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見王:趙本山&範偉恩怨始末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虎嗅APP

原標題:王不見王:趙本山&範偉恩怨始末

「永遠不要讓結局,遮擋了故事的光芒。」——作家·雷蒙德·錢德勒逝於1959年3月26日出自小說:《漫長的告別》

1

1989年,趙本山的《老有少心》本來要上春晚。排練時一位領導看罷,覺得東北話太多,希望把本山換掉。本山哭笑不得,你把我換了,那還演個毛線?於是就沒上成。

結果沒多久,黃宏的《超生遊擊隊》火了,東北話就此走紅。第二年春晚,《老有少心》緊急上馬,改名《相親》。

《相親》登上春晚,成為鐵嶺乃至遼寧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不僅拉開了本山橫霸春晚20多年的序幕,還給東北笑星們指了一條明路。看見《相親》和趙大叔成功的光彩後,東北兩位曲藝演員跳槽到小品行當。

一個是說相聲的範偉,一個是被譽為「小郭蘭英」的高秀敏。多年後,他們如願在春晚舞臺上圈粉,跟著本山一起《賣拐》《賣車》。

『2001年《賣拐》』

2001年,《賣拐》火爆春晚。也就是那年,趙本山跟著高秀敏去看劇場二人轉,看完張小飛演出,當場收其為徒,並且砸下巨款,搞了個「本山杯二人轉大賽」。

同年,範偉跑到北京,在張一白《開往春天的地鐵》裡演了個小配角。

這兩件毫不相干的事,一方面凸顯出本山、範偉截然不同的來處,另一方面,又為日後兩人的情感崩裂埋下伏筆。它們銜接過去,又揭示未來。它們是本山、範偉兩條前進道路上最具代表意義的兩個方向坐標。

那註定是兩條不同的人生路。

2

1978年,國家百廢待興,社會急用人才。77、78這兩年,無數考生奔赴考場,藉此改變命運。這裡面就有被列入「20世紀影史百大事件」之一的「北影78級」。可惜,高考恢復跟遠在鐵嶺蓮花鄉的趙本山沒半毛錢關係。

當時本山大叔唯一的心願,是能回公社曲藝團唱曲。這樣就不用種地了。

本山出身貧寒,5歲母親病逝,爹又外出謀生。本山自小跟二叔學彈唱、曲藝。那時窮啊,一年到頭吃不飽飯。幸好本山天賦奇高,學啥會啥。17歲就靠曲藝在鄉裡混上飯。後來藝團解散,他回家種地,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全靠當時老婆幫忙。1978年,曲藝團重組,這才又吃上飯。

不但吃上飯,本山大叔對民間曲藝極高的領悟力,很快幫他實現了「進城」的心願。沒過兩年,本山成了臺柱子,被推薦到威遠鄉曲藝團。1981年,鐵嶺文工團弄出個《摔三弦》,要找人演瞎子。找來找去,發現全鐵嶺,非本山莫屬。本山他二叔就是瞎子。學瞎,正是一手絕活。果然,《摔三弦》一演,火遍東北,還在全國拿了大獎。

本山大叔,從此被譽為「東北第一瞎」。

憑藉《摔三弦》,本山進入鐵嶺文工團。不久,又與潘長江合作《大觀燈》,在東北連演200場,驚動了到東北演出的姜昆。

『本山的《摔三弦》』

1987年,廣播說唱團團長姜昆到東北。東北人跟他說,你這叫啥呀,比咱們鐵嶺的趙本山差遠了。看完本山演出,姜昆心說臥槽,這是大才啊!當即推薦到「國慶晚會」,讓演了《1+1=?》。第二年春晚,本山在哈爾濱分會場演《跳大神》,結果因為現場收音不好,沒播。那一年春節,趙本山根本沒敢出門見人,話都放出去了,全鐵嶺都等著看春晚呢,你小子人呢?

然後《老有少心》,繼續命運多舛。本來都要上了,被領導一句話拿下。真是好事多磨。次年,本山終於在春晚《相親》裡演了「趙老蔫」,從此連登春晚四年,給「本山時代」打下良好根基。1994年,本山大叔想要拓展戲路,帶著小品《兒子大了》參加審查。節目演完,在座領導沒一個笑的,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夠嗆,回去吧」。

最終,小品上了東三省春晚。

那是1990年後,本山第一次沒上春晚。在當時觀眾眼裡,算不上什麼大事。畢竟那年頭,還有陳佩斯和趙麗蓉。可對本山而言,想必耿耿於懷。所以數年後,他用小品裡的角色名字,拍了部電視劇。

名叫《劉老根》。

還在《昨天今天明天》裡面,複述了一遍《兒子大了》裡那句臺詞:

「改革春風吹滿地,XX人民真爭氣。」

3

《兒子大了》裡面,範偉演的就是「兒子」。

比本山一波三折上春晚,範偉在春晚發光要更曲折。整個90年代,都只是本山身邊遞話的一個工具角色,毫無光彩。

1978年,本山大叔回蓮花鄉曲藝團時,17歲的範偉在舅舅介紹下去學了相聲。他和本山不同,出生於瀋陽工人家庭。父親是工廠宣傳幹事,一個文學青年,母親很有生活情調。範偉自小熱愛表演。可惜那年頭,地方沒有電影、電視劇,只有全國相聲熱。

為了圓夢,範偉決定先學相聲。

1980年,範偉跟師父到了鐵嶺藝術團。3年後,又被調回瀋陽曲藝團。他前腳剛走,本山後腳進鐵嶺。兩人就此錯過。然而命運註定要讓這對搭檔走到一起。到了沈曲團,為了評職稱,範偉開始創作,《一個廠長的日記》被央廣拿去播。1993年,他的《要帳》拿了個首屆相聲節一等獎。

『相聲時期的範偉』

《相親》登上春晚那年,東北笑星們眼睛都直了。覺得看到了一條改變命運的上升通道。範偉也跟著湊熱鬧,轉型演起了相聲劇。他轉型小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相聲表演上,始終放不開。範偉自小性格拘束,在生活中也很拘謹,寡言少語。站在臺上說相聲,總覺得撒不開歡。但演小品不一樣,那純粹是在表演另一個人,可以完全拋棄生活中的自己。

轉型小品後,範偉在東北有了名氣。趙本山也知道他。1992年,範偉赴京參加政協晚會排練,突然接到本山電話,說小品裡有個角色想換,問他有沒有空。範偉興衝衝去了,結果領導那邊又不讓換人。為了不讓本山犯難,範偉一句怨言沒有,悄悄走了。本山覺得他這人品性不錯,就記住了。

1993年,趙本山排小品《走毛道》,主動拉上範偉。第二年,兩人帶著《兒子大了》進京趕考。當著十幾個領導表演時,範偉出了一身汗。沒有任何意外,帶著「回去吧」三個字,小品上了東三省春晚。

而這只是範偉坎坷春晚成名路的開始。

接下來5年,他還要很多失落要吃。

4

1995年,鐵嶺文工團的崔凱給老趙弄了個本子,叫《紅高粱模特隊》。本山演農民教練,範偉演洋專家。領導看了很喜歡。當時都進組了,春晚總導演突然給崔凱打電話,讓他看條新聞,說的是某鄉幹部陪酒致死。

導演就問崔凱,能不能趕緊弄個本子出來,把這個現象給批判一下。

崔凱一聽,覺得創作涉及幹部,先把坑問清楚,別寫出來不能上。導演請示後,得到的答覆是「批評不正之風,可以,但說話要把握分寸」。於是崔凱寫了《牛大叔提幹》,諷刺鄉幹部公款吃喝問題。結果審查時,不通過。意見下來,本山、範偉徹夜難眠。範偉有點崩潰,覺得這次又完蛋了。

結果本山給審查的首長打了電話,說去年沒上,回去不好跟鄉親們交代,今年再不上,後面就續不上人氣了。首長想了想,最後給批示,說把鄉長改成鄉鎮企業家吧。臺本裡那句明顯用來罵人的「四個重要客人三個王八蛋,這我分不了」,也給拿下了。但小品最後,趙本山很機智地找了個「扯淡」的包袱。他讓道具師弄了一串兵乓球,管這道菜叫「扯蛋」。

『1995年《牛大叔提幹》』

《牛大叔》裡,範偉的秘書角色很不起眼。第二年,為了填這道諷刺的坑。兩人又演了個主旋律《三鞭子》。範偉演司機,還是沒彩。小品本來就不好看,本山說這種說教東西太累了,沒包袱,硬演,脖筋都給喊出來。第三年,《模特隊》上春晚。範偉的洋專家戲不少,照樣沒出彩。

那二年,範偉出門,一直希望被人認出來。有次在機場,還自稱是本山的搭檔,旁人都沒在意。拿他自己話說,那時趙本山實在太強了,誰跟他站臺上,都只能落得墊戲。觀眾所有的目光都在他身上。包袱也都在他身上。只要他開口,觀眾就冷了,只要本山開口,觀眾就笑了。一來是本子問題,二來是範偉能力有限,當時的演技,確實沒辦法在觀眾眼裡留下一點深刻印象。

那二年,本山壓力也大。跟範偉連續合作三年,本子都不好。1998年,他倆加上高秀敏,「鐵三角」首次合演《拜年》,終於為東北小品挽回些顏面。即便如此,當時春晚人氣和口碑最高的,還是咱們趙麗蓉老師。

1999年,趙老師在春晚演了最後一個作品,《老將出馬》。同年,本山和丹丹姐合作,出演《昨天今天明天》,徹底炸了。這成為趙本山春晚道路上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從此奠定其無可爭議的春晚一哥地位。

『《紅高粱模特隊》』

相比之下,一直被他提攜的範偉,始終處在被遺忘邊緣。2000年,「山丹丹」繼續搭檔,演陪聊故事《鐘點工》。

範偉連春晚都沒上。

也就是那年年底,他的編劇朋友宮凱波跟他講了件趣事。說有個病人手骨折,結果拿錯片子,拿了別人的腿片給醫生。醫生說腿骨折,病人很困惑,說我沒感覺啊,醫生說你走兩步給我看看,病人一聽,走兩步,走著走著腿就不行了。兩人把這事兒拿到本山團隊那邊,最後搞出個叫《賣拐》的本子。

並留下那句經典臺詞:「來,走兩步!沒病走兩步。」

就靠這兩步,範偉紅了。

5

《賣拐》是本山表演史上很重要的一個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小品多半靠四六八句的東北語言包袱支撐,這才成就了B站鎮站之寶《念詩之王》。《賣拐》後的幾部作品,情景衝突佔據主導,語言包袱退居次席。

而對範偉來說,《賣拐》在那年春晚造成的轟動效應,總算把這個上了5次春晚的男人捧紅了。接下來的《賣車》《功夫》,直接將他提到「本山黃金搭檔」的高度。範偉再不是那個給本山墊活的秘書、司機、洋專家。

『2005年最後一次春晚合作《功夫》』

那之後,他改了髮型,以一副憨傻形象示人。其實這個造型,早在1996年的電視劇《夜深人不靜》裡,就有了。當時範偉30歲,要演50歲的男人。導演想了半天,就讓他剃了這樣一個頭。憨直氣質,瞬間逼人。

這裡饒舌一句,《夜深人不靜》的編劇,名叫何慶魁。也就是高秀敏的老公。

1990年,本山大叔走紅時,還在東遼縣劇團當外聘作家的何慶魁,業餘撿廢品補貼家用。一看《相親》火了,便全力寫小品,並力捧高秀敏,想讓她也紅。在全國拿了幾個大獎後,何慶魁成功引起業界關注。

1994年,《兒子大了》鎩羽而歸,高秀敏憑藉何慶魁寫的《密碼》,首登春晚。

隨後,何慶魁操刀《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鐘點工》《賣拐》《賣車》等作品,成為本山的御用編劇。寫完《夜深人不靜》後,2001年,何慶魁又幫本山弄了一個更出名的劇本,這就是當年收視率驚人的《劉老根》。後來接受採訪,說起高秀敏何以能成為本山合作最久的女演員,老何說:

「那是我這支筆把他伺候舒服了。」

《劉老根》奠定了「本山帝國」的根基。但在某種意義上,這部劇當時第一個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演「藥匣子」的範偉。

『《劉老根》裡的藥匣子』

在初始劇本裡,「藥匣子」的戲份並沒有那麼多,算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因為範偉愛琢磨、會演,給這人物賦予了更多色彩。和本山對戲時,兩人又很愛即興,戲份就越來越多,甚至單獨發展出單獨的故事線來。搞得拍攝期間,每晚十點,何慶魁、趙本山還在和範偉商量如何加戲。

那年《劉》劇一播,居然拿下高達13.45%的收視率,勇奪年度亞軍。劇集播完,高秀敏光接觀眾電話就花了幾千塊。「藥匣子」範偉受到的關注,自不用多說。前兩部拍完後,本來要拍《劉3》,結果被「非典」耽誤了。

等非典結束,老趙沒找到好思路,就先拍了另一部劇,《馬大帥》。

這部劇裡,本山給了範偉演的「範德彪」一個更突出的位置。很多戲上,甚至蓋過了他本人的光彩。以至於不少觀眾認為範偉演得比他還好。「範德彪」這個水庫浪子、東北第一狠人,可以說是「本山電視宇宙」裡當仁不讓的頭牌,就連日後《鄉村愛情》的尼古拉斯·趙四和劉能也只能尊稱一聲「彪哥」。

時至今日,老早就擁有個人網站的「彪哥」,依然是B站頂流之一。

『東北第一狠人範德彪』

憑藉《馬大帥》傲人的收視以及「範德彪」這個角色,在春晚之外,範偉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建立起了更牢固的根基,更廣泛的粉絲基礎。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他的表演,範偉也有了更多與外界合作的機會。

2004年,《馬大帥》首播結束,範偉知名度越來越大。但也就在那年,他和趙本山之間的親密關係,產生了一些裂隙。

不是範偉膨脹了,想自立門戶。

而是他有了新的方向。

6

最早的裂隙,是因為範偉要去北京。

2004年,考慮孩子將來的發展,一番深思熟慮後,範偉和妻子打算把家搬到北京。跟本山說了後,趙大叔起初有點不樂意。覺得範偉去北京,離東北遠了。以後合作會不方便。但最終,老趙還是跟煤礦文工團的瞿團長「打了招呼」,把範偉推薦到團裡。

從此,範偉在北京安家。

而在那之前,範偉就跟「京圈」一位大咖有了交集。這人就是馮小剛。

如果說《開往春天的地鐵》只是玩票,那麼2003年受邀參演《手機》,就是範偉步入電影圈的正式試刀。他終於可以脫離春晚舞臺,在表演這件事上,開拓出一點更大的上升空間。兩年後,《天下無賊》開拍,範偉又受邀跑龍套,演了個弱智劫匪。短短幾分鐘表演,留下極佳口碑。

『《天下無賊》裡的範偉』

2004年底,《天下無賊》上映。2個多月後的2005年春晚,本山、範偉出演小品《功夫》。同年8月,高秀敏突然去世。何慶魁自稱「我的世界被連根拔起」。而實際上,被連根拔起的,還不止是何慶魁的世界。

後來外界一致認為,高秀敏的突然去世,加速了趙、範二人的分崩離析。

《功夫》成為迄今為止,本山、範偉兩人在春晚上的最後一次合作。

這次合作前,本山就對範偉有了意見。

還是因為電影。

2001年後,範偉老往北京跑,除了跟本山合作,想在電影圈有所發展。2003年,北影廠拍《看車人的七月》,製片方考慮用範偉,覺得他群眾基礎不錯。但導演安戰軍覺得範是個小品演員,不太想用。

範偉聽說後,專門從瀋陽趕到北京,談了談自己對電影和角色的理解,還提了些修改意見。安一聽,可以,用他!電影裡,範偉演的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喜劇角色,而是底層小人物悲歡。憑藉出色表演,他拿到2004年蒙特婁電影節影帝。這不但讓範偉過足戲癮,還給了他繼續進軍影壇的信心。

那幾年,他頻繁往北京跑,在外面接戲,老趙心裡很不得勁兒。以前趙本山招呼一句,範偉立馬趕來。等有了點名氣,有了新想法,也不是你招呼一聲,立馬就能騰出時間的。拿老趙2005年接受採訪原話說就是:

「以前我找他,他會把所有的事都推掉,現在他就做不到了,因為他也忙。」

這時期,兩人的合作關係還維持著。在《馬大帥2》裡,範德彪戲份依然突出。《馬2》播出後,口碑下滑。本山突然從一個叫張繼的作家手裡拿到一個劇本,寫的是農村輕喜劇。1998年,老趙投資過一部電影,叫《男婦女主任》,就是張繼小說改的。這部輕喜劇,2002年就寫好了,被非典耽誤,沒拍。拿到本子,老趙非常喜歡,趕緊拉來徒弟們。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鄉村愛情》。

『趙本山談範偉在《鄉愛》的戲份』

2006年,《鄉愛》央視開播,平均收視率高達11%,力壓神作《武林外傳》。2008年,第二季收視率超《亮劍》,甚至單集碾壓《新聞聯播》。在這兩季裡,同樣有範偉的身影。範偉的表演為《鄉愛》增添光色,《鄉愛》的高收視率又給範偉增添人氣。

無論怎麼看,這都是雙贏。

可就在2009年《關東大先生》發布會上,趙本山不高興了。在媒體連連追問範偉為何不到場的情況下,老趙帶著笑腔說:

「他是我的好朋友,曾經是我一把手給帶出來的,現在人家演藝發達了,高走了一步,一開手機就能進來100多個電話,很忙。你們沒必要寫我倆的壞話,他是我弟弟,我們合作10多年,留下的記憶很深。他吃過很多苦,能有今天很不容易,也特別忙。能答應我在劇裡客串個角色就很幫忙了,有範大腕賞光還能增加收視率呢,我得感謝他。」

當著媒體,還有段原話是:

「他現在畢竟是發達了。我給範偉打了幾天電話,不接。我就跟大寬(高大寬,趙本山經紀人)說,發個信息說我找他。後兩天他給我發回來一個信息,『你轉告本山哥,我早跟他說了,春節晚會我不想上了。對不起,近段因為拍戲太忙。』我說,哎呀,你還不給我接電話了,小樣兒。」

此言一出,滿場寂靜。

趙、範關係崩裂一事,終於浮出水面。

7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看當年本山給媒體遞話,早在2005年,他和範偉就鬧過彆扭。那時,「彪哥」走紅,去《可凡傾聽》做節目老趙就說:

「如今他也有名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可能沒變化。我的心態要放平和。他現在是社會焦點,我說話也要照顧他的情緒。我們會有一點小的摩擦,但沒有大的惡病。」

當時範偉正往電影圈探頭,不像以前,一年到頭的時間都能留給本山。有一次老趙急了,點了範偉幾句,說這部戲拍完你該上哪兒上哪兒去吧,弄得範偉心裡很不是滋味,還落了淚。對於範偉的變化,老趙確實不爽。在他看來,範偉是自己一手帶起來的。

拿節目裡對曹可凡說的:

「這是我的功勞。他剛介入時,春晚都不接受他,但我一直在堅持。我覺得他人很真誠,他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有事都裝在心裡的人。在《馬大帥》中,他的角色光彩都壓過馬大帥了。我不能跟他搶角色,誰出彩,我臉上都有光彩。他也沒有太多的奢求,他絕對沒想到能有今天。」

『本山的不滿』

話說得直,但確實是這道理。95年到97年三個本子,範偉都沒什麼存在感。但老趙一直要求帶他。2000年和丹丹演《鐘點工》,老趙要給範偉加個角色,希望他維持上春晚的人氣。範偉看了本子,覺得畫蛇添足,就說算了,沒上。後來拍《劉老根》《馬大帥》,本山更是在不遺餘力地推他。

還不僅僅是資源、人脈。範偉一路表演,都是被本山帶著走。範偉最早根本來不了即興的包袱,是跟著本山練出來的。他在小品裡演的正角兒,都沒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後來的「藥匣子」「範德彪」,走的是本山那套東北喜劇路子,口吃、憨直、彪乎乎的表演方式,離不開老趙啟蒙。所以本山才會說:

「我這套東西,都讓他『偷』乾淨了。」

『本山針對範偉演技』

對此,範偉並未「忘恩負義」。不但不否認,還經常表示感恩。2005年記者問他,說外面都說是老趙捧紅了他。他的原話是:「絕對是這樣。一個再有才能的演員,沒有好平臺,你是展示不了的。本山大哥他是分階段幫助我,剛開始他是看上我這個人了。我剛一開始演小品,演得很不好。我們這種感情吧,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特別是《劉老根》和《馬大帥》這兩部電視劇,給我搭建了特別好的平臺。」

那兩年,針對老趙的「是我捧紅了範偉」,範偉從不否認,而且強調:「我是個飲水思源的人,我不想知道我是怎麼沒的,只想知道我是怎麼來的。」

拍《馬2》時,範偉拿了影帝。回來跟本山吃飯,老趙就「影帝、影帝」地調侃叫他,搞得範偉心裡彆扭,跟他說「哥,咱以後別這麼叫了」。兩人雖有這些小摩擦,但在明面上,老趙依然照顧範偉。2005年的《功夫》寫劇本時,本來還想讓範偉被「忽悠」一次,老趙讓把本子改了,一是讓故事有個正義結局,二是讓範偉的戲份更出彩。

春晚結束,老趙還說呢:「要說表演上能壓我一頭,只能是範偉。」

範偉那邊,也很自謙,一直強調雖然受到關注,但只要和本山大哥在一起,光彩還在他那邊。再有能耐,也不可能達到他的高度。

『範偉表示本山是貴人』

矛盾爆發,是因為2009年春晚。

《功夫》那次,範偉一上臺就說錯臺詞。後來對春晚直播發怵,說要休息兩年。於是老趙就又找宋丹丹合作。2008年《火炬手》演完,老趙下臺就哭了。因為本子太差了,包袱過於生硬,生演。宋丹丹也不想演了。直播太嚇人,當著幾億人,壓力太大。

到2009年,老趙還得上,就說找範偉。

結果範偉躲了。

情急之下,老趙只能拉徒弟小瀋陽演《送蛋糕》。節目又被槍斃。直到春晚前十幾天,才臨時弄出個《不差錢》。那年為了春晚,老趙七天七夜沒睡覺,壓力大到痛哭。《關東大先生》發布會上,終於繃不住,才半笑半怒說出前面那番話。

並且旁敲側擊地批評範偉:「以前我們都是靠春晚這個平臺火的,現在你怎麼就不願意上了呢?」

雖然後來找補說「我理解他,他名氣大了,有他自己事」,但兩人的關係,終究還是崩裂。此後,範偉再沒演過趙本山的劇,《鄉愛》裡再沒出現他的身影,兩人再沒在春晚上合作。面對媒體,都避談對方。

一段長達十多年的情誼,就此落下帷幕。

各自的人生,朝不同的方向奔去。

8

趙本山的人生,早在1993年就定好了基調。日後他與範偉產生齟齬,多少與這基調有關。甚至可以說,這裡面藏著老趙的私心。

1993年,響應市場經濟,本山大叔開了一家公司。說是藝術開發,其實是倒煤。生意隨後拓展到木材、鋼材、果茶。究竟賺了多少,外人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要做這些生意,裡外要打通不少關係。

做果茶期間,本山賠了錢。生意越發難做。2001年,他被高秀敏拉去劇場看二人轉,被張小飛的表演逗得前仰後合,當場收其為徒。回去後,本山反思這些年發展,覺得脫離二人轉太久。既然二人轉是自己的根,就應該回到這上面。同年,「本山杯二人轉大賽」舉辦,老趙為此砸了數十萬。

打這兒起,本山就把生意重心轉移到了「二人轉」上。2002年,他租來瀋陽大舞臺,在裡面搞起了二人轉表演。正逢《劉老根》上映,劇場就命名為「劉老根大舞臺」。頭兩年,劇場生意並不好,連連賠錢。

但老趙心裡有底,絲毫不慌。劇場是一張底牌,他還有另一張王牌:影視。

『《馬大帥》』

因為和央視的關係,《劉》《馬》二劇在黃金檔播出,培養了一批鐵粉。厲害就厲害在,演電視劇的這批演員,就是「大舞臺」的演員,還是本山的徒弟。因為是徒弟,所以用人成本非常低。白天拍電視,晚上幹劇場,只開一天的工資。這是其一。其二,電視劇播出,收穫觀眾緣,再反哺劇場。

這一來,電視劇賣了錢,演員名氣上去,票也賣得更好,可謂一箭三雕。

2003年,也就是範偉接觸馮小剛、演《看車人的七月》那年,「本山傳媒」正式成立。第二年,集團花重金買下瀋陽大舞臺。隨後又在遼寧大學開設「本山藝術學院」,為整個集團培養、儲備人才。最終形成從「藝術學院」到「本山影視」再到「民間藝術團」的鏈條,從人才培養,到影視創作,再到劇場生意,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成型。自2005年起,6家「劉老根大舞臺」財源滾滾。2007年演出總收入5800萬元,上繳利稅1300萬元。

2008年,本山舉辦收徒儀式。次年,又花55萬進入長江商學院入讀。北京「劉老根大舞臺」開業一年,創下6000萬票房。

時至2012,劉老根大舞臺的收入超過2.5億元。影視方面,由於是徒弟們出演,拍攝費用一部不超過1000萬,但光《鄉愛2》版權就500萬。有「本山影視」高收視率保證,首播、重播權加上衍生產品,幾部劇收入數億。另外,「本山傳媒」與黑龍江、遼寧衛視綁定深度合作,開設《本山快樂營》《明星轉起來》兩檔節目,旗下藝人不愁曝光,身價紛紛上漲。

可以說,不足十年的經營中,老趙打通了劇場、影視之間的生態,保證「本山傳媒」有源源不斷的進帳。整個產業鏈的關鍵,離不開「影視」這張王牌。只有在電視上出名,建立觀眾群,「劉老根大舞臺」票才好賣。本山自己的身價,自然不用擔心,而想要徒弟們出場費變高,無非就是上春晚。

春晚,一年就一回,能上幾個?而電視劇能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又能火多少人?

不管怎麼說,本山得搞好跟央視之間的關係。他一個人,其實早夠了。但要讓整個「本山傳媒」活得更滋潤,春晚不能不上,「本山」的招牌,不能不亮。

就像當初他接受採訪時說的:「就是我想停下來,現在也沒這機會。」

『B站頂流之一,彪哥鷹爪』

要是身邊多一員大將,負擔就沒那麼重了。

2005年前後,範偉朝北京影視圈探頭時,正是「本山傳媒」建立根基的日子。後來「彪哥」火了,「本山影視」要用他,卻找不到人了。老趙要上春晚,繼續撐招牌,找範偉,範偉不接電話。這事兒換做是你,你也不高興。

也難怪演完《不差錢》,本山賭氣似的說:「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我的老搭檔們都不來了,換徒弟來,這要是不成功,人家咋說啊,你離開他們就不行了。」

事實證明,以本山的能耐,要捧紅一幫徒弟,並非難事。2009年後,本山再上春晚,就只帶徒弟們上場。也正是從那之後,「本山傳媒」開上了快車道。小瀋陽、王小利們的走紅,保證了「劉老根大舞臺」的流量。劉能、趙四的圈粉,讓「本山影視劇」招牌越來越亮。一個商業帝國,就此成型。

趙本山,毫無疑問是這個帝國的王者。

而這時,範偉已經選了另一種人生。

9

當初跟範偉鬧彆扭,老趙曾說,範偉這個人一輩子謹小慎微,樹葉掉下來都怕砸腦袋。話聽起來有點損,其實說的沒毛病。

本山是個性情很直的人,而且膽子大。當初為了上春晚,受藝術團委託,去北京送茅臺酒。人沒找到,他自己敢把十來瓶茅臺喝了。當年跟潘長江去日本演出,住酒店裡,別人都不敢點菜,他該吃吃該喝喝,還請大家一起痛快,後來一問果然是組織報銷。

為了「本山傳媒」發展,他跟政商兩屆的人來往頻繁,接見領導、援建當地建設、幫人牽線搭橋,沒有幾斤酒量和分寸拿捏,哪樣關係能拿下來?能在1993年做起倒煤生意?

「過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範偉則是另一個極端。生活中,他非常拘謹。雖是東北人,一不抽菸二不喝酒。每次去酒席都彆扭,喝二兩白酒就倒。一旦要應酬,渾身不自在。飯局上不知道該說什麼。綜藝節目也不愛上,不會遞話頭,也接不住梗。總而言之,銀幕外,他是個沉悶、無趣不愛跟陌生環境接觸的人。

只喜歡待在自己舒適區裡。

『生活裡的範偉,並不是什麼浪子』

此外,範偉還有兩大毛病。一是敏感,怕說錯話,惹別人不高興,但不發表點意見,似乎又不行,他害怕跟人衝突,又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二是好面子,假話說不出口,真話又不敢說,怕給人添麻煩。當年他和鞏漢林出去演出,鞏借了他幾百塊錢,忘記還了。那時工資一個月才幾十,範偉不明說,去鞏家送了兩次禮,才把這事提起。怕委屈,又怕傷面子。

一來不會交際,二來做事拘謹,範偉天然不像本山大哥有做生意的命。他全部的人生追求,都落在演戲上了。2006年後,「彪哥」那套喜劇路子,已經被他演到極致。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人生,他不甘於只做個小品演員,也不想靠著「彪哥」這套戲路安身立命。

交際上,範偉很笨拙。可在演戲上,範偉很細膩。當初《手機》裡演河南農民,他專門找河南老鄉把臺詞學了一遍。拍《芳香之旅》時,他演勞模,覺得勞模不該臃腫,仨月沒吃主食,寫了一萬字角色筆記。對於角色,他有觀察和理解,非常有想法。陸川拍《南京南京》請他來,很多戲還沒定,跟他接觸了一段時間,立馬有感覺,說撿到寶了。

從《看車人》《芳香之旅》到《耳朵大有福》,範偉一路演的都是底層小人物的悲歡。人物情感的處理,平凡卻複雜,質樸卻深刻。從那幾個低票房文藝片來看,當時他的追求並不是錢,純粹是過戲癮。後來《不成問題的問題》找他,他明明有另一部商業戲可以演,毫不猶豫地推了。

2016年,憑藉文藝片《問題》,範偉拿下金馬影帝。這算是對他10多年來表演追求的最高回報。如果他純粹圖錢,還不如留在本山身邊。要知道,2009年上了春晚的小瀋陽,出場費一度暴漲到30萬。

當然,範影帝也不能光指著文藝片活。演完《天下無賊》後,範偉深得馮導賞識,也算是靠上了京圈。想當初,馮小剛給雅虎拍廣告《跪族》,弄了個雅虎選秀,選出一個青澀女主角,名叫趙麗穎。

而廣告片的男主,正是範偉。

後來,馮小剛沒少找範偉客串。《私人訂製》裡,還單獨給了很長一段出彩戲份。

出演《私人訂製》,是2013年的事。

也就在那年,本山正式宣布退出春晚。

10

時至2014,範偉早就成為獨當一面的演員。2010年《老大的幸福》播出後,收穫巨量關注,央視差點給他開了個叫《範偉笑場》的欄目。那幾年,老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誰也沒想到,一退出春晚,就遭遇風波。

2014年,本山缺席中央文藝座談會。第二天,一篇叫《莫言參加了座談會,趙本山去哪了》的文章瘋傳網絡。老趙那邊還沒回應出個所以然,緊接著,遼寧、鐵嶺的會議同樣缺席。「缺席三級會議」消息一經傳出,網上流言四起,說在老趙家查出20噸黃金,弟子們紛紛出走。大家聊他的私人飛機,聊他的車牌、潮鞋、財富。

聊得最多的,是趙本山的江湖勢力。

關於被點名一事,民間眾說紛紜,猜測不斷。有人說是二人轉低俗,「大舞臺」整頓就是證據。但更多人覺得是「政治問題」。

人們發現,2014年初,本山就跟同年落馬官員前去掃墓。後來某些合影裡,又找到與政商往來的不利因素。風波發生前,老趙手的確伸得很長,不但跟當地電視臺、媒體有綁定合作,被曝出霸王條件,又被曝出「大舞臺」是官場必去之所,曾設下天價包間。那些年,四處招收弟子,高調拜師儀式,老趙真有種「一代宗師」的氣場,成了娛樂圈大佬。加上把晉翼會館改成高檔會所,花2億買私人飛機,他的江湖地位,一度顯赫非常。

2016年,本山出演《過年好》,媒體稱為「復出」。老趙路演開玩笑:「我以為沒人敢找我演戲了,高導膽子挺大。反正能不能播,我是不管了。」

此後,本山越來越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同年,範偉修成正果,拿下金馬影帝。

連跟他搭戲的女星,都從東北大辣椒,變成了李小璐,和林志玲。

《一代宗師》裡,丁連山怎麼說來著?

過什麼河,脫什麼鞋。

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褲衩。

「人吶,此一時彼一時。」

11

2009年,關係崩裂後,趙、範二人漸行漸遠。面對媒體,很少提及對方。後來拍《建黨偉業》,一個演黎元洪一個演段祺瑞。雖說是並肩拍照,看上去卻貌合神離,心有芥蒂。拍攝期間,韓三爺還叫上兩人吃了頓飯,說要有誤會就過去吧,大家還是該一起做點事。

那頓飯吃得很開心。吃完了,老趙讓範偉上他那邊去。範偉害怕又聊春晚的事,去了抹不開面子,不答應不行,最後還是沒去。沒人知道被拒絕的老趙心裡是怎麼想的。此去一別,本山開始把精力用在「帝國」經營上,日漸成為江湖王者,範偉一步步奔向影帝桂冠。

六年間,江湖風雨,故人情仇,王不見王。

『《建黨偉業》裡的短暫合作』

這六年,春晚味道變了,鞏漢林、黃宏、宋丹丹們早已退場,小品界多了一個「郝建」,嶽雲鵬時不時靠人氣撐幾個段子。中國電影票房的紀錄,從《阿凡達》的13億狂奔到《美人魚》的33億,導演界馮、張、陳三駕馬車再也沒能制霸票房榜,多了徐崢、烏爾善這樣的新銳。六年裡,本山、範偉在藝術道路上再無火花,人們只能上網看二人舊作鬼畜。

2014年輿論風波兩年後,趙本山出現在網上,玩了一場直播秀。農家小院裡,帶著徒弟們,唱起《月牙兒》,說這是和範偉、高秀敏合演的《夜深人不靜》裡的歌曲。彈幕裡,理所當然有人呼喚二人繼續合作。

歲月波瀾,本山頭髮全白了。出鏡時,變成了徹徹底底的「老蔫兒」。面對媒體,範偉偶爾表達過再度聯手的意願。但人生路迢迢,走遠了,頂多是一眼回望。2018年,何慶魁去瀋陽見了趙本山一面。

半年後,《劉老根3》宣布開機。在隨後放出的宣傳片裡,「藥匣子」範偉回歸。

離《劉2》落幕,已過去整整17年。

《劉3》播出,觀眾才發現,範偉不是常駐,只來客串,給「藥匣子」的結局一個交代。58歲的藥匣子與劉老根深情相擁時說:

「這不就你一句話嘛,你一說我就回來唄。」

滿頭白髮的劉老根,淚眼婆娑。

『重逢一抱泯恩仇』

重逢是重逢了,「藥匣子」到底要走。對本山而言,東北之於他,二人轉之於他,一如高密之於莫言,南方之於蘇童,北京之於王朔,上海之於金宇澄,離開這些滋養他們的土地、語種,就失去了個人魅力。從出生到成名,從成名到反哺,本山離不開他的東北鄉。

而範偉,早在2004年安家北京之際,身心都奔向了他苦苦求索的那條路。

不知劇外二人重逢,又是何等心境?

《渴望》裡面唱得好: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仿佛還在身邊。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

恩恩怨怨25載,兩人曾為一個時代留下過無數笑聲,歡笑總算多於唏噓。可路總是要往前走的。《伴我同行》講話,人生中有些朋友有常是一閃而逝, 就像路上的行人。既然有不同方向,再老的老鐵,也要分別。

我不能答應你,我是否會再回來。不回頭,不回頭地走下去……

相關焦點

  • 趙本山人緣太差?回顧趙本山與範偉、高秀敏等人的恩怨始末
    直到今天,趙本山在小品屆仍然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然而「紅花還需綠葉配」,趙本山在舞臺的成功卻少不了以下幾人的功勞,他們互相成就最後卻黯然收場,令人不勝唏噓!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趙本山與搭檔的恩怨始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趙本山在一個遼寧藝術節上看到了範偉表演的相聲,不得不說趙本山算是範偉的「伯樂」,趙本山一眼望去就覺得範偉是一個「寵辱不驚的人,很適合做搭檔。」1994年趙本山和範偉首次合作出演了小品《兒子大了》,範偉給趙本山搭話。
  • 趙本山成了有錢人,範偉成了好演員,誰才是大贏家?
    1995年的《牛大叔提幹》到2005年的《功夫》,範偉在小品舞臺上打拼了10年,和趙本山合作了10年。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趙本山招呼著自己的徒弟們繼續演小品,豐富自己的商業帝國,而範偉則轉身投入到影視劇表演,一演又是10年。
  • 趙本山、高秀敏的恩怨往事:直到去世前,高秀敏都不願意和解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鐵三角沒過幾年就宣告解散,趙本山和範偉、高秀敏的關係都出現了裂痕,導致合作終止。 因為姜昆的舉薦,趙本山在1990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通過更大的平臺,趙本山在全國打響了名聲,「小品王」開始了他名滿天下的第一步。
  • 為武漢捐1000萬的趙本山,與範偉的故事
    原創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如果不是一條為武漢捐款的消息,人們恐怕很難再想起退居幕後將近8年的趙本山:2020年1月28日,趙本山向武漢捐款1000萬元。這個曾經中國的小品之王,在經歷坎坷挫折之後,對人生況味有了新的理解。
  • 趙本山一句話破解兩人幾十年愛恨恩怨,範偉:我們關係太特殊
    宋丹丹和範偉可以說是趙本山的左膀右臂,假如沒有範偉、宋丹丹做搭檔,也不會成就今天的趙本山。93年趙本山開始帶著範偉,兩人默契的表演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在春晚上兩人搭檔表演的《賣乖》、《賣車》讓大家現在回味還會開懷大笑,隨著兩人的走紅,兩人也從春晚舞臺走向電影電視劇的拍攝,一起合作過電影《落葉歸根》,電視劇《馬大帥》,也獲得不錯的成績。
  • 「喜劇大師」範偉:從小品演員到影帝,範偉離開趙本山一樣能火
    提到春晚,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那些耳熟能詳的老藝術家們,就像春晚的小品王趙本山,想到趙本山就不得不提一下範偉,二人當年多次合作的春晚小品曾帶給我們無數的歡聲笑語,臺詞經久不衰。佔滿了一代人的回憶。當我們看到2020年春晚節目單的那一刻,有個人我相信大家見了都會很驚喜,沒錯他就是範偉,可能年輕的零零後對他都沒什麼印象,對於八零後、九零後,那可是我們的童年回憶啊。
  • 趙本山和範偉難見同臺?今晚騰訊視頻《劉老根3》帶你看真相
    每次過年必看的節目就是春晚,說到春晚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趙本山。趙本山退出春晚舞臺後,沒有了趙氏小品的捧場,總覺得年味兒少了點什麼。今年的春晚雖然還沒能等到趙本山登臺,但新劇《劉老根3》馬上就要重磅回歸,觀眾不僅迎來了這部電視劇時隔十多年後再次上映,更是等到了趙本山和範偉十多年後再度聯袂出演,消息一出,很多觀眾紛紛表示不可思議。自1995年,趙本山與範偉首次合作小品《牛大叔提幹》以來,兩位老藝術家展開了近十年的合作生涯。
  • 趙本山範偉再度合體!冒著低溫為新戲勘景
    近日趙本山範偉再度合體,一起現身東北農村。由於氣溫太低兩人也是包裹得嚴嚴實實 其實範偉已經在《劉老根3》裡有過演出,但大家主要還是想看趙本山與範偉這對老搭檔演對手戲,只不過只有在最後的四集中,範偉扮演的藥匣子才露面,只不過是打了一次醬油,讓大家重溫了一下曾經的美好而已。
  • 《劉老根3》開播,趙本山和範偉的一個擁抱,我等了十年!
    說完,藥匣子(範偉)和劉老根(趙本山)抱在了一起。 從1995年跟隨趙本山登上央視春晚開始,範偉和趙本山搭檔出來的作品,就成了春晚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然而,範偉卻放棄了與趙本山繼續合作的機會,選擇了單飛。 和趙本山功成名就退居幕後當喜劇董事長相比,這些年,範偉可謂是走得一步一個腳印。
  • 《劉老根3》今晚收官,趙本山、範偉合作引熱議,還有幾處很感人
    1、範偉、趙本山再度合作要說這部劇最大的賣點和期待點,肯定是範偉和趙本山時隔多年後的再度合作。早年,我們在《劉老根》第1部、第2部中,都見證了這兩位黃金搭檔的合作,之後春晚的小品舞臺上,他們也是多年最受歡迎的組合,不過後來隨著趙本山逐漸淡出大銀幕,範偉主要接演電影,兩人就很多年都沒有合作新戲了。
  • 《劉老根4》範偉回歸,林更新鄭爽驚喜加盟,趙本山發言讓人擔憂
    而今日,趙本山的徒弟,本山傳媒的演員王小寶在自己個人社交平臺發文,慶祝《劉老根4》圓滿殺青。他在文中表示,經過94天的拍攝,還是依依不捨的殺青了。他還透露趙本山的女兒球球會出演,其他大咖暫時保密。
  • 趙本山範偉破不和傳言,一起現身東北為新戲堪景
    提到趙本山老師,就不得不提他的搭檔範偉。他們兩人在當年春節晚會上合作的小品《賣拐》、《賣車》等作品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讓我們現在看著都笑聲不斷,之後兩人又一起合作拍攝了電視劇《劉老根》和《鄉村愛情》,關係十分密切!
  • 範偉趙本山回歸《劉老根3》。網友:馬大帥和範德彪也安排一下
    《劉老根》是由趙本山執導,何慶魁編劇,趙本山,範偉,高秀敏等聯袂主演的鄉村喜劇。該劇於2002年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首播,此後又多次在地方衛視重播,均創下極高的收視率。由於趙本山,範偉,高秀敏當時連續多年登陸央視春晚,三人演繹的小品也成為了千家萬戶最期待的春晚節目。
  • 《劉老根4》確定開拍,趙本山範偉再合作,《馬大帥4》或提上日程
    不甘心一直當「千年老二」的範偉,在拍完《關東大先生》後,離開趙本山去北京發展,理由是希望兒子在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 範偉離開趙本山後的確混得不錯,還在2017年獲得了金馬影帝。電視劇方面也拍攝了《老大的幸福》《小寶與老財》等。
  • 範偉像做了臉部磨皮顯年輕,趙本山老了太多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趙本山已經是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畢竟已經62歲了,是個花甲之年的老人了,而範偉卻好像依然很年輕,兩鬢頭髮烏黑,臉上也很平,沒有多少皺紋。57歲的範偉和趙本山在年齡上僅相差五歲,為何外貌上相差了這麼多,看之前範偉在《劉老根》中的造型與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小貝雷帽工裝外套變成了度假風格的花襯衫和小禮帽,不過範偉的臉上似乎卻沒有什麼變化,好像歲月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什麼痕跡,兩人在劇中深情相擁。
  • 《劉老根3》豆瓣評分6.6,趙本山回憶殺,範偉缺席,藥丸子成敗筆
    而《鄉村愛情》已經到了十二季,《劉老根》才剛剛到了第三季,2002年首部《劉老根》開播掀開了鄉村劇集的序幕,對於趙本山來說也是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曾經的許多演員都已不在,但是《劉老根3》有著趙本山、範偉的搭檔自然還是令人期待滿滿。
  • 趙本山和範偉,合作過9次央視春晚小品,誕生了這些經典臺詞
    時隔18年,趙本山的「劉老根」回來了,一起回來的還有範偉的「藥匣子」。兩人曾經是多部春晚小品和電視劇裡的黃金搭檔,但自2009年電視劇《關東大先生》之後就幾乎再未合作過。趙本山和範偉的再度同框無疑成了《劉老根3》的最大看點。
  • 趙本山範偉為新戲勘景,包裹嚴實相談甚歡
    去年,《劉老根3》中「藥匣子」範偉和趙本山重聚的場面讓人頗為感動。比較遺憾的是,藥匣子最後又離開龍泉溝回到泰國。因此,第四部開拍之前很多觀眾猜測,範偉大概率不會再出演了。然而並沒有,前段時間《劉老根4》在遼陽影視基地順利殺青,依舊有範偉老師的身影。
  • 範偉近照認不出,人暴瘦惹擔憂,與趙本山翻臉十餘年再攜手
    不過,這樣的猜測被女演員本人回應了,稱範偉老師是真的瘦了。前幾天,大眾在《劉老根》第四部的殺青照片中發現了鄭爽的身影,於此同時還有劇組演員和林更新的合照出現,兩位年輕演員新鮮加入讓大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另一張合影中,範偉依然坐在趙本山的旁邊。
  • 趙本山、範偉7大經典吃戲,大醬配高粱酒,地道東北味,真香!
    作為老一輩藝術工作者,趙本山和範偉對於廣大觀眾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倆在一起表演節目,堪稱珠聯璧合,是很多晚會的壓軸戲。除了小品之外,他們同樣涉足於影視劇的表演,從表演功底上來說,不輸於任何專業演員,而最為出彩的,就是其中的吃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