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信條》,已經刷了兩遍,二刷比初看時觀感好了很多,且越發覺得,諾蘭真是一個「生活在五維空間的人」。
因為他能跳脫我們慣性的思維定勢,仿佛在一個五維視角,去玩轉時間和空間的邏輯,而導致觀眾很容易跟不上趟。
劇情簡介: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不是一遍能看懂的一部諾蘭,但也是在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再賦新意、再造巔峰的一部。從來只有單講時間逆轉和時空穿越的,卻從來沒有在一個畫面裡把正向和逆向時間同時呈現的。它如《盜夢空間》的那個摺疊城市,首尾完美張合,開頭即結局。
最後一場大戰,將為IMAX觀影帶來前所未有、目瞪口呆的銀幕體驗。兩男主的相遇,勘為一道恍如隔世的弧光,淚目。看完《信條》你會產生一個這樣的念頭:諾蘭所有的作品,將以《信條》為中心,形成過去和未來的完美交互。它是一個圓點和軸心,也是導演對自己創作理念的終極倒放和正反打。
「信條」到底是什麼?其實就跟《盜夢空間》一樣,暗指電影中的任務:一個想法可以從開始慢慢植入、並擴散。片名既引出了故事情節,也傳達了影片的懸疑效果。
《信條》也是如此,英文「TENET」,有著「原則、信條」的意思,指代電影中不可違背的物理定律和法則,而且英文結構從前從後都一樣,也暗指片中正向和逆向統一的時間,過去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