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令大多數孩子感到頭疼的科目就是數學了,有很多孩子表示,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就會不自主地拽頭髮,數學題不但沒解出來,練習本上倒是有不少頭髮。#育兒爆文賽#
而絕大多數的父母也認為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更聰明,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不到6歲的時候,就能夠快速作答20以內的加減法,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也會從小就培養孩子心算、口算的能力,甚至還會給孩子報速算班、奧數班。#育兒有方法#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學。」可見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像華羅庚說的那樣,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用到,比如上街買菜需要找零,未來如果從事金融行業也需要數學,航天科技的發展需要精準的數學數據,不但在生活中需要數學,在學校裡老師們也很注重數學的教育。
還記得在學校期間,從小學就會舉辦各種速算比賽,長大後還會舉辦奧數比賽,如果能夠取到國際級的獎項,將會是莫大的榮譽,像參加《最強大腦》的「數獨天才」胡宇軒,他就曾參加過很多數學競賽,最後被國家訓練隊錄取。
父母如何能培養出像胡宇軒這樣數學能力超強的孩子呢?
第一、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有記者採訪胡宇軒父母的時候,問道孩子是怎麼喜歡上數學的呢?胡宇軒的父母說:也沒做很多特別的事情,只是當孩子對數學感興趣的事情,不去阻礙他,給他買了很多數獨遊戲,漸漸地就培養出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胡宇軒這種情況是天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後天又得到父母的支持,才會在數學領域取得成功,那孩子如果一開始就對數學「不感冒」呢?那麼父母就可以讓孩子多接觸數學,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第二、避免孩子養成壞的學習習慣
孩子剛開始接觸數學的時候,大多數都會覺得十分枯燥乏味,有的數學題還十分難解,而要想讓孩子學好數學,有兩個方面需要父母注意。
1、課堂上的聽課效率
數學是一門需要循序漸進的科目,如果孩子在課上不認真聽講,那麼很多知識點就會沒有掌握,就算下節課再聽,也很可能聽不懂,因為數學是一環扣一環的,前面的解題方法沒學會,自然也無法進行後面的解題過程。
2、課下刷題鞏固
數學是需要實戰演練,只有做過不同類型的數學題,才能夠熟能生巧,因此但但在課上的有效時間,沒辦法做很多題,只能利用課下時間進行不斷地刷題,才能讓孩子對學好數學越來越有信心。
第三、掌握「湊十法」口訣
現在有很多速算口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心算、口算的能力,比如「湊十大法」中膾炙人口的口訣,如果孩子能夠熟練運用,那麼就不會擔憂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了。
有關「湊十法」的口訣兒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孩子要記住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數加小數。
還有很多有關口算的小口訣,孩子可以通過順口溜或者歌謠的方式,更加方便記憶和運用。
第四、購買有關訓練數學的書籍
現在有很多給孩子準備的數學書籍,裡面有很多如何快速算數的技巧,在空閒時間裡,父母可以跟孩子一同做數學運算書,書裡面的插畫生動可愛,會更好的引發孩子對算數的興趣。
這類繪本可以從數學運算的初級階段,逐步提升難度,讓孩子在快樂中得到提升,並且可以積累到許多速算技巧,在未來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比其他孩子思想更活躍,更聰明快速地解出數學題。
給孩子選擇高品質的輔佐課外讀物身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吸收身邊各種錯綜複雜的新知識,覺得知識枯燥乏味也是很正常!特別是那些較為生澀、難以理解的數學運算知識、都會讓身處兒童期的孩子厭煩不已!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將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轉變為有趣易懂的新知識!
最近小柳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配套讀物,專為3-6歲的寶寶打造!《藏在故事裡的數學》便是我為孩子精挑細選的學前啟蒙(幼升小銜接)書籍!在2018年被教育部大力推薦,這一套書一共有6本,從最基礎的學習興趣培養(過度小學數學教材)到複雜的加減乘除運算,讓孩子能夠循序漸進的愛上數學計算,從而開發大腦記憶神經元。
在孩子閱讀數學的過程中,我明顯地發現孩子的記憶力與思維運算都提升了許多,現在孩子已經到了8歲了,在班級成績屬於佼佼者!把這套輔助學習的書籍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們!