍的村子,自古以來就是進士窩。

瑤田鎮湖西村出了15位進士,是永豐縣進士最多的村子。嶺南村出了11位進士,是藤田鎮進士第一村。秋江村雖然地域狹小,也出了三位進士。

圖為狀元劉繹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

瑤田鎮的三灣村、梅坑村、梁坊村、水心村,也是人才輩出的進士村。尤其是水心村,先後出了民族英雄羅開禮、明朝狀元羅倫。

羅倫,字應魁,號一峰。羅倫認為永豐縣文脈在一峰山,所以以一峰山為號。羅倫高中狀元之後,鄉親們在一峰山脈建立一峰塔,以此紀念家鄉的驕傲羅狀元。

圖為煥然一新的一峰塔,拍攝於一峰山脈。

一峰塔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至今依然聳立在一峰山脈。2017年,一峰塔作為文物古蹟,登上了江西方志。2018年,江西省和永豐縣有關部門,撥款修繕了一峰塔。

2020年10月21日,藤田中心小學的曾校長和不才一起,在秋江小學吳校長的帶領之下,在一峰山脈找到了一峰塔和螺城書院遺址。

一峰塔經過修繕之後,面貌煥然一新。一峰塔下,還有鄉親們敬獻的花束。一峰塔坐落於瑤田鎮湖西村轄區,有一條土路可以開車前往。非常適合鄉親們自駕遊,鄉親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前往瞻仰一峰塔。

圖為一峰塔下鄉親們敬獻的花束。

跟一峰塔相比,螺城書院遺址就顯得破敗不堪。螺城書院的遺址,坐落於藤田鎮秋江村轄區的山林裡面,地基依然清晰可辨,牆壁比我還高,目測有兩米多高。

螺城書院遺址,距離螺城公墓只有數百米遠。由於螺城公墓通了水泥路,前往螺城書院遺址的交通比前往一峰塔更方便。螺城書院遺址未經修繕,又處於山林當中,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我不建議鄉親們前往遊玩。

螺城書院遺址離水泥路並不遠,只要修數百米水泥路,再把書院遺址上的灌木藤蔓砍掉,就可以開發成旅遊景點。

圖為螺城書院遺址斷牆,雖然被灌木藤蔓覆蓋,但是沒有倒塌。

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可以考慮一下:「能不能撥點款,修通螺城公墓到螺城書院遺址的水泥路,再想辦法修通前往一峰塔的水泥路。把螺城書院建成遺址公園。文保部門應該開發一峰塔與狀元羅倫的文化點,同時開發螺城書院與狀元劉繹的文化點,把一峰山脈的文脈文化,開發成永豐縣的旅遊拳頭產品。」

順便說一下:「武狀元董藻和文狀元董德元,是宋朝永豐縣雲蓋鄉流坑村人。流坑村在1149年劃歸樂安縣流坑村管轄,兩位董狀元的故居,現在位於樂安縣轄區。

本文史料來源:《江西通志》,《永豐縣誌》。

相關焦點

  • 消失的永豐螺城書院
    至清末廢科舉後,書院改為學堂。《永豐縣教育志》記載: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縣彭際盛在二十九都一峰山麓建螺城書院。又載:螺城書院在二十九都一峰山麓,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縣彭際盛倡建,前為景賢堂,後為山長宅,左右翼以書房,狀元劉繹於此主講兩載。還查證:梁維翰,永豐粱坊人,道光舉人,與道光狀元劉繹同窗好友,梁維翰教授於永豐螺城書院。
  • 復現「書院生活」老傳統 文保景區「沉浸式」體驗 盤活文化遺產
    白天,一場關於傳統戲曲的「劇本殺」在清末老宅上演,打開了「省保」祝大椿故居的「新玩法」;晚上,「國保」東林書院燈火璀璨,人們穿著漢服穿梭於書院生活體驗中心,聽評彈、賞茶道。上個雙休日,兩個新投入運用的文商旅融合項目成為人氣「新地標」,進一步拉近了市民遊客與文保景區的距離。
  • 南京市級文保「神墩遺址」標誌碑被噴「拆」字 街道稱是惡作劇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孫玉春 文/攝)近日,有網友發帖表示,一處南京市市級文保單位——位於江寧區境內的「神墩遺址」標誌碑上面噴了「拆」字,擔心市級文保單位遭到破壞。現代快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神墩遺址」在南京市境內有兩處,都是史前「湖熟文化」遺址的一部分。這一處在江寧區秣陵街道秣陵中學校園,並未遭到破壞。至於這個「拆」字,當地街道人員稱,懷疑是有人惡作劇。
  • 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廣東省湛江狀元故裡,吳陽古鎮
    中國自隋、唐開科舉取士以來,至清末廢除科舉的1300多年間,廣東共出過9位文科狀元,廣東出狀元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事情。林公17歲為秀才,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癸未科狀元及第。皇帝閱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授職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任陝甘正主考官;道光十三年,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連續15年,弘揚文化;後回鄉寄廬於金蓮庵,終老泉林。著有《心亭亭居詩存》、《文存》、《筆記》等書傳世。
  • 海寧這些「寶貝」浙江要重點保護 在哪
    ,共286處,海寧市有5處入選,分別是石墩巡檢司城遺址、仰山書院、海寧海塘、許行彬宅、聖女小德肋撒天主堂。截至目前,海寧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了17處。一起來看看這五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面貌吧。石墩巡檢司城遺址
  • 河南滑縣:古白馬城遺址與白馬牆村
    關於「白馬城」如何改為「白馬牆」?據史料記載:五代時梁太祖朱全忠因避父諱(朱城)將「白馬城」改為「白馬牆」沿用至今。二、考古發掘情況2009年5月初,安陽市考古隊在白馬牆村進行了為期6天的文物鑽探勘察,勘察面積約8000平方米。通過鑽探,初步發現有城牆、城門、古墓葬等遺址。
  • 一代名相江萬裡和他創辦的白鷺洲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江萬裡(1198年—1275年),字子遠,號古心,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官至宰相,是南宋名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文壇領袖,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與弟江萬載、江萬頃一起創辦白鷺洲書院,千百年來培養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狀元,2700多名進士,三度被任用為相,為官清廉,政績斐然,憂國愛民,堪稱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 江西考古|江西高安上湖舊石器遺址發掘進展與收穫
    該遺址位於宜春高安市上湖鄉附近,地理坐標東經115°20′14″,北緯28°19′44″,海拔約53米,其坐落在錦江右岸第三級階地,高出現今錦江河面約25米。上湖遺址高密度石製品的發現,在中國南方曠野類型的舊石器遺址中是非常重要和難得的。但是,由於長期的磚廠取土等原因,遺址發現時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 福州螺城路東段建成
    記者昨日從福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未來前往梁厝村將更方便,作為片區最重要的主幹道——螺城路東段於前日正式建成,它西連福州火車南站,東接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是進出梁厝村的要道。據了解,螺城路東段道路起點接福泉高速連接線,終點接南江濱東大道,長度約950米,規劃寬度50米,雙向八車道,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
  • 河南最「低調」古城,有4000多年歷史,地下藏有5座古城遺址
    人生之所以珍貴,不是我們去過的一個又一個精彩華麗的旅遊勝地, 而是旅途之中,寂寞、無聊、不可打發的時間裡有你陪伴我國作為一個古文明國家,如今現在的古遺址是非常多的。隨著旅遊業的興起,這些地方慢慢的受到了大家的喜歡,也成了知名的旅遊城市。
  • 江南視點:略說江南的「狀元文化」——兼行雪浪山蔣子書院
    古代江南為皇朝提供了大量人才江南的「狀元文化」「狀元文化」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密切相關。隋唐之前,中國的官吏任用主要是世襲制和薦舉制,西漢的察舉和徵辟是薦舉製成熟的標誌,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則成了保護貴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
  • 細讀嵩陽書院 原來是古代中國的頂尖大學
    大唐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就有10多噸重,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文計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衝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的八分隸書,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參觀期間,正值修繕維護,未能見其真容。過了大唐碑,方是嵩陽書院的大門。
  • 古螺城:越南首都河內有趣的旅遊景點
    古螺城位於河內市東北18公裡的東英縣。 古螺城不僅有與越南民族的傳奇故事,例如安陽王定都、建造城堡,金龜神弩百射百中,媚珠與仲始的動人而悽美的感情故事等相關,而且還是首都河內頗具吸引力的觀光旅遊景點。古螺城被譽為越南最大的古城堡,面積約500公頃,由公元前3世紀的蜀泮安陽王建造成為甌雒國(當時的越南名稱)的首都,現其位於河內郊區的東英縣。
  • 方濟各·沙勿略墓園及大洲灣遺址將申報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近年來,江門充分保護、發掘、宣傳和展示江門海絲文化,並取得豐碩的成果:方濟各·沙勿略墓園——大洲灣遺址被列入海絲申遺首批遺產點,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目前,江門正穩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各項工作。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2011年制定了《元上都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元上都遺址保護管理辦法》和《元上都遺址生態環境與特色景觀保護規劃》等一系列保護法規;投資6000餘萬元的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工程;元上都遺址於2011年7月15日將正式向遊客開放。
  • 鄉村教師「轉身」成了一位文保老兵
    在30多年的文保生涯中,他力保龍江寶船廠遺址,最終得以建成遺址公園;他深入挖掘駐外使節九烈士英勇抗日事跡,使安葬在南京菊花臺的九烈士成為「革命烈士」;他深入研究、宣傳「浡泥國王墓」,四赴汶萊,並籤訂《備忘錄》,在當地舉行多場講座。他還編著、出版了70多種南京文物和地方史志書籍。  退休後,楊新華做了一個大手術,但還是在病床上完成了《南京民國建築圖典》。
  • 一座狀元府邸的前世今生
    一1835年,以文章聞名鄉裡的劉繹在殿試中奪魁,被道光皇帝欽定為狀元。清朝時期,整個江西僅有三名狀元,劉繹是江西歷史上的最後一名狀元,他也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譜牒學家及地方志專家,歷任過翰林院修撰、山東學政、江西團練大臣等職。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在朝任職的劉繹積極主張嚴禁鴉片,抗擊英軍,保家衛國。
  • 螺城路東段昨日建成 系倉山梁厝片區最重要主幹道
    螺城路東段位置示意圖。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作為片區最重要的主幹道——螺城路東段昨日正式建成。它一邊可以通往福州火車南站,一邊可以前往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是進出倉山梁厝村的要道。 記者昨日來到剛剛建成的螺城路東段,站在與南江濱東大道交叉處就可以看到不遠處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工程起點位於福泉高速連接線,與它一路之隔的是永南路,所以它又叫永南路東延伸段工程。」
  • 北京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保護陷入困局!
    近日,據新京報報導,北京通州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計劃於2022年完工,初步確定建築規模約1.9萬平方米,未來遺址博物館將綠蔭環抱,曲徑通幽,與遺址交相輝映。此前,路縣故城遺址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副中心的重要文物遺蹟。相關方面表示,通州將保護好通州的歷史「雛形」、文脈延續的「活化石」。
  • 石峁遺址:2019年考古紀事
    時至歲末,僅將大臺基南護牆自東向西清理至80米處,牆體似有拐折跡象,故首次認知的大臺基規模「東西長度超過80米、殘高約4 米」。是年,已有30餘件石雕破土而來。皇城臺大臺基南護牆11號石雕細部2019年的接續發掘打破我們最初的認識。大臺基的南護牆並未止於80米處,石牆還在繼續向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