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讀影視、讀書籍,品人、品事、品生活,歡迎來到若初的「悅讀小屋」
高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在莘莘學子眼中,高考就是通往成功最公平的途徑。可就是這樣一條承載著學子們希望的公平之路,卻被連連爆出事端。
今年5月,明星仝卓直播爆出自己往屆生的身份通過一些手段改為應屆生的事件衝上熱搜。人們紛紛指責仝卓此做法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要求嚴肅處理。同年6月,山西省教育廳就仝卓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之事的調查結果進行通報。
在高考中使用手段的不再少數,像仝卓這樣偽造身份的最終就是自食惡果。可在高考中冒名頂替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但它破壞的卻是人的一生。
被毀壞的人生
今年6月,山東陳春秀高考被頂替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或許是前不久仝卓事件的影響,此次冒名事件才會被更多人關注。
陳春秀當年高考結束後並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便以為自己落榜。一個農村的孩子失去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後,只能四處打工賺錢。因為沒有文化,陳春秀吃盡了苦頭,但她卻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大學夢。
今年5月,陳春秀參加成人高考,在學信網上輸入自己信息時才意外發現自己在山東理工大學的學歷,這才明白自己當年被冒名頂替,失去讀大學的機會。
而頂替陳春秀的人名叫陳雙雙,兩人可以說是八竿子都打不著。這個陳雙雙當年是名文科生,高考分數只有303分,用現在的話來形容就是一個學渣。而陳春秀當年是理科生,高考分數546分,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就是這樣文科、理科沒有交際的兩個人卻發生了冒名頂替的事件。
陳雙雙一名文科生竟然能夠頂替一名理科生進入一個理工科的大學,而當時的大學管理卻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怎麼不叫人氣憤?而陳春秀就因此打碎了所有的夢想,在社會摸爬滾打,受盡了苦楚。
無獨有偶,在陳春秀事件爆出後不久,苟晶事件也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今年6月,苟晶向山東省教育廳實名舉報,自己參加兩次高考均被冒名頂替,其中有一年的頂替者竟然是自己班主任的女兒。
一個是班主任,一個是靠舅媽找中介就能輕易地頂替他人,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改變學籍,就能夠毀掉人一生的夢想,這叫人怎能不氣?又叫人怎能輕易放下這些年所受的苦,怎能說忘記就忘記,說原諒就原諒?
在這兩件頂替事件的推動下,山東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據悉,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該省共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
這兩百多名冒名頂替的事件查出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些事件的背後又有多少家庭因此支離破碎,又有多少人失去眼中的光。這些冒名頂替的人難道內心就沒有一點愧疚之意嗎?他們的做法毀壞的是一個人的一生。
可山東作為「孔孟之鄉」又為何頻出此事?
思想的傳承
據不完全統計,山東2017的高考人數是58.3萬,2018是59.2萬,2019是55.99萬。對於這樣一個高考大省來說,競爭簡直是異常激烈。
而山東一直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代表,山東人從小就會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學而優則仕」等思想觀點一直備受提倡。
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山東官員數量與日俱增。從新中國建國以來,山東就有盛產副部級以上中共高層官員的能力,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官員「夢工廠」。
除了這些思想的滲透,他們有著北方人好爽、俠義的特徵,更是典型北方人的代表。他們更注重仁義、家鄉觀念強烈,不忘提攜老友。而且能文能武,有勇有謀,大膽且細緻。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優越,與北京相近,可以算的上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在這種思想的傳承中,他們會有著進入官場,從政的傳統,而這一切都需要高考來實現。
所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山東高考的難度我們有目共睹,想在這數萬人之中突出重圍,並不容易,他們背後又需要付出多少的辛苦努力?
就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才有人想到了捷徑,想到了不努力又能輕鬆上名校的方法——冒名頂替。就是這樣的想法才毀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也讓自己走上了一條黑暗之路。
陽光下的陰影
這些冒名頂替事件的發生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大多數都在農村、縣城這些小地方發生。
而選擇這些人,最基本的理由就是觀念落後,他們當年並沒有意識會有人頂替學籍,可能就算是知道了也沒辦法找回。就像陳春秀父親所說的「他們認準了我就是個慫人,所以才會打我女兒的主意」。這句話真的很讓人心酸又無奈。
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曾在《平均分》一書中講述了自己差點被頂替的事情。當年康輝高考後收到了天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可根據他當年的分數這個結果有點令人吃驚,於是,康輝的父親輾轉多地,最後才為他主持公道,康輝如願以償進入到了北京廣播學院。
而這一切只源於一個工作人員的一己私心,為了自己的私利就差點毀了其他人的夢想。
但並不是每一個父親都會像康輝父親那樣,能夠敏銳地意識到孩子成績的「意外」。也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父親觀念落後,才最終選擇了他們的孩子。
可反過來,康輝也好,陳春秀也好,這些學校本就是他們應該上的,這些東西本就應該是他們的。而現在因為要拿回自己的東西卻要大費周折,難道不令人可悲嗎?
除了觀念落後外,小城鎮的人情世故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話「小城市算是熟人社會,大城市是陌生人社會」。
在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看起來沒有任何聯繫,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而奮鬥,而到了小城市,街裡街坊的狀況都能一目了然,而且找人辦事也是容易很多。地方不大,人脈都在一個圈子,說話辦事自然也就痛快起來。
就像之前仝卓事件牽扯出的那些官員,都是一環套一環,在一個小鎮誰不認識誰?辦事自然就不用大費周章,這樣的人情世故,也算是我們現在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是陽光下的陰影。
曾幾何時,天下寒士因科舉制度的創立而歡呼,只要認真讀書,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子,都能獲得入仕的機會。可卻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有了徇私舞弊現象,賣官鬻爵的現象也愈來愈多。
而如今的高考,相比於當年的科舉來說,更加公平,更加公正,它曾被認為是「寒門出貴子」的唯一途徑。而如今,就這樣一條公平公正公開的途徑都會出現舞弊現象,怎能不讓人心寒?隨著法治社會的不斷完善,這些想要走捷徑的人最終會自食惡果,可那些受害者的時間、人生又該如何彌補。
此次山東查出兩百多名冒名頂替的事件是給眾人提出了警示,也希望山東能夠快速出手建立完善的體系防範這種現象的發生,還學子一個公平的壞境,掃去陽光中的陰霾。
PS:本文為若初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