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到底有多嘴硬?日本廣島縣吳市有一個公園,公園正在推廣熊。各處的標示牌都清楚的寫著「くま」即熊的引導牌,然而在廣場有一個標誌性的「熊」卻長這樣。
這怎麼看起來都是熊貓,或者說完全就是熊貓吧!日語中熊和熊貓是完全不同的單詞,熊貓在日語中叫「パンダ」。為此驗證觀點,採訪了一群學生。
記者:あれなんですか?(那是什麼?)
學生:あれパンダです。なんで「くま」があるんかなつて感し(是熊貓。不知道為什麼寫著熊)
為此向廠家詢問,而無論怎麼問,廠家都嘴硬的說是熊。
並解釋以熊為原型的遊樂設施。想要做出讓孩子們感到更加親近的角色,於是以熊為原型進行了設計並不是以熊貓為目的做的。
(只要我不承認,他不是熊貓)
指著熊貓說熊尚可理解,而另一個縣卻指著海獅說是熊貓,還真是讓人有點迷惑呢
日本大分縣北下郡公園的遊樂設施中,出現這個,怎麼看著都像海獅的一器材
記者:あしかですよね?(這是海獅吧?)
工作人員:いえ、パンダです(不,這是熊貓)
(是我對熊貓有什麼誤解嗎?)
記者:為什麼這個是熊貓?
工作人員:廠商的商品目錄裡是這麼寫的。
記者:是看了這個才下的訂單嗎?
工作人員:是的
記者:你覺得這是熊貓?
工作人員:我覺得是熊貓。
記者:見過熊貓嗎?
工作人員:見過
記者:見過海獅嗎?
工作人員:見過
記者:那這是什麼?
工作人員:熊貓
你以為就這麼簡單的結束了?讓我們看看究竟是如何認定該物為熊貓的
(怪我見識短淺,這樣的熊貓竟從來沒見過,奶牛倒是時常聽說)
位於千葉縣市川市大洲防火公園,有市民表示公園內有不明正體的兒童樂園搖搖椅,而這樣的搖搖椅在全國各地兒童樂園都有。
小朋友們對此都有自己的認識,有的說毛毛蟲、有的說便便、有的說像是炸大蝦的搖搖椅。而向製造廠的廠商諮詢後,竟然是叫小蜜蜂的搖搖椅。
(原來問題出在想像力身上,難怪我怎麼都看著像一條毛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